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曲終人散不留客
林飛蘭顯然也注意到柳萍萍的異樣,順著目光看向了樓梯處。此時見到灼華,先是大喜卻又瞬間失落起來,躲避著灼華的目光,低下了頭。顯然她也意識到了自己這一局的失利,愧疚不已。
灼華輕抿一下紅唇,對著柳萍萍說道:“柳小姐何必和她們一般見識,你若真有興致,不妨咱倆過下手。”說著衝白亦使了個眼色,示意她把林飛蘭接回來。
一句話,驚醒了眾人。大家紛紛轉身抬頭望向了樓梯,指著灼華議論起來。眼前的這名絕色佳人可是眼生的很,為何可以用這種口氣和柳小姐說話?柳小姐也未惱怒,也未見別人阻止,這位陌生女子又是誰?她和林飛蘭還有茶樓又是什麽關係?
聽著周圍嘈雜的聲音,柳萍萍沒有厭煩,反而有一些開心,看向灼華的目光充滿了得意。白亦飄然下樓,領著林飛蘭退到了一旁,周圍的丫鬟和老者也並沒有說些什麽,不再提及比賽之事。
灼華站在樓梯上,居高臨下的看著周圍的看客和坐在前麵的柳萍萍,率先開口道:“相府之女,果然是天姿國色,今日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柳萍萍聽聞莞爾一笑,看著灼華回道:“姑娘也不差,雲鬢斜簪甚是嬌羞可愛。”
麵對柳萍萍的商業吹捧,灼華還是很開心的,因為她真的很可愛。不過開心歸開心,這京都美女的魁首之名她可是不會讓的。費盡心機,耗時耗力的怎麽可能為她人做了嫁衣。
灼華想了想,對著柳萍萍說道:“剛才見柳小姐才華橫溢,小女子一時間也是佩服不已,如今想要和柳小姐切磋一下,不知如何?”
這話一出,大廳裏的一些人都笑了起來。這女子真是好大的口氣,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柳萍萍乃是相府之女,為何要和你同台,這豈不是給你漲了身份!
不過,柳萍萍卻沒有拒絕,當即點了點頭。她等得就是灼華這一句話,倒要看看這獅駝嶺的大小姐,肚子裏麵裝了多少墨水。
這裏是西秦,柳萍萍自然不會出題,看著灼華,一抬手示意由她隨便選。
灼華自然對此嗤之以鼻,幹咳一聲說道:“剛才你們所比的琴棋書畫,這倒文雅,那我們之間就論詩詞歌賦吧。”
話音未落,現場一片嘩然。這詩詞歌賦可不是一般的東西,你若不沒讀個四書五經,倒背個楚辭什麽的,可來不了這個。琴棋書畫那是大的方麵,基本上文人墨客都會涉獵其中。詩詞歌賦的這是細小的分支,與其說是比的詩詞不如說是比的文化底蘊和家族傳承。
詩仙李白鬥酒百篇,那僅僅是古詩一類。若是唱曲作賦,那他可來不了,喝兩壇子酒也來不了。
“這”幾名老者麵色難看起來,幾人跟著柳萍萍前來做裁判,自然也知道灼華的事情。如今,見對方把調起這麽高,一時間也遲疑起來。說句不好聽的,兩人敢比,自己也不敢判。這種東西,哪是自己這種凡夫俗子評頭品足、指手畫腳的啊。
柳萍萍的臉色也不好看起來,盯著灼華看了一會。事到如今,也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她還就不信了,眼前這個年紀和自己相仿的小女子,會有這麽大的造詣。
周圍的百姓見到柳萍萍點頭同意,又是一片嘩然,聲音成了鼎沸之勢。
灼華微微笑了一下,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等到大家把情緒控製好以後,緩緩地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先來吧,就以眼前之景作詩一首。”
“彩暉彩暉,當歸當歸。”
“未見君子,心猶懷悲。”
“一口清茶曲一番,”
“摘得雲端作午餐。”
一首歪詩很快便吟誦完成,緊接著呢喃細語之聲充斥著茶樓,灼華趴在木欄上,饒有興致的看向柳萍萍。
就在場的眾人還在反複推敲之時,一個貼身丫鬟率先反應過來,對著柳萍萍說道:“小姐,她這是敢我們走那。”
“放肆!”柳萍萍惱怒的看了一眼那個丫鬟,又回頭冷冷的看了一眼灼華,轉身離去。對於柳萍萍來說,這京都第一才女,是誰無所謂,隻要不是林飛蘭。灼華既然想要,順水人情送她即可。
柳萍萍一離開,跟著前來的人大多也隨之散去。劉媽帶著雜役們,利索的把大廳收拾回原來的樣子,恭請著茶客入座,連連道歉。
一些熟客,打趣的的跟劉媽說道:“劉媽,你們著聽風樓的茶錢可要漲了啊,要不下次我們都進不來。”談笑間,紛紛入了座,七嘴八舌的聊著剛才的事情。有意無意的朝著樓梯望去,猜測著灼華的身份。
白亦一步三晃的走到灼華身邊,嗲嗲的打趣道:“曲都唱完了還不走,等著吃午飯那,真不害臊。”看著白亦的樣子,逗得灼華花枝亂顫。看到茶客投來的目光,灼華拉著白亦走上樓去。
回到房間,林飛蘭滿臉歉意賠禮道:“是小女無能,辜負了厚望。”
“唉~!”白亦趕忙扶起了林飛蘭,替灼華說道:“無礙的,大家相處這麽久了,怎麽能因為這種小事怪罪你那,更何況這柳萍萍也不是你能招架的住的。”說完,看向了灼華,示意表個態。
灼華點點頭,這次柳萍萍明顯就是衝自己來的,逼著自己出麵。這樣也好,省的總有些阿貓阿狗過來找麻煩。想到這裏,灼華朝著白亦問道:“你說今天這事,和那個黃瑜有沒有關係?”
“這”白亦哪能知道,按常理來說,昨天剛在公堂過了招,應該會安分幾天。可自己這些人也沒惹過別的人啊,除了黃瑜還會是誰那?任兩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這事竟然是柳萍萍不請自來的。
灼華直接一拍雙手:“管他那!今天晚上夜探黃府,揪出黃花魚打上一頓出出氣。”
白亦點點頭,十分讚同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