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夏楊玉環 九置職 十厚詆
九 置職
“(唐)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恩愛,世所共知。何有章懷太子乃韓國夫人生之傳言也(《舊唐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諸子》“又宮人潛議雲“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亦自疑懼。)?此真匪夷。”
“玉娘(即楊玉環),則天皇後正位後宮,又以則天皇後生育頗頻。宮中覬覦,欲有所為者,不知凡幾。此諑言出,(唐)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共為謗,則天皇後、章懷太子離間成。此計之陰毒刻忍,適足見之。實在(唐)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恩愛極深,從無(唐)高宗天皇大帝恩寵韓國夫人事。而況夫妻恩愛,三年生三,乃至年之首尾各育其一者,亦多所之。此不過故以諑言罷了。(唐)太宗皇帝之徐充容之妹,(唐)高宗天皇大帝封婕妤,長於宮中,雖無所出,宮中人皆待之禮。試問(唐)高宗天皇大帝若真行幸韓國夫人,則天皇後若生妒意,韓國夫人能複居宮中否?則天皇後若不生妒意,又何惜一宮中之位呢?以(唐)高宗天皇大帝所行,其之阿姆、阿保、保傅皆封“國夫人”,設若韓國夫人真為(唐)高宗天皇大帝所寵,韓國夫人又非罪籍,又豈會僅止封“國夫人”而不改封內命婦呢?實在(唐)高宗天皇大帝、韓國夫人兩相無涉,故此。
況章懷太子係於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戊午,發京師謁昭陵,在路生(《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發京師謁昭陵,在路生皇子賢”)。斯時也,則天皇後尚未立為後。後宮非居皇後位者,眷屬出入宮禁多難。出入宮禁且不便,又何能隨軍產子耶?
又再,即則天皇後居二品昭儀時,韓國夫人以故入宮,韓國夫人於宮之時,隨處必有宮人宦者,又不可隨意之往,入宮、出宮、於宮所處之時之地皆先有定,何能容易麵見高宗天皇大帝耶?若欲得見高宗天皇大帝,非居昭儀之位之則天皇後助力方有機也。則若高宗天皇大帝與韓國夫人有私,需先得則天皇後助也。若此,則天皇後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得皇後之位時,韓國夫人安會不得封妃嬪位乎?韓國夫人不能於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則天皇後得皇後位時得封妃嬪,即可證斯時韓國夫人與高宗天皇大帝無涉也。
同此,(天皇大帝,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易(內官)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衛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寶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禦女。侍櫛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鹹亨二年(公元671年)。複舊(《唐會要 卷三 內職》)。此之置正一品贊德二人。正二品宣儀四人。正四品承閨五人。正五品承旨五人,正六品衛僊六人。正七品供奉八人。正八品侍櫛二十人。正九品侍巾三十人。皆宮之內官名也,依此,龍朔二年置內官,不言正三品者,餘之正一品至正九品內官數,亦已八十人矣。
韓國夫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近卒世,斯時之前後,則天皇後龍朔二年(公元662年)至鹹亨二年(公元671年)為高宗天皇大帝長置內官八十餘人,此內官更名、複舊、及之(內官)擇選,皆經天後親為。若韓國夫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近卒世前有寵,自當為妃嬪選,何必依前為國夫人耶?天皇母文德皇後(長孫皇後)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早逝,宮之主事,天後而已。此龍朔二年(公元662年)至鹹亨二年(公元671年)之內官八十餘人,無一擇選,不經天後之議也。豈有韓國夫人事耶?
至乎高宗皇帝之置內官,此之譬若中書門下之置職也。宮內屬者,動輒數萬人,宮之諸事,皆待有職內官依品級次第掌之,無有皇後一人諸事親為說。宮之宮官,六尚之職,皆五品下,所司之者,不皆同內官所司。各有統禦也。故內官依品級於皇後之下,各有所掌,亦以職掌所需也,非皆恩幸者。曆朝內官之數皆備不可缺,亦由此也。即高宗皇帝惟一恩幸者則天皇後,亦需備選內官數以敷宮之所用也。非所置內官即恩幸者也。
唐高宗時則天皇後為置之宮之內官數八十餘人已此,然自唐高宗皇帝即位則天皇後複入宮至高宗皇帝崩,惟則天皇後有出也。亦無有她之內官有寵說,惟皆禮待之耳。天皇以獨寵天後,於內官少恩幸者,斯天皇、天後兩相恩愛也。
故謂,(唐)高宗天皇大帝獨寵則天皇後,(唐)高宗天皇大帝、韓國夫人兩相無涉。她之閑言,皆欲以離間天皇大帝、則天皇後耳。
況章懷太子若非則天皇後生,又安會立為太子耶?章懷太子若非則天皇後生,其時則天皇後尚有餘二嫡子,皆可為立。何必立之(章懷太子)?至於章懷太子謀逆心,乃為廢,後之事也。則天皇後之待韓國夫人,若非親愛,又何能常出入宮禁也?”壽王淡言說著。
十 厚詆
“若有宮外人閑言,如何則天皇後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在路生子也?以分娩將近,當於宮中,如何謁昭陵,在路生子也(《舊唐書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發京師謁昭陵,在路生皇子賢”)?恐有疑處。”
“玉娘(即楊玉環)。宮之險惡地。居非常之境時,妃嬪身孕,將行分娩,仍為出行,乃至皇子於路為母所生,斯事亦未為奇。此譬若後漢光武帝與陰麗華後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於路所生皇子後漢孝明帝。後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四年二月還洛陽宮中(《資治通鑒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壬子,上行幸懷;壬申,還雒陽”),是時陰麗華已孕數月矣。然建武四年陰麗華臨產一月前,夏,四月,丁巳,後漢光武帝行幸鄴;己巳,幸臨平,…五月,幸元氏,辛巳,幸盧奴,將親征彭寵。…六月,辛亥,車駕還宮(《資治通鑒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則陰麗華四月丁巳產前二十七日自宮中出,從征於路,經十餘日至臨平,又十餘日於元氏產子後漢孝明帝。又二十餘日複還宮中。故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從征彭寵,(陰麗華)生顯宗(後漢孝明帝)於元氏。(《後漢書 卷十上 皇後紀第十上 光烈陰皇後》)”其確之日乃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甲申,後漢孝明帝生於元氏(《東觀漢記 卷二 紀二 顯宗孝明皇帝》“孝明皇帝諱陽,一名莊,世祖之中子也。建武四年(公元28年)夏五月甲申,帝生,豐下銳上,頂赤色,有似於堯,世祖以赤色名之曰陽”)。四月丁巳出宮從征至五月甲申生後漢孝明帝,不過二十七日也。斯事於後有記“(永平五年,公元62年)冬十月,行幸鄴。與趙王栩會鄴。常山三老言於帝曰:“上生於元氏,願蒙優複。”詔曰:“豐、沛、濟陽,受命所由,加恩報德,適其宜也。今永平之政,百姓怨結,而吏人求複,令人愧笑。重逆此縣之拳拳,其複元氏縣田租更賦六歲,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至自鄴。(《後漢書 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豈後漢光武帝登位數年後,陰麗華建武四年(公元28年)產前二十餘日能出行在路於元氏生子後漢孝明帝。高宗天皇大帝(李治)共則天皇後(武曌)不能者?乃謂章懷太子非則天皇後親出者?言此者,至無知之人也。”
“竟如此厚詆(唐)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壽王妃(即楊玉環)聞壽王言竟,不覺麵色微變。
院內月正中天,梅樹橫枝,四靜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