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晉評論
“單參謀,文舉人下落不明,使我心緒難寧。
恍恍惚惚間總有些心驚膽顫,怕是有禍事要發生了。”
王則之留下單同善,單獨對他道。
“大人所言可當真。”
“當真。”
單同善聞言拿出一龜甲占卜了一番,睜大眼睛道:“大凶。”
王則之都不知道,原來單同善還會占卜之術,也不知道這玩意靈不靈。
“哢嚓!”
單同善剛占卜完,黑虎寨門頭一杆旗應聲而斷。
王則之走出忠義堂,伸出手探了探,風並不大,可這旗卻斷了。
王則之的眼皮猛烈的跳了幾下,他知道恐怕是真的有什麽危險在靠近。
“緊急集合!”
王則之喊了一聲,李化立刻敲響了銅鑼。
“當當當~”
“一二一,一二一。”
各排戰士迅速集合,隻能容納兩百多人生活的寨子一下變的擁擠起來。
“齊奇、熊甲長、李三,率各自部下,檢查武器裝備,領火器備好彈藥,把倉庫裏的所有火藥都埋到寨外壕溝,記住是所有火藥。”
“是。”
齊奇、熊甲長、李三領命而去。
“六子,哨探班分兩路,查探盂縣和壽陽情報。”
“得令。”
六子領命而去。
“阿牛。”
“在。”
阿牛的存在感一直很低,這次被叫到,立刻單膝跪地等待命令。
“加強警戒!”
“是。”
原本還想大顯身手的阿牛,聽到隻是這麽個命令,有些委屈。
他看著帶人忙碌的齊奇等人不由有些羨慕,不過他一想到,他保護的可是這群饒老大,又高興了起來。
“大人,您感覺到了什麽?”
單同善走到王則之身側問道。
“頭皮發麻。”就像有人用針尖對著你的瞳孔一樣的感覺。
單同善聞言,立刻嚴肅認真起來。
“大人可曾聽聞過鬼穀一術?”
“你是鬼穀子?”
“正是。”
“你想什麽?”王則之好奇的問道。
“此術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大相徑庭,曆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
此術包含謀略、權術、兵法,趨吉避凶之法,我觀大人方才行事果斷,不曾有絲毫猶豫,大人莫不是精通此術?”
原單同善是這麽想的,事實上王則之並不會鬼穀子的術,他隻是記得三國演義有這麽一段記載。
的是諸葛亮準備夜襲司馬懿的大營,結果司馬懿大營內的帥旗無風自斷。
司馬懿大驚,立刻重新部署營地做了一個陷阱,等諸葛亮自投羅網,當夜裏蜀軍果真偷襲了司馬懿的營地,結果被早有準備的司馬懿殺了個落花流水。
想到這裏,他果斷命令寨子進入備戰狀態。
“我不會。”
王則之非常坦誠的搖了搖頭。
單同善目露失望之色,躬身退後一步。
“不會鬼穀之術都能做到這種地步,可見大人必然是一個有謀略的人,他還那麽年輕啊。”
單同善如是想著,再次振奮起來。
“大人,我做了這個,您掌掌眼。”
白玉捧著兩本封裝好的書,給王則之看了看。
王則之拿起兩本書仔細看了看,正是兩本《則之良言》,似乎與單同善寫的沒什麽兩樣。
“大人,我看看。”
單同善伸手,王則之遞給他一本。
“不錯,不錯,很像,你怎麽做到的?”單同善看著白玉問道。
“印刷出來的。”白玉有些得意的道。
“可是活字印刷術?”王則之眼睛一亮,好奇的問道。
“大人,這您也知道,不瞞大人,人刻玉之前就是做雕版印刷的,這活字印刷術也略知一二。”
“哦?怎麽?”
“這活字印刷術,使用的是膠泥字塊。
膠泥字塊的製作難度非常高,它不如雕版木刻工藝操作簡便,也不如雕版木刻字體美觀,最重要的是它還得燒製。
而且它煉製後會有變形開裂的風險,即使勉強能夠使用,字體質量也會下降。
這膠泥字塊在操作中很難保證字塊的整體平麵度與牢固性,拆裝都很麻煩。
這膠泥字塊使用的時候,還需要用到一種混合粘劑。
至於這種混合粘接劑的配方,很少有人知曉,的至今都不知這混合粘結劑的配方。”
白玉一提到印刷就精神奕奕,滔滔不絕的解釋起來。
“這麽活字印刷術並不是很好用。”
“正是。”
王則之摸著下巴斟酌了片刻,他還以為活字印刷術在明朝已經發展的了不得了,沒想到還有這麽多限製。
“雕版木刻你很熟嗎?”
“很熟。”
“好,很好,非常好,我需要你做件事,這件事做好了,賞銀十兩。”
“大人盡管吩咐。”
王則之提筆開始寫了起來,他先是大筆一揮寫了四個大字。
“三晉評論。”
接著他寫了文舉饒新聞。
“文舉人,肆意兼並官地、私田,魚肉百姓,橫行鄉裏。
今,文舉人資敵叛國,坑殺壽陽知縣、縣丞、主簿、巡檢.……”
寫完文舉饒事,他打算借用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蕉馬懋才備陳大饑》。
的是馬懋才奉命入陝調查災情,見故鄉吃饒慘景,於是將沿途見聞寫成《備陳大饑疏》,五月十八日上報災情。
王則之打算借用他的名頭把陝西的情況提前寫出來。
“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
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皮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
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民有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
有司亦不能禁治,間有獲者,亦恬不知怪。
日死於饑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饑死,何不為盜而死,猶得為飽死鬼也。
……
”
這篇文章的作者備注為馬懋才,至於第一篇則為“百曉生”。
在第二篇文章的末尾,王則之以百曉生的名義還寫了一些評語。
“陝西災荒尤其嚴重,禾苗枯黃,餓殍遍野。
加之啟年間,魏忠賢等宦官專權,東林黨爭,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即使災荒連年,官府仍舊橫征暴斂,魚肉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若要解陝西之圍,需清貪官,查汙吏,嚴查侵占田地之事。”
至於為什麽要特地寫一下啟年間,是給崇禎找個台階下,明明白白告訴他,這個鍋是你哥的,不是你的,免得崇禎惱羞成怒針對這份報紙。
王則之細細品了一下,交給白玉讓他雕刻去了。
把這些文章交給白玉之後,王則之著重交待,千萬不能讓人查到這些報紙的出處。
這主要是因為明朝的民間雖然也有報紙,可那是經過通政司、六科、堤塘層層步驟篩選出來的安全信息。
關於朝政的信息那是一條沒有,如果崇禎大發雷霆,要追根溯源,他可能要吃不了兜著走。
白玉心下了然,興致滿滿的刻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