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欽差大臣人選
正德沉吟半晌,心中決斷不下。
欽差大臣的人選,委實重要無比;這個人不單代表皇帝,同時也是一種資曆,有了這一次履曆加持,日後提拔的時候,便猶如多了一個耀眼光環,走了一個大捷徑。
他的第一人選,是王鏊。
隻要王鏊順利完成此次任務,以王鏊的人脈,王鏊的學識,之後成為刑部尚書,乃是理所當然。
將會沒有任何坎坷!
但小皇帝琢磨半天,最終選擇了武清。
順天府府尹武清。
因為,這個剛直不阿,秉義固諍的順天府府尹大人,不選邊不站隊,乃是吏部尚書最好的人選。
更鑒於其與正德小皇帝,曾經有一段交情,所以小皇帝第一時間就心動了。
琢磨了半天,正德小皇帝決定,就是武清。
至於王鏊,反正他已經霸占了刑部老大的位置,就算一時半會不轉正,誰還敢覬覦不成!
任誰都知道這是朕心儀的人選,誰敢抹黑、敢唱對台戲、敢陷害,難不成朕是擺設?
更何況,王鏊是那麽好欺負的人?
一個能瞞過全天下的家夥,還被天下大儒稱為大明三大完人之一,這個家夥並沒有他表現的那麽老實!
應該說,這個人之厲害,連李東陽都遠遠不如!
至起碼,頒個最佳影帝給他,完全名副其實!
正德小皇帝暗暗一笑,誰敢去找王鏊麻煩……朕看是活膩了!
“既然於京師科舉,朕觀順天府府尹武清平素竭盡心力,其又有經綸邁昔賢、殷憂興聖主之像,欽差大臣一職就定他了!”
“劉公、謝公、李師傅、楊師傅,諸位認為如何?”
四人麵麵相覷!
小皇帝這話說的斬釘截鐵,兼欽差大臣素由皇帝親點,旁人錯非欽差大臣當真有莫大過錯,遭受世人唾棄,否則誰會阻攔!
但凡阻攔者,要麽是此人當真罪大惡極,要麽……要麽就是得罪皇帝,或者得罪一個簡在帝心的朝廷新貴。
誰會那麽傻!
而且,小皇帝看似禮貌地詢問,可誰會在這個事情置喙。
四人想得更深遠一些,在宦海浮沉了數十年的老江湖,幾個人第一時間,就把武清和吏部尚書標上了號!
劉健心裏哀歎,小皇帝太霸道了一些……隻不過,連他也承認,與弘治皇帝相比,雖然弘治皇帝更好說話,但弘治皇帝一不會打仗,二不會賺錢,三沒有強大武力;相較之下,小皇帝雖然權威日重,有些乾坤獨斷的味道;但其一尊重老臣,二幹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三嘛,小皇帝狡猾得很,總能找到好借口。
別的不說,單看十萬養馬農,與羽林衛的軍戶,皇莊的糧產,短短時間內竟然翻了幾翻。
尤其是那些養馬農,家裏若是有十幾兩銀子……簡直是最窮的養馬農!
一時間,幾人都說不出話來。
大家感覺既別扭,有點受委屈,又感覺此乃理所當然,竟然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李東陽心裏謂然歎息,經此一役,小皇帝在強大的武力之上,不但掌握了刑法的製定標準,也掌握了人事任免大權……至於戶部,能和小皇帝賬上的零頭相比?
更至於禮部,小皇帝別看謙遜有禮,可這種東西,他李東陽都不在乎,又怎會要求小皇帝去做一個守成君子。
那些連擦屁股都比不上的行頭,誰在乎!
李東陽念頭一轉,慨然道“武清此人,性抱忠貞,才優經濟,高風直節,譽望尚流,確是優選!”
他這麽一說,其他幾人順勢也誇讚了幾句。
正德小皇帝道“朕先前提議武清,乃是此人於考生上京期間,其不但合理安排考生,更是在其治理之下,順天府兼其二十四縣井井有條,民生有序。”
“但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事要與諸位商議。”
幾人紛紛道“請陛下吩咐。”
正德小皇帝潤潤嗓子,道“朕觀諸多考生,經曆寒窗數十年,為求功名而不得;故朕意每年撥百萬紋銀,用於各地塾學,鼓勵各地大力興學事。”
“鑒於每年數萬人……這些人可否轉為異地吏員?”
幾人一愣,旋即沉思起來。
這件事,其實並不新鮮;比如正德小皇帝在地府的好基友唐寅,他彼時也去做過小吏,不過是羞於為吏,從而棄官而去。
至於大規模安排,說老實話……這是一件天大的仁政。
但問題也在這裏,若真是安排了這麽多人,其餉銀多少,編製如何改,又是否會影響當地,會否有人借機搞事……這會引發一堆堆的連鎖問題。
之前,若生員不曾中得進士,哪怕僅僅頂著個舉人名頭,掛萬千畝土地,一生也能活得逍遙快活。
再不濟做個西席先生,都能生計無虞。
但偏偏,這些人心高氣傲,覺得大才屈於低位,往往會顯示自己清貴,或不屑於為之。
正德的意思是,但凡中了舉人,就獲得了為吏資格,也必須接受朝廷號令……這才是幾人猶豫不決的地方!
說穿了,這件事看似仁政,但幾人都是老江湖,都能想到那個後果。
以惡意的角度去揣測,這些人上任之後,會不會將所有的土地都掛在自己名下,讓朝廷稅賦顆粒無收?
不用想,絕對會如此!
但正德小皇帝冷冽一笑,笑容中透出無邊殺氣“至今日起,塾學由地方財政支付,取消所有舉人掛靠資格!”
轟!
猶如油鍋裏潑入一晚冰水,炸得幾人頭皮發麻。
劉健第一個大呼“陛下不可,朝廷養士,乃是國策,豈可輕易改弦更張!”
一時間,劉健花白的胡子飄蕩來去,讓小皇帝看愣了。
其他幾人,也是眉頭大皺,紛紛持反對態度。
正德小皇帝莞爾一笑,對幾人的反應毫不放在心上。
他當然知道幾人的反應!
無論是哪個讀書人,辛苦了十多年,為的不就是中了舉人,從而生活無憂?
若是連這點好處都沒了,誰還肯辛辛苦苦去寒窗苦讀?
所謂的為往聖繼絕學,豈不是變成一句空話?
李東陽也反對,道“陛下慎重,世廟初入,據古執禮,國之有士,首定大策,竭股肱之力安社稷,他日麒麟真形,經邦濟國,豈能輕易改弦易轍?”
“此乃國策啊,陛下深思!”
正德小皇帝悠然一笑,道“李師傅莫急,朕先和你算一筆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