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選官
京師的這些事情,張浩自是不知曉,別看倭寇和海盜都除去了,但需要處理的事情卻依舊不少。
最緊要的便是,整個浙閩之地所有府衙的位置基本上都已空出來了,要想讓這些衙門平穩運轉下去,必須選拔重新補上官吏的。
為避免重蹈以前的局麵,在選拔的時候自是得多家留心才行。
對於此事,張浩直接上了折子,請王守仁協助。
王守仁進士出身,卻有著超乎這個時代的想法,尤其是在見識了東山那些先進東西之後,也覺著為官者不僅僅是需要精通四書五經等那種仁義禮智信方麵的東西了。
畢竟即便明白這些東西,最後在行事之時也不見得會遵從。
這段時間,慕名前往東山書院學習的書生並不少。
這些人能夠投靠到東山,自是家族根基不深之人,他們在東山書院見識了一種名為科學的東西,在王守仁的感染下,明白這世間的萬事萬物並非來自虛無縹緲的鬼神,而是本身就存有一定的定理,更認同東山書院學生所研究的那些東西是能夠造福於世人,絕非他們以前所言的那種奇技淫巧之術。
有了這些人,填充浙閩之地的空缺也就容易許多了。
就在楊廷和給張浩出難題失敗之後,朱厚照很快下達了第二道旨意。
從東山書院選拔士子,補充於浙閩之地的空缺當中。
這個消息一出更加讓人大跌眼鏡。
誰都知曉東山書院那些人皆都是什麽人。
那裏的那些人皆是些貧寒子弟不說,而且都是屢次不地之人。
整個浙閩之地空缺那麽多,東山書院的士子能有多少,說是選拔幾乎人人都能被補充進去。
楊廷和正因他遣出的書生落敗之事煩悶之時,突然又爆出了此事,若真像朱厚照所說的那般,把浙閩之地皆交於貧寒書生手中,那那些商賈出生的子弟可就徹底沒有話語權了。
現如今整個朝中,浙閩之地的官員占據了大多數,直接安排貧寒子弟去浙閩等地為官,引起的不滿自是更為強烈。
朝中吵吵鬧鬧的風聲,朱厚照自是能夠聽在耳中。
張浩不在,朱厚照便直接召見了具體負責此事的王守仁。
王守仁當初因與劉瑾硬剛,被調往了南京。
後來張浩扳倒劉瑾後,直接舉薦王守仁做了都察院的左僉都禦史。
再到後來,隨著東山一步步發展壯大,王守仁直接辭官隻在書院做了個院長。
現在的王守仁對書院的了解可比張浩強太多了。
“王卿,以東山書院的學生補充浙閩之地的空缺,可有把握?”
王守仁對各方麵的事情都極有信心,對朱厚照這個不確定的問題,直接回道:“這些學生文章雖不華麗,卻懂愛惜民力,在東山書院學習幾月見識了東山的發展,對朝廷將要實行的新政也持有支持態度,不妨讓他們去試試。”
朱厚照敢做這個嚐試,就是因為豹房從東山書院送來的那幾人,協助他批閱折子做的可謂是得心應手,已有一段時間,從未出現任何差錯。
“那便讓他們試試去,朝廷科舉還有段時間,浙閩之地這麽多位置上不能一直空缺著。”
朱厚照支持,王守仁也顯得頗為高興,興衝衝回道:“謝陛下!”
朱厚照本就是喜歡冒險之人,現在出現了希望,他更沒有理由不支持了。
朱厚照的旨意下達後,東山書院對於此事早就傳的是沸沸揚揚了。
瞅著王守仁回來,一擁而上圍上了不少人。
這些人之所以投靠東山書院,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仕途不順,想在此獲得條出路。
當然也有人是因王守仁的名聲而來,支持王守仁格物的思想。
這些人與東山書院的一些匠人融合在一塊,在他們每次試驗之後,無論成功與否皆都記錄下來。
一段時間下來,對這些事情也增添了幾分熱愛。
突然之間,讓他們有了為官的機會,他們總是有些不甚相信。
別看王守仁在朱厚照麵前信誓旦旦的保證,但麵對這些人的時候卻多了幾分鄭重,叮囑道:“爾等莫要以為能夠出仕為官是一件值得慶幸之事,從此刻前便應該生起敬畏之心,敬畏爾等職責,如此才能把百姓放於心上。”
“是,我等明白了。”
“王院長,我們這些人都去入仕為官,該如何安排職位?”
問這個問題的乃是徐永豐。
徐永豐無緣爵位,在東山書院成立之後便進了書院。
在初進書院之後,是想著能在東山找些事情做,從未想過有遭一日能做了出仕的。
“書院會把浙閩之地所空缺的職位列舉出來,你們可對這些職位競選,在競選之前先對你們進行筆試,也就是一些策論性的問題,之後便是演講,這個所謂的演講便是你們參選到這個職位之後如何做,到時候會有浙閩之地的百姓對你們打分,誰的計劃得百姓支持越多,誰就有可能勝出。”
這種方式與這些書生所熟知的八股相差極大,而且由百姓選舉,更是讓他們詫異至極。
“最緊要一點,不是你們所有人都有資格出仕為官的,比試便是一場淘汰,誰若是答得一塌糊塗,直接淘汰,所以說,你們莫要太過自負,還需好生準備。”
這個選拔方式,是張浩與王守仁交流之後的成果。
書信中,張浩詳詳細細介紹了一遍,王守仁經過仔細認真的分析之後感覺極有道理,也便二話不說按照張浩的意見開始準備了。
“筆試的內容不僅隻限於四書五經,農時,律法,甚至朝廷的大政方針,另外也有史料之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另外還有可能涉及到朝廷如今麵臨一些問題考生的看法,反正這段時間你們多走走看看,莫要隻鑽進書本裏,一個隻知死讀書的人如何能做好一地父母官。”
書院的這些人隻是詫異於會看這些,但卻並不排斥。
在他們看來書院之中所行的一些事情好多雖都是奇技淫巧之術,但這東西卻是有著極大用處的。
“筆試通過之後,你們便要前往浙閩之地,到那裏對你們各自的職位進行演講,凡是你們所轄百姓皆可投票,最後得票最多者方為勝出之人,而在勝出之後,朝廷也會對你們所履行諾言進行監管,若你們說了空話,亦或者是執行力度不夠,隨時便可罷免於你們,總之你們要記住,此番出仕並非你們想象當中的那般,你們要是沒做好這個準備,此次也莫要報名,一旦報了名,隨時都有可能被朝廷追責。”
大致情況講明白之後,這些人倒也沒打退堂鼓。
如此選官明顯比八股取仕優勢更大。
就在東山書院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不僅楊廷和那裏不淡定了,就連於富那些人也不安分了。
於家。
於富坐於於雙麵前,問道:“東山書院留出的那個選官方式你可知曉?”
於雙點頭,道:“知道,也不知張浩搞什麽,朝廷官職豈輪庶民去選,由庶民選出來的官,如何能夠治民,現在楊廷和那些人又集結起來去陛下那裏彈劾了,爹,兒子怎感覺張浩做這個事情怎這麽不靠譜,若非給他答應我們平了倭寇之後就可出海,兒子真得考慮是否站在楊廷和那邊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張浩所做的這個事情著實夠大膽。
於富即便對張浩的一些做法不甚支持,但對兒子的說法更不支持,直接反駁罵道:“你好歹也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怎連這個問題都看不出來,浙閩之地的官商與倭寇勾結,把那裏經營的如鐵通一般,最關鍵是那些官商在獲得了利益之後便送自家子弟科舉,有了銀錢支持,浙閩子弟多遇名師教授,中舉之人不勝枚舉,這些人又保持著朝堂,掌管朝廷中樞的話語權,而其他地方出生的一些文人,根基不強,難以是那些人對手,最後隻能依附於浙閩之地的那些官員,也就是當今陛下年輕氣盛才有這個魄力把平倭的大事交於張浩,而張浩也不辱使命徹底剿滅了倭寇,楊廷和這些人上竄下跳,你以為如何,不就是不願他們經營起來的鐵桶被被打破嗎?告訴你吧,楊廷和那些人若是勝了,出海之事便又就縹緲無期了。”
於雙其實隻是嘴上抱怨一句,他也不是不知道平日裏那些浙閩之地官員聯合起來欺負他們這些外地官員的事情。
“兒子明白,那咱現在怎麽辦?”
“東山書院不是對浙閩之地選拔官員嗎?你也去試試,若是不出意外,往後咱需要時長出海了,你能在那裏為官也可為我們提供不少便利。”
現在的於雙已是翰林侍講學士了,前途不可限量,即便去做一地布政使也算走下坡路了。
不過對於雙來講,做官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振興家族才是最緊要的。
“現如今選拔的隻是東山書院的,對於此事楊廷和怕是指定不會同意,瞧著他們的意思,等時間成熟了兒子再出麵。”
如此也算是最為穩妥的方式,於富也沒反駁,直接應道:“行,你自己尋找時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