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是個啥
胡楊打開了那個手提箱,從裏麵拿出了一疊資料放在了桌上。
“這些就是我最近做的功課。現在世界上,對凍土工程研究比較靠前的國家是北歐的挪威、瑞典和芬蘭。還有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當然咱們的蘇聯老大哥在這方麵也不差。對於咱們來說,比較有借鑒意義的主要還是跟咱們緯度相近的加拿大和美國。”
胡楊說他做了功課,還真不是隨便說的。他剛拿出的這些資料,全都已經做好了中文翻譯,保證每個人都能看懂。
胡楊說的幾種技術,在這些資料中都有相對詳細的介紹。這些信息並不算是什麽機密,胡楊基本都是從各種專業期刊上摘抄的。
鬱工和兩位團長不知道,隻是因為國內很少有機會接觸這些國外的信息來源。尤其是凍土工程方麵,在國內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研究方向。
其實在國外也同樣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研究領域。但不能忽視的是,凍土工程技術是具有極高戰略價值的實用技術。這一點上,那些領土靠近或者就在北極圈內的國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們對個方向也都會投入大量的資源。
《聚苯乙烯板和聚氨酯板單向導熱性能對比……》
《路基高度對凍土層溫度影響.……》
《通風管路基的的應用探索.……》
《片石、碎石覆蓋熱調節作用對凍土層溫度變化的影響.……》
《以橋代路的分析研究……》
胡楊說的東西,出處都在這些資料之中。
這些資料的含金量並不高。畢竟基本都來自那些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用來開眼界是不錯,但真正的核心內容是一定不會有的。
但現在對鬱工也好,正副兩位團長也好,最重要的還就是開眼界。
三個人看得很投入,胡楊也就沒有打斷他們。他和羅鵬程兩人接著喝茶,安靜的等待著。
開眼界的東西是經不起細讀的,很快三人就回過神來。
李傑團長興奮的說道:“這些資料可真是太有用了。隻要是有了方向,我們很快就能複製這些操作。”
苟銘副團長也點頭附和:“真是開眼界了。原來還有這麽多方法可用。咱們過去的視角的確是有些許的偏差。”
李傑團長試探著問胡楊:“這些資料,能不能……”
話沒說完,但誰都知道他的意思。
胡楊說道:“這些你們都可以帶走。這些資料的原件,我會送到鐵道兵圖書館,方便大家借閱。”
另一邊,鬱工並沒有出聲,但他的眼神卻盯著胡楊腳邊的手提箱。
鬱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說道:“小胡同誌的這個箱子裏,應該還有其他東西吧。”
胡楊沒有否認,端起公道杯又給鬱工續上茶水:“剛才說的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但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是因為客觀條件上的,有些則是應用效果上的。我們還需要一個使用效果好並且普適性高的解決方案。”
趙傑團長不由問道:“這個方案在你箱子裏?”
胡楊點了點頭:“沒錯,這個解決方案國外已經研究出來了。當然,肯定是有專利的,核心技術也自然是保密的。我現在隻能了解一個大體的原理,接下來我們需要自力更生才行。”
箱子裏的確是胡楊今天的重頭戲。
胡楊問幾人:“有種叫“熱棒”的技術大家聽說過嗎?”
三人都搖了頭。
他們當然不會聽過。如果連胡楊剛剛拿出來的資料,都會感覺新鮮的話,這種放在現在來說最新的實用技術,他們當然不可能聽說過。
信息閉塞對一個國家的科研環境而言,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就算一時半刻追不上那些科技強國,但總要知道人家都已經發展到什麽程度了吧。
國內巨大部分科研人員,隻能通過單位的圖書館中那有限,並且很多時間上十分滯後的國外期刊才能了解外麵的科研信息。
這不僅低效,而且會產生很多負麵的效應。滯後的信息不僅會讓研究人員誤判技術環境,更重要的是讓決策者產生錯誤的認識。
說到底現今國內的科研,九成九都還是靠國家的支持。而靠什麽來決定要支持誰,支持的力度有多大,都還是靠這些資料來作為參考。如果這些資料都有問題,那最後決定又怎麽可能沒問題?
胡楊說道:“那我給幾位稍微說說這個叫“熱棒”的新技術。”
說完胡楊終於打開了手提箱,拿出了壓箱底的資料,一模一樣的四份交到了四個人手中。資料並不多,隻有寥寥幾頁,而且是圖多於文字。
胡楊說道:“給路基保溫有兩種辦法,一個是主動措施,一個是被動措施。主動措施是指能夠主動冷卻地基的技術,被動措施是依靠的材料或機構增大熱阻,減少傳入凍土熱量的技術。
被動措施的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熱能的輻射、對流和傳導這三種方式。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選擇合理的路基高度、路基鋪設隔熱層、采用片石路基結構、熱棒路基結構、通風管路基結構,遮陽棚以橋代路等多種模式。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這個熱棒路基結構。”
胡楊喝了一口茶,潤了一下嗓子,接著說道:“其實“熱棒”技術不能算很新。在我找到的資料中,最早在1974年美國阿拉斯加輸油管道技術中就采用了112000根“熱棒”。加拿大人的正在計劃在哈德遜灣多年凍土層上修建鐵路,並準備在這個工程的路基中大規模使用“熱棒”技術。”
胡楊指著資料第三頁上的圖片。圖片上畫得就是一根棒子的剖麵圖。
“熱棒的核心原理,就是液態氣態的不斷轉換,帶走陸基的熱量。熱棒也叫無芯重力熱管和兩相封閉式虹吸管。這兩個名字是我從英文直譯過來的。熱棒是通過重力和液態兩相的互相轉變,對熱量進行調控,從而達到給地基降溫的目的。底層的原理是與空調或者冰箱非常類似的。”
“熱棒是一跟密封的管子,裏麵填充了氨、氟利昂、丙烷、二氧化碳。管子上端是冷凝器,下端是蒸發器,中段為絕熱段。概括來說就是“吸熱”“絕熱”“散熱”。當熱棒下端從地基內吸收熱量後,液態物質就會轉化為氣態,然後上升至冷凝器,熱量通過冷凝器發散。氣態物質再化為液態,並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下端蒸發器。通過這個過程,熱棒不斷的吸收路基內的熱量,從而使路基始終維持相對穩定的溫度,保持路基的穩定。”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胡楊停下來喘了口氣。也讓這幾位能有時間消化一下剛剛說得那些幹貨。
最先提出問題的是羅鵬程。他不會在技術方麵想得太深入,所以他問胡楊:“你說的這種熱棒能不能進口?”
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問題,胡楊立刻回答到:“進口不是一個好選擇。首先費用肯定會非常高。這幾乎是一個慣例。發達國家隻要是技術領先的東西,出口給咱們就一定會大幅提高定價。相信如果我們有意進口熱棒,他們也絕對不會客氣。”
羅鵬程說道:“這個擔心倒不是多餘的。還有其他理由嗎?”
胡楊接著說道:“根據環境不同,我們需要熱棒調節的溫度區間也不同。所以熱棒直徑和長度,還有內使用的填充物也不同。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直接進口成品對我們來說依然是不劃算了。最好根本的辦法,還是把咱們自己的熱棒弄出來。”
羅鵬程點了點頭說道:“技術上實現難度有多大?你做了預算嗎?”
這個問題也吸引了其他三人的注意。而這個問題依然在意料之中,胡楊說道:“這也是我的第三個理由。熱棒的技術門檻不高,從設計到材料,我們都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搞出來的。而且……”
說道這裏胡楊看向鬱工微微一笑說道:“我之前是做了預估的,其他先不說,單說錢的話需要兩百萬左右吧。不過今天看了鬱工的資料之後,感覺還可以再縮減三分之一資金投入。”
鬱工一聽胡楊這麽說也樂了,說道:“我的資料這麽值錢呢!一下子就是幾十萬。”
胡楊肯定的說道:“對!,而且比您想象還要值錢。無論在那個領域,連續多年係統且精確的采集到的數據,都是價值連城的。任何不能速成的東西都是珍貴的。鬱工的這些資料,光是在這一項研究中就可以幫我們省下幾十萬。但不要忽視,這些資料數據可以應用的地方還有很多。價值連城這個形容詞真不誇張的說法。”
被胡楊這麽一說,鬱工反而笑不出來了。誰都能看得出來,這位瀟灑的老頭現在恐怕有一肚子的故事和感慨。
鬱工忍不住歎了一口氣,轉頭跟趙傑團長說:“給我來根煙,要衝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