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父與子
釋厄錄第九十一章父與子「統領,她這次去承恩寺,不會闖出什麼禍吧?」
看見鐵凌霜怒氣沖沖飛躍城頭,對她性格很是熟悉的張鐵頗為不放心。
若是尋常時候,倒還罷了,如今的承恩寺中,囚禁著建文皇帝,那是永樂朝的一大麻煩,誰沾上誰倒霉。
鍾離九倒是沒有擔心,完全看熱鬧的心情,喝著小酒,笑著的說到,
「不用擔心,打不起來,紀綱不敢。」
「.……」
凶名赫赫,平常的大臣見了都要心中打顫笑臉相迎的紀綱,在左統領的口中變成了膽小之人。
張鐵不再勸諫,既然左統領對鐵凌霜放任自流,那自己也樂的跟著鍾離九一起看熱鬧。
鍾離九倒沒有著急去承恩寺,悠悠的喝著酒,看著聚寶山的方向,過了好長一會,酒壺空了,才仰頭看了眼頭頂的太陽,掐算著時間,輕嘆了一聲,
「已經是未時中了,現在拜祭的儀式就要開始,聚寶山沒有動靜,看來方畫丈是跑了。」
方丈仙山的方畫丈?
張鐵微微一愣,隨即明白,方畫丈出了仙山,去了聚寶山上的承恩寺,肯定是大統領姚廣孝讓左統領留在此處,除了姚廣孝,不然,誰也攔不住他。
不過,他略微沉吟,問出了疑惑,
「統領,那剛剛玄武湖方向,和你對陣的是誰?員嶠仙山的袁夜嶠嗎?。」
鍾離九朝著紫金中山的方向看了一眼,搖搖頭,
「不,是瀛洲仙宗本代的宗主,嬴若洲,一個女鮫人。」
女鮫人?
鮫人當屬妖,沒想到一向抓妖怪為奴的瀛洲山中,反而被一個鮫人掌控,那這個鮫人的手段肯定非比尋常,從左統領還在起伏不定的氣息中,就可以推定,這個鮫人,不好對付。
而且,既然是鮫人,那麼瀛洲仙山真的可能是海底的一座島嶼,這樣找起來豈不是難上加難?
見張鐵還在沉思,鍾離九出聲打斷,
「你的傷怎麼樣?」
張鐵按在胸口的布襟已經被鮮血浸濕,不過他氣息還算平穩,搖頭說到,
「只是外傷。方一航功法有些奇怪,招式很少又陰柔,都是直來直往,陽剛霸道,屬下不如他。」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今天何止是修阿修羅相的張鐵受了挫,連大統領沒有出手就被別人的道理擊敗,看來隱衛最近退了兩座仙山,不僅方丈和瀛洲坐不住了,還觸動了一些藏的而更深的人利益。
鍾離九點點頭,吩咐到,
「今天事情太多,我也被大統領封住了內力,不能給你療傷了。你暫時還不能休息,方畫丈出來了,嬴若洲也出來了,還來了一個大統領都不是對手的人,咱們就不去承恩寺,那裡鬧破了天也沒什麼,我回雞鳴寺中,你去追玄武,追上他帶他回來,一路小心。酒徒能殺就殺,不能殺也不要糾纏,方畫丈應該已經從聚寶山離開,如果把酒徒逼的太緊,玄武可能會有危險。」
「是!」
張鐵放出自己的骨鳥,看著飛向西側長江的方向,對鍾離九點頭一禮節,轉身飛掠過去。
鍾離九也沒有再停留,穿過三山門,向著雞鳴寺方向走去。 ……
聚寶山上,凈火琉璃塔最上一層,這裡供奉著大明開國洪武皇帝朱元璋御筆一支,和皇后馬氏加封皇后冕服時佩戴的鳳釵一柄。
前人已經作古,洪武皇帝朱元璋和她的皇后馬氏,現在都躺在鐘山腳下的孝陵中,只能以物為人,遙做祭拜。
這一層,乃至這整個凈火琉璃塔中,只有兩個人。
洪武皇帝的兒子,另外也是認了馬皇后當親娘,變成了她親兒子的朱棣,跪在這支御筆和鳳釵之前。
鄭和站在他身側,後退的半步,捧著祭祖表文,聲音恭敬而低沉。
「維永樂十年,歲次丙子,十一月丁亥朔。」
「昭告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
「帝繼天立極,垂統保民;百王相承,萬世永賴。欽承祖訓,嗣守明邦,奉命承國,天下太平,萬民永樂。第以禮未終,弗克躬祀,恭陳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饗!」
本朝永樂,祭天祭祖的表文,大多都是出自禮部尚書陳知禮的手筆,這位老大人是洪武朝的探花,那支筆下真是妙筆生花,他府中的好幾房小妾都是這筆下文采吸引而來的。
這張表文,自然也是他的大作。
祭天祭祖,文采不需要,格式都是固定的,只要恭謹謙和就行,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先說時間,緊接著把要祭拜的人的尊號喊出來,然後表彰一下自己最近這些年的功績,說明沒有給上天,也沒有給先人丟臉,最後說一下自己帶過來了什麼什麼祭品,還請神仙和先人享用,如此等等。
祭文不長,只有百餘字,但鄭和讀的很慢,後面一小段,每四個字一停頓,他停頓的時候,跪在供案前的永樂皇帝朱棣俯身磕頭。
一句一磕,三跪九叩。
恰好這偏表文讀到了「尚饗。」
鄭和暗暗點頭,禮部尚書陳知禮這位老學究,文采已經漸漸趨向平實,看來多年宦海,也是很有領悟,沒有之前那樣花團緊簇的文章,反而更加有意味了些。
朱棣雖然跪著,面色端莊嚴肅,但是眼神卻微微閃爍,等這個收起表文,他並沒有站起身來,只是還盯著桌案上那支御筆。
朱元璋的毛筆。
就是這支筆,在聖旨上寫下,封朱標為太子,然後蓋上龍頭大印。
自己的大哥朱標,就是洪武朝的皇太子了。
然後朱標英年早逝。
還是這隻筆,在聖旨上寫下,封朱允炆為皇太孫,然後蓋上龍頭大印。
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就是洪武朝的皇太孫了。
然後朱允炆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寶座。
兩次,都和自己沒有關係。
但是,朱棣嘴角緩緩揚起。
因為現在,大明朝的皇帝,叫做朱棣。
祭祀先人,嘴角露笑,實為大不敬,但這整個塔中,出了他之外,就只有鄭和,了解他支持他也是最衷心的臣子,朱棣不怕他看到,甚至他想讓天下人看到。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父與子,身在天家,太多的時刻,說不清楚是什麼感情,愛與恨交織。
鄭和靜靜的站在皇帝身後,能明顯的感覺到皇帝心跳不穩,氣息起伏,肯定是心中波瀾大起,他明白皇帝的心思。
對於大明開國皇帝,身為兒子的朱棣,尊敬崇拜是有,但私下裡,更多的可能是恨意吧。
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就算殺光史官,改遍史書,也改變不了事實。
但是鄭和還有些擔心,因為那隻鳳釵。
那是馬皇后的鳳釵,他是朱棣的嫡母,也只是嫡母,並非親母。
如果說以前還是燕王的朱棣對她是尊敬,登上皇位之後,更是改了史書,認她是親生母親。
但這都是為了坐穩這個皇位。
如今永樂十年,天下太平,萬民皆安,此樓之中,也沒有外人,那皇帝心中,對這位不是母親的母親,還能留有幾分尊敬呢?
就在鄭和為那隻鳳釵擔心的時候,朱棣從御筆上移開目光,轉而盯著那隻鳳釵。
出乎意料。
並沒有鄭和想象中的殺意大起,朱棣只是靜靜的望了一會,然後站起身來,沒有回頭,聲音略微低沉的問到,
「三保,你說朕能不能把這個鳳釵換做我娘的玉釵?」
嗯?
雖然是軍中大將,現在統領著幾萬人的寶船隊,而且一身修為到了君臨境,鄭和聽到朱棣的問話,依然目瞪口呆。
這皇后的鳳釵?能換?
皇帝認真的盯著那跟鳳釵,沒有回頭看自己,鄭和絞盡腦汁,斟酌了一會,才低聲說到,
「回皇上,皇后嬪妃每一項衣物首飾,在宮內衣帽局和珍寶局都有記錄,花紋樣式和打造之人是誰,都記得一清二楚,而且留作何用,也在卷宗之中,即使是這寺廟中人,也回經常過來擦拭檢查。」
並沒有直接說出來,但話里話外的意思,朱棣聽的請楚明白,他轉過身來,盯著鄭和。
鄭和也只能躬身勸慰到,
「皇上拳拳為母之心,上天必知,再說,」
鄭和壓低聲音說到,
「少林寺的普渡就在下面,佛門六神通中,他尤其擅長耳神通,據說相隔百里,也能聽到人說話。」
這就是標準的欺君之罪了。
什麼樣的功夫,也不可能百里之外能聽到別人說話,說是天耳通,最多不過是耳朵靈敏,方圓千米之內的細微動靜都能察覺而已。
朱棣自然也不信,但他知道鄭和的意思,只能長嘆一聲,從懷中掏出一隻碧綠玉簪,握在手心,神色黯然。
簪子只是尋常的水玉,不值錢,但這個朱棣的親生母親,後宮里沒有品級的妃子,碽妃唯一留在世間的東西,也是她最喜歡的,這是他的兒子朱棣,還沒有被封燕王時,用自己例錢買來送給她的。
雖然和皇宮內的其他珠寶比起來,這支簪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鄭和知道,碽妃對這枚簪子珍重異常。
「皇上,當年臣還在皇宮時,碽妃就曾說過,皇宮之內太悶,就如同這座祭台,呆著未免太悶,不如等臣下此出海時,把它放在龍船里供奉,也讓碽妃娘娘,能看看這大明之外的如畫世間。」
朱棣看著手裡通透的發簪,默然良久,才點點頭,
「皇城是太悶,朕身上也有太多的血,就依著你,下此出海帶著,不過要萬萬全全的給朕帶回來。」
「臣,遵旨。」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