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4 太上皇
英國人從來不像他們嘴上說的那樣立場堅定,法國人恨英國是有原因的。
如果沒有英國無底線的大陸均衡政策,二戰根本不會打起來,小鬍子連上台的機會都沒有。
和上一次世界大戰一樣,英國從一開始就沒有戰鬥到底的決心,要不然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攻入法國后,英國也不會跑得那麼乾脆,那麼快。
和大鬍子一樣,直到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前,英國都秘密和德國保持接觸,嘗試以另一種方式結束戰爭。
嘗試的前提,是無條件犧牲法國。
這種情況下英國怎麼可能全力以赴呢。
英國在1939年就提出要把英軍總兵力擴張到200萬人以上,這個目標到現在已經提出六年,依然沒有做到。
和美國人一樣,英國在勝負已定的情況下,才決定跳出來摘桃子,這才有了諾曼底,否則一個已經提出兩年的計劃,為什麼直到去年才付諸實施?
別說計劃過於龐大,準備時間過長這種話,埃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前幾天提出的那個計劃,要在德國本土登陸,準備時間需要多久?
一個星期而已。
巴頓不喜歡英國人,如果有選擇的話,巴頓絕不想和英國人當盟友,跟英國人並肩作戰,得時刻小心英國人在背後捅刀子。
也正是基於這方面的顧慮,所以在春季攻勢中,南部非洲遠征軍選擇不和英美聯軍一起行動,寧願繞到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
現在英美聯軍和南部非洲遠征軍的境況充分證明,巴頓的選擇是正確的。
身為名將,屢敗屢戰百折不撓才能充分顯示英雄本色,蒙哥馬利自然也不會因為巴頓的一句嘲諷就破防。
在經歷了哈士奇行動的灰頭土臉,諾曼底登陸的混亂不堪,以及春季攻勢的慘敗之後,蒙哥馬利還是總結了一些經驗的。
經驗就是,美國人不靠譜,要想刷到足夠的經驗,順利成為名將,就得抱緊南部非洲遠征軍的大腿。
所以不管巴頓多嫌棄,蒙哥馬利這一次都得蹭上巴頓的戰車。
這種糞車從門口經過都得嘗一口咸澹的行為,確實是英國人的風格。
「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更龐大的計劃,那就是集中我們所有的空中力量,投放到柏林附近,然後海軍掩護陸軍在漢堡登陸,和空降部隊在柏林匯合,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佔領柏林——」蒙哥馬利這計劃沒什麼新意,是上個計劃的放大版本。
巴頓對蒙哥馬利的計劃沒興趣。
不過巴頓同意蒙哥馬利的最後那句話,那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佔領柏林。
或者說,在攻佔柏林的戰鬥中,西線盟軍不能缺席。
要不然未來說起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保衛戰是俄羅斯人打的,伏爾加格勒戰役也是俄羅斯人打的,柏林還是俄羅斯攻克的,甚至小鬍子都是俄羅斯人俘虜或者擊斃的。
留給西線盟軍可以吹噓的戰績是什麼——
難道是北非戰役和諾曼底?
這得多不要臉,才能拿這點事吹噓自己。
「春季攻勢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攻擊最重點的地區,毫無疑問,柏林就是那個最重點的地區。」埃森豪威爾一開口就是老政客了。
巴頓實在是無話可說。
春季攻勢中盟軍出動三萬傘兵,傷亡近兩萬,最慘的波蘭空降旅,戰後僅有150人倖存。
作為戰役指揮官,埃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應該為這個結果福主要責任。
結果到了埃森豪威爾這裡,一句輕飄飄的「豐富經驗」就一筆帶過,如果讓那些陣亡官兵,以及他們的家屬知道了,生吞了埃森豪威爾的心都有。
眼看兩人輪番勸說,巴頓還是沉默不語,蒙哥馬利終於沉不住氣。
「俄羅斯人已經開始進攻柏林,如果我們還和德軍在來茵河糾纏,我們將一無所獲。」蒙哥馬利這話是重點,這也是巴頓最擔心的問題。
蒙哥馬利要的是榮譽。
巴頓擔心的則是無法完成羅克交代的任務。
羅克不僅想要勝利,還想要德國的科技和工業能力。
前幾天楊·史沫資帶來了羅克的最新指示,南部非洲遠征軍除了要在戰場上有所變現,還要重點關注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以及那一疊厚厚的重點關注人員名單。
作為德國的心臟,德國最精英的人才都在柏林。
如果放任俄羅斯人佔領柏林,那到時候南部非洲遠征軍總不能跑到俄羅斯的佔領區內抓人吧。
「集中行動可以,不過我需要前線所有部隊的指揮權。」巴頓真不是貪權,而是怕英國人和美國人拖後腿,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可以,皇家海軍會完全配合我們的行動。」蒙哥馬利第一個表態,他只要出現在指揮官的名單中就可以,有沒有指揮權不重要。
退一萬步說,空降柏林的風險,明顯比空降來茵河更大。
來茵河都打成那樣子,萬一空降柏林再次失敗,誰是總指揮官,誰就要承擔最大責任。
跟窮途末路的德國陸軍相比,還是德國海軍更好欺負,蒙哥馬利既然放棄了陸上部分的指揮權,完全可以指揮皇家海軍在德國海軍身上刷到戰績。
至於戰績有多大——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有多大。
只要臉皮夠厚,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是勝利。
跟英國人相比,德國人還是要臉的,所以德國人很少吹捧卡爾·漢尼茨和他的漢尼拔行動。
現在這個行動還在持續中。
蒙哥馬利想做的,就是率領強大的皇家海軍,去消滅那些正在波羅的海執行撤離任務的民用船隻。
「美國空軍會全力以赴,承擔後勤保障工作——」埃森豪威爾也同意讓出指揮權,這並不影響他獲得榮譽。
現在的埃森豪威爾,只想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回美國開啟新的人生。
前半生的埃森豪威爾,是一個出色的軍人。
後半生的埃森豪威爾,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
這才是完美的人生。
「好吧,你們會出動皇家海軍,以及空軍,所以地面作戰這部分,就全部由我們南部非洲遠征軍負責嗎?」巴頓臉色黑如鍋底,見過甩鍋的,沒見過甩這麼徹底的。
誰都知道現在德國海軍和空軍,已經基本上全軍覆沒,根本沒能力對盟軍構成威脅。
德國陸軍還有反抗能力,當年俄羅斯人在打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說: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背後就是莫斯科。
現在德軍也一樣。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被逼上絕路的德軍,要麼無條件投降,要麼死戰到底。
「當然不,我們的空軍也會參與空降行動——」蒙哥馬利真沒像英國宣傳的那樣愛兵如子。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荷蘭那成那個樣子,這要是發生在南部非洲遠征軍身上,至少要撤到北非休整半年以上,才能回到戰場。
現在估計倖存的第一空降師官兵,還沒能睡上一個好覺,又要被扔到更危險的柏林去。
在英國當空降兵,比在法國當總理更危險。
「我們已經準備了8個裝甲師和20個步兵師,一旦空降兵在柏林附近空降,就會在漢堡完成登陸行動——」埃森豪威爾也下重注,現在美國在歐洲,一共只有12個裝甲師和36個步兵師。
二戰爆發前,美國因為在巴西的慘敗,已經開始擴軍備戰,不過當時美軍的指導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沒有多大進步。
德軍在二戰初期的閃電戰,給了美國人更多啟發,美軍高級將領開始重視坦克的作用,於是在1942年,美國一口氣組建了46個裝甲師,預計到1945年才能具備戰鬥力。
即便以南部非洲的實力來說,46個裝甲師的規模也太大了,沒必要,也完不成,按照美國的標準,46個裝甲師,僅需要的汽車數量就多達7萬輛左右。
這個計劃只執行了半年,就大規模縮減,46個裝甲師縮減到16個,團級編製也去掉,坦克營從六個減少到三個,裝備的坦克數量也大大減少,16個裝甲師中,14個最終成為「輕裝甲師」。
輕裝甲並不是指坦克的重量,而是指數量,從去年開始,美國裝甲師中除了偵察部隊以外,退役了所有輕型坦克。
這種情況下,埃森豪威爾能一口氣拿出8個裝甲師,確實沒藏私。
「很好,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從俄羅斯人手裡,把柏林搶走——」巴頓自己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戰爭臨近結束,西線盟軍居然前所未有的達成一致,這讓巴頓都感覺有點不太真實。
楊·史沫資還是老奸巨猾。
作戰會議上,楊·史沫資一言不發。
等會議結束,楊·史沫資提醒巴頓,要小心英美聯軍背後的小動作。
「昂撒人永遠不可能給與別人真正的信任,對南部非洲更不可能。」楊·史沫資曾經對英國的認同感,現在早已蕩然無存。
說白了就是德不配位。
就英國那巴掌大的地方,一旦失去海外殖民地的輸血,英國會比法國更慘。
法國的問題雖然多,至少內部還算和諧,對法國的認同感很高,政見不同很正常,沒有根本性矛盾。
英國內部問題重重,都不用放大到英聯邦,就英倫三島那點地方都沒有搞明白,愛爾蘭常年鬧獨立,威爾士冷眼旁觀,蘇格蘭看在錢的份上還能忍,可萬一有一天英國沒錢了呢?
本質上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種都不一樣。
英國只有英格蘭人是昂撒人,愛爾蘭人和威爾士人,以及蘇格蘭人都是凱爾特人,這是兩個不同的族群,當初打了不知道多少年才靠和親成為同一個國家。
英國和南部非洲現在的關係很複雜,巴頓嫌棄英國人的同時,英國人也看不上南部非洲,只是出於共同利益才不得不成為盟友。
歐洲這邊,國與國之間的結盟和翻臉太正常了,千萬別當真,所謂的什麼「契約精神」只是說說而已。
正所謂越強調什麼,就缺什麼。
所以整天喊「契約精神」的人,是最缺乏契約精神的。
首富才不會整天強調自己是首富呢,最多會說其他人都沒我有錢。
豬養肥了,離死就不遠了,除非主動瘦身,或者證明自己還能更肥。
「我明白,所以我才要求前線部隊的所有指揮權——」巴頓胸有成竹,埃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想拿遠征軍當槍使,巴頓也是想拿英美聯軍當炮灰。
傘兵空降也是有講究的。
埃森豪威爾跟蒙哥馬利將英美聯軍的傘兵,空降到德國人的裝甲兵頭上,等於是找死。
巴頓把傘兵空降到科隆和凱塞林軍團背後,堵上了最後一個口子,於是就了雷馬根鎮的全殲。
柏林是德軍的最後一道防線,那些對第三帝國還心存幻想,或者是決定和第三帝國同生共死的德軍,肯定會死戰到底。
這時候投放傘兵的時機,以及地點就很重要了。
之前巴頓還擔心遠征軍傘兵會傷亡過大,反覆猶豫。
現在不用擔心了,先把英美聯軍的傘兵扔過去,提遠征軍傘兵吸引火力,然後遠征軍傘兵再出來收拾殘局。
完美!
「你確定是所有嗎?」楊·史沫資堅持埃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就算讓出指揮權,也會從中作梗。
陽奉陰違嘛,英國人的老傳統了。
「如果他們敢那樣做,那他們就將缺席柏林之戰。」巴頓不怕埃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找麻煩,在佔領柏林這個最大的榮譽之前,所有人都會全力以赴。
對於歐洲戰場來說,佔領柏林是最大榮譽。
對於東亞戰場來說,佔領東京生擒國王才是最高榮譽。
東亞盟軍在北海道登陸后,就沒有下一步動作了,這讓麥克阿瑟很不甘。
埃森豪威爾有一顆成為政客的心,麥克阿瑟也不甘寂寞,否則在一戰後,麥克阿瑟就不會跑到菲律賓去當太上皇了。
菲律賓現在已經成為麥克阿瑟軍人生涯最大的污點,就算戰爭結束,麥克阿瑟也不想再回菲律賓。
在日本當太上皇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