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纏枝木芍藥花三素麵隱芍藥文小扇
二 纏枝木芍藥花
因為皇後殿下常禦便殿之緣故,雖然不是很合體製,我也常去。女子約莫至二十七、八歲時容顏就難免顯得有些凋萎,像便殿前太陽最灼烈時開得最盛花有些要謝的樣子。然而皇後殿下卻不這樣。尤者便殿燭火掩映時,皇後殿下閑閑批閱表章,執筆右袖絲帛錦緣邊繡著皇後殿下最愛的纏枝木芍藥花,優雅的樣子。皇後殿下說,還是稱牡丹罷,畢竟不同於草本的芍藥。於是宮中就這麽叫開了。不過我還是喜歡芍藥要為多些,因為較柔弱些。
約莫女子容色十一、二歲時就很嬌豔了,十三、四歲就如仲春微雨薔薇花,當然也要生得美的女子才會得這樣。我沒見過皇後殿下年輕時樣子,聽老一輩宮中人說,皇後殿下十二歲未入宮時容色就傳遍了長安城。就皇後殿下現下之容色,亦可看些。陛下獨寵皇後殿下這麽許年自當然的。
注一:《舊唐書 卷六 本紀第六 則天皇後》“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廢王皇後而立武宸妃為皇後。高宗稱天皇,武後亦稱天後。後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顯慶,唐高宗年號。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後詳決。自此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聖。”
注二:1、木芍藥一詞據宋《證類本草 卷第八 芍藥》“芍藥 圖經曰∶芍藥,生中嶽川穀及丘陵,今處處有之,淮南者勝。(晉)崔豹《古今注》雲∶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木芍藥。……安期生(《史記》載秦時人)服煉法雲∶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
2、牡丹一詞見於唐時例證:
牡丹、芍藥見於唐孫思邈《千金方 卷三 婦人方中 治產後惡露第五》治產後惡露不盡,大黃湯方:大黃 當歸 甘草 生薑 牡丹 芍藥 (各三兩) 吳茱萸(一升) 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四升,分四服,一日令盡。
牡丹一詞又可見於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撰成之《唐本草(新修本草)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九 牡丹》。
據《新唐書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孫思邈“永淳初(公元682年),卒”)
《唐本草(新修本草)》撰成時間見《新唐書 卷五十九 誌第四十九 藝文三》《本草》二十卷 《目錄》一卷 《藥圖》二十卷 《圖經》七卷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英國公李勣、太尉長孫無忌、兼侍中辛茂將、太子賓客弘文館學士許敬宗、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孔誌約、尚藥奉禦許孝崇胡子彖蔣季璋、尚藥局直長藺複珪許弘直、侍禦醫巢孝儉、太子藥藏監蔣季瑜吳嗣宗、丞蔣義方、太醫令蔣季琬許弘、丞蔣茂昌、太常丞呂才賈文通、太史令李淳風、潞王府參軍吳師哲、禮部主事顏仁楚、右監門府長史蘇敬等撰。
3、唐舒元輿《牡丹賦 序》“天後(武後)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後(武後)歎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
據舊唐書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春正月甲子,(高宗)幸並州。……三月丙午,皇後(武後)宴親族鄰裏故舊於朝堂。”
唐李濬《鬆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雲禁中為牡丹花。”
4、依舒元輿《牡丹賦 序》、《舊唐書》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宮中已種牡丹。
依《千金方》孫思邈卒年、《唐本草(新修本草)》修撰時間,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前已稱牡丹。
依宋《證類本草 卷第八 芍藥》引晉崔豹《古今注》、秦安期生服煉法,木芍藥一詞唐之先已有。
依唐李濬《鬆窗雜錄》,唐宮中木芍藥即牡丹。
5、綜據以上,武後時木芍藥、牡丹已通稱也。
三 素麵隱芍藥文小扇
初夏的風真宜人呢。宮中人皆換裝了,因方過立夏之緣故。雖然還未至熱得要用紈扇時節,準備著總是好的。尚功局早著女史送來了應時的各樣小扇,我與趙侍兒閑選著。淨素紫檀木扇骨的最為清雅,梅花形的就宜賞玩,滿月扇典雅些,海棠花形的較為可愛人。扇骨嵌白玉的看來貴重,可還是清意些好罷。所以就隻選了紫檀木的。有些扇麵織綾隱芍藥文甚麽的,還有的題了字。趙侍兒說選素麵的請陛下、皇後殿下題好不好呢。我覺得主意不錯。
今日四月十七,風真可人兒意,山節子香滿了院庭,殿院紫薇花亦開了滿樹。想起了一句不知誰說的甚麽“紫薇花開好”之類的來著,約莫就是這個意思。
注一:據《初學記 卷二十五 器物部上 扇第七》梁簡文帝《謝賚扇啟》“垂賚細綾大文畫柳蟬山扇一柄,”唐之前,梁時即有綾扇。
《初學記 卷二十五 器物部上 扇第七》“梁簡文帝《謝賚扇啟》臣綱啟,傳詔饒僧明奉宣敕旨。垂賚細綾大文畫柳蟬山扇一柄,文筠析縷,香發海檀,肅肅清風。即令象簟非貴,依依散彩,便覺夏室含霜。飲露青蜩,應三伏之修景;群飛黃雀,送六月之南風。蔽日垂陰,薰澤慚采,浮涼滌暑,蘋末愧吹。聖人造物之巧,俯萃庸薄;王府好玩之恩,於茲下被。頂戴曲私,伏增欣躍。謹奉啟事謝聞。謹啟。”
注二:據《南史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南史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南朝時之達官貴人皆常自持小團扇。甚乃南朝時之達官貴人有以自持之小團扇自掩口唇而笑者。
1、據《南史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元嘉初,中書舍人秋當詣太子詹事王曇首,不敢坐。其後中書舍人弘興宗爲文帝(南朝劉宋文帝)所愛遇,上謂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當判耳,殷、劉並雜,無所益也。若往詣球,可稱旨就席。」及至,球舉扇曰:「君不得爾。」”
此《南史 卷二十 列傳第十》載“文帝初封宜都王,鎮江陵,以琅邪王球爲友,”之南朝劉宋文帝之友王球自舉之扇,自當乃自持之小扇。若乃大團扇、大方扇、長扇諸等,侍從所執之者也。
《南史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又載“中書令王球以名公子遺務事外,與延之雅相愛好,每振其罄匱。”
2、據《南史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何昌宇》“(何)昌宇後爲吏部尚書,嚐有一客姓閔求官。昌宇謂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騫後。」昌宇團扇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此處南朝齊明帝時吏部尚書何昌宇自掩口唇而笑之團扇,自乃是能使吏部尚書自持之能自掩口唇之小扇也。若乃大團扇、大方扇、長扇諸等,侍從所執之者也。
注三:唐之前,梁時即有綾扇。唐時扇有羅扇、織綾扇、青紙扇、紙扇等。
1、《全唐詩 卷五百九 顧非熊 子夜夏秋二曲》
相持薄羅扇,綠樹聽鳴蜩。君筵呈妙舞,香汗濕鮫綃。
銀床梧葉下,便覺漏聲長。露砌蛩吟切,那憐白苧涼。
2、《全唐詩 卷五百四十一 李商隱 燕台四首》
前閣雨簾愁不卷,後堂芳樹陰陰見。石城景物類黃泉,
夜半行郎空柘彈。綾扇喚風閶闔天,輕帷翠幕波淵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桂宮留影光難取,
嫣薰蘭破輕輕語。直教銀漢墮懷中,未遣星妃鎮來去。
濁水清波何異源,濟河水清黃河渾。安得薄霧起緗裙,
手接雲輧呼太君。
3、《全唐詩 卷七百六十一 詹琲 追和秦隱君辭薦之韻,上陳侯乞歸鳳山》
誰言悅口是甘肥,獨酌鵝兒噉翠微。蠅利薄於青紙扇,
羊裘煖甚紫羅衣。心隨倦鳥甘棲宿,目送征鴻遠奮飛。
擊壤太平朝野客,鳳山深處□生輝。
4、《全唐詩 卷八百四十六 齊己 城中晚夏思山》
葛衣沾汗功雖健,紙扇搖風力甚卑。苦熱恨無行腳處,
微涼喜到立秋時。竹軒靜看蜘蛛掛,莎徑閑聽蟋蟀移。
天外有山歸即是,豈同遊子暮何之
5、《全唐詩 卷八百九十四 詞六 顧夐 遐方怨》
簾影細,簟文平。象紗籠玉指,縷金羅扇輕。
嫩紅雙臉似花明,兩條眉黛遠山橫。
鳳簫歇,鏡塵生。遼塞音書絕,夢魂長暗驚。
玉郎經歲負娉婷,教人爭不恨無情。
注四:紫檀木,白檀木、沉香木於魏晉南北朝乃至唐為像雕刻用木、家具、器用木之常見。
1、《太平禦覽 宋 李昉 等 卷第六百五十七 釋部五 像》
《像記》曰:梁武帝天監元年正月八日,夢檀像入國,因發詔往迎像。按《佛遊天竺記》及《優填王經》雲:佛上忉利天,一夏為母說法。王臣思見,優填國王遣三十二匠及齎旃檀,請大目連神力運往,令圖像相。既如所願,圖了還返,坐高五尺,在祗洹寺至今供養。帝欲迎請此像,遣決勝將軍郝騫等八十人應募往。達,具狀祈請,舍衛王曰:“此中天正象,不可適邊。”乃命三十二匠更刻紫檀,人圖一相。卯時運手,至午便就,相好具足,而像頂放光,降微細雨,並有異香,……
2、《太平禦覽 宋 李昉 等 卷第七百六 服用部八 床》
《異苑》曰:沙門支法存,有八尺沉香板床。刺史王淡息切求,不與,遂殺而籍焉。(籍,沒也。)後息疾,法存出為祟也。
3、《太平禦覽 宋 李昉 等 卷第九百八十二 香部二 旃檀》
《三國典略》曰:周師陷江陵。初,梁主以白檀木為梁武之像,每朔望,親祭之。軍人以其香也,剖而分之。
崔豹《古今注》曰:紫旃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謂紫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