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夏楊玉環 五七貴妃 五八一品
五十七 貴妃
“師師,你所言吾國曆朝,無論帝後妃、親王、公主,婚之納娶,皆重子嗣者。壽王妃以精修之名,凡婚後近五年間,不與壽王合房,斯事宮之上下,難有容者。如此,壽王妃為度女道士,自合情理。無可怪者。所言當然。
然楊氏玉環經壽王妃度為女道士,立為壽王父、玄宗內官一品貴妃,朝之上下,豈有能容此者之臣耶?斯事縱出君王之意,朝中三省六部,貴戚之臣,豈不言此?況冊一品貴妃,必經朝堂之議,朝堂上下皆不容此事時,敕詔如何行得下耶?此難言說。”
“斯事本來罕聞。《資治通鑒》載“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絕世無雙。上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娶左衛郎將韋昭訓女;潛內太真宮中。太真肌態豐豔,曉音律,性警穎,善承迎上意,不期歲,寵遇如惠妃,宮中號曰“娘子”,凡儀體皆如皇後。(《資治通鑒 卷二百一十五 唐紀三十一》)”
史書此處“為女官,號太真(《資治通鑒 卷二百一十五 唐紀三十一》)”之為女官一詞,真大有深意,此詞之用,當有承之。可為斯事之一解耶。”
“師師,你言那楊玉環為女官一詞,大有深意,此詞之用,當有承之。竟是何意?”
“以是為女官,未必便為嬪禦也。”
“宮中豈有位列內官一品四妃之首貴妃、儀體如皇後而非嬪禦者?”
“自然有之。所謂何朝何代,宮中無罕異之事也。”
“便是如此,豈有親王妃以君主之旨度為女道士居君主宮之道觀中,立為內官一品四妃之首貴妃、儀體如皇後,而朝之內外能容之者?斯事,便於何朝何代,亦難行之。”
“固然如此。你看那唐玄宗前廷後宮,何人議此當為不當為也?”
“師師此言確是。唐玄宗一朝名臣數眾,何無人議此當為不當為也?”
“此固亦別有因由者。其因有三。
其一,壽王妃楊氏玉環於壽王宅時論及,則天皇後於唐太宗皇帝後宮居備選內官五品才人承旨之位,唐太宗皇帝駕崩後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內官之身份隨嬪禦之例出家為尼於禁苑尼寺,再複於唐高宗皇帝製服期滿,迎而複歸宮中進封唐高宗皇帝內官二品嬪之首,昭儀之位,未有不合宮之體製之處。
至開元二十八年屬太後忌辰,壽王妃楊氏玉環度為女道士,長居君上宮之道觀。於君上宮之道觀中,以宮中鹹議唐太宗、高宗兩朝故事,依親王妃禮為待之女道士楊氏玉環難免亦複議論之。
此議複之一出,其時之唐玄宗本於斯事極重之。以唐玄宗於宮中常自稱阿瞞(阿瞞,即曹操),自謂曹操之轉世也。斯事有唐時文載——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卷一 忠誌》記“玄宗,禁中嚐稱阿瞞,亦稱鴉。”
唐 李濬《鬆窗雜錄》“上(唐玄宗)曰:大哥好作主人,阿瞞(唐玄宗自稱)但謹為上客。上(唐玄宗)在禁中嚐自稱阿瞞。”
唐玄宗生之初,曾自言唐太宗轉世,以其自稱唐太宗轉世,故則天皇後朝之時,則天皇後將唐高宗之生母、唐太宗之文德皇後賜與唐高宗之玉龍子贈為印證。玉龍子事記於唐 鄭處誨撰《明皇雜錄》。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 卷上》唐天後嚐朝諸皇孫坐於殿上,觀其嬉戲,取西國所貢玉環釧杯盤列於前後,縱令爭取,以觀其誌。莫不奔競,厚有所獲,獨玄宗端坐,略不為動。後大奇之,撫其背曰:"此兒當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龍子以賜。玉龍子,太宗於晉陽宮得之,文德皇後常置之衣箱中,及大帝載誕之三日後,以朱絡衣褓並玉龍子賜焉。其後常藏之內府,雖其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
為此,唐玄宗於則天皇後唐太宗皇帝駕崩後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內官之身份隨嬪禦之例出家為尼於禁苑尼寺,再複於唐高宗皇帝製服期滿,迎而複歸宮中進封唐高宗皇帝內官二品嬪之首,昭儀之位事極耿耿於懷之。
其二,壽王妃楊玉環以精修之故,為冊壽王正妃凡近五載間不與壽王合房。宮之體製,皇家事即國家事。況皇家子嗣事也。斯事實關國體,故將壽王妃以精修之由,太後忌辰追福孝之為名,度為女道士。
其三,女道士楊氏玉環於壽王宅言則天皇後出家為尼複入宮封高宗二品嬪之首昭儀,是合體製之論。其居壽王宅時雖傳於宮中,未為實證。待其入君上宮之道觀,宮內言之,是實證也。
女道士楊氏玉環於君上宮之道觀中時,複引前朝例證——
一若漢宣帝曾著皇後遣備選家人子王政君予漢宣帝子漢元帝生孫,居漢元帝後位之事也《漢書 卷九十八 元後傳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後擇後宮(備選)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與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後乃見(王)政君等五人,……皇後使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王)政君太**,見丙殿。得禦幸,有身”。
二若晉武帝曾遣其(晉武帝)才人謝玖予其子(晉武帝子)晉惠帝生孫《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謝玖)“選入後宮為(晉武帝)才人。”“惠帝在東宮,將納妃。武帝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謝玖)往東宮侍寢,由是得幸有身。……玖求還西宮,遂生湣懷太子”。晉武帝後宮才人多有為晉武帝生子者,是為晉武帝嬪禦。此若《晉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武帝二十六男:…徐才人生城陽殤王憲。匱才人生東海沖王祗。趙才人生始平哀王裕…王才人生孝懷帝…之才人者。晉武帝賜晉武帝才人謝玖予其子晉惠帝,為晉惠帝生湣懷太子,則為晉惠帝嬪禦也。《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謝玖)“選入後宮為(晉武帝)才人。”“惠帝在東宮,將納妃。武帝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謝玖)往東宮侍寢,由是得幸有身。……玖求還西宮,遂生湣懷太子”。
三若《漢書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漢元帝之嬪禦傅昭儀少為上官太後才人(即漢宣帝之才人),自元帝為太子,得進幸。元帝即位,立為倢伃,甚有寵。……元帝既重傅倢伃,及馮倢伃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於後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後,乃更號曰昭儀,賜以印綬,在倢伃上。昭其儀,尊之也。”
是漢元帝之傅昭儀乃漢元帝時之宮之才人,漢元帝為太子時與其相悅,至漢元帝繼位為君上,納之為昭儀之事。
四若《魏書 列傳第一 皇後列傳》孝文幽皇後為尼迎之複入宮中封昭儀又居皇後位之事。孝文幽皇後,亦馮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賤,得幸於熙,熙元妃公主薨後,遂主家事。生後與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後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女俱入掖庭,時年十四。其一早卒。後有姿媚,偏見愛幸。未幾疾病,文明太後乃遣還家為尼。高祖猶留念焉。歲餘而太後崩。高祖服終,頗存訪之。又聞後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及至,寵愛過初,專寢當夕,宮人稀複進見。拜為左昭儀,後立為皇後。”
五十八 一品
“曾為壽王妃之女道士楊氏玉環於君上宮之道觀中時,引前朝例證,論則天皇後唐太宗皇帝駕崩後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內官之身份隨嬪禦之例出家為尼於禁苑尼寺,再複於唐高宗皇帝製服期滿,迎而複歸宮中進封唐高宗皇帝內官二品嬪之首,昭儀之位事,之合宮之規製。實在觸怒天顏,未免使唐玄宗生恨也。以唐玄宗斯時尚未以信。
斯乃唐玄宗於天寶四載八月冊女道士楊氏玉環、號太真者、為內官一品貴妃之由。亦為女道士楊氏玉環於則天皇後於唐太宗、高宗兩朝故事之所論,前朝後宮之上下,皆難言不可。以唐太宗之備選內官五品才人武曌為未蒙恩之女官,可婚於唐高宗。漢元帝父之未蒙恩家人子王政君,可婚於漢元帝。晉惠帝父之未蒙恩才人謝玖,可婚於晉惠帝。漢元帝父之未蒙恩傅才人,可婚於漢元帝為昭儀。
則末唐玄宗一怒以為,壽王妃以未經合房之壽王正妃,度為女道士,進封為唐玄宗之決意不蒙恩之內官,亦可行之矣。此之進封,非為嬪禦,實怒以為羞之也。
唐玄宗此意一出,朝之上下,宮之內外,無有敢相言者、惟有相覷者也。”
“師師。如此說來,似乎無理可講。然封內官一品貴妃,如何可言非殊寵,乃爾決意不蒙恩乎?斯事斷難信之。”
“須知壽王妃楊氏玉環非為罪籍,乃以唐玄宗生母太後追福之孝之名度為女道士,居君上宮之道觀,依以親王正妃禮待。無罪進封內官,即終身不予進幸,亦隻有升遷之理,斷無有無故貶之之理。親王正妃之品級再複升遷,自然惟有女官一品貴妃也。”
“如此說來,似乎不好講的。師師,依前朝舊例,漢元帝、晉惠帝、唐高宗皆可納父之未蒙恩之內官,如何未經合房之壽王妃楊氏玉環,度為女道士,進封一品貴妃。決意不予恩幸乎?”
“便為的名不正者言不順。漢元帝、晉惠帝、唐高宗所納之父之未蒙恩之內官。皆為其父之未蒙恩女官,非正妻也,不過女官之屬。唐玄宗之女官貴妃楊氏玉環,曾冊為壽王正妃。雖未經合房,然名分所在,壽王正妃,乃正妻之名,若進封內官一品貴妃,自屬名不正者。故楊氏玉環絕不可承恩。為斯所在,攸關名譽也。”
“師師。則末唐玄宗此為,竟使女官貴妃楊氏玉環顏麵失卻麽?”
“自然。須知帝王特寵,亦需名正言順。若非,進退難也。故楊玉環以壽王正妃度為女道士,為立內官一品貴妃,蒙天下之辱,天下無人一言。楊玉環其時蒙羞訾恥,真斑斑血淚也。”
“師師,何言貴妃蒙天下之辱、斑斑血淚也?”
“你可知楊玉環以未與壽王合房之壽王正妃度為女道士,又立女官一品貴妃,看似愛傾天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帝皇貴寵。然宮之上下數萬之眾,可有不嘲諷之者?縱不明言,暗諷之聲,已足殺人無形。又以時無皇後,女官貴妃六宮冠首,儀體等同皇後。每一出見,天下之議,如何入其耳中也?壽王從玄宗金輿之時,曾為壽王正妃之女官貴妃何以自處之?天下之貞烈兒女,又如何以為子媳之立女官之貴妃也?縱不蒙君上之恩,壽王亦辱,女官貴妃亦自羞之。
故有唐一朝,李商隱《驪山有感》詩曰“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嗬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全唐詩 卷五百四十 驪山有感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