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特別廣告
兩天之後,《華夏信息》雜誌出了最新的一期。除了常規內容之外,還增加一片特別的廣而告之。
內容主要是說為了回饋廣大用戶,決定在年底搞一次對老用戶的回饋。推出了一係列的優惠政策。像是購買幾個月送一個月,像是活動優先席位,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福利和紀念品等等。
如果是生活在電商時代的人看到這份特別廣告,一定會感覺十分的熟悉。大小電商,線上線下,都是這種乍一看讓人心動無比,但真要冷靜的計算一下,都還是“買的沒有賣的精”。
這些經典的營銷的技巧,自然是胡楊在電話中“傳授”給管衝的。
其實這些門道說穿了也沒什麽神秘的,就是一些針對人性弱點的話術。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因為這些技巧,都是經過若幹年總結提煉之後留下來的,被無數次實踐證明過是有效的套路。
別說八十年代還非常淳樸的國人,就算是放在三十年後,這些同樣還是好用的。
在國人對“營銷”這個詞還非常陌生的時候,胡楊就提前三十年,讓一部分人感受了一下話術的魔力。
但具體這一份特別的廣而告之,管衝並沒有按照最初他和胡楊製定的計劃來。他對這份東西進行了很大篇幅的刪改。
而刪改的目的,是有意識的弱化廣告的影響。這麽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事情弄得不簡單。讓原本可以在三周內完成的計劃,延長到兩個月。
管衝想讓速戰速決變成“添油戰術”。
模式和內容都非常新鮮且誘人的廣告,很快就在目標人群中產生了反應。很多人都打電話對上麵的“優惠政策”進行谘詢,流失的部分客戶也在其中。
這些人之所以會想要吃這口回頭草。主要是因為管衝除了廣告之外,還以華夏信息的名義,提出了十幾個誠招合作夥伴的商業項目,還有未來一係列活動的預告。
這部分內容不光完全沒有刪減,管衝還親自動手狠狠得注了一把水。原來他們商定的內容,隻有現在的三分之一不到。其餘的部分都是管衝加上去了的。
所以全部這些之中,隻有不到三分之一是肯定可以落實的。至於其他的,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基本上都是隨緣的。
如果措辭都是言之鑿鑿,那就肯定是騙人的。如果留下了回旋的餘地和可以商榷的模糊地帶,然後最後再加上一句“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那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當然,這個句話的位置和字體的大小顏色,會稍微的有那麽一點不容易被看到。
關於這套操作,也不是完全沒有反對的聲音。房堃作為《華夏信息》雜誌社的主編,他還是希望管衝可以稍微考慮一下這份雜誌的“名聲”。
如果因為房堃的擔憂就改變自己已經決定的事情,那這個人就不是管衝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撞了腦袋的原因,竟然少有的做出了解釋。
管衝說道:“我不會把《華夏信息》的名聲丟了。我們寫出來的東西,隻要條件允許都是會兌現的。但如果發生了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天災和人禍的影響,我們自然就不需要兌現,同時也不會影響名聲。”
房堃似乎抓住了重點:“你的意思是會有人禍?”
管衝肯定的說道:“當然,弄出這麽大動靜,我們的對手怎麽著也要給點回應才行。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對手讓他卷入添油戰術之中。”
房堃順著這個方向思考了一陣,好像突然明白什麽:“不光讓他們不斷添油,我們還應該帶著親七大姑八大姨的去把油裝回自己家裏去。”
管衝點了點頭:“就是這個意思。重點是這些人的身份我會幫你甄別好。到時候你以主編的身份聯係他們。這次要帶著大夥一起吃頓好的。”
而作為已經被預定了要請客的人,趙鯤和他的新聯係人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華夏信息》的最新一期。
這則特別廣告自然也成為了他們關注的焦點。
市場營銷marketing,還是人家老美發明的東西。相比對此時的國人,無論是趙鯤還是這位新聯係人裏德都不會感到陌生。而兩個人對於這個廣告的反應,其實也差不多。
剛剛到上海的新聯係人裏德,在收拾行李之餘,抽空和翻譯表達了自己不屑。
相比現今美國市場中天花亂墜的營銷手段,這張紙上的東西,在他看來就和這個國家一樣落後。
當然這最後一句,他並沒有對身邊中國籍的翻譯說,隻是在心裏默默的念叨了一下。作為半個中國通,“打人不打臉”這句話裏德還是知道的。
為啥是半個?
因為他之前一直被派駐在香港。在這件事之前,裏德已經斷斷續續的在香港住了幾年的時間。甚至能夠磕磕絆絆的說一口,當地人能夠聽得懂的粵語。
裏德作為一個大型新聞集團的外派聯係人。自然不是一個普通人。早年曾經專門跟政治新聞,後來轉到經濟新聞。年紀到四十後半段之後,才升級成了專門的聯係人。算是一步步靠資曆提上來的精英。
被管衝刪減之後的東西,的確幹貨變得比較少。對於見過這些套路的人來說,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但裏德卻一直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雖然膚色相同,文化同根同源,但香港和大陸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了解香港,了解香港如何看待大陸,並不能幫助他準確的了解大陸。所以他一直以來看待大陸商人的態度,都是帶著那種不屑的。
在另一邊,趙鯤看到這些之後就隨意的扔到了一邊。最近他很煩躁,而且煩躁甚至形成了某種慣性。現在他已經不再是因為事情讓他煩躁,而是他主動的“煩躁”身邊所有的事情。
趙鯤原本就不是一個脾氣修養很好的人。再經過戚揚和簡有德的不斷騷擾。
那種做什麽事,都會遇到一些麻煩的情況,讓趙鯤每天處於一種糟糕的情緒之中。不說是逮誰咬誰吧,但身邊這些人基本這幾天都被他罵過無數次次。
正如管衝推測的那樣,這種狀態下的趙鯤,是不願意進行任何複雜思考的。所以及時有了一些變化,他也不會立刻做出反應。這就正好可以給整件事一個發酵的時間。
雖然理由不同,但無論是裏德還是趙鯤都沒有把這份廣告當回事。以至於這兩個互相討厭的人,連一個基本電話溝通都沒有。
他們倆以為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丟進這灘渾水裏也不過濺起一點水花而已。但其實這不是普通的石頭,而一大塊的幹冰。
幹冰入水之後,整個水塘都沸騰了。
裏德和趙鯤的傲慢,讓他們認為大陸的所謂商人好像都是一個樣子。所以他們並沒有注意到《華夏信息》客戶和購買者都有一些什麽特點。
沒錯,因為計劃經濟體製的問題,中國現在的市場是落後與國際的。而企事業單位的經營和管理也是落後於市場變化的。
裏德和趙鯤的有這種認知,也並不是基於偏見,基本上算是事實,是一個絕大比例的現狀。
但是《華夏信息》的客戶和的購買者並不在此列。《華夏信息》最早的第一批客戶都是來自廣交會。
廣交會在國內的規格是最高的。能參加廣交會的企事業單位也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雖然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關係戶,但總體的水準是高的。
在這個前提之下,其中一部分腦子比較活泛和有眼光的,發現了《華夏信息》的價值,而後成為了客戶或者購買者。而在這之後,當這些人回到原籍,也進一步的擴大了這個群體的數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擴大並沒有明顯的降低這個群體的質量。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人至少在對於市場的看法和經營理念上是相近的,否則也不會做同樣的選擇。
整體市場是落後,但這一批人卻都是先進的。他們的思想是開放的,他們眼界也是在逐漸打開的,他們同樣也是更願意主動思考的,因為他們更前迫切的希望改變現狀。
而當這樣一份特別的廣告擺在他們麵前時,在他們的心中所引發的衝擊,絕對不會比幹冰丟進了水塘中之後產生的反應小。
最新一期《華夏信息》發售之後的第三天,趙鯤才終於發現了情況正在超出他的預期。兩天來,他已經接到了幾十通電話,都是與這次特別廣告有關的。
雖然趙鯤依然有些煩躁,但這幾十通電話讓他不得不暫時讓自己冷靜一下,好好思考一下眼下的情況。
經過身邊人提醒,趙鯤終於明白了這些電話和廣告的關係,還有廣告可能造成的後果。
直到此時,趙鯤才終於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