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都參與了進來
楊廷和那些人聽聞了東山書院的選官方式果然坐不住了,平常求見朱厚照的時候,難見到朱厚照,便把那個問題直接放在了早朝之上。
奉天殿站著的這些大臣可都是通過寒窗苦讀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了站在這裏的機會。
更改選官方式,不滿之人大有人在。
當楊廷和提出反駁意見後,大部分文明文臣都開口附議了一聲。
什麽有悖祖宗禮法,什麽不合乎禮製,要不就是庶民選官乃是對為官者的褻瀆,也是對朝廷的褻瀆。
反正說什麽的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說了一大堆。
看起來有好像哪個都有道理。
朱厚照不住的打著哈欠,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這個時候朱厚照真有些想張浩了,張浩若在,完全可大殺八方,不管誰提出什麽樣的反對意見,張浩都能夠找出自己的理由把他們懟的啞口無言。
“陛下,浙閩之地缺少治理官員完全增開恩科,如此選出來的士子才可為聖人門生,才有資格治理一方,現如今那種汙濁不堪的什麽筆試如何可配為朝廷高官,又如何能夠讓百姓臣服?”楊廷和所言有理有據。
李東陽站在一旁雖說沒做言語,但對張浩搞出來的這個選官方式也不甚滿意。
自古以來,為官者都是經過寒窗苦讀選出來的,從來還沒有以這個方式選出過。
“陛下也當有自己的主見,不能萬事都聽張浩的,臣早就說過,張浩乃是個宵小之人,他做這些是有自己私心的,要不為何都是他東山書院的學生,他若是心中沒鬼,怎不讓天下士子都去參加啊!”
楊廷和現在說這些可有些不講理了,他剛才那番話裏裏外外可都是看不上那樣的選官方式,如今又說朱厚照不讓天下士子皆都參加又是什麽意思?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忠義侯是何種人,朕清楚的很,不需楊卿告訴,朕年輕,閱曆上或許不如各位卿家,但朕心明眼亮,可比各位卿家強多了,各位卿家嘴上說著大道理,心中又究竟如何想,朕也一清二楚,別與朕說你等反駁這個選拔之法是為了什麽禮法,你等若無私心,朕的名字倒過來寫。”
也就隻有朱厚照這樣的鐵憨憨,可一竿子把朝堂當中一船的人打翻。
朱厚照此言一出,朝中眾人表情各異,倒是沒人敢率先說話了。
這個時候誰率先說話好像就顯得誰就是那個有私心之人一般。
良久,楊廷和賭咒發誓,道:“陛下,臣敢對天發誓,臣所做之事皆是出於公心,若有私心,臣願天打五雷轟。”
這個世上最不可信的便是賭咒發誓了,賭咒發誓的那人那麽多,背棄誓言的人又何其多,又有誰因背棄誓言而一語成真的。
張浩抬抬手,道:“楊卿家莫要說這個,楊卿家不滿這個選舉,朕已昭告天下怕是沒辦法停下了,而且朕也不可能停下,楊卿家說,忠義侯是有私心才會隻從東山書院中選拔,那朕倒要看看楊卿家所言的天下士子有何本事,浙閩之地不可空缺太久,明年便有春闈,現在進京的士子應該也不少了,一月時間,朕隻留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在貢院進行筆試,選中之人由朝廷組織前往浙閩之地,由那裏的百姓再進行選拔。”
楊廷和要說的其實不是這個,他的初心是要徹底粉碎這個選拔的。
事情發展成這樣,楊穎和也有些意外。
不過朱厚照的旨意已經明確下達了,他即便再有意外也隻能領命行事的。
現在的楊廷和想著,可先讓那些士子去考,在考中之後,再提出這些事情的弊端。
東山書院的那些落魄書生若是一個都考不中的話,到時候料他張浩也說不出什麽話來了。
“臣遵旨。”楊廷和嘴上答應的不情不願,心中還是頗為欣喜的。
楊廷和這些人想的是,用如此方法方將張浩一軍。
而其他不少士子想的卻是如此便可入仕,這可比直接參加春闈強太多了。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畢竟能夠參加春闈的,都是各地秋闈職位較為優秀的。
就在這些士子先後報名之時,以於雙為首的一些個本來已經做官的人也都找到了朱厚照,本著支持朝廷新式選官的借口,也要參加這次的選拔。
朱厚照當然也能略微猜出他們一些想法。
畢竟浙閩之地經濟富庶,而且還可隨時出海,這可是一口巨大的肥肉,誰在此處為官,那都是有利可圖的。
雖猜出了緣由,但朱厚照對此並未反對。
畢竟參加是一回事,能夠考中與否便不由他們算了。
東山書院出了幾個學生直接對報名之人進行登記。
畢竟也得衡量一下考生到底有多少人,應該準備多少考卷才行。
而王守仁那裏則在絞盡腦汁總結考題的大致方向。
把這些總結好之後便要工部出去,這也是給那些參考的士子一個準確的方向。
等到最後出題之時,則再由王守仁出具。
按理來說,王守仁作為東山書院的院長,而此番參加選拔的士子當中,東山書院的學生又占據了大部,由他去出題,難免存有些作弊之嫌。
不過,王守仁在士子當中集聚威望,還真沒有人懷疑王守仁去作弊的。
也不怪這些士子不去懷疑,王守仁還真就如此,以王守仁的品行,即便東山書院的士子一個都不中,他也不會在考題之上做文章的。
一時之間報名的報名,認真應對考試的認真重新學習,就連楊廷和這些大儒也在根據王守仁的出題範圍押題猜題。
不少士子聚攏在一塊,也時長會對不會的問題與楊廷和這些人請教。
有的人為了能中,竟然還跑去與王守仁請教。
王守仁本著有教無類的想法,隻要有人請教,不管是誰都會仔仔細細解釋。
因為王守仁是主考官,有些士子為了能中,竟幾乎把所有的問題都詢問一遍了。
王守仁也不吝嗇,隻要有人問那便答。
如此毫無保留的回答,有人甚至把王守仁解釋過的問題收集造冊,還揚言說,將來在出考題的時候便要從這上麵去選。
一時之間,花高價購買者不計其數。
錦衣衛活躍在京師街頭對這個事情豈能不知,但卻無人去管此事。
對於選拔的事情,王守仁也徹底從張浩的那些介意中了解到了來龍去脈。
這世間的試題千千萬萬,不是知道答案就能回答對的。
後世當中,即便是高中的課本能有多少,但整個高三每天都在刷題,最後得滿分者百年都出不了一個。
更有甚者七百分的題目直接考中一百分。
所有的考題都是千變萬化的,真正需要的不是掌握其答案,而是要在他穿了身其他衣服之後依舊能夠熟練應對。
這也是培養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思維能力。
所有士子都忙活著這些事情,遠在浙閩的張浩便徹底解脫出來了。
自從朝廷以新法選拔浙閩之地官吏的消息一出,浙閩之地刁難張浩的那些士子也都紛紛進了京。
隻要他們能夠被選上,那浙閩之地的話語權便又能回到他們身上了。
至於因通倭寇被處決掉的那些官吏和商賈,這個時候還真沒有人能顧得上他們了。
即便是出自他們旁支的一些人也不例外。
人都是為自己考量的,總不能永遠抓著這個問題不放。
他們的直係親屬基本上都受到了牽連,至於旁支的這些人若能為自己謀取了利益,往後浙閩之地便由他們說了算了。
這可比一直依附於嫡出的那些人強太多了。
隻要他們不找事,至於他們怎麽想張浩還真就不想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