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建立新場 一窮二白
過了幾天,快過年了。這縣長高高興興的拿著一堆吃的東西和文件,來到了誌勝他們家。
這一進門,就把這一大堆過年吃的東西往桌上一放。
誌勝覺得奇怪,說:“老領導使不得。這麽多年我都沒給你送過一點東西,怎麽還能讓你來給我送東西呢?”
“老盛啊,你就別跟我客氣了。我呢,上一次把你的凋令燒了,是我不對。但,現在有個好消息告訴你。咱們要新成立彭縣,你看看這是省裏發的紅頭文件。那裏的山沒有咱們這裏大,地域相對平坦些,娃讀書的學校我都跟你聯係好了,就在縣上的中心小學。”
縣長頓了一下道:“我希望能夠調你過去。我當縣長,我跟組織上說了,我要帶一個人走,那就是你!但我必須把你帶走。其他人,我不放心把工作交給他。你主抓全縣的林業工作,這是一個新成立的縣,我們大有作為。我們要把新縣的工作做好。你看看這全縣的林業生產工作有100來萬畝,夠你大展宏圖的!你看看夠不夠,還需要什麽資源?”
“可是縣長,我還是想回江南。家人都讓我回去。”
“我知道你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這裏不容易。人人都想回去,我也是沒有辦法,想你這樣又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咱們縣上也找不出第二個了。你看看我們西北的建設需要你。黨和人民都需要你。這裏是最需要發展林業的地方,我和縣委班子都希望你留下來,你再好好考慮考慮……”
這話一說。老盛愣在那裏。
“是啊,他怎麽就被生活就這麽打壓了?他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忘記了當年的校訓是‘定叫赤地變青山,定叫黃河流碧水’大西北還有很多地方,都還沒有完成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他的夢想都還沒實現,他怎麽就妥協了呢?就要先走了。”
一語點醒夢中人,誌勝沉思了。
的確,西北地區條件艱苦,江南的確是條件更好,也更富庶。但是,西北更需要他,不是嗎?他年輕的夢想。他在學生時代就樹立的夢想。他想看到這大西北的鬱鬱蔥蔥,這些理想都還沒有完全實現呢?他怎麽能夠半途而廢呢?
整整想了一夜,誌勝決定,留下來。
每個人都有一些夢想。
或許隨著年歲的增加,隨著生活的磨礪,大多都會被磨損。
但是,有些人堅持下來了,你也許能夠看到夢想成真的一天。
她打算腳踏實地的繼續幹下去。
既然選擇了這個林業工作,他就要幹出點什麽來。為了生態也好,為了百姓的福祉,這些都比他一個人小小的夢想要珍貴的多。
其實成為一個能夠為人民努力的公仆,並不容易。
他既然選擇了,那麽就堅持到底。
那麽多人都返城回鄉了,這個地方還需要建設者們堅守下來。
那麽他就做最後一個堅持下來的人吧。留下來!
老家的親人也收到了電報,說他決心留下來。
當人,親人們很失望,但也尊重誌勝的打算。
1984年七月,新縣成立了。
開拓新的工作,一切從零開始,很忙很忙!
場裏初建設,一窮二白,全縣的林業工作就是個空白。
誌勝,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衡量再三,誌勝把小棲送回老家去。
小棲也開始度過她在江南最美好的學習時代。
誌勝在西北堅守著,建設著。
他步行踏過每一寸土地,到過每一個山峰,就是為了勘探出精確的山區資料。
他修正改寫了地圖。
開始選址。
縣長說了,隻要是縣裏能管轄到的地方,你隨便挑地方,縣城裏麵熱鬧一些。
“一個林場要什麽熱鬧?”誌勝說道。
他並沒有選繁華的街道上,而是選擇了水土流失嚴重的河灘地帶,這是最差的一塊地方。
誌勝說,“林業工作就是改善生態的,我們不要誰要?”
他愣是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將這塊河灘石子地變成了鬱鬱蔥蔥的育苗基地。
這是後話。
開始建設場放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錢。縣上也沒有錢。
後來縣長琢磨著全縣最有錢的地方就是銀行了,想著看銀行有沒有辦法。
他把誌勝介紹給了農行的行長。
農行的行長跟著他騎著摩托車,踏遍了整個山上的地方。
誌勝說是行長有麵子,有福氣,他是第一個載著他的高級專車。
之前的時候,誌勝還是靠著一輛28自行車,踏遍每個地方。
改革開放,現在已經是八四年了,他終於不用再騎著那輛二八自行車,腳蹬著爬遍整個山上,有些地方還得自己扛著自行車上山。
現在,他有了一輛幸福摩托車。從後麵帶著農行的行長,兩個人靠著一輛摩托車,愣是把全縣的林地、山區都看了個遍。
說要貸款辦場,農行的行長同意了。
他說,他相信老盛做事的這股勁頭,等到這片山上的林子都起了。這個產值不是一點半點的。
“老盛,你好好幹。農行支持你,但是這一年按期還的利息,你自己得想辦法,我可幫不了你。”
誌勝答應了。
接下來,就是辦場。
誌勝,省錢,甚至可以說是摳門了,恨不得一分錢當兩分錢用。
能自己做的,能在山上尋找道的,就不花錢。
他小心翼翼的使用著這些國家貸款。
那些店員都笑他自己的工資都沒見這麽摳的。
那些大梁磚木,能不用花錢買的都不用錢買。
不止這些,剛開始的時候他每個月的工資基本都貼補上了。
半年時間場區基本上建設好了。
這是終於有了房子,有了一片遮風避避雨的地方,可以在這裏辦公了。
接著就是找人,剛開始將近一年誌勝又是場長,又是會計,又是出納,又是生產員。
最著急的是找工人培育苗木。
終於場裏調來了第一個會計。
當這個整個班子搭起來的時候,誌勝已經開啟每年十萬畝的造林計劃。
早晨五點不到起身上山,一直幹到淩晨一點鍾,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
忙的階段,他甚至七天七夜都沒有睡覺。
他在河灘荒地上建成了400畝的苗圃,用來給山上供應苗木,每年生產都要十萬畝。
他建設了400畝的果園,載種了咱們國家第一批紅富士蘋果。
他還建設了蕨菜加工廠。
她還建設了花卉公司。
這些工作他都沒用國家的一分錢的經費。
國家撥的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山地造林工作中。
關於這啟動的第一筆錢,是老盛帶著農民工打工,挖樹坑掙來的!
這一幹就是15年。彭縣的這一片區域變成了綠地。
誌勝的林業事業從未停止。
1984年,
那個時候,一畝地的造林任務,國家的補貼,一畝地28塊錢。
根本就不夠用。但他也不能張口就找國家要。
國家需要建設支持的地方很多。
他琢磨自己克服困難,想辦法自己來完成國家的造林需求。
他想了很多辦法,克服資金困難。
他唯一想給縣裏提的條件就是他要有人事權。他能夠選擇用誰?
誌勝的第一桶金是挖出來的。
是帶著農民工去樹坑掙來的。
剛組建新場,區裏對今年的造林任務沒有硬性的指標。
但是誌勝卻一點都不想耽擱,隻爭朝夕是他期待做好的每一天。
他給自己的場區定的造林任務是5000畝。
比以往少了一半,但誌勝是衝著1萬畝的努力去做。
誌勝找來了跟她之前就在林場合作的農民工頭子,名字叫蘭娃。
他是一個孤兒,在村子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沒怎麽讀過書,但認識的一些字,算賬清楚,做事踏實,他帶了一幫子人,78年改革開放後就四處找活幹,他是最早一批靠自己的雙手想要換取美好生活,換取勤勞致富的人。
那時候在華楠林場的時候,誌勝就跟他有了初次的合作。
那個時候場裏的職工調走流失的很多。沒有人是最大的問題。
他找到了蘭娃,說是試試看,這是蘭娃給誌勝第一次挖樹坑。
初次合作下來,蘭娃給人的印象就是踏實能吃苦。
別人挖不了兩米見方的樹坑。
經常有人說,栽下去這麽小的樹苗,為何要挖這麽大的樹坑。
蘭娃卻是沒有二話,堅決貫徹執行,勤勁的很。
不光是他一個人,還有他帶的隊伍,附近的十來個縣都選不出第二隻能吃苦的隊伍。
平常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能挖60個樹坑,但蘭娃的隊伍平均能挖100個樹坑, 優秀的可以挖150個樹坑。
這是一隻生產建設的突擊隊。
西北幹旱,每一滴水對於生命的意義尤為重要。
隻要老天肯在春天下一次雨,那麽這個坑中蘊藏儲存的水,足夠它長大。
如果碰上天旱,正用人挑驢馱將一桶桶的水運到山上去。
西北缺水,而這灌溉的水更是南潯,常常要在山下打下幾百米的深井才能打到水。
河流經常斷流,這是常有的事。
植樹造林是一個構築生態的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改變這個生態結構。
對於新場的春季造林,最缺的就是人,眼看著沒有人,找蘭娃這樣的臨時工就是唯一的渠道了。
他是最早一批帶著村裏的人出去打工的,他跟誌勝之前也合作過多次,所以也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礎。
誌勝找到蘭娃,但這一次並不是簡單的挖樹坑,誌勝的情況更加艱難。
沒有資金,隻能賒賬。
新場剛剛成立,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甚至誌勝都在為利息而擔心支付。
而且人員不到位,手下沒有一個兵。
“蘭娃啊,咱們雖然一起幹了這麽多年的活,但是我得現在告訴你,今年的生產情況,我也沒有錢。但生產得繼續,這個錢得賒著,或者我們一起想辦法找錢……”
“老場長啊,您說什麽話呢?我們合作了快十年了。您現在辦新場,我知道經費非常困難,暫時沒有錢,等後麵您有了錢,您也不會賴賬的,這個你放心,這個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