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千秋百代一壺酒
到張柏手中說道:“眨眼半年過去了,考驗兩年多努力的時候到了。小柏啊,可曾考慮過想要做什麽事。”
對於張柏而言老人心中了然,三甲之內必有一席之地。若是看不出張柏的才學,二十多年主考官也白做了。當今主考官是翰林院學士雙裳,周文自然看得出皇帝陛下對此次殿試看待的比往年更加深刻。雙裳看似交好之人許多,當真是個腐朽之人不懂的變通,不然如今翰林學士上應該加一個大字。一字隻差天壤之別,天下士子認為如此才是傲骨。
對於此事張柏從未想過,讀書人讀書就好了有幾人想過如何用。張柏自然也是如此,老人神情嚴謹說道:“古人有言百無一用是書生,讀在再多的書籍不學以致用便是無用。小柏啊,聖賢書是教人做人,若是人人都如聖賢書做人這個天下會是什麽樣。老祖宗編集天下聖言匯集成冊教人,並非固定人的思想,縱觀上千年賢人層出不群唯獨千年才能成就聖人。一位聖人的出現不是此人思想多高,傳授多少學生,為天下做多少事。聖人的出現往往隻是一個念頭,單單一個念頭影響無數人千秋百代,聖人建立思想,後人從中發揚光大。世人記住隻有聖人,獨獨忘記在這條路走過的千千萬人。老夫不要求你能做一代聖人賢人,隻要能在漫長的道路上留下腳印已經值得驕傲。”
見到張柏要翻書周文深處枯老的手摁下接著說道:“這本書是老夫一生的治學經驗,先不急著看。殿試結束之後隨便看看就好,人老了總會多想。這些東西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老夫希望你張柏看看就可以不一定非得按照老夫的想法去做。每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無論的陽光大道,還是羊腸小路都是路,無論走那條路都能走到終點。”
飯後帶有一點醉意在先生一番教導下張柏一一記在心中,求學兩年多先生傳授的多是書本上的知識。今天傳授與書本毫無關係,張柏亦是聽得做認真的一次,唯一一次沒有提問。雙臂抱著薄薄的書籍,這本書是先生給自己最薄的一本卻是最重的一本書。
周文眼神柔和的盯著張柏說道:“小柏作為先生能教你的已經教你,剩下的路隻能自己去走。先生不要求你做一個聖人,但事事要做到問心無愧。入朝之後是結黨營私還是作一位正直的官員,先生不教你也教不了你。唯獨記住一點,天下百姓已經夠苦的了。世上惡人古來有之,苛求人性的人物很多,流傳至今的數不盡,難道他們就錯了嗎?”
“未必,貪官雖然貪婪斂財,未必不能造福一方。賢臣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未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遇事
第一想到的是做出此事會不會影響名譽。同樣做一件事為人圓滑者遇事多想,性情執拗者認定不去改變,不在乎苦難迎難而上終能達成所願。可曾想過同樣辦成一件事,一個付出不多隻是說幾句話,另一人終其一生。沒有對錯,隻求無愧二字乎!”
張柏不懂也不想懂,做人誰不想簡單。道家學說也有涉獵,無非將的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天下大同。
老人站著說了這麽多話,覺得有點累張柏趕緊扶著老人坐下倒上一碗清茶,摸著茶杯溫熱才遞到先生手中,周文對著張柏露出笑容。作為學生何須事事都如先生,若是如此天下隻有一種人,這樣的天下有怎會安穩,聖人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從此學問流傳,同樣的米養百樣人。人善學,隻要學便會改變。
問出今天第一個問題:“身為臣子但如何?”
認真聽講的張柏神情一怔,意想不到先生會提問直接回答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
聽到張柏的答複老人隻是帶著微笑道了一句:“是真心話嗎?”張柏覺得古怪,隻聽老人說道:“人老了總喜歡聽好話,老夫二十歲人稱滑頭,四十歲文武群臣背後叫老鬼,到六十多歲一心治學任太師,年輕人尊敬,罵老鬼的呢!活到現在最重名聲,少時求財求權,老時什麽都有了求的隻有名,身後事由後人評說。”
張柏第一次聽到出乎意外的話,沒有說自己的不對也沒有說對。少年求財求權,若是沒有財權何談名。深深記住先生教誨不去提問也不做答複,對此老人十分滿意。一身得意學生不在少數,說過這樣的話的真的不多。
喝完一杯溫茶輕輕比上雙眼道:“千秋百代一壺酒,一撮一飲滋味濃。嚐盡天下百佳釀,唯有春秋最得心。人有百苦匆匆過,到老皆是蜃樓景。繁華流逝舊人離,新人寄來開太平。”
見到先生疲憊的緩緩入睡,張柏拿著披風蓋在先生身上關上房門褪去。依稀記得初來時眾人的瞧不起,一個小小縣城的學子而已,想拜在老先生門下癡人做夢。但拜在先生門下,張柏從來沒有覺得曾經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老太師周文從心底瞧不起自己,為今張柏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感謝劉知幸的書信。
走出房門腦海中謹記先生的教誨,不敢忘記一個字,此時覺得一口酒還不足以解饞,大飲一口覺得痛快。一手提著酒壺搖搖晃晃走出山莊,嘴裏說著:“千秋百代不就一壺酒,味重更濃。”
從未覺得一本書如此沉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