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千杯不醉憶《殤別》
劉知幸眼神柔和,神色凝固,這一刻五年的相思之苦頓時湧上心頭。多想跑上前牽著心中姑娘的雙手,道盡多年未見的思念。隻是不再當年,用什麽身份去訴說心中思念。少年不再是少年,姑娘不是在當年彼此相望的姑娘。
這一刻劉知幸雙眸動容,強忍著一絲絲湧上心頭的相思。想過無數次的相見,唯獨不敢想象這樣的場景。心愛姑娘牽著別人的手,笑容不再屬於自己,一顰一笑隻能留在心間。
劉知命緩緩摁著二弟,生怕二弟從動。隻見劉知幸投來失落的眼神,一份份坦然顯露。輕輕說道:“大哥,我心裏清楚。”輕輕拍了拍件事的胸膛。這一刻百戰無畏的青年將領,很怕很怕,很怕坐在皇帝身側女子的眼眸。
重重提起金樽一口飲下,美酒入喉不知味,唯有酸楚留心頭。
玉蓮安靜坐在皇帝右側,眼神呆木,目視前方。似乎諾大的太和殿隻有兩人,兩個心心念念的戀人。相見不如不見,相知不如無知。玉蓮何嚐不知道,劉知幸為什麽這麽多年都不願意回來。那一份遺留在心中的遺憾,停留在無盡的長河之中,愈流愈遠,依然存在。
世上任何事都可以算計,唯有兩個相愛的人,一次分別之後有的隻有躲避。勇氣像一條大河,每一次分流消散一份,直到成為溪流掩埋。一個人的等待,一個人消失的勇氣。
身邊的紅衣一直盯著不停飲酒的劉知幸,沒有仔細數,劉知幸第七樽已經下肚。玉蓮目視前往,餘光中的劉知幸與記憶中的全然不同。側頭看了一眼與群臣滔滔不絕的蕭殷,似乎能看得出一絲當年的劉知幸。
精彩的歌舞引起眾人的喝彩,唯有兩人似乎從未聽到,從未看到。時間似乎凝固在當下,一人不停飲酒,一人默默無言。不知道過了多久,絮嬪走出身後跟著三女一男。絮嬪主琴,三位女子琵琶,塤,簫,男子抱著二胡。
才出場百官紛紛迎合,絮嬪琴藝在宮中是一絕。許多人隻是聽聞,卻沒有人見過。皇帝說道:“愛妃準備的曲子是。”
絮嬪施禮萬福道:“臣妾演奏的曲目是先秦古曲《雲上琅琅》。”皇帝麵帶笑容受禮,等候精妙的曲子。絮嬪沒有開始,反而向著玉蓮說道:“臣妾對《雲上琅琅》還未到爐火純青,還請玉貴妃指點。”
一席話眾人紛紛看向呆目的玉蓮,紅衣再三提醒下,玉蓮才說道:“本宮隻演奏幾次,沒有什麽可以指點的,絮嬪可以開始了。”說的漫不由心。
一向待人有禮的玉蓮,今日出奇的古怪。在場隻有寥寥幾人清楚,玉蓮心中隻有那位不停飲酒的年輕將軍。絮嬪格外詫異,今日的玉貴妃似乎哪裏有些不同,心神不寧。
絮嬪安坐以手
撫琴,五種音色相互交融,停頓有序。在琴聲的帶領下,將聆聽者帶回先秦古樸的時代。一位書生寒窗苦讀數十載,經曆春夏秋冬,書聲琅琅。其中有著高山流水,朝野翻動,天下詭異。
聲音逐漸停下,年輕的書生參加幾十年的科舉,次次名落孫山。仕途無望的書生已經老邁,對仕途已然絕望,回鄉建造私塾。小小的茅草屋內書聲琅琅,一句句聖人言語,凝聚成驚天樂曲。老先生一身仕途不順,依舊恪守內心的執念。悲壯的故事在二胡聲下,勾引起一位位參加科舉入官的大臣心中。
琴聲落幕許多官員看向一言不發的丞相王安,出門寒門的大臣,此時才懂得王安做出的壯舉,為大梁注入新的血脈。曾經私塾的先生與曲子中默默無聞的老先生何其相似,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傳播學問從不中斷,盼望著學生能比自己多走一步。
十幾位經過科舉入士官員紛紛起身向著丞相王安一拜,這些人都是身居要位,有的還是與荀思展結黨。但是沒有人覺得奇怪,王安一介寒士,拜入當時還是太師周文門下,五年黃門郎,之後七年步步高升,得到先皇重用拜為丞相。成為大梁曆史上,第一位寒門丞相。
一曲《雲上琅琅》皇帝認為當今大梁,唯有三人值得書生行此大禮,一位逝去的文宗周文,一位翰林院大學士雙裳,再有便是沒有一位學生的丞相王安。
不隻是十幾位文臣,皇帝蕭殷也起身向著王安作輯,隨機文武大臣紛紛起身,唯有幾位雙裳在內的老人沒有起身。王安看向那位撫琴結束,施禮的絮嬪,起身向著皇帝與諸位大臣回禮。
對王安的功績接在無聲重禮之下,唯有丞相荀思展心中不痛快。如今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似乎永遠比不上這位十年丞相的王安。此時荀思展在意的不是權柄,而是無聲大禮。
許久之後蕭殷開口說道:“朕替天下百姓謝丞相十年如一日,一人一筆為大梁開太平。”再次深深一拜。
王安立即起身道:“此乃微臣本分,身為人臣為陛下皆由,身為大梁子民顯出微薄之力,身為人子為天下求安穩。”
三個身為字字放進每一個人心中,今夜過後王安將告老還鄉。一場濃重送別禮落幕,荀思展故作鎮定。群臣拜禮何嚐不是一種打壓,似乎在說荀思展同位丞相,天壤之別。
雙裳看著一直喝悶酒的劉知幸,再看看那位高坐皇帝身側的貴妃娘娘。從皇帝有廢後意思開始,雙裳極力阻止,皇後乃是一國之母,怎能讓一位山野村婦擔任。並非瞧不起玉蓮,實在是古今以來皇後極其重要。
但是現在看著劉知幸心中有些傷感,當年一對金童玉女,如今上下分離不過百十步
,其中卻是隔了一座泰山。無奈的搖了搖頭,此事又能做些什麽。唯有共飲一杯。
劉知幸提起金樽向著雙裳強扭笑臉,一口飲下。不知道已經喝了多少杯的劉知幸,借著酒勁才有勇氣看向從頭到尾一句話未說的玉蓮。心中的不舍,現實的無奈,將一顆強硬的心變得脆弱不堪。
想說的話一直壓在心中,期盼著這一刻能永久停留。見玉蓮目光掃來,劉知幸急忙躲避,轉而又看向那雙水靈靈的眼睛。玉蓮微微一笑,悲痛中的劉知幸瞬間心醉,出現在腦海中無數次的笑容,依舊是世間最美。
劉知幸提起金樽一口飲下,走出坐席屈身一拜道:“陛下微臣願劍舞,為陛下助興。”
知道實情人紛紛看向劉知幸,蕭殷目光盯著劉知幸,再看看身邊的玉蓮放聲大笑道:“朕還不曾見過劉將軍舞劍,來人賜劍。”王公公想要阻止,卻見趙平拔出手中劍一拋而出。
劉知幸接過手中劍,抱劍行禮。劉知幸的劍非輕柔劍舞,而是軍中殺伐之劍,劍劍威武,有種身前無敵之勢。一招一式皆是殺招,心中怒氣盡在劍中。
一種武將無不為劉知幸舞劍喝彩,蕭殷大聲說道:“大梁需要的就是劉將軍這般凶猛武將,十三營屢建奇功。現在十三營編製多少人。”
劉知幸長劍一揮道:“編製五千餘眾,新兵兩千,老營三千。”一劍直起,縱然下落。別人看不出劉知幸的劍,坐在上位的徐典自然看得出劉知幸用劍看起來華麗,其實顯得有些生硬。但是身上流轉的氣機百變,顯然不是尋常的無人,似乎已經進入宗師鏡。
聽到劉知幸的匯報,蕭殷說道:“五千,朕特賜十三營編製一萬,自成一軍,由劉將軍親職。”此話一出朝中百官紛紛看向劉知幸,所謂的自成一軍,從即刻起十三營不再隸屬長風軍,可稱為十三軍。
劉知幸頓時止劍跪拜道:“微臣叩謝陛下隆恩。”
“將軍的功績,朕曆曆在目,可惜相距千裏無法看到大梁的軍隊是何等驍勇。此番見到將軍舞劍,方知大梁士兵定然在戰場之上如何抵禦楚軍。”大笑不止,舉起金樽道:“與朕共飲一樽。”
劉知幸接過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玉蓮,一口飲下。
此時玉蓮突然起身道:“陛下臣妾有一首曲子,還請劉將軍能夠為臣妾起舞。”
蕭殷先是一愣,轉而大笑道:“好,愛妃琴藝舉世無雙,加上劉將軍劍舞必然回油一番風采,朕準了。”
隻見紅衣要跟隨,反而遭到了玉蓮的阻止。雙雀琴擺在中央,無人知曉玉貴妃將要彈奏什麽樣的曲子。數年前的《霓裳羽衣曲》驚豔太平城,想來這首曲子不比絮嬪的《雲上琅琅》相差。
坐在雙雀琴旁看
著劉知幸說道:“劉將軍可以開始了。”
劉知幸顯得手腳無措,而玉蓮眼中存滿了柔情,似乎已經忘記了曾經的一幕幕。故作鎮定一步步走向玉蓮,手腳無措。不敢想象多年後的第一句話盡然是:劉將軍。
雙手作輯道:“娘娘可以開始了。”
兩人雙眼對視好像回到了當年,那個被大火焚燒殆盡的桃園深處。鵝黃衣裙的少女,粗布英武的少年將軍。少女一顰一笑迷人,少年滔滔不絕說著過往。那一段留存的記憶,在這一刻爆發。
琴聲響起,猶如春天桃園中一片片桃花飄落。淡淡花香彌漫在山野之中,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遇到此身最好的少年,兩人相伴走在桃園深處,少年的調侃,少女的羞澀。
劉知幸劍起輕柔,一改剛猛。好似重回故裏,來到那片風景宜人的世外桃源。
看著大殿中央的兩人,絮嬪好似明白了什麽。這首曲子並非如玉蓮所說,大概是為了紀念這份愛而不得的感情。看著兩人一人撫琴,一人舞劍天作之合。世事弄人,求而不得,情誼難分。
嘴上囔囔道:“殤別,原來這就是殤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