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報紙發行
從茶肆出來,張浩直接回了東山。
他的很多產業都在東山,想要解決問題也便隻有去東山了。
一到東山,張浩便先行提筆寫下一篇名為告廣大商賈的文章。
張浩前世也就是個三本畢業,這一世也不過勉強認些字,寫篇文章出來肯定不會是那麽華麗的。
能夠勉強通順也就頗為不錯了。
文章寫完,張浩首先遞給了朱厚照。
朱厚照雖說不愛學習,但自小畢竟是經過那麽多名師悉心教導的,閉著眼睛,造詣上也比張浩強。
瞧了張浩這篇平平無奇的文章,自是看不上眼的。
不過越是看不上眼的文章,像朱厚照這種在所有授課先生一無是處的學渣才能更有優越感。
“小耗子,你這文章嘖嘖你不是說要等那些商賈大批量買進酒具嗎?這怎麽還寫這種文章啊?”
張浩這份告商賈的文章,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像這種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盈利,是極容易造成崩塌式瓦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夠適時止損,趁著價高及早脫手。
對朱厚照的詢問,張浩微微一笑,信心滿滿回道:“陛下信嗎?臣這文章推出,那些人不僅不會聽臣的建議脫手,而且還會加大力度買進的。”
朱厚照瞅著張浩信心十足,脫口而出的話並未說出來,轉而道:“你所預料之事有十之的可信度,朕不表態了,等著你的結果了,朕看中的隻是他們手中的那些東西。”
不得不說,朱厚照是個頗為現實之人。
朱厚照給予信任,張浩行事也就方便許多了。
“陛下,等好吧,臣馬上便把這文章教給造紙作坊印刷,明日這文章便會傳播到各地了。”
報紙之事張浩早就有發行的想法,隻是一直未找到合適的時機。
別看現在識字率不高,但報紙能夠發行,但也足以讓遠離廟堂的那些人知曉朝廷的政策。
如此做其實也可以有效緩解政令不出京的一個重要手段。
朝廷利民之策出台,可直接登錄在報紙上,然後以最快速度發行於天下,哪一地百姓一旦沒享受到這個福利,勢必會心有想法,有些膽大機靈之人,更是會直接想辦法於朝廷反應。
那些地方官為了避免被朝廷追究,多多少少也得是有些行動的。
“臣打算把此物取名新報,登錄朝廷一些時政大事,也登錄朝廷利國利民之內容,還登錄彩票的中獎信息,每七日一篇,開通專門的驛站,在這七日之中要把這報紙送往天下各地。”
若是單人攜帶底稿,快馬加鞭,七日倒是也可分別送到各州府。
送到之後在各州府印刷,倒是也能達成。
再加上七日時間正好還在彩票的領獎範圍,如此一來,彩票所還可在各州府搞起來了。
“這類似於抵報了?”
“抵報隻是在官府發行,而報紙能在民間發行,說白了,這新報就是把抵報的內容發行到民間,朝廷的決策不僅讓官吏清楚,也要讓百姓了解,嗎,免得那些官吏欺上瞞下魚目混珠。”
朱厚照略微思考了一番,回道:“倒是可試試,先弄著吧,最起碼先把眼前的事情解決了。”
朱厚照作為一國之君,當然是希望朝廷能夠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很快,民為新報的報紙便在京師發行開來。
報童手裏抓著報紙,嘴上喊道:“忠義侯發告高大商賈書,每份三個銅板。”
這報紙一出罵張浩的肯定不是一個兩個,張浩又何必貼錢給那些商賈增加一份手紙呢。
周家。
卞輝隨著卞濤坐在廳中,周方與周林陪同著相對而坐。
在每人的跟前還隔著一份新報。
“張浩這是何意?他手中的酒具被張鶴林掠奪,便想以此辦法阻止咱們購買?”卞輝問道。
周林沉思了一下,道:“當有此意,張浩弄出錢莊想以此扭轉酒具暴利的損失,可沒成想,很多人從他那裏借貸出銅錢全部又投入到了張鶴齡腰包,逼急了,又想出此辦法迫使咱們這些商賈停止與張鶴齡的交易,越是如此,在下倒越覺著應當加大買進,於家這幾日一刻都沒歇著,嚴家早就抵押了不少田地鋪子,咱也不能閑著了。”
卞濤也沒否認,附和道:“我倒也如此想,越是如此咱越應該大肆買進,這麽久一直都沒跌,往後跌的可能隻能也不大。”
悶聲發大財的人倒是也有,就像嚴家。
但大部分人還是想與銅板商議一下再做決定的,周家和卞家達成相同意見後,兩家很快便以最快的速度又抵押了些鋪子,買進了一批。
周家和卞家開始不願抵押,想與佃戶提前收租子,現在逼走了一批,倒是更可以抵押了。
當然,周家和卞家卻不會這般想,自逼走了佃戶後,他們也想盡了辦法征收新的佃戶租種。
畢竟他們那麽多土地,根本沒可能自己耕種的。
一日,兩日一連五日,張浩每日一篇告廣大商賈書,每篇幾乎都是告誡商賈如此沒有節製的買進酒具,很有可能會導致這些酒具臭到手裏的。
為了止損,張浩把七日一份的新報提升到了每日一份,可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奈何那些商賈非但不聽,反而購買還更厲害了。
“賢侄啊,你這辦法著實不錯,自從新報售出後,購買之人可是較之以往多了好多。”
售賣新報的用意具體如何與張鶴齡很難解釋明白。
既然解釋不明白也就不必多說了,張浩微微一笑,回道:“那便好,還能有些時間,趁著這段功夫再好生賺上一筆。”
“就不能多留出些時間嗎?”
又如此賺錢的機會,誰想輕易放過。
“這也夠長了,天下之地以及商鋪大部分都落到了東山錢莊,一月時間到了,也需要交付些銀子了,一些人盈利不夠,肯定是要大肆拋售的,難道世伯準備以四十倍的價錢把這批酒具再買進來。”
零零散散買幾個還行,若是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的買進,那可真誠大傻帽了。
在這些蠅頭小利上,張鶴齡可比張浩算的清楚,聽張浩這麽說,張鶴齡連忙擺手道:“罷了,罷了就這樣就行了,還能售出幾日?”
從剛開始抵押的那批算起也就隻有三日時間了,張浩餘留出了一些,隨之道:“五日吧,在這五日市場上的酒具隻會更多,世伯的人也就隻能買進五日了,五日之後務必把所有的人都撤回來。”
那些商賈瞅著酒具巨大紅利,早就急不可耐了,在短短一月時間把能抵押的都抵押的差不多了。
時間再延長下去,也隻能是讓東山多賠些錢罷了。
說白了,那些酒具造價不到十個銅板。
一貫是一千個銅板,四十貫,那可就是四萬個了,上萬倍的差價,什麽生意都很難達到這個效果的。
若是不能見好就收,吃虧的隻能是自己。
“好吧,我知道了,那我去忙了。”
有錢賺,張鶴齡每日即便忙的腳不沾地,也會樂得自在的。
雖說隻有五日時間了,新報的發行卻一日都沒停歇。
張浩水平雖說不怎麽樣,但每日都會一刻不停的發行下去。
錦衣衛監管官吏百姓,每日打聽到的全部都是對張浩的鄙夷。
若非他們親眼見識過張浩的本事,定會以為張浩就如民間所傳言的那般了。
張浩倒是完全不在意這些,外界對他不利的傳言越多,他新報的內容越犀利。
說是犀利,若將來事實擺在那裏,絕對會覺著那是一番言辭懇切之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