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教父> 第261章 又回北清

第261章 又回北清

  正如羅鵬程所說,大領導難得的開一次口,不好好利用真的會有暴殄天物的感覺。


  至於錢,胡楊其實現在真不太缺錢。人民幣方麵,他剛剛得到一筆貸款,資金方麵比較充裕。至於外匯方麵,胡楊其實弄起來要比人民幣更容易。很簡單的道理,在國境之內,胡楊必須遵守中國法律,做一個合法公民,並抱有水準以上的良知。


  而在國境之外……那就要視情況而定了。比如在歐洲那幾次狩獵賺外快的活動。當然類似的事情,並不會是常態。隻有在利益足夠大時候才會發生。


  胡楊思考了片刻,說道:“我仔細想了一下,還真有兩件事要借的東風吹一下。”


  羅鵬陳點頭:“說!”


  “這頭一個,就是之前提過的全國焊工大比武,費用華夏科技出。但您可得給我找一個足夠有牌麵的主辦單位。另外我需要讓參加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一次走過場的廟會。獲得名次的人不一定會有獎狀,但肯定會有實實在在的好處。”胡楊抓住機會闡述自己的想法。


  羅鵬程點點頭:“這個沒問題。現在正好有一麵大旗可以搖一搖,肯定會弄的聲勢浩大。你隻要準備好錢就行了。”


  胡楊繼續笑著說:“這個當然,說好了是由我們華夏科技的讚助。我們可是絕對不會讓別人分走這個出名的機會。我可是有打算在這次大會之後,從原單位挖幾個人到我哪裏。”


  羅鵬程伸出手指虛點了點他:“後麵這句要是讓人聽到了,估計可就沒幾家單位會讓自己人參賽了。”


  胡楊一攤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事誰也攔不住。如果這次焊工大賽搞得好,以後我們還會繼續搞其他專項的比賽。”


  羅鵬程打趣道:“像你這樣明著搞比賽,實則是想挖人牆角的事,還想要搞幾次?”


  胡楊笑著回答:“能搞幾次搞幾次,常年辦下去形成慣例最好。挖人其實隻是惜才。我真正想要的,是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全麵提升。”


  羅鵬程疑惑:“社會地位?工人老大哥,難道社會地位還不高嗎?”


  胡楊微微搖頭:“工人老大哥的這個說法,是全國重點搞工業建設時期開始流傳開來的吧。”


  羅鵬程略一回憶,點頭:“差不多是那個時候。這個說法和蘇聯當時的幫助有很大的關係。”


  胡楊接著說道:“當年工人可是一份好工作,每各月都是工資有糧票。單位福利也好,對象都更好找一點。”


  羅鵬程反問:“現在就不是了嗎?”


  胡楊緩緩搖頭:“正在也還是,但正在變得不是。尤其是在東北,工業整體疲軟。工人已經不再是那麽讓人羨慕的工作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社會地位很大比例上是靠收入支撐的。所以當這個工作不再提供相對優越工資之後,從業者的社會地位自然會開始下降。”


  羅鵬程仔細琢磨了一下,又問道:“如果我們盡可能也改善工業領域的大環境,是不是也能保證工人的社會地位呢?”


  “會有正麵作用,但想要短期產生明顯效果很難。”胡楊解釋道。


  羅鵬程問:“為什麽?”


  “因為這個世界的變化更快。改革開放這些年,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其實看到的變化並不多。而再到東南沿海地區,廣州、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看一看,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而在那些地方最賺錢的,賺錢最快的工作肯定不是工人,而做銷售的,做經貿的,做生意的。已經不能算是未來,就在當下,收入的差距已經拉大了。這種差距不再是環境改善就可以彌補的。所以我隻針對高級的技術工人。將他們收入大幅度的提高起來。讓大家都看到工人做到高級之後也可以成為被人尊敬的對象。”


  羅鵬程敏銳的抓住了重點:“你是在擔心,以後越來越少人願意做技術工人?”


  胡楊輕輕點頭又認真說道:“如果收入差不多,你是願意在車間裏工作,還幹淨明亮的辦公室裏?做一個技術工人,必須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和練習。而做一份收入差不多的其他工作,並需要這些過程。或許未來發展可能會有不同,但就眼下來說差別真不大。”


  羅鵬程微微皺眉:“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了嗎?”


  “技術工人的培養周期太長,必須立刻馬上就采取一些行動。”


  羅鵬程恍然:“明白了,這件事我明天一上班就會著手去辦。你著手的物質獎勵這部分,你準備弄個什麽標準?”


  這個問題胡楊還真沒仔細想過,他撓了撓頭說道:“這個我還沒有仔細想過。房、車、現金、培訓機會都可以作為獎勵。具體實施方案,我準備交給下麵的人定。主要是怕我定的太高了。”


  “是應該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然你有這些準備,那後麵的事就好辦了。還有其他的嗎?”羅鵬程繼續關心的問道。


  胡楊猶豫了一下,說道:“之前跟您提過的那件事,您覺得現在提出來,時機合適嗎?”


  羅鵬程沒有立刻回答,認真的思考一會之後還是搖了搖頭:“我認為還不合適。未雨綢繆是智慧的表現,卻也極可能被認為是杞人憂天。你必須承認,你擔心的問題很超前。即便是我,現在也不會在公開正式場合認同你的觀點。”


  胡楊此時也談不上失望,這也還是在意料之中。現在是1985年,很多問題雖然已經出現,但距離集中凸顯出來還要幾年的時間。正如羅鵬程所說,未雨綢繆和杞人憂天,有時候真的不太容易分辨。


  “還有別的嗎?”


  胡楊想了想還是說道:“最後還有一個,我想要一個進口木材的批文。”


  羅鵬程不解了:“木材進口?咱們國家現在是木材的出口國,進口木材量非常少。你怎麽會想要弄木材進口的批文?你準備從哪裏進口?”


  胡楊鬼機靈的笑著說道:“北麵、老大哥。”


  羅鵬程更疑惑:“北麵嗎?大小興安嶺有幾百個林場。再進口木材,不是和他們搶飯吃嗎?”


  胡楊微微一笑說道:“不會搶,不光不搶,還給他們提供新的,更好的飯碗。”


  ···

  ···

  第二天一早,胡楊回到了久違的北清校園。再次走進這裏,不說恍如隔世那麽誇張,感觸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因為之後要消失很長時間,所以胡楊今天的要拜訪的人很多。幾位他旁聽過的的老師,都是一一拜訪的。除了送上一點小禮物之外,主要事實關於功課的部分要逐一請教。


  進入347所之後,胡楊會很長的一段很長的、連續的、與世隔絕的時間。這種環境換一個說法就是“閉關”。大量連續的不被打擾的時間,正是用來充電最好的時機。


  胡楊的腦子裏有很多“猛料”,因為太過超前而不能直接拿出來使用。上學、補齊知識鏈,是胡楊能夠安全使用這些“猛料”的前提。這一年來,胡楊幾乎是沒有什麽清閑的時候,學習的時間都是靠擠的。難得有這次閉關的機會,胡楊準備好好利用一下。


  作為一個肯且敢對自己下狠手的男人,胡楊這次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也同樣極限。除了之前主攻的,偏向物理方麵的材料相關知識之外,這次胡楊準備也對化工下手了。之前他曾經建議過,要把大乙烯項目定位在八十萬噸的水平。


  按照過羅鵬程的說法,雖然暫時還沒有確定下來,至少討論時這個風向是偏向八十萬噸的。不過擺在麵前的問題還是很多。想要最終拍板定下來,還需要幾個關鍵性的突破。


  雖然胡楊是一個旁聽生,而且北清也不缺聰明人,但胡楊還是給極為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竟有超越時代的知識和認識,哪怕隻是稍稍的露出一點點,也足以讓懂行的人眼前一亮。


  關於三個月的“閉關”,胡楊就說是又一次出差,隻是這次的時間會比以往都要長一點。


  幾位老師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首先自然是批評一下胡楊這個旁聽生的出勤不夠。就算是旁聽生,也應該有一個認真學習的態度。


  然後就是問幾個問題看看他最近課業有沒有退步。如果退步了,那就不能客氣,要好好批評一番。


  但可惜的是,胡楊的記性太好,退步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可惜,幾位老師都沒有能完成批評胡楊的預想。


  最後就真的是可惜。可惜胡楊這個苗子還不錯,如果能踏踏實實做學問做研究,肯定會有不錯的成就。


  麵對著個問題,胡楊隻能打著哈哈岔開話題。一整天的時間,胡楊問了許多問題,也拿到了許多的教材和資料。數量之多,加起來都快有半人高了。


  胡楊最後是借了一個小推車,才把這些全都送到車上。未來三個月,這些就是胡楊的精神食糧了。


  清晨走進了校園,離開時已經是黃昏。不知道下次再來,會是什麽時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