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五十二章 心有旁騖

第五十二章 心有旁騖

  “這是張總的郵件,這不是元旦要放假了,下班順路我就給捎過來了。”


  周五,朱墨沒上班,中午剛過十二點,曙光研究院辦公室的魏主任來到家裏,把一個用牛皮紙包著的方形包裹交給朱墨說。


  “謝謝謝謝,這人,他都不在家怎麽又寄到單位了?”朱墨忙說。


  “我看著像書,可能是給孩子買的吧。”魏主任用手捏了捏包裹說。


  “哦,難怪。”


  下午,朱墨照例到學校接一諾,母女倆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去接一諾之前,朱墨就已經把晚飯準備的差不多了,一進家門,她就忙著到廚房準備碗筷。


  “媽媽,這是什麽呀,我能不能打開。”一諾把書包放進臥室,脫了外套,來到客廳看見茶幾上放著的包裹問道。


  “打開看看吧,是爸爸給你買的書。”


  一諾在那兒專心拆包裹時,朱墨把晚飯端到了茶幾上。


  “哇塞,媽媽你看好漂亮哦!”一諾從拆開的牛皮紙包裝裏抽出一本印刷精美的圖冊遞給媽媽看。


  這是一套美國的《國家地理兒童百科》,書上介紹,這套叢書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三百個主題,是原版引進的雙語百科類圖書,適合四歲至十六歲的孩子閱讀。


  “這書不錯孩子,有空多看看。一諾,你給爸爸打個電話,就說買的書收到了。”


  “好的。”一諾拿過媽媽的手機撥通了爸爸的電話。


  “喂爸爸,你吃飯了沒有?我和媽媽在看你給我買的書呐。”一諾聲音甜甜的跟爸爸說話。


  朱墨在一旁看著女兒。


  一諾說完,拿著電話聽著聽著,剛才的興奮勁兒忽然不見了,隻是最後說了聲:“那好吧,爸爸再見。”


  “爸爸說什麽了?”


  “爸爸說,書是給別人帶的,讓我放好先別動。”一諾的小嘴噘了起來。


  “哦?”朱墨想,那可能就是給別人買的吧,怪不得事先也沒給家裏打招呼,就對女兒說,“你要是喜歡,就讓爸爸也給你買一套。”


  聽媽媽這麽說,一諾也就不再繃著臉了。


  放寒假了。元旦過後沒幾天,張智回到了西城。根據合同,放假期間,張智是要回單位上班的。正趕上曙光院一年一度的職工代表大會,仍是副總工程師的張智也參加了會議。


  會上,周總工程師作全院科研工作報告。分組討論時,代表們對周總提出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的關係問題展開討論。


  周總首先發言,進一步闡明他個人的看法。


  “目前,我們在大多數領域的技術研發方麵,和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提出要積極引進、移植、消化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周總說著,打開自己攜帶的一摞資料。


  “比如,從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激光加工技術,十五年前,我們國內還處於為萌芽期,這個階段屬於激光加工技術的引入階段。第二階段,也就是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由高校產學研係統孵化的激光技術相關企業和產業開始發展壯大。到二〇〇〇年以後,國內激光加工企業都已經初具規模,研發能力進一步增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成為激光加工技術專利申請的主力軍,使得國內這一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


  “這與國家對激光加工產業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激勵有很大關係。”林院長說。


  “對。”周總接著道,“所以說,一些對發達國家來說已經不那麽先進的技術,對提升我們的資本積累能力、國際市場競爭力、產業結構的高度,卻有著巨大的作用,引進這樣的技術,要比我們支付高額經濟代價去進行‘二次獨立開發’經濟得多。”


  周總的觀點很明確,他的話,對曙光院全年科研工作的定位是有著建設性作用的,所以,參加討論的其他職工代表,沒有人願意輕易表達自己的態度。


  看了看大家的反應,周總繼續說道:“當然,那些在目前非常需要、又購買不到的關鍵技術,我們肯定是要靠自主研發了。但前提是,我們一定要對這些需要自主開發的技術,進行科學和嚴謹的論證,要和我們國家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國際環境結合起來,進而確定我們自主研發的方向。”


  “周總的分析針對性很強。目前,我們在大多數領域,遠離技術進步的前沿,外國公司也不會把最先進的核心技術轉讓給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付出較低的代價,吸收和利用那些先進技術,從而節省昂貴的研發費用和時間,加快我們的技術進步步伐。”博士楊越積極發言,讓人明顯感到他比以前自信了許多,已經不像剛畢業回來的時候那樣。


  張智對這個曙光院眼下唯一的博士的看法是:這個博士,會學習,擅考試,出論文的速度也很快,可是,曙光院包括自己在內的其他幾個副總工程師,都是在崗位上幹出來的,隻有這個楊博士,是靠著“博士”二字才當上了副總的。


  張智對周總和楊越的觀點沒有明確的傾向性,況且,這種相對宏觀的話題,泛泛而談是沒有什麽實際意義的,同時,考慮到自己這幾個月又不在院裏,他不打算發表任何看法。


  可林院長偏偏就點了張智的將:“張智也談談,你現在了解的應該更多一些。”


  張智心裏沒有準備任何腹稿,隻好借協會的具體工作,說了些模棱兩可的話。


  “這幾年負責協會的工作,在海東待得時間相對多一些,海東是目前國內最為開放的地區之一,在海東,感受最深的是,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對這個城市的發展有多麽重要。城市開放了,市場也就開放了,這就會帶來不同產品的高度流動。”


  說到這裏,張智意識到自己的話題繞的太遠了,就趕忙往討論的主題上去靠。


  “產品的流動是技術擴散的一個重要渠道,就好像古代的絲綢之路,把我們老祖先的先進技術擴散到歐洲一樣,外國產品的進入,同樣會不可避免地將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管理經驗、營銷技巧也帶到了國內。”


  張智的這番話,顯然是符合剛才周總和楊越的觀點的。不過,他的發言落腳點卻不在這裏。


  “但是,現在協會下麵的企業普遍反映,越來越多國外的企業在向國內推銷他們的產品的同時,對涉及技術輸出的環節,是嚴格把控的。”張智最後說。


  “所以,張智啊,你要利用在海東學習的這幾年,注意在技術儲備上多做些工作啊。”林院長用期待的眼神望著張智說。


  王國棟院士發言了:“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中,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的企業,會在競爭中確定自己具有優勢、具有競爭力的領域,以便尋求錯位發展,這樣就可以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一道,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全球範圍的產業分工體係。”


  在座的會議代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王院士的身上。


  “我們說,軟件和飛機是重要的,襯衫和鞋子同樣也是重要的。雖然美國可以生產波音飛機,我們暫時還生產不了,但如果美國生產了鞋子和襯衫,它就無法再生產波音飛機了,因為經濟資源是有限的。”


  王院士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有一個問題,我經常就在想啊,為什麽軟件和飛機就該由美國來生產,而鞋子和襯衫就要由我們來生產呢?”


  王院士的這句話,無疑是在平靜的水麵上丟下了一塊巨石。


  會場上呈現了幾秒鍾的沉默。


  環視了一下大家,王院士又神情凝重地感慨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來自各方的讚揚聲、叫好聲不絕於耳。但越是在這種情勢下,我們越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越要增強憂患意識。這種憂患,不是庸人自擾,更不是杞人憂天,而是與我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神聖的使命與重大的責任相關聯的。這種憂患,考量著我們國家的意誌、民族的眼光和國民的素質。”


  王院士的一番話,讓在座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所以,我們曙光院在製定科研政策的時候,既應該處理好科研領域內的各種關係,也應該像王院士剛才所講的那樣,要處理好科研與社會和經濟的相互關係,對科技的前沿領域,不能僅僅滿足於做到緊緊跟蹤,而是應該有勇氣,有信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去引領世界的科技發展。”林院長的總結講話,充滿了鼓舞和激勵。


  兩天的會議結束後,張智利用春節放假前的這段時間,回到GAZ中心,與邢文傑和課題組的負責人一起,對在研項目的進度進行再安排,並討論擬定出了新的年度工作計劃。


  忙完這些,也到了女兒一諾放寒假的日子。農曆臘月二十三,張智帶著一諾回了銀城。臨走時,張智把那套《國家地理兒童百科》重新包裝好,然後裝進了他回家的箱子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