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有大自信
※中國文化要有大自信
——答《中國文化報》記者問
2008年9月24日,台風“黑格比”在廣東登陸。碰巧在同一個日子,廣東省文聯第六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了。潮濕悶熱大雨連綿的天氣,似乎完全沒有影響800多位與會代表的洋溢熱情。在為廣東的文藝事業努力奮鬥了六年之後,他們又齊聚一堂,共商大計。德高望重的廣東文藝界領軍人物劉斯奮先生,興致勃勃地參加整個會議,並且毫無懸念地第三度當選廣東省文聯主席。
記者:在嶺南的藝術家中,您的聲望很高,被稱為“真正的現代文人”,您的多卷本長篇小說《白柳門》寫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您的繪畫被評為“真文人畫”;您的古典詩詞作品才情橫溢,書法也頗有造詣;更為特別的是,您還曾經擔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這方方麵麵都處置得瀟灑自如,很像地道的傳統文人。您是如何把握與社會的關係並且很好地融入於社會的?
劉斯奮: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人。在中國傳統文人的思想中,儒道佛的影響往往都有,其中儒家思想占主流。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參與社會的實踐,努力推動社會的進步。所謂天下有道,君子行其道。這種傳統,對我無疑有很深的影響。我生於上個世紀40年代,所經曆的苦難艱辛雖然遠不如我們的前輩那樣多,但也身曆目睹了種種曲折和反複,深知今日的局麵來之不易。中華民族終於進入了全麵複興的時代。這是一百多年來整個民族前仆後繼,艱難奮鬥,不斷求索的結果。麵對這個時代的主潮,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文化人理所當然要充滿熱情投身其中。固然,絕對理想的社會是不存在的,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它的各種問題,但對於我們來說,有一些很根本的問題一定要判斷清楚:當前社會要解決的根本課題是什麽?是否處於解決的過程中?整個社會的主流是前進還是倒退?而後,確定我們的基本態度和立場。有些文化人往往容易盯住某一方麵的支流問題,忘記了對總體的把握,隻盯著小道理,不去看大道理,隻盯著局部,看不到全局,於是悲觀失望,甚至離心離德。我認為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這其實也是我寫《白門柳》時,對文人弱點的一種重要思考。當然,作為社會的良知,文化人還應當承擔起對現存的種種弊端進行揭露、針砭的責任,這也同樣是十分必要的。
記者:說到判斷,近些年國內當代藝術發展呈現越來越多元化的傾向,有一些作品甚至消解了藝術和非藝術的界線,以“醜”“怪”為取向,對長期以來人們認同的崇高品格、偉大人物加以消解、扭曲的表現。您怎樣看待這些作品?
劉斯奮:這是兩個問題。藝術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有利於藝術發展,要鼓勵。後一個問題比較複雜,有西方推行其文化戰略的因素,也有國內某些“藝術人”從追逐名利出發加以迎合的因素。我認為藝術就是藝術,搞那些嘩眾取寵的東西對藝術的發展毫無意義,更談不上有什麽前途。其實所謂現代藝術思潮曾經覆蓋整個文藝領域,但在文學、戲劇、音樂、電影等方麵由於很多作品突破了藝術的底線,早就退潮了,最簡單的原因是沒有讀者和票房。剩下美術因為還有某些買家在炒作,所以還撐著。但還能撐多久?不妨拭目以待。
中國文化發展到現在,應當走出鴉片戰爭的陰影了。一定要拋棄“弱國窮民”心態,要有大自信、大定力。要有我們自身的文化戰略,不能自慚形穢,更不必老看外人的臉色,認定該怎麽幹就怎麽幹。當然與西方對話也需要,但必須是平等的對話;學習借鑒也需要,但必須是在守住根本前提下的學習借鑒。要知道,無論我們怎麽做,無論怎麽討好外國,一些外國媒體也不會說你好,因為我們走的發展道路和他們的不一樣,而且取得了空前成功,他們的心態如何能平衡?明白這一點,就應當理直氣壯地發展自己,堅持自己的藝術方向。中國有五千年不中斷的文明,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成果輝煌。憑著這種強大的傳統和根基,我們完全有資格有能力在文化方麵建立自己的一套標準。一些在國外已經退潮的所謂當代藝術現在跑到中國找市場,如果那些東西根本不是藝術,我們為什麽要批準他們進來呢?我們要製定自己的藝術標準,這件事可以由高端的專家組成的藝術委員會來做,還可以組織大家來討論,看看有些東西是不是藝術。不符合我們藝術標準的東西,我們有權力拒絕,這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現在有些人把抽象藝術吹得神乎其神,而近百年來,由於我們對自身的文化喪失了信心,結果習慣了外人怎麽說我們就怎麽信。再加上一批“借洋自重”的人幫著起哄,我們的心中就沒底了。其實要說“抽象”,中國才是鼻祖。世界上隻有中國把文字發展成了一門高妙的藝術,書法作品就是高度抽象的線條和筆墨。再如戲劇,四個小兵往台上一站就是千軍萬馬,一根馬鞭就代表了追風赤兔,開門上樓都是虛擬的,不是抽象是什麽?還有八大山人筆下的花鳥魚蟲,真實的哪是這個樣子,都是經過了抽象處理。而且中國的抽象藝術老百姓都能看得懂,不像西方藝術作品,藝術家和觀眾很難建立起共同的欣賞語境。與中國相比,他們那些才發展了一百多年的所謂“抽象藝術”其實還很幼稚,很不成熟。在好好吸收了傳統的基礎上,想辦法建立自己的文化評價標準,並且借助市場手段和日益強大起來的資本力量,製定我們自己的規則,中國的當代文化才能有更廣闊的天地。
記者:您作為一位文人無疑是成功的,不但自己的事業和諧興旺,而且與社會、與他人都能夠和諧共進,很想聽聽您對成功人生的感悟和提煉。
劉斯奮:我覺得一個人做事首先要明確自己安身立命的是什麽東西,我一向以文化人來安身立命。我當過官,但是沒有把做官當成安身立命的東西,我當年寫小說寫到第二部的時候,有一個升官的機會,為了小說,我放棄了這個機會。有了人生的定位之後,一個人第一要能夠控製自己,不受各種名利的誘惑,人生可能會遇到各種機遇和誘惑,但絕不能夠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最後什麽都沒有抓住;第二要控製自己的目標和對自己進行道德約束,特別是在判斷自己的目標時,一定要揚長避短,一個人的長短往往是天生的,重在揚長,少去補短。一定要分析清楚自己的長處何在,長處是天賦,發揮長處,才可能事半功倍。當然人生不可能是隨心所欲的,一方麵你的長處一定要符合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麵無論你處境如何,隻要心中不要放棄自己的目標,勤奮地朝著目標邁進,天賦加勤奮,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就。當年我想考美術學院,因為不招生,上了中文係,想當作家,卻被分配到宣傳部,但我知道自己的目標何在,從不放棄努力,先後圓了文學夢和畫家夢。一部小說整整寫了16年,那種投入現在都難以想象——我曾經一個月沒有下樓,廢寢忘食地寫作。
記者:您的一番話使人對您這位蟬聯當選的廣東省文聯主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讓人深受啟發。您在這屆廣東省文聯主席的任職中,將有哪些工作方麵的考慮呢?
劉斯奮:著力弘揚中國的文化自信。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文化,當然,任何文化的發展都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國力強盛就會吸引外國的目光,不然中國幾千年的優秀文化怎麽在近代變得一文不值了呢?經濟發展起來了,我們的任務是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和研究,在守住根本的同時,向全人類的優秀文化學習借鑒,進而發展創新,努力建設與這個偉大時代相適應的、屬於現代文明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