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戰國征途> 第三三零章 稷下學宮(四)

第三三零章 稷下學宮(四)

  其實辯論並不是誰有理誰就一定能夠獲勝的,一來是辯論的正反雙方不可能是絕對的一邊倒,而是都會有一些有利於自己的理由,就看那一方能夠把有利於自己的條件盡可能的放大;二來就算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辯題,也可以通過淡化、胡攪、插科打諢等方法,盡可能把對自己不利的因素降低,而緊緊抓住對自己有利的部份,窮追猛打,決不放鬆。這裏麵的學問可是相當大的。


  高原雖然不是職業辯手,但做為在另一時空裏的特工人員,對各項各業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這個時代,辯論還僅僅隻停留在隻會講道理的原始階段,應付這種局麵,高原還是綽綽有餘的。


  二個回合之後,又輪到淳於鍾秀發言,淳於鍾秀道:“秦國製度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獎勵軍功製度,將秦國爵位分為二十等,國中官員百姓,非立軍功者不得封爵,公室宗族亦不得例外,奴隸殺敵首一級,可贖其身;平民殺敵首一級,可得爵為一級,斬敵首級多者,依次論功封爵,雖身為奴隸,積功多者,亦可列於公卿大夫之位。這就是秦國軍功爵位製度的內容。”頓了一頓,淳於鍾秀又道:“獎勵軍功製度,使秦軍的士兵在戰場上能夠奮勇作戰,以求獲得更高的爵位,因此秦軍與各國作戰,一向勝多敗少。秦國能夠有現在的強盛,獎勵軍功製度致於重要,為秦國製度的另一大優點。兩位對這一點,有什麽異議嗎?”


  因為在前兩個回合的較量中,自己這一方己經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因此淳於鍾秀也希望趁勝追擊,擴大戰果,於是輪到自己發言之後,就立就將另一張王牌給打了出來。


  等她說完之後,高原接著又道:“在下還想補充一點,就是獎勵軍功製度不僅僅是讓秦軍的將士奮勇作戰,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優點,就是給秦國確定了一條公證的人材選拔製度,給秦國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條公平的晉升道路,雖公室宗族,但非立軍功者不得封爵,使能者上,庸者下,人可盡其材而用,庸材不能素屍上位,因此秦國人材之盛,冠於各國。”


  等高原說完之後,立刻又引起了一片掌聲,還有不少人喝起采來,而且這一次不光是那些支持秦國的法家學者,就連有些儒家學者都加入了進來,因為高原後麵補充的發言,觸動了不少人的心裏。


  商鞅變法的條例雖然很多,但核心內容確實隻有兩條,就是鼓勵耕種、獎勵軍功, 而這也確實是秦國製度優於東方六國的地方。雖然東方六國在這兩方麵也做過一些變革,但都沒有秦國做得這麽徹退,甴其是在人材選撥方麵,東方六國基本都被世族門閥把持,一般的平民百姓想要出頭,是非常困難的。


  平民百姓想要出仕為官,一般有三條途徑,一是立書著作,首先在民間成名,引起君王的注意力,由君王主動招入朝中為官;二是直接向國君上書,陳述已見,以求打動君王;三是投到世族大臣的門下做門客,得到世族大臣的賞識之後,向國君推薦,入朝為官。


  但這三條途徑都不容易。想在民間成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嗎?雖然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但真正稱得上天下知名的學者,其實也是寥寥無幾,一般國君對這些賢者也都敬而遠之,寧可把他供貢起來,也不會授於他們朝政大權,像孔孑、孟孑、墨孑、荀子等公認的宗師,雖然走到那裏都會受到好吃好喝好招待,但從來都沒當過什麽重要的官職;而直接給國君上書,那就要看國君的態度和心情了,但除了少數幾位明君之位,有幾個國君會有心情去認真看平民的上書呢?第三條途徑到是比前二條容易一點,不過一般的世族大臣向朝中推薦的人員,多半都是自己的族人,就算是推薦幾個外人門客,但那也是先送足了黃金銅錢,要不然憑什麽去推薦。真正為國家推薦人材的,能有幾個人。


  而秦國的獎勵軍功製度雖說是危險了一點,但優點也是實實在在的,就是公平,隻要在戰場上立功,就能確保晉爵。最關建的是,其他途徑都是靠別人,而軍功卻是靠自己,也就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稷下學宮中的學者還有弟子,絕大多數都是平民或是沒落世族出身,在心裏也未常沒有把稷下學宮當做一個跳板,希望借用稷下學宮的影響力,找機會入朝為官。真正以治學、授業為主要目地的,隻裏極少數。不過現在的齊國,己經不是齊威王、齊宣王那個時代的齊國,己經失去了銳意進取的蓬勃之氣,從稷下學宮中選拔的官員也在逐年減少,最近十年內,毎年隻從稷下學宮中選拔十幾名官員,因此稷下學宮中的絕大部份學者、弟子都十分希望能夠有一個公平的選拔製度。


  高原的這個補充發言,也確實打動了不少人的心。那怕是儒家一向主張維護尊尊卑卑、親親和睦的世族統治局麵,但大多數儒家學者畢竟都是平民百姓出身,他們當然都不希望這種世族統治一成不變,這樣自己就很難有出頭之曰了。


  洛明珠和伏琓互相看了一眼,知道在這個問題上沒辦法反駁,連攪揮都攪不了,洛明珠隻好道:“我們同意兩位的觀點。”無奈之情,也溢於言表。


  淳於鍾秀微微一笑,道:“承讓,鍾秀恭聽洛姐姐發言。”


  洛明珠打起了精神,道:“據鍾秀所知,在商鞅變法中有一條,內容是除國家刑法政令及農桑醫人之書與秦史之外,其餘各諸子學說勻不得民間私藏,不得私自誦讀,不得呈口舌之利,遊說議論朝政得失,是否屬實。”


  淳於鍾秀點了點頭,道:“確實有這一條。”


  洛明珠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而秦國斷絕民間之言,禁止諸子百家學說流傳,昔日荀夫子訪秦,曾言秦國其殆無儒,此亦秦之所短,因此明珠以為,防民之口,不敬學者,此仍秦政之短。”


  等她說完之後,反對秦製的儒家學者立刻都來了精神,秦國的暴政,除了在觀念方麵之後,主要就是兩條,一是暴政;二是禁言,暴政一條被高原連打帶消,淡化過去了,現在看他們怎麽反駁禁言這一條。


  淳於鍾秀微微一笑,道:“商鞅變法之中,確實有禁書止言一條。不過各位想必也都知道,商君變法之初,在秦國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僅論戰就進行了數場,而且在變法之初,秦國宗室世族或明或暗,阻止變法實行,因此商君在變法之中加入這樣一條,實在是迫不得已,不如此,就無法保障變法順利進行。”


  洛明珠的眉尖一挑,道:“淳於姐姐用一個‘迫不得己’, 就將這一點帶過去了嗎?如此任何苛政厲法,豈不是都可以用‘迫不得己’, 來解釋了。”


  淳於鍾秀笑道:“自然不是,不過禁書止言不過權宜之策,而且現在離商君變法己有百年,禁書止言早已在秦國廢除,秦國仍是以法家為立國之本,但在商君之後,秦國曾用張儀、範睢、蔡澤、呂不韋、王綰為相,張儀、範睢為縱橫家,蔡澤為計然家、呂不韋為雜家、王綰為儒家,卻無一個法家,荀夫子訪秦,也受到秦國極大的禮遇,而現在秦國朝中,李斯為法家、姚賈為縱橫家、茅焦為儒家,弱頓為名家,可見秦國對諸子各家並無偏見,但唯材是舉。呂不韋在秦國為相時,曾編著【呂氏春秋】一書,其中包羅諸子各家學說。呂不韋雖然身死,但秦國也未禁止【呂氏春秋】傳閱,可見,秦國對諸子百家學說,勻能包容,禁書止言一條,己經並不存在了。”


  因為這個時代的整體風氣是開放的,秦國也不可能逆風而行,因此在商鞅死後,秦國的學術風氣也在逐漸開放,對諸子百家的學說,也基本都能接納,雖然其實從總體來說,秦國的學術風氣確實不如齊國,但也不能說秦國就是實行的禁書止言的政策。而在另一時空裏,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還從各地征聘了七十餘名知名學者,出任博士,付責掌古今、辯然否、典教職等事物,甚致還能參議政治,十分禮遇。後來發生焚書坑儒的事件,是多方麵因素的結果,並不能說秦國就是實施禁書止言的政策。


  淳於鍾秀對秦國的曆史、製度確實做過十分詳細的研究,因此洛明珠把禁書止言一提出來,淳於鍾秀也立刻牢牢的抓住,給予反駁。而且她所提出的反駁道理都是以事實為基礎,洛明珠和伏琓都沒法反駁,兩人也十分尬尷,沒想到自已精心準備的兩張王牌都被對手輕易化解。


  洛明珠苦笑了一聲, 道:“我們沒有說的了,請淳於姐姐發言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