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白色果實> 原稿(完)

原稿(完)

  請神——乙

  這幾天也不知道公司的領導們是受了什麽樣的刺激,竟一致決定要在入口門處建個廣場或者類似的標誌性建築,為此劉總也給郭三日打了幾次電話,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建廣場的話,可能需要占用很大麵積,費時費力,也沒有多大意義。不如建一座雕塑,這樣既達到了目的,在空間上也更合理,大概有個幾十平方的地方就夠了,而且雕塑可以在其他地方定製好後在拉回園區,有個半日就可安裝妥當,不影響整個園區的正常經營。”,沒想到郭三日這幾句隨口無意說出的話,還真讓劉總大為讚賞,公司最終決定在園區正對大門那條筆直的道路盡頭建一座關公的雕像,尺寸要大一些,這樣既不影響門口的出入,又讓人一進門抬頭就可以看見。上一次劉總到墓園來時,看見了郭三日小屋裏放滿了書,本身他又是重點大學畢業的,就決定再讓他寫一篇有關關老爺的短文,到時放在基座上,畢竟他們這也屬於喪葬文化類的大公司,千八百字的短文還要假手於他人,傳出去也讓人笑話。當然也不是白讓郭三日寫的,發了一個大紅包就算給他的獎金,這就相當於一個變相的福利了。郭三日雖然感覺自己不太勝任,但劉總已經在公司裏通知了,財務的紅包也已到賬,他如果再推辭就有些不通人情,於是就隻能欣然接受了。


  關公,人稱為武聖人,又為財神。如按此推尋古今,也隻有孔老夫子,同稱為聖人。但即便孔老夫子也未被封神,可見國人對其是愛戴有加,如若短文隻做介紹,則略顯多餘,也不大好交差,但做長篇大論,地方又有限,還不太適合,這到真難住了郭三日。在絞盡腦汁一宿未睡後,方寫出了一篇交了上去,算是完成了任務,文章如下

  關公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乃平陽蒲州解良縣人。生得神眉鳳目,虯髯,身長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傳”。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其殺之,亡命奔涿郡,逃難江湖五六年矣,途經河水倒映以赤麵長髯,不可辨認。恰逢先主於鄉裏招兵,關公為之禦侮,於友張飛,拜別部司馬,分統部典,恩若兄弟。而稠眾廣坐,待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建安五年,偶遇曹公,助其斬殺顏良,曹公知其忠義,來日必去,重加賞賜,關公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


  累戰數年,關公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需刮骨去毒。時關公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於盤器,而關公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關公為將軍,假節鉞。


  關公一生重情義,信守諾言,被後世喻為“忠義”之象征。受儒,釋,道,三家尊崇。


  請神——乙()

  幾天後雕像做好了,工人們將其安放在了建好的基座上。為此公司還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的儀式,幾個主要領導紛紛與其合影,又相互寒暄了一陣後,便緊跟著都回去了,隻有郭三日,對其注視良久,細細觀摩著。剛剛人多,他也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座近三米高的銅質塑像,這可是今後要與他朝夕相處的新成員。郭三日將銅像上半身蒙著的紅布取下,僅留下一條係在了關公單手持著的刀柄上,又圍著繞了幾周,心中念著自己為之寫的配文,頓生了幾分親近。


  這時一個老人從門口那邊慢慢走了過來,手中似乎還抱著什麽東西,郭三日略一晃神,驚奇他是怎麽進來的?

  原來今天一早為了便於進出,郭三日便將電子護欄打開了,人一直在門口盯著,後來公司領導的車,不斷的進進出出,他索性就先暫時沒關上。本來他過這邊,轉一圈就要回去的,沒想到自己入了神,把時間忘了,老人可能在門口等急了,自己就走了進來。郭三日忙趕過去將其攔下,準備先把人帶回去再說。那老人看見新建的關公像深深鞠了三個躬後,跟著郭三日往監控室走去。等坐下了後,郭三日才開始仔細的打量著老人,年紀大概也就六七十歲的樣子,懷裏抱著一個戴眼兒的頭盔和一件破舊的軍裝,讓人驚訝的是,軍裝上別滿了密密的,能有十多枚的勳章。郭三日疑惑的看著老人問道“這是您的兒子?”,老人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這個年紀還能當兵的,估計也就是他兒孫輩了,白發人送黑發人,讓人不免為其傷感。郭三日竟一時不知如何開口,看著那幾排勳章,應該也是一個軍隊中的英雄人物,怎麽走了連個送行的都沒有,唉,世態炎涼啊。心裏是這麽想著,但人也不能在監控室裏就一直這麽耗著,張了張嘴還是不得不問到“您帶手續了嘛,在哪個墓位,我帶您過去”。勸人這事兒他是最不擅長的,還是將人早點帶過去,做好自己該做的再說啊。可問完後老人卻一直沉默的沒有回答,郭三日有些不解的看著老人,心中暗歎,不會連墓地都沒有啊,這樣的軍人英年早逝,不說能不能成為典型表彰,墓地難道還是問題嗎?這怎麽可能,於是開口勸道“您是不是忘帶了,時間還早,我在這等您,現在回去取還來得及”,沒想到他這麽一勸,老人頭更低了,還是不說話,郭三日連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問道“您不會沒有啊?”,老人滿臉泛紅略一點頭後馬上又抬了起來,看著郭三日道“我有錢,我可以買的”,說著將衣服放在了桌子上攤開,在其裏懷中掏出了一個破舊的布兜,看樣子比那個衣服的年頭還要多。打開布兜一遝新舊都有,麵額不等的鈔票,展現在了眼前,看數目應該也能有個三、四萬了。郭三日看著眼前這一幕,有些一時回不過來神,但馬上被心中一股騰起的憤怒衝醒,有些不平的說“大爺,這錢不應該你出,您把錢拿回去,把這些勳章借給我,我幫你向省裏申請個墓位,咱這墓園是省裏扶持的項目,這都有配額的……”,郭三日還想說什麽,但卻被老人突然打斷了“不能給他們,給了他們我就再也拿不回來了,這是娃唯一留給我的東西,不能再讓別人拿走了,這都是他一滴血一滴汗用命換回來的啊”,說到最後,老人竟有些激動的掉下了淚。


  請神——乙()

  世間的事真的千奇百怪,太多不如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


  原來老人的兒子叫做吳明建,這個人打小身體素質就好,和玩伴們去江邊玩時,他一個猛子能紮出很遠,並且據說他在水中能睜著眼睛看見遊動的魚,玩一天他抓到的魚有時比出船捕魚的人都多。但人有特長就有薄弱的地方,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入學後,這個孩子王原本樣樣領著大家弄的小領袖,學習卻不靈光,不管怎麽努力成績都在後幾名。窮人家對孩子的教育原本也不重視,他成績不好,自己又不愛繼續上學,念了沒幾年就輟學回家,歲那年報名當了兵。


  出生貧窮的吳明建知道,如果想在部隊中出人頭地,必須要付出超於常人的汗水,而他那強大的天賦,在穿上這身軍裝後,更是得到了全麵的展現。


  新兵集訓後,下到連隊第一次摸槍時,大家都表現得非常興奮,隻有吳明建,淡定異常,他輕輕撫摸手裏的槍,就像是麵對一個老朋友一樣,仿佛他與生俱來地和槍有著某種默契,在幾周後的新兵實彈射擊考核中,吳明建徹底震驚了眾人。他第一輪射擊之後,擊出十槍,僅有一槍正中靶心,其餘九槍射空,教官很疑惑他的成績,走過來狠狠踹了他一腳,然後走向了靶心,結果令人目瞪口呆。原來吳明建的第一槍正中靶心後,其餘九槍均從第一槍的彈孔中穿過。教官呆愣了幾秒,顯然對此很不相信,於是他讓吳明建再射擊一次,十發子彈過後,結果還是一樣。教官不可置信的看著吳明建,然後半天才從牙縫裏擠出了兩個字“天才!”。


  此後又經多年的磨練,吳明建的槍法更加出神入化,還自創了一招“雙龍奔月”,技壓群雄。由於彈藥量等因素的不同,手槍和步槍的射速是有差異的,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吳明建左右手各持一柄手槍和式步槍。第一槍有手槍擊出,第二槍由式步槍擊出。第一顆子彈擊出後向前飛馳隨即的第二顆子彈擊中第一顆子彈的尾部,兩彈前後串連先後正中目標,這樣一般防禦措施對其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擊中後通常會形成貫穿性彈道。整個連隊都以此為榮,他也成了同批入伍者的榜樣。但也正因為過強的個人能力,吳明建招致了很多老兵和軍官的嫉妒,經常被穿小鞋,為了在部隊有更好的發展,吳明建將怒氣壓在了心底,沒有過絲毫表露。


  多年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在一次全軍匯演中,因其過硬的軍事素養,吳明建被保送到了西安陸軍學校進行深造,畢業後他又被調往當時號稱“地表最強”的二十四軍七十師(原係粟裕華野部隊)任職。該師五十年代被看中駐守北京,後劃歸北京衛戎區,改番號為中央警衛三師,吳明建所在的十二團駐防北京通縣,他被任命為該團紅旗連連長。期間年紀不小的他在父親的催促下,回老家完了婚,並很快生了一個女兒,看上去家庭、事業都有些模樣,前途似乎一片明朗,可人生變化無常,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


  請神——乙()

  從農村入伍的吳明建這時心中有兩個願望,一是老婆再生個兒子,完成老人們多年的期盼,二是爭取升職到團級幹部,這樣就有資格分到住房,把家人接到北京來居住。


  每年節假日來臨之際,部隊都會收到大量家屬來信,為啦了解幹部戰士們的思想動態,信件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工作人員拆開吳明建的家信後,得知吳明建媳婦又懷了一個孩子,因其已有一個女孩,所以屬於超生,違反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在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的當下,這會影響到全團工作的表現和年度評比,團委領導將吳明建超生的情況通知了當地,要求能及時進行處理。在接到通知後,當地派專人強製給吳明建懷孕個多月的媳婦進行了人工流產,結果手術中出現了意外事故,一屍兩命,夭折那個個多月的胎兒為男孩。幾天後老人打來電話告訴了吳明建,得知情況後的吳明建麵無表情,也沒和任何人說起這件事。


  當天晚上,他請武器倉庫的管理員吃飯,並要取了庫房鑰匙,隨後從中取出了一支式自動步槍和六個,將其藏在了操場主席台的座椅下麵。在回營房睡覺前特意告訴幾個戰友,明天出操時,如果聽見他喊“臥倒”,讓大家一起臥倒!

  第二天團領導檢查出操情況,吳明建來到事先放槍的椅子前,大喊一聲“臥倒”。士兵們平時訓練有素,加之身邊有幾名戰友在聽到後馬上臥倒趴下了,大家便紛紛跟隨著臥倒在了操場上,隻有團委領導們驚訝的回頭查看。這時吳明建的槍響了,幾秒鍾內打倒了四人,士兵們一看,當官的都死了,頓時大亂,吳明建趁機逃出了營區,在路邊搶了一輛軍用吉普車向廣場方向駛去。當駛入建國門時,與趕來的軍警相遇,展開了槍戰。


  當時警方對具體情況也不掌握,隻知道是從部隊衝出來鬧事的,手中持有槍支。槍戰一打竟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期間陸續向上麵請求支援,才逐漸了解具體情況。據後來統計,這次軍隊、武警和公安人員前後共計有近千人參加了圍捕。在整個行動中,吳明建戰術運用嫻熟,各項軍事素養過硬,先後打死打傷人,且多為頭部中彈,竟一點沒落下風。當時參與行動的軍方注意到了,吳明建是用單手完成換的,他利用前一最後一發子彈滑入槍膛的瞬間,換下空和扣上新,整個動作隻有兩三秒鍾,換上的新無需拉槍栓可保持連續無停頓射擊,很難抓住時機對其進行圍捕。直到子彈打盡了,吳明建才放棄了抵抗,他躲在了一棵大樹後,點燃了一支煙,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故事講完了,老人也走遠了,除了這個故事他沒有留下任何東西。郭三日知道,不管自己是如何想的,也不管老人是否真的可憐,他都幫不了他什麽,他無法向賒刀人那樣幫他算出一塊不要錢的墓位。他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過段兒,看看能不能在劉總那,以個人名義買到一塊兒便宜點兒的墓位,到時再按老人留下的聯係方式找到他。如果優惠力度大,老人的錢也許夠,也許用不著他搭多少……誰知道呢,但不管怎麽說,人生前犯了再大的錯,死後總該還是要有一塊兒長眠之地的。


  結語

  民以德治,政以法為,德法以舉賢為要;

  微道——乙

  這天一早郭三日來到了大門前,看見一長排黑色車隊開了過來,第一輛車的車頭放著一尊死者的雕像,看這陣勢應該又是哪位重要領導離世了。但近幾天卻沒聽到什麽新聞報道的消息啊,其實這倒也屬正常的,以郭三日這對時下資訊的了解程度,事情發生在身邊才知情的狀況出現並不意外。


  看著車隊越來越近,馬上就到了門前,他快步迎了上去,打開了大門將一行車隊幾十輛車放了進來。路口旁的停車場一小半被來的車停滿,這些人分幾批下了車,從言行上看除逝者家屬外,約一半像是經商的,還有一些應該是官員,其中幾位郭三日覺得很眼熟,應該是在電視上見過。他正站在哪觀察呢,一位年輕人在幾個朋友的陪同下向他走來,手中捧著一盒子,看樣子應該是逝者的直係親屬。果不其然,來者為逝者在世時唯一的兒子,請郭三日幫忙,帶著一行人過去。年紀雖少,為人處事倒非常有禮,原本就份內之事,人家家屬這裏既然已經準備好了,郭三日也便無需多言,引一行人往園區裏走去。


  因為來人較多,等陸續拜祭完時已是中午。郭三日吃過午飯後打算再去看一圈,這以是這麽長時間來他養成的一個習慣了,每有新的入住者,郭三日都要在其親戚走後,再去查看一下,也對其加深一下了解,便於以後的工作。就在他起身準備前往查看之際,大門前又開來了一輛警車,從上麵走出一位中年男子。郭三日看到這不得不折回來,還沒等他問,這中年男子到自己先開了口。


  原來他是一名獄警,而上午那個下葬的人,則是他在職期間看押的最後一個犯人,前幾天剛剛執行的死刑,他自己這個月月底也要辦退休離職了,所以今天忙完特意早些過來到這送送他,也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聽他說完後郭三日突然愣住了,倒不是因為這警察跑過來看一名自己看押過的罪犯,而是他怎麽也想不到上午那個陣勢送別的竟是一個在監獄執行了極刑的死刑犯。這反差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何況那個年輕人的一舉一動明明讓人感覺是從小受到過很好的教育熏陶,誰能想到是一個死刑犯的兒子……,一切讓郭三日有些恍惚,呆呆的立在那裏不說話了,也麵無表情。這中年警察以為郭三日不相信自己,於是在兜裏掏出了自己的警官證,並說到自己查看過郭三日他們公司的網站,逝者當天安葬時,親友是可以過來送行的,自己雖然來的晚了點兒,但也並不違反規定。郭三日,這時才被他的話叫醒,也沒查看那警官證,抬手打開大門,讓他開了進來,隨後兩個人一起向園區走去。那個墓位非常好找,上午剛剛安放好,由於來送行的人太多,隨手獻的花在旁邊堆成了一座小山,不用到近前就能看見。郭三日和那中年警察一前一後走了過來,見墓位旁除“花山”以外,在其大理石的擋板上還放著一本兒影印的悼詞。郭三日拜祭完後拾起來打開一看,不下百人題寫,而且從文筆用詞上看,都絕非一般百姓所書。郭三日真是太過差異了,看著墓碑上也隻有“石中江”三字並無其它名款,不禁說到“這到底是什麽人呢?”。沒想到他這喃喃的一句話,卻被身邊的中年警察聽了去,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回道“如若以後真的有人要記載的話,此人到是值得大書特書啊!……”


  微道——乙()

  這個叫作“石中江”的人,原為一個大型國營林場的負責人,但後因其在管理中實行了不切實際的改革方案,涉及金額巨大,被依法判了死刑。原本是可以爭取緩期執行的,由於查辦期間並無悔過意願,不得已隻能判為死刑立即執行,讓熟悉他的人不由得為其歎息。


  石中江出身貧寒,來自於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自又勤奮好學,心存抱負,當年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省裏的重點大學。在大學期間他並未像其他人那樣滿足於畢業後的一紙文憑,而是更加的精於學業,博覽群書,利用大學中充沛的資源提高自我,常常晚上讀書至天亮,稍事休息即匆忙的到教室去上課,來不及洗漱。任課的教授因為對各班級不了解,以為他是夜晚出去貪玩,白天又趕來上課,便對他說“君少年,無廢書,不可自棄”。石中江聽後也不辯解,下課後對同寢的室友說“教授們不了解我啊”,一時引為全校美談。


  悠閑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大學四年就快念完了,同學們都在到處托關係找工作,石中江卻依舊專心於自己的學問。校裏的教授對其很中意,想讓其留校,以後有機會了,還可以推薦到一些科研機構,待遇方麵都有保障。這本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很多人求之不得,但卻被他拒絕了,石中江這人,雖然熱衷於學問,但他更喜歡在現實中有所作為,而不是隻將學問流於書麵。在他看來,無論層級的高低,隻要能為其提供一個可發揮的“舞台”就可以,這個“舞台”哪怕再小那都不是問題,他有信心憑自己之力,技驚四座。不久後,他便來到的現在的林場,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做起。由於學曆,技術水平等各方麵都很突出,所以沒幾年便被提拔為部門負責人,工作進入正軌,生活也趨於穩定了。


  一天接到老家的來信,說有急事讓他馬上回去,他馬上向領導請了假,回家探望。等一到家門口,他卻愣住了,家裏張燈結彩,門前貼著一對大大的喜字,原來家裏用他這幾年寄回的錢,在老家給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姑娘家住的也不遠,同一鎮上的。因為今年大旱,老家這邊受災嚴重,很多人吃飯都成了問題。這女孩今年剛滿歲,家裏除了她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妹妹,一家能幹重活的人少,吃飯的人多,比其他家情況更糟。石中江的父母就用一萬元聘禮,把人接了回來,在那時一些地區女孩子十幾歲被嫁出去,人們是能接受的,反倒是年紀大了,不好找婆家。他父母怕他不同意,所以也沒事先和他說,像他這種二十七八還沒成家的,在當地看來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家人在商量後就直接把他先騙了回來。石中江在了解了事情的情況後,馬上把女孩子送了回去,並告訴女孩家那一萬塊錢就先當作是他借他們家的,一時也不用急著還,等以後有閑錢了再說。女孩家人感謝的不知說些什麽好,他們其實也舍不得女孩這麽早就嫁出去,也是一時沒有辦法。女孩兒更是激動的當時就給石中江跪下磕了一個頭,發自內心的叫了一聲“石哥”。石中江一時也不知道說些什麽,忙將女孩扶了起來,他隻知道自己這些年的書不能白讀。第二天,拜別父母後,便匆匆返回了林場。


  微道——乙()

  石中江一心在林場上,工作中表現突出,人們有目共睹。幾年內連升幾級,在老場長退休時,他被推選為了負責人,在其心中籌劃多年的報負,終於有了一展的平台。


  一天老家來了幾個人,帶頭的是他們鎮的鎮長,說是要來考察幾個適合家鄉的項目帶回去發展,有機會的話想和林場這邊形成長期的合作關係。話是這麽說,但其真實的用意沒人會不明白。石中江也沒多說什麽當天晚上留下所有的人吃飯。鎮長幾人以為這麽大的林場場長請吃飯,那必定山珍海味了。時過飯點,石中江還未過來,幾人雖餓,但為了那山珍海味,也強忍耐著,又過了半個多鍾頭,石中江終於匆匆趕來,見幾人都在等他未動碗筷,馬上讓人上飯菜。稍頃,工作人員卻隻端上來幾碗湯和一盤大餅,再無其它,鎮長幾人心想,可能菜還未上完,便坐著未動,但見石中江以大口的吃了起來,幾人才不得已跟著動筷。但粗硬的大餅實在難咽,咬了幾口便放了下來,石中江見狀,把幾人剩下的大餅拿了過來,吃得津津有味,幾人見狀慚愧離席,當天晚上便返回了家鄉,以後在未來過林場。


  幾人走後,副場長和當時與石中江關係甚好的一個朋友找他有事,正好一起趕了過來,見他一人擺了這麽多碗筷,便取笑他,是不是知道他們要來。石中江無奈的笑了笑,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副場長聽後雖大為敬佩石中江的人品和機智,但還是勸解道“有外人過來時,場裏食堂是有配額的,不用這麽苦了自己”。同來的那個石中江的好友卻大加稱讚他的做法,認為君子就當如此,不可有絲毫懈怠。副場長見此人唯石中江之意而從,便不再多言,隻說了句“還是先從身邊人做起,才好要求外人”後,就開始匯報一些場裏的工作,過不多時便走了。石中江與密友談到深夜,躊躇滿誌,一時未能盡興。


  第二天清早,趁太陽未升,兩人一起爬上了附近的一座青山,看過日出雲海,兩人一起往山下走時,途經一座古寺。石中江與寺中長老頗有交情,看時間尚早,便與密友一起登門拜訪。寺中剛上過早課,正在用早飯,長老便邀他們一同用餐,席間長老見石中江,著述思索勞伇,心氣不正。便勸到,何不一會同去坐禪片刻,休此大事。餐後石中江與其共入禪房,摒棄雜念,修養身心。半個小時左右石中江大步而出,拉起友人大歎,“坐禪實在是妙不可言啊,他多日思索的一條規章還不夠嚴緊,沒想到坐禪時便想明白了”。朋友大讚其才思有如天助,兩人不禁大笑,拜別長老,一同下山去了。


  隨後幾年石中江對整個林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提拔年青有為的幹部。常在深夜,一壺酒或一杯茶,與其長談,觀其誌向可用,便留於心中,分利於廣大山民,條文明晰。對人重用之前,必先考察其行為是否如一,在執行中是否積極,上下是否連通無阻。終日四處奔波,求於心中大誌,不畏它者,為以所用,絕不以個人喜好斷人。但人精力必定有限,麵對著這麽大一場變革,怎可能處處親臨,觀察細微,終有一些不能貫穿執行的情況出現,這給廣大山民造成了巨大損失,生活倒不如從前富足,影響積極不好。如此幾年,局麵不見好轉,有人甚至對改革產生怨言,恰遇天公也不作美,突降森林大火,蔓延迅速很難控製,加之這幾年的波動人心不穩,救援不力,最終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多年之最,上麵不得不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石中江一生到是清貧,但其在職期間,其職權之內造成的損失,卻為巨大,詳加分析後不得不對其嚴加懲治,判其死刑。之後便有了今天這一幕,也頗讓人惋惜。


  結語

  賢者明於心,始於言行;

  休養——乙

  幾天後一個老者來到墓園看望石中江,老者自稱“馬思光”,是逝者的老領導和生前好友。這次前來除了看看好友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想把自己的墓位換到石中江旁邊。這讓郭三日有些為難了,園區的每一塊墓地編號都是在公司數據庫中進行了備份的,並不是他這邊直接調換一下那麽簡單的事情,而且這件事聽上去也讓人感覺有些奇怪。墓園在建造之始就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個人在購買時也都會請人幫忙再查看一番,很少出現這種自己隨意更換的情況。這其中想必一定有什麽原因。


  這件事情還真讓郭三日給猜中了,其中還真就大有原因。自稱馬思光這人,不但是石中江的老領導,而且他還是前一任林場的老場長,石中江就是在他手中接過了整個林場的管理權。所以這林場裏發生的一切,在馬思廣這位老場長看來,都和自已的事一樣心心相關,尤其現在這樣的情況。麵對林場這種亂局,有關方麵決定,再請老廠長出山,暫時的先穩定下局麵,任一段時間臨時場長,等過一段有合適的人選,馬上辦理交接手續。


  林場由於前一段時間的改革,很多山民已經投資入股,目前就如何解決其性質和所有權的問題正在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執行方案。這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局麵更加惡化,如果派一個空降的新場長,在不能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的情況下,很容易讓事情失控,倒不如在林場內選一個合適的人。但當時林場在職的幹部,都是隨石中江一起搞改革的,現在如何處理還有待商榷,不可能在其中選出一位來任新場長,思量再三,最終決定,由原來的老廠長暫時出任最為合適了。


  老場長馬思光的一生,都是在這林場中度過的,那裏的每一棵樹,每一片土地都讓他視如親人。當年石中江的才幹有目共睹,大家都認為他能為林場帶來更好的發展,老場長馬思光對其在能力上也是認可的,但對與他提出的改革思路,頗為擔憂。在離任時多次找他麵談,並提了很多關於改革的修正意見,但當時的石中江一心想讓林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在其未上任時與老廠長關係甚好,但在任上就要為整個林場負責,怎麽會被這些世俗的觀念所左右。老廠長的話尚且如此,其他人的話就更不必多想了,在石中江一人主持之下,事情發展到了今天。對於其他的未參與者,都感覺事不關己,甚至能為當時與石中江意見相左而慶幸。但把一生都獻給林場的老場長卻感到深深的自責,也正是這種自責讓他決定了接手這個爛攤子,把未能幫助石中江一起將林場治理好,當成了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


  將自己的墓位移到石中江墓位旁,正是這種複雜心情的一種表現。不管上麵任命他是臨時場長還是正式的,對馬思光而言,都沒有任何區別,他每當一天的場長都要用盡全力為林場的一切負責。


  休養——乙()

  當年因各種天災,這片林地被荒漠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塊林區,如果不對其進行治理,再過幾十年,這看上去連成一大片的林地可能就不複存在了。也正是這個原因,國家才建立了這個林場,將其十幾塊林區統一管理。那時的馬思光,還隻是一個普通的林場工人,他們那一代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植樹造林,功在千秋”,而一生中幹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種樹。一棵樹倒下後,在想在原地種植一棵一樣的樹,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和人力,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相應的自然條件。一棵樹,從樹苗長到成材,短則幾年,長則數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它要經曆過多少風雨才能最終長成。在日複一日的種樹時光中,馬思光對自然產生了一種敬畏,也正是這種敬畏,讓他做什麽事時都不矜不伐收斂光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由最初的一名普通林木工人,變成了一名區域負責人,最終成為了整個林場的場長,但在他自己心中,他始終是一名植樹的人,不管在什麽位置,在馬世光自己看來做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種樹。也正是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經曆了他們兩代人的辛勤付出,才將這已經分散的十幾片林區基本連成了一片,成為了全國最大的一片林地,他們林場也成為了全國第一大林場,不管是麵積還是植被數量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地區。這當中自然蘊含著巨大的可開發前景,在這一方麵必須要承認,馬思光他們這一代人想的並不是很多。把每一棵樹都視若如子的他們,怎麽會想到開發,更何況,林地的治理確實也還沒有完成,有幾塊林區應被沙化的荒漠隔絕,治理難度極大,如果這時著重討論,如何對整片林區進行大麵積開發,將重心由林地的休養恢複轉為全麵開發,時機是不合適的。用馬思光的話說就是“林地不充,不足以澤民”,所以在馬思光任職的這幾年中應著重於對林區的恢複工作。


  人總是要老的,這是誰都逃不掉的自然規律。不知不覺的,馬思光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他自己在這幾年中也時常感覺身體大不如前了,在林區裏考察時總會有些體力不支。自己種了一輩子樹,如今社會進步了,又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他心中一直在籌劃著寫一本關於植樹造林的書,逐漸產生了隱退的念頭。而石中江這時正值壯年,很多事情都搶在前頭,在大家的心中威望很高,馬思光便提前退了下來,安心寫書,把整個林場的管理權交到了石中江的手中。


  其實這與當時的整體社會風氣也有很大關係,即使石中江不來他們林場,等到老場長馬思光幹到了退休,上麵指派的新場長,多半也會有著相同的思路,那還不如自己早點退下來,還能同樣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把林場早些交給大家認可的人。在離休的那幾年中,馬思光專心研究有關樹木的相關知識,寫出了一本按不同習性和物種發現時間排列的樹木專類巨著,也是這方麵的開創之作,備受關注,名氣大增,很多林業工作者將其視為寶典,終不離手。馬思光他心中雖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種樹人,但他不知道在很多種樹的人心中,他已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導師,他的一腔熱血都融化在了字裏行間,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標點都帶著一種自己對樹木的理解及態度。


  聽完老場長的回憶,郭三日心中更是百般滋味。幾天前,他還在為石中江暗歎惋惜,但現在看來,一個人不管他再有才華,都不能以整個林場為代價,來完成自己心中的抱負。因為各中的散失,不是任何一個人能承擔得起的。想到這,郭三日突然發展自己與老場長交談半天還沒帶他到石中江的墓位去看看,另外換墓位這件事他也隻能幫出個證明,具體的還是要到劉總他們那邊去辦理。安郭三日對劉總的了解,這件事應該不難辦……一邊走一邊向老場長解釋著,說話間已到了石中江的墓位旁。幾天前獻的“花山”還在,周圍打理的也還算幹淨,相鄰的幾個墓位還空著……看到這,老場長心中也稍微得到些安慰。走到近前,靜默良久,起身時看見了墓碑前放著的悼詞本,便拿起來翻看了一下,在其最後的空白頁上,也拿筆題了一句“誌大才高,尚有自然”。這句話不久後郭三日在電視上看有關林場的報道時,看見了,但換了兩個字,“誌”換成兒“枝”,“才”換成了“材”,變成了“枝大材高,尚有自然”意思已經大不相同。而那時老場長也已經不在人世,長眠於他現在看的墓位旁。


  老場長那關於林場恢複正常工作的計劃,郭三日還要牢記於心,整體思路就是護林,鼓勵老百姓開荒,用新開的荒地,抵扣之前山民投資入股的本金,這樣樹還照樣種,林場也保住了,老百姓也沒受到損失。


  結語

  人質之要在於其明,明己明人明意,增其質而非其妄;明己才不會不思進,明人才不會越其位,明意才不會損於人;

  驚夢——乙

  這天郭三日無事,早早的上了床休息。剛躺下不久,隻覺人還在睡夢中,但仿佛置身在一處廣闊之地,卻不像在屋內那般狹小。等他緩慢的睜開眼睛,不由得驚呆了,哪裏還有什麽墓園,四周空空蕩蕩,無盡無邊,光線似有似無,朦朦朧朧,如一幻境。此地若說廣大,郭三日心中卻了然一切並不感覺空虛孤獨,反倒還有些似曾相識之感。但若說小,又無邊際可尋,甚為奇異……。就在他猶豫不決之際,遠處似有一房屋若隱若現,待其走進方知,並非房屋乃一高牆,上麵所記文字繁多,在駐足處抬眼望去可見其上書曰

  ……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孔子家語》“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秦記》“徐福東渡平原廣澤,以其自強不息。”


  ……


  《周書》“勞謙接下,自彊不惜。”


  《答侯繼書》“懼足下以我退歸,因謂我不複能自強不息,故因書奉曉。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為進,而眾人之進,未始不為退也。”


  ……


  《園內》“啊!‘自強不息’的少年啊!誰是你的嚴師?若非這新生的太陽?”


  ……


  郭三日讀的半懂不懂,上麵所記文字甚多,待要細看之時,突感身後忽起一陣強風將其吹起,飄飄蕩蕩良久,方才落回到了地上。在觀察四周後,發現以回現實之中,但看著不像是墓園內,所在之地他並不認識。這時一陣吵鬧聲從不遠處傳來。郭三日,隨聲望去,隻見前邊,有一個農屋內人頭攢動,像是在籌辦什麽事情,便走了過去。身邊人影晃動,但好像都看不見他,郭三日如透明的一般在人群中穿行。原來這一家正在辦喜事,來幫忙的人眾多,看屋內擺設在當地應該也是富裕人家了。都說為富不仁,但看此家,境況殷實,遇事時親朋好友還都來幫襯,想必也是一個積善之家。事後郭三日頗為自己遇此境況竟未有絲毫不安感到驚奇,想必一個人在不同狀況下,其思維,認知水平等各方麵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平常感覺驚異之事,在當時的郭三日看來並無新奇之處,所以就未留心。隻說當時,屋裏屋外幾十人,房屋事物……諸多景象於郭三日而言,如水中幻影穿行無阻。隻見兒裏屋之中,隱隱有光發出。郭三日心中好奇,入內查看,一五官端正氣息和順的年輕男子正獨自在屋熟睡,光正是從他身上隱隱發出。郭三日走上前,不自覺的伸出手去觸碰了一下,竟如實物一般,還未等他把手縮回,二人已騰空而起,身邊似有一人形光環,伴二人飛行。待落下後,以至於一城市的街頭,當時大概是淩晨一兩點鍾,街上並不見行人,身後為一家商店,不遠處就是火車站,前邊還有一個沒有噴水的池子。此時的郭三日頭腦有些眩暈,隻記得剛剛離地麵很高,見下麵五光十色甚是歡喜,其他都無印象。這時那年輕男子還在呼呼大睡,郭三日將其搖醒,其人也怪,醒後還未睜眼便大呼“要回家”。待兩人完全清醒後,在附近看了一圈,發覺他們應該在中國南方的某個大城市,因為這個季節,道路兩邊還擺放著鮮花,人在室外也未感覺太冷。這麽一會兒他們竟已飛行了數千公裏,這到底怎麽一回事?正在疑惑之時,那人形光環在他們前麵又一次出現,並快速的向前行走,他們不自覺的在後麵緊緊跟隨,一路無話,也未見其他什麽人,直覺十多分鍾後,幾人來到了一個部隊門前。兩邊有持槍站崗的戰士警惕的注視著四周,但奇怪的是幾人直接走了進去,站崗的戰士毫無反應,好像視而不見。營房內一隊戰士正在操練,也無暇理會他們幾個不速之客。拐了兩道彎後,他們進了師部辦公室。“你怎麽進來的?”在場的幾位軍官高聲喝道……


  郭三日一個機靈從床上跳起,嗬,原來隻是一個夢而已,眼前不正是他每天都待的那個十幾平的小屋,哪有什麽部隊,想來是這幾天白天事情太多,思慮過甚,郭三日自我解嘲的揉了揉頭,在無睡意,便起身洗漱。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幹起事來也格外順當,早早的就忙完了,回到了小屋,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竟一天沒吃飯,倒還沒覺得餓,不禁有些好奇,隨手胡亂下了些麵,也沒什麽胃口想吃,便打開了電視,這時電視上的一段視頻,讓郭三日整個人都呆在了當地。那是一則社會雜文,報道中“一青年被上海某部送至蒙自路遣送站,後經該部外出的軍官核實,卻為其老鄉,現已得到妥善安置,也與家人取得了聯係。據了解,這人老家在山東省,自己並不清楚是怎麽來到上海的,家人稱當天與請來的親朋好友們正在為其準辦婚禮,他吃晚飯時喝了幾杯酒,獨自在裏屋休息,人是半夜丟的……”,而這報道中的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昨晚與郭三日一起飛行那青年。


  望著窗外泛紅的霞光映入屋內,時間仿佛都靜止了一般,身邊的一切都變得遠去,此時郭三日的心中,一地於大千世界,已無不同。


  結語

  質強則近其道,天道不爽,而道不仁人,當自強;

  處世

  質強者持世,應感其恩;於逆境應明身誌,行處世,如鯢之態幼於水成而出;


  行道

  質不強不言行道;內掌其勢,而不爭於形;外不受其擾,於內必融;行不於其外,強其內;


  道終

  吾天乃萬天之一,非高非低,萬天皆為歸一,無我無物,物我本為一體;惡不空,道不終,修己即為修天,無我無天,吾天本為一體;悟此道,金自鳴,心智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