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比超前更超前
如果采訪宿醉的人,問他們:“以後還喝不喝酒了?”
估計有八成以上的人會立刻給你否定的回答。其中還會有不少人會一邊頭疼或者胃疼的發毒誓,以後再喝酒就是0O或者是XX。
宿醉的過程中,體驗肯定非常糟糕的。但隻要這個勁兒過去,該喝還是會喝,該喝大還是會喝大。
糟糕的身體體驗,主要是源於那些伴隨著酒精共同產生的雜質。好酒的雜誌通常都會少點兒,所以宿醉的體驗有多糟糕,主要還取決於酒的質量。
繞這麽大個圈子,主要還是想誇誇錦江的酒好。醉是醉,但一覺起來體感並不算太難受。尤其是頭不疼。這就是優質啤酒特點之一。良好碳化和二次瓶中發酵,不僅能豐富口感,更能消除很大一部分雜質。
所以說喝酒要還是要喝點好的。
安東試做的幾款酒,基本都還是不錯的。畢竟都已經是相對成熟配方,細微的差別並不影響整體的口感走向。當然,老饕是肯定能品出其中差別的,所以胡楊並不想立刻讓這些精釀上線。
除了口味上還需要再進行細微的調整之外,最主要還是要等待大眾口味的提升。在啤酒都還沒有算是成為大眾日常消費品的時候,精釀作為天生的小眾飲品是不會有市場的。
需要時間來培養大眾口味。當小比例的消費者可以分辨出什麽好酒,並且對更好的啤酒有確實需求的時候,才是將這些精釀推向市場的好時機。
而現在嘛,大部分精釀隻能作為非賣品內部消化,或者成為代表華夏科技的特色伴手禮存在。當然,自己人的餐飲企業肯定會足量供應的。但同樣會采用類似饑餓營銷的路子。
幾年之內,錦江啤酒的發展重心還是工業拉格啤酒。胡楊的小目標是五年內覆蓋省內所有主要城市。
實現這個目標的體量並不算大。有了建設錦江啤酒廠的經驗,再複製經驗和設備等等。
沒錯,情況的確是這樣。但在國內市場環境有很多的製約因素。
相信很多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會有關於自己城市的啤酒記憶。
在北方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啤酒廠。雖然也都是工業拉格的套路,但是真的都有自己不太一樣的地方。對那些喝慣了當地啤酒的人來說,真的是光聞味道就能分辨出是不是一直喝的那種啤酒。
地方上的啤酒廠在出現在之初,大多也都是跟其他像冰箱、彩電還有洗衣機之類的差不多,都是跟風建廠。隻不過相比那些市場同質化嚴重非消耗品。酒類產品和其他的食品類產品工廠,並沒有想那些電器工廠那樣迅速倒閉。
即使是在八九十年代的大規模破產重組浪潮中,食品相關產業的倒閉絕對數量和比例都是最低的。
日常消耗品和非消耗品的差別體現的非常明顯。
在糧食產量非常穩定的大背景下,基本上省內前幾城市都已經有或者在籌備自己的啤酒生產企業了。胡楊要想在五年內完成覆蓋全省的目標,阻力就可想而知了。
錦江啤酒的優勢肯定是有的,而且還明顯。單純口味上和性價比上的較量,錦江啤酒自然是誰都不怕的。但問題是,這些優勢的前提自由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如果再加上地方上對本地企業明裏暗裏的保護,那結果就不好說了。
總的來說,這個目標不那麽容易,但不容易的也隻是時間上的設定。錦江啤酒有很好的技術和設備,這是同類企業短時間內無法抗衡的。關鍵是背靠華夏科技這棵大樹,有其他企業無法企及資金優勢。
關於錦江啤酒走出丹東的事宜,自然都交給邢鵬這個華夏科技內銷大掌櫃的手中。所謂內銷大掌櫃是趙小白給邢鵬起的新名頭。
而根子則是來自對CFO李億峰的信任。是他將國內的一般產品的銷售和物流工作,分到了邢鵬手裏。所謂內銷,就是指不出口的產品。就像啤酒、農副產品、陶瓷塗層的產品,一般鋼材和部分特種合金,都在內銷的範圍內。
其實在胡楊的心裏,對於邢鵬的評價雖然也不錯,但這個“內銷大掌櫃”對於他來說還是稍微高了一點。因為邢鵬的管理能力已經能看到極限。
邢鵬的能力在具體執行的表現上已經非常好了,但要到更高的層級就需要戰略眼光,這對邢鵬來說就有點勉強了。胡楊原本的想法是,公司運作穩定之後就找機會讓他取深造一下。
在李億峰加入公司之後,胡楊也準備跟他提過這個問題。邢鵬作為最早跟著胡楊的人,他這的不想看著他“掉隊”。因為胡楊也知道邢鵬還沒有小富即安的想法。
厚積薄發的道理也跟邢鵬聊過,他自己也在考慮這件事。在回來之前,胡楊還不知道李億峰的這個安排。是昨天喝酒之前才聽到的消息。
總的來說,對於邢鵬可能也不是壞事。因為李億峰從來都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他願意把邢鵬放到這個位置,就說明他認可邢鵬。可能是現在的能力,也可能是未來的可能,總之是一種認可。
胡楊也相信李億峰會有計劃讓邢鵬有能力完成分內的工作。胡楊猜測,前期李億峰可能會給邢鵬提供計劃書,最不濟也應該是梗概。讓邢鵬能夠邊實踐邊學習。至於效果,那就要看倆人的用心程度了。
相對於“內銷”自然會有“外銷”。這部分李億峰之前就和胡楊聊過,暫時會由他親自負責。
無論是內還是外,都有自己不想同的遊戲規則。要熟悉這些規則才能在這個環境中混得好。所以內銷除了邢鵬之外,趙援朝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外銷的部分,雖然現在業務很少還有刀片走出口的程序,但未來必然會有大量業務。李億峰親自負責,要比交到其他人手中更讓胡楊放心。
考慮到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交匯處的種種變革,胡楊需要李億峰和其他人一起,幫他分擔身上的擔子。
收回思緒,宿醉並不是個好習慣,但作為身體健康的成年人,非常偶爾的來一次也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完全放空思維,就當是給自己來一次人為的“重啟”。很多時候這種放空之後的狀態,是能夠幫助人跳出原來的思維路徑,迸發出某些有趣的靈感。
比如胡楊今天早晨清醒之後,就由塑料瓶子想到的塑料製品因為容易獲得且成本更低,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又從不可或缺發展到了濫用,進而開始成為了汙染源。
又因為塑料的降解速度非常慢,需要以百年作為單位,所以造成的塑料汙染將會影響非常長久且嚴重。上到高原山巔,下到大洋海溝內都將會出現塑料汙染物。
於是,胡楊突然想起了那個放在很不起眼角落的信息——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說的是一類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由細菌、真菌和藻類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應該是種具有優良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廢棄後可被環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而成為自然界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如果將二十世紀後半頁的人類社會活動核心,定義為戰後大發展的話。那伴隨大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詞就是“環保”。
環境保護問題將會被更多的人關注,因為環境的變化或者說惡化,已經確實的影響到了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和生物。
具體到塑料汙染這塊。未來解決的方式有兩個方向。生物降解塑料其中的主要方向,也就是從材料本身著手。開發製造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破壞性生物降解塑料。
關於這部分,胡楊腦中隻有非常零散的片段。大約是就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比如澱粉,纖維紙和甲殼質這些,再加上某些微生物手段,最終生產出具有傳統塑料物理和化學屬性的塑料製品。
這類塑料主要都是用於日常生活相關的領域。比如食品包裝,一次性餐具等等。
歐美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限製使用傳統塑料製品。當然這個很早的意思是,指的是下個世紀開頭那幾年。距離現在還有十多年的時間,但研究應該是已經開始很久了。
據說人少錢多的北歐國家,從七十年代開始就開始研究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當時用的是馬鈴薯和玉米提取物。雖然產品並不是生物降解塑料,但至少代表了一個趨勢。
作為高分子材料的分支,或許華夏科技也應該將其列到眾多的研究項目之中。除了經濟前景明朗之外,對於整個環境保護的也會做出貢獻。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