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表彰學習 事跡報道
這就是努力的樣子!
群眾日報帝都5月4日訊,記者白峰報道:為紀念總 書記關於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批示兩周年,全國綠化委員會今天在京隆重舉行“全國十大綠化標兵”表彰大會。
“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是:牛琴、王清、張鈞、周仁、徐楨、盛誌勝、馬順、劉和、王楠、溫元。
他們是50年來我國眾多綠化英模中的傑出代表。
10位標兵雖然崗位不同,但他們都為綠化祖國作出了自己
最大的奉獻和犧牲。
農村婦女牛琴,孩子年幼,雙親力衰,丈夫因病去世,她一人肩挑治沙和家務兩副重擔,十幾年來摸爬滾打,治理沙地32800畝,樹立了一座艱苦創業的豐碑。
愛樹如命的原縣林場場長盛誌勝,二十年如一日,“為官一任,綠化一
方”,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身體力行地推廣生態農業的
戰略思想。
工程師張鈞,長期從事鹽堿開發利用技術工作,辛勤耕耘在鹽堿灘綠化工作第一線,以一絲不苟的科學實踐,主持研究12項有關科研課題,並帶領群眾把寸草不生的鹽堿灘建設成具有生態園林特色的渤海綠洲。
畢生獻給綠化事業的林業站長王楠,紮根基層,忘我工作,默默地為林業建設付出全部心血,甚至身患癌症、兩次手術也沒能擋住他造林綠化的腳步。
全國綠化委員會在今天的表彰大會上號召各地、各部門迅速掀起學習“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的熱潮,弘揚他們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進一步推動全民義務植樹和整個造林綠化事業的蓬勃開展,為建設祖國的秀美山川而共同奮鬥。
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參加了表彰大會。
這是全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報紙新聞的報道,誌勝和其他9位綠化標兵都被世人記住了!
這就是奮鬥的結果!
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的大廳兩側是校友送來的木雕和蘇繡,這些都是校友送來的,是為了紀念這些偉大而平凡的人,是為了紀念這個培養出中國核技術人才的搖籃。
他們,從來都是如此重要,從未有人忘記!
校園很美,時光匆匆,誌勝也結束了在帝都的會議。
他啟程回去,他拿到了一些一手的栽種苗木的資料和論文。
這是最新的科研成果。
他可以回家去再研究,再實踐。
他想把這個場辦得更好。
他想把整個大西北改造成跟江南水鄉的樣子。
一路上誌勝想著該從哪裏入手,該怎樣進一步擴大造林麵積,該怎麽樣讓人們的生活更好一些。
他跟省長一起規劃設想著未來的藍圖。
當返回的列車停穩了站台。
誌勝剛下站,站台裏麵已經有了大部隊迎接的標語。
有橫幅,有各式熱烈歡迎的標語。
誌勝這一次出名了。
他甚至沒來得及回去,就被省委的人帶走了。
原來他們早已安排好了誌勝的行程。
接下來就開始了全省的巡回講座。
然後是誌勝事跡的深度報道。
從省裏到區裏再到縣裏,誌勝接下來的行程被排得滿滿的。
省裏配了專門的演講組員,有一個專業人員來演講來報道誌勝的世界,
誌勝是偉大的,誌勝是普通的,誌勝是令人敬仰的!
一刹那,春回大地,整個省裏的學習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他被稱作拚命三郎,他被稱作樹癡!
金秋時節,遠眺西北的黃峁山,林海蔥蘢,綠浪滾滾,17條幹涸多年的支溝如今水流潺潺,一棵棵"勁鬆"傲然挺立.
為了黃峁山的綠化,盛誌勝付出了畢生精力.
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共產黨員 、原縣林場場長盛誌勝,人稱 “樹癡”。
盛誌勝原在盤山林業局工作,因造林成績突出,技術過硬,1983年調到剛成立的原縣擔任林場場長.
上任的當天晚上,他意外地從地圖上發現,從店 窪水庫到乃河水庫之間的大片河灘地可以開發改造.第二天天一早他就攜帶幹糧,徒步沿途20多公裏,實地查看。
要平整河道亂石灘,滄海變桑田何曾容易!
壓沙用土,要從1.5公裏之外去拉,工程量之大,令人望而卻步。
盛誌勝知難而進,是謂之高士。
他在亂石崗上搭了窩棚,就地起鍋立灶,領著兩個手下幹了兩年多,平整土地12萬立方米,拉土14萬立方米。
四十年來 , 他把全部心血 都奉獻給了自己酷愛的造林事業 。
1984 年, 領導把一項艱巨的任務交 給了已經在林業戰線上奮鬥了 20 多年的吳誌勝 :在原縣建場 ,營造 10 萬畝涵養針葉林 , 恢複山區 林茂草豐的自然生態環境 。
盛誌勝 二話沒說 , 率領 4 名職工在坊村的一座低矮的窩棚裏安了家。
僅一年時間 ,他們就開發河灘地 600 多畝 , 當年育苗 52 畝 , 創產值 30 多萬元。
不僅滿足了萬畝造林所需苗木 ,而且建起了育種基地 ,僅基地每年就可創產值 10 多萬元 。
為了 加快育林速度 , 吳誌勝發明了立體 移壁栽培法 , 使育林工程每年都以 萬畝的速度推進 , 苗木成活率在 90 %以上 。
十多年來 ,林區共培育 、 營造針葉林30 萬畝。
昔日的荒山 禿嶺已經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 , 林區幹涸的 18 條溝道也已有了涓 涓細流 。
據測算 , 這片林區的總價 值已在 4億元以上 , 最終效益可望 達到 30 億元 。
目前林區已顯示出良 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僅 “蕨 菜扶貧工程”一項就可使林區群眾 每戶年收入千元以上 。
創業難 , 守業更難 。盛誌勝每 天都要跑百多裏的路上山巡查, 和 護林員一起護林 , 多少次他滾落山 崖 ,爬起來又接著走 。
為了事業,盛誌勝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強烈的責任心,讓盛誌勝工作起來連命都不要。
1987年11月,林區發生了集體盜伐的群眾性 事件。誌勝三天三夜沒有合眼,騎著摩托車巡回在林間崎嶇的小道上。
一天淩晨因霧大路滑,連人帶車不甚跌入大山溝中,肋骨被摔斷8根,他在醫院隻住了8天就又返回到工作崗位上。1993年為了搶調苗木,冒雨調苗途中不幸發生車禍,摔斷胳膊,肋骨。
他曾 4 次胳膊 骨折 ,有一次竟摔斷了8根肋骨 ,孩子落淚了 , 他卻說 , 要想幹點事情 , 哪有不磕磕碰碰的 ,這點傷算個啥 ?
1977 年妻子臨產 , 他在山上植樹顧 不上回家照顧 , 孩子剛滿月妻子就 病倒了 , 他把妻子送到醫院又上了山 , 結果工程未完妻子就永遠地離去了 。
女兒 13 歲時患急性闌尾炎動 手術 , 是自己入院出院的 。
母親病危他沒回家 。 在原縣林場的 20 年裏 , 有 19 個 春節他都是在山林裏度過的 .
他把 自己交給了這片山林 ……
綠色是盛誌勝的生命支柱。盛誌勝用他的生命為祖國增添綠色 , 用滿山遍野的綠色來實現自己的生 命價值 。
西北治沙成績斐然,40 年來 ,包蘭鐵路在長達 60 公 裏的沙漠中暢通無阻,被國外治沙、生態、環保學家譽為世 界治沙史上的奇跡,聯合國授予西北環境保護“全球500 佳”稱號。
這些成績上都有盛誌勝的功績!
再聽完報告人的發言後,省長不無激動的說著。
接著他匯報了全省的情況。
我們省的土地資源豐富 。全省現有耕地 1215 萬畝 ,人 均耕地 2 .4 畝 ,居全國第四位 。
宜農荒地超千萬畝 ,是 全國 8 個宜農荒地超千萬畝的省區之一 ;可開發利用 草場 4500 多萬畝 ,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 。
全省水利資源充足。引黃灌溉已有 2000多年曆史 ,是 全國最古老的大型自流灌區之一 ,與杭嘉平原 、都江堰灌 區和珠江三角洲灌區並稱為我國東西南北四大“明珠”。
“九五”期間開始建設的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是全國最大的 提水灌溉工程,可使6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礦產資源品種多 、儲量大。
全國 10大煤種 ,西北就有9 種 ;煤炭預測儲量 2027 億噸 ,居全國第五位
石膏總儲量在 45億噸以上,居全國首位。
西北盆地天然氣田探明儲量 高達2000 億立方米,是世界罕見的特大型氣田 。
電力資源充裕 ,裝機總容量 3 萬千瓦 ,人均發電 2150 千瓦時 ,居全國第二位 。
西北有全國最大的四環素和土豆澱粉生產基地 ;
唯一的飛機輪胎翻新和密封鋼絲繩生產廠 ;
最大的金 屬鈉 、雙氧銨、機床鑄件生產企業 。
全省名優特產“五寶”享譽中外。
紅寶 — 枸杞以品質 純正 、產量豐盈 、藥用保健作用顯著而居全國之冠 ;
黃寶 ——甘草以其色紅皮細、骨重粉足名蓋西北,譽滿中外;
藍寶 ——賀蘭石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等奇效,被列為我國八大 名硯之一;
黑寶——發菜以其色澤烏黑、絲長柔韌、質地純淨、 蛋白質豐富而久享盛名。
白寶—灘羊皮屬粗毛型裘皮用綿羊品毛色雪白自然九曲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
我們的省有著好的資源條件,有盛誌勝這樣的人才。
我們的省的綠化,經濟建設,一定能搞上去。
還人民群眾一個青山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