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群星詛咒> 第六部 群星計劃 1 你好,智慧女神

第六部 群星計劃 1 你好,智慧女神

  (在閱讀下面這一章前,建議回顧之前每個章節最後的「另一個世界的插曲」內容)

  群星詛咒

  第六部  群星計劃

  「難道你沒有注意到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嗎?」

  1  你好,智慧女神

  意識告訴高潔:她已經醒了,確切的說是從冬眠中蘇醒。冬眠艙內的溫度開始緩慢回升,為了安全起見,一個小時時間才升高1攝氏度,但這足以讓人類脫離冬眠狀態。這一個小時中,高潔的身體由於低溫而麻痹,沒有絲毫感覺,就連意識也只能做有限的、重複的活動,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時何地。

  好在冬眠艙的艙蓋是透明的,她勉強可以識別出周圍的冬眠艙和器材,才醒悟過來:自己是在前往密涅瓦號空間站的太空梭上。大概又過了兩個小時,溫度上升2攝氏度,高潔感覺自己的軀幹已經能夠動彈,只不過舌頭還沒有恢復知覺,連咽口水的力量都沒有。

  「您已完全脫離冬眠狀態,獲准離開冬眠艙。」人工智慧(以下稱AI)的聲音響起,隨後是艙門開啟的聲音,高潔只覺身體瞬間浸入暖流之中,不過很快就適應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溫差變化。血液重新在身體中快速流淌,高潔明顯感到身體正在恢復正常,意識也漸漸清晰起來。

  太空梭上的AI早已打開柔和的燈光,高潔透過艙蓋查看周圍冬眠艙里的人,他們都還沒有脫離冬眠狀態。AI察覺到艙室中有人在活動,廣播道:「已發現人員活動跡象,是否切換人工操作?」高潔想要回答,卻無法正常說話進行聲控,讓AI停止廣播詢問的方法只剩下去操作間按下相應按鈕。

  高潔的體力沒有完全恢復,但在沒有重力的太空梭中漂浮移動還是很快的,她經過生活艙和醫療艙后,到達了位於機頭位置的控制艙,按下按鈕讓太空梭維持AI控制,廣播也隨即停止。高潔透過控制艙(機頭)的窗戶向外看,漆黑一片的宇宙中能看到無數的星辰,沒有大氣的散射所以顯得比地球上黯淡不少,但在視野的正上方,有一個非常清晰、亮眼的白色光點,彷彿燈塔一般指引著太空梭,高潔很快明白——那就是密涅瓦號空間站,定睛細看,空間站依稀顯出空竹形狀的輪廓……

  這時高潔才發現自己的頭髮還是濕的,她返回生活艙想要烘乾頭髮,正好和趕來的空間站指令長碰面了。空間站指令長也是剛剛蘇醒,身體動作不太協調,讓高潔有些尷尬的是她竟然沒想起指令長的名字,不過兩人還不能說話,只靠手勢交流。

  「你關上的?」指令長用手指了指AI語音廣播器。

  「是的。」高潔點頭示意,指令長微笑著向她伸了個大拇指,認為她做得對,因為這本來是他的工作。

  「去做準備吧。」指令長指了指生活艙儲物櫃示意到,然後就漂浮到冬眠艙室查看其他人的情況了,離開前他又指了指手腕,讓高潔注意時間。高潔看了看牆壁上的電子顯示屏:

  公元2099年11月7日1點51分

  接近完全清醒的意識粗略算了一算:從地球到木星軌道,這一覺睡了900多天(以地表時間計算)。內心感慨一番后,高潔烘乾頭髮,戴上實時翻譯耳機——可以將任何能夠識別的地球語言翻譯成使用者指定的語言。

  ……

  5個小時后,太空梭中的25人都蘇醒過來,卻只有早起蘇醒的幾人能夠正常說話。又過了5小時,AI提醒已進入對接軌道,人們立刻就近固定好自己和漂浮的物品,以防對接時發生的碰撞造成損傷。約30分鐘之後,船身傳來一陣輕微的震動,指令長用廣播通知大家對接已成功,準備進入空間站。

  如前面所說,密涅瓦號空間站的形狀好似一個空竹,太空梭降落在中軸上,兩頭的圓盤輪是各種艙室和模塊。對接成功后,指令長來到空間站的中央控制室,控制板上的按鈕不多,大部分操作可以交給AI來做,那些繁多複雜的按鈕隱藏在另一個平台下。

  「你好,老媽。」指令長詼諧地對控制板說,然後啟動空間站的電力,解除艙室之間的封閉門,開啟所有的照明。「讀數正常。」指令長看到屏幕上的數據很滿意,然後通過廣播向空間站的人員發送指令,「離心重力3分鐘后啟動,所有人員做好準備。」所有人立刻固定好自己。

  3分鐘后,密涅瓦號空間站在燃料推進器的作用下真的像空竹一樣開始轉動起來,「20%。」AI報出重力讀數,「……50%……80%……1G。」轉動加速時間很短,空間站中的離心重力已經形成。

  指令長從椅子上站起來,此時的空間站中已經有了人造重力,基本和在地球上的感覺一樣了,他通過廣播說:「朋友們,當前數據一切正常,請按照之前的訓練先檢查空間站中的各項狀況,再耐心搬運物資……如果誰還頭暈,暈車藥在醫務室,或者直接找我也行。各位——

  「歡迎來到密涅瓦號!」隨後是空間站全體成員的掌聲和歡呼聲!

  2099年11月8日13點40分,來自地球的25名精英成員進駐密涅瓦號空間站。

  ——

  密涅瓦號空間站是人類文明迄今為止建造的規模最大、耗時最長、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航天工程,使用當前最堅固耐用的合金材料和複合樹脂材料打造,它的形狀像個空竹,兩個巨大的圓盤是功能各異的各種艙室。上圓盤(姑且這麼稱呼)是實驗艙、住宅艙和各種功能艙室,所有人員基本都在這裡活動;下圓盤是補給站、倉庫、制氧機及空間站各種工具庫、燃料和電池存放間,圓盤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60米,厚度5米。上下圓盤間的中軸長度為85米,直徑8米,中間設置了兩根主管道和4根副管道,用來連通兩個圓盤,來回輸送各種物資,其中的調配、運輸工作均由空間站的AI來運作,只需下達命令即可,這樣下圓盤即使沒有人員也可以保證物資即使運送到上圓盤。空間站外面有大大小小推進器共計46個,最主要的作用是調整空間站和蟲洞的距離以及傾斜角度(軌道傾角1.303度),還負責讓空間站自轉以形成離心重力(即使沒有離心重力,空間站中的人們也可像傳統空間站那樣在失重狀態下正常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那艘運送人員的太空梭,它也是由多個模塊組裝而成,只需將模塊分開並重新組裝,就變成了中型和小型兩架太空穿梭機,中型配有機械臂,可以協助完成太空行走、空間站維修等任務。聯繫密涅瓦號的名字,中型穿梭機被命名為「戰車(法語Char)」,小型穿梭機則形象地被稱為「貓頭鷹」。

  空間站的補給線有兩條,一條是從地球直接發射運載火箭到空間站,另一條是從地球發射運載火箭到火星「和平2號」空間站,利用火星引力進行加速后再到達密涅瓦號,路線的選擇根據地球、火星和密涅瓦號的相對位置來決定,基本上可以保證密涅瓦號每半年接收一次補給。

  密涅瓦號和地球的通訊方式主要是電磁波和激光傳輸,AI會自動計算「和平2號」和地球的位置選擇最合適的傳輸方向,地球的接收站通常會在一到兩個小時間接收到信息,即使電波和激光都是光速傳輸,也無法跨越這客觀上的巨大天文距離,更無法跨越時間這道坎。

  從目前的來看,「Meet me at the gate」的邀約可謂萬事俱備——可它為何遲遲還未發生呢?

  ——

  「很遺憾,空間站從建設伊始到現在,沒有收到過任何來自外來文明的信號,也沒有探測到任何外來文明飛行器接近或經過的蹤跡。」密涅瓦號AI向指令長報告,然後出示了近25年來的所有探測和通訊記錄,其中接收過一些「有可能」被識別的信號,但經過分析后都被確認為干擾電波,而外來文明飛行器更是無稽之談,一絲痕迹都找不見。「根據地球監測站對本區域的監測顯示,近35年來這一區域都沒有智慧飛船活動的痕迹。」AI再次說明情況。也就是說:在密涅瓦號空間站建造的這段時間中,幾乎可以確定外星文明是沒有到達蟲洞旁邊的。

  人類到了,而外星人要爽約了?

  指令長召集所有成員到飯廳,向大家交代眼前這個事實。面對外星人一直沒有出現這個窘境,人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外星人也許還在路上,他們等待就是了;有人認為外星人可能早已離開,他們對人類不感興趣;也有人認為外星人把人類指引到這裡,為的就是讓人類穿越蟲洞……眾人沒有陷入不必要的爭論,大家都明白在當前信息匱乏的時候,亂下結論對誰都不好。

  「關於蟲洞的探測都獲得了什麼信息?」指令長突然抬頭問AI。

  AI很快回應:「關於蟲洞的探測記錄:從2047年到今天,蟲洞一直沿木星軌道運行,相應數據為……」

  「省略掉數據,直接說後面的探測過程和結果。」指令長突然插話。

  AI停頓一下說:「明白,分別有三顆探測衛星接收指令墜入蟲洞,分別在2051年、2075年、2088年,結果都是衛星在墜入的一瞬間便徹底失去通訊聯絡,至今未重新取得聯繫。」

  「能否得知蟲洞通往哪裡?」指令長口吻嚴肅。

  「否定,無法得知。」這句回應,讓人終於有著一種「AI果然是機器人」的感覺了。

  得到AI的回答后,所有成員臉色陰沉,地球文明歷經千辛萬苦,將他們送到這裡,而現在得到的大多數結果卻都不是樂觀的,不免讓人失望。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情況和掌握的訊息,那就先到這裡吧。解散!」指令長向全體成員發出命令,他最了解AI的情況,也知道目前沒有更多的訊息要知會大家了。

  眾人開始返回各個的艙室,「喂,高!」指令長叫住高潔,「來控制室,我有事要和你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