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遼東總鎮守
就麽一會兒,弄走了一個當朝輔政大臣,再弄走了一個吏部尚書,正德小皇帝差一點就要蹦起來。
他實在開心壞了!
他原本的算盤是,能弄走戶部尚書韓文,能控製朝廷的錢袋子,他就有無數機會可以摻雜私貨。
可現在,將吏部尚書馬文升弄走了,他就有了天下官吏的任命權!
當皇帝需要幹什麽?
說白了,就是掌控人事大權、槍杆子、錢袋子!
他已經完美地控製了槍杆子,所以兵部劉大夏這個他最討厭的家夥,小皇帝提也不提;以他無敵的戰功,宣府、大同等幾個地方的兵油子敢對他表裏不一,他也隨時可以派人下狠手!
以裝備到牙齒的羽林衛,其恐怖的戰鬥力,哪怕是五千人,都能把延綏、寧夏、固原的混蛋們揍個半死。
更何況,他現在豈止五千人!
虎賁衛、金吾衛、武功衛一改製,就被他牢牢控製在手裏,等他抽過神,再把永清三衛一改,整個北方固若金湯。
不但有山海關,雁門關,宣府邊軍,羽林衛,虎賁、金吾、武功,連同人數眾多的永清衛,俱在甕中!
他先前之所以不去改製永清衛,並非是嫌棄永清衛,也並非永清衛是難啃的骨頭,被兵油子完全控製。
而是,永清衛乃是京軍中對皇室最忠心的部隊!否則,這支強大的部隊,為何會駐守永清,又為何會成為宣府邊軍的第一強援!
因為,這支永清衛和別的軍隊不一樣,不但是大明眾多勳貴的試金石,更因為掌控這支軍隊的人乃是鎮遠侯顧仕隆!
以顧氏和正德小皇帝的關係,這支軍隊會有問題?
更何況,小皇帝又怎麽怕有問題!永清衛之北,乃是宣府邊軍,算是大明邊軍中最強悍的百戰之師;永清衛之南,乃是羽林衛……誰敢和羽林衛放對?
但正德小皇帝,他的英明也在於此!
無論是顧雄,又或者是顧淵,再或者顧烈,都被他找個名目,安置進了他處!比如,顧雄是羽林衛中軍指揮的不二人選;顧淵進了影衛,顧烈被他安排去了虎賁。
目前,這幾人都發展得不錯!
他現在所虞者,反而是鐵礦開采得不夠快,材料不夠,導致打造裝備不及時。
否則,他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永清衛武裝到牙齒。
最近,張浚得了些裝備,信心爆棚,時不時就往京城跑,可憐巴巴提要求,要去討伐瓦剌,又或者申請鎮守嘉峪關,無論去哪裏,都好過呆在宣府。
在宣府,這群殺才每天寂寞得吐泡泡!
但正德不著急!
張浚最好的去處,是遼東!
準確的說,是遼東總鎮!
但這有幾個前提,一是要有足夠的糧食能保證大軍作戰,二是要準備足夠的禦寒物資,三是足夠的軍事器械!
正德小皇帝的心思很大,他不是說遼東臣服就算了,也並非是說像以前一樣設置幾個羈縻衛就拉倒。
他要將遼東這片黑土地,真正囊括進大明的實際控製版圖!
在遼東,不但要平定幾大女真,還要驅除兀良哈,又或者通古斯人的影響力,以及諸多如鮮卑等少數民族;更遠處,他甚至要將庫頁島,打造成牢不可破的邊防力量!
那裏是極好的戰略出海口!
在遼東經略完成之後,他要完成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都不能完成的壯舉,讓朝鮮內附!
完全兼徹底的內附!
這樣,無論向東、向西、向南,戰略上任一都占據了優勢。
隻有這樣,當大明開始出海的時候,這些都是極其優秀的補給點;包括崖州島,也是他的布局之一。
目前的問題是,謝遷雖然去修書注義,名義上還是內閣輔政大臣之一;當然,小皇帝哪怕是假惺惺作態,也不能剝奪了謝遷的名頭。
自然,有楊廷和進了閣,再過一段時間把焦芳也塞進來,劉健、李東陽再也無法和弘治朝一樣,一手遮天。
所以,吏部尚書,正德小皇帝鐵了心要換人!
而他也早已有了目標,順天府武清!
隻要完美控製了吏部,天下官吏的任免權,就真正落入正德小皇帝甕中!
所以,當李東陽想要舉薦吏部尚書的人選之際,正德小皇帝把手一揮,果斷道“吏部尚書之事,朕需仔細斟酌,倒是有一件大事,還需要李師傅操心……”
李東陽神色有些失落,事已至此,他亦無法多想;他雖看出了小皇帝的用心,但他又怎敢強硬駁斥小皇帝的決定;更何況,小皇帝與他好歹有師徒之誼,平時對他也多有請教;就以他的地位來說,加上他的能力,實際上比劉健、楊廷和都要穩固。
李東陽強自鎮定心神,道“還請陛下吩咐!”
“科舉!”
“鑒於今年大雪,又有達延汗叩關宣府之戰,導致科舉延遲,故朕擬今年冬,與明年開春,連開兩科……”
說起這個消息來,幾人紛紛開動腦筋。
開恩科,自然是好的。
尤其是諸多讀書人,至去年中便已到達京師;有些家底的還好,可以一路住宿客棧酒樓;但有些清貧的學子,就麻煩了!
有運氣好些的,被一些富貴人家邀請去做了西席先生,又或者做個賬房,總能熬到開科的那一天。
可一些運氣不好的,又堅持不幹活的……這些人就倒黴了!
正德小皇帝前段時間也顧不上,還多得劉瑾來報告,才終於想起了這檔子事。
但他一想起,又懊惱起來……朕又要花錢了!
正德小皇帝道“鑒於距離年底還有些時間,故朕特意令劉瑾清理了些房屋,方便一些清寒士子入住,並提供一應衣食。”
“至於今年底恩科一事,禮部自然責無旁貸,但具體時間及其它……李師傅可有何提議?”
李東陽自然門清。
他不但當過大明的禮部尚書,更當過主考官,後來更是當過科舉的欽差大臣。當然,大明的科舉和前宋並無太大的不同。
奉三年一考,時間定於每年的三月;數萬士子齊聚京師,乃是難得的盛事。
每次科舉,禮部尚書乃是責無旁貸的主考官,負責一應物資、考題、祭祀等;皇帝也會派出欽差大臣,以示重視之意;至於到了閱卷之際,更是隆重。
這個時候,當朝的幾位大員,比如內閣幾位大佬,又或者六部尚書,連皇帝都會派人參與閱卷。
除此之外,順天府、大理寺、五軍都督府都會參與治安、監管等一係列瑣碎事。
這個時候,也是京師諸多商賈發財的日子。
李東陽提議道“還需陛下先定欽差大臣人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