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各種收入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對於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是否起決定性作用?
這是胡楊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今天他要說的最核心的問題。
從胡楊決定將東北作為發展重心開始,他關於東北的思考,大多都是基於這個問題。
胡楊上輩子所知道的那個東北發展並不好。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東北就一直在轉型,卻一直都沒有良好的效果。
東北三省的經濟也從全國前列,一直在持續的下滑。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東三省的GDP排名已經滑到了全國的末尾。
當然,這個結果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其中的。或許並不是非常準確的反應了東三省,在全國GDP排名中的準確位置。
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東三省經濟發展速度是低於全國平均值的,而GDP的絕對值也是處於下遊的。
經濟環境整體落後,地理位置上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所以在吸引投資和人才的方麵就會偏弱。
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人口淨流出的數字一直在逐年增加。雖然幅度並不大,但流出人口的年齡整體是以青壯年為主,受教育程度也比較高。所以這始終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問題,因為胡楊的用詞很精確。他強調的就是“決定性”這三個字。
對於習慣了嚴謹的人來說,通常這種問發他們都會下意識的選擇“不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情況總是非常複雜的。
在“決定性”之前沒有任何修飾辭,這就是絕對的描述。一般隻會出現在的理論性的描述或者條文法規之中。很顯然,胡楊想要詢問的並不是這種情況。
而如果按照一般習慣,暫時放下這個選項。那另個就是認為“是”,那就是說認同了決定性。將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放在了最優先級的地方。
好像這也不太對,同樣是絕對行的描述。而按照一般的習慣,客觀條件都不會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我們過去幾十年在喊的口號都是“人定勝天”。我們的宣傳中一直強調的決定性因素是思想。
想到此處,大家也多少明白了為什麽胡楊會如此謹慎。
胡楊看到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他們已經都有了充分的思考。果然,薛嵩下一刻便開口說道:“是重要的因素的,但決定性我認為過於絕對了。”
意料之中的回答,胡楊隨即問:“我想這應該這裏大部分人的想法吧?好,請大家思考第二個問題。人口基數與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係。注意,我說的是人均。”
“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說法或者說概念,對這個時代來說是很新的一個東西。以為內在公有製的環境下,是不存在所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為那幾乎全都是固定的。
所以這個是在改革開放,推行私有製之後才出現的名詞。現在據大多數人對這個概念都還沒有明確的認識。
“理論上應該是正向的關係。”首先開口的是趙援朝。這種時候作為自己的他,肯定是要先出來拋磚引玉的。
趙援朝繼續說道:“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與人口基礎是成正比的。當整個地區的生產總值提升,自然人均生產總值就會提高。”
這個答案依然在胡楊的意料之中,於是他立刻反問道:“人均生產總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兩個能夠完全畫等號的概念嗎?”
趙援朝略一思考之後說道:“兩個概念相關且部分重合,隻有細節上有稍微的不同。”
胡楊說道:“你的說法我認同前一半。兩個概念相關,也的確有部分重合。但這個部分並不大。紅旗兄,這方麵你是專業,給大家的普及一下常識。”
被胡楊點名的馬紅旗,是四人中唯一出國深造過的,在蘇聯大學裏主修的政治經濟。這個問題是在他的專業範疇裏。
馬紅旗說道:“那我就簡單的說四個概念。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總收入,人均收入和剛剛胡楊提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說到這他習慣性的停了一下。按照一般的慣例,這個時候聽報告的人應該拿出筆準備記錄了。但今天不同,胡楊的要求是不要留下任何記錄。
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馬紅旗立刻開始說道:“國內生產總值就是一個國家一定時間周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國民總收入是指全體國民在一定時間內製造的財富。人均收入很簡單,就是用國民總收入總值除人口。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稍微複雜一點。而且我們也從沒有實際統計過,我隻能引述教科書的上的概念。”
馬紅旗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簡單來說,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且不限於工資,大於或等於人均工資,但僅為人均GDP的4到5成。啊,對了,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縮寫。”
就像馬紅旗說的,這個概念他學過卻從沒有實際應用過。所以隻能引用有些拗口概念原文。概念中那若幹種不同的收入類型,估計在場也隻有馬紅旗自己能夠全都準確的區分和理解。
這其中有很多東西,現在的中國還沒有或者比例很小。比如其中的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投資收益等等。
不過沒關係,現在不是理論考試,不需要厘清每一個概念。胡楊隻需要他們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可以。
給大家一點時間稍微消化了這段內容之後。胡楊首先感謝了馬紅旗的科普,然後說道:“相信大家已經發現了。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是會隨著經濟政策的開放,有非常大的變化。但這些並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回到我剛剛提出的問題,請大家看這張圖表。”
說著胡楊舉起其中一張,其他人也都找出了相同的一張。
胡楊說道:“這張圖表顯示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時也最密集的前十大城市,以及相對應的的經濟水平。從做到右分別是紐約、倫敦、東京.……統計結果告訴我們,人口密集程度和經濟發達程度是正向關係。請注意綠色的部分,這個顏色所代表的就是地這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後拿出第二張圖。”
胡楊抽出另一張展示了一下,接著說道:“很明顯,這張上麵是幾個國家的地形輪廓。這裏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內容就是這幾個國家的人口分布,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情況。”
胡楊沒有再繼續拋出問題,因為這張圖上已經表現的很直觀了,胡楊直接說道:“對比上一張圖,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是,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少數中心城市。但請注意,除去大部分之外的少部分人口,分布在大部分的土地上。”
在座的都是智商和智慧在線的。胡楊的話說到這個程度,已經有人抓到了胡楊的思路。比如專業學經濟的方紅旗,還有一個全場都沒出聲的初在龍。
他們都自覺的拿出了最後一張,臉上表情也沒辦法再繼續保持平靜。很快其他人也都逐漸發現了,胡楊一直在試圖讓大家自己找出的那條邏輯線。
而當他們發現了自後,臉上的表情卻是各不相同。有驚訝的也有著驚的,隻有一個人在努力壓抑自己的興奮。
但這個部分,可是胡楊最擅長的領域,不可能被這種“業餘”的糊弄過去。
這個人就是賀平源。在今天之前,胡楊對他的評價是四個人中,對仕途最有企圖心的一個。而他現在這個表情,很明確的告訴胡楊,在他身上還需要更深挖一點。
胡楊看火候差不多了,有能力想明白的都抓到那條邏輯線。而像孫福生、趙援朝兄妹這樣理論基礎不太足的,也的確很難靠自己想明白。
放下茶杯,胡楊開口說道:“大家應該都看出來了。人口分布雖然極不平均,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卻並不大。尤其是其中美國和新西蘭,有一些的人口稀少的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要超出人口密集區域。”
馬紅旗說道:“這些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應該非常發達。”
胡楊點頭:“沒錯。這些區域就是全世界範圍內,農牧業最發達的地方。關鍵詞是超大型,集中,機械化,高科技含量。隻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極其廣大的一片農場的耕作或者大量牲畜的飼養。就算附加值低,但因為最終需要分攤的人數少,所以他們人均收入並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