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第七十九章 文人集會
在陸懷與唐正延定下的計劃里,有一個環節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論唐正延是否認可陸海發的才學,都要表現得十分欣賞他,最好還能夠令陸海發覺得彼此十分投契。
這是整個計劃中承上啟下的一個條件,有了這個條件,才能讓陸海發不知不覺地入局。
唐正延很想先了解一下陸海發這個人,收到陸海發的作品之後便立即查看了一下。
他先翻閱的是陸海發的文章。陸海發的這篇賦文乃是一篇寫景狀物、登高感懷之作。其字端正磊落,文采飛揚富麗,頗具《滕王閣序》的典雅與靈氣。
唐正延看得驚詫連連,又立即查看了他的畫作。
他的兩幅作品,一幅畫的是山中日出,一幅畫的是林間修竹。兩幅畫一動一靜,皆是技法超然,然而最妙的卻不是繪畫的技法,而是畫中所蘊藏的心境。
日出一圖,氣象氤氳磅礴,大氣斐然,觀之心緒奔騰豪邁。修竹一圖,雨落林間,似能聽到雨水穿林打葉之聲,細品之下,卻只覺寧謐怡然。兩幅畫作雖然表達不同,卻都貫穿著一份從容寫意的心境,與唐正延所欣賞的十分相合。
原本唐正延只是為了完成計劃而了解一下陸海發,但這般通過他的作品推見出他的心性之後,就變得發自內心地想見一見他了。
多了這一項動力,唐正延安排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六日之後,一場限定為三十人參與的小型集會於寫意軒洛神湖畔的凌波亭舉行。
這場集會的參與者多半為成名已久的當朝俊才,少部分為成名者推薦的年輕後學。規模雖然不大,影響力卻極為廣泛,特別是在傳出了雲邊老人參加而程大學士婉拒參與的消息之後,幾乎整個京城的文士都被震動了。
雲邊老人和程大學士兩人都是當世奇才,暗中較了多少年的勁,始終都是誰也沒有服過誰。兩人平日里都是深居簡出,但一旦有一方參加什麼活動,另一方必定如連體嬰一般現身參與,分庭抗禮。
這一次雲邊老人參加而程大學士不參加,各種猜測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集會當日,天朗氣清,寫意軒的入口處人頭攢動,聚集了大量無法參加集會的人士。他們大多結伴而來,三五成群各佔一處,從尚未及冠的少年學子到鬍鬚花白的老者,應有盡有。
他們的年齡雖然各有不同,手中卻無一例外地持著捲成約有一指粗的空心紙筒。
紙筒由幾頁紙卷在一起,內含持有之人最引以為傲的詩文和一頁介紹他們個人情況的信箋。多以絲帶纏繞固定。有條件稍好,也更考究一些的,則是用一條打磨得極為細薄光滑的銀片來做固定。
這種用詩文捲成的紙筒有個雅稱,叫做君子信。各人除了手上拿著的,一般在袖袋裡還會備上好多份,以便能有足夠的數量呈遞給自己傾慕的人。
用這種君子信自薦結交的做法也有個雅稱,叫做結萍緣。是從前朝沿襲下來的文人習氣。陌生文人之間互相結交,或是想要獲得身份地位高於自己之人的垂青,多用此道。
今天這些人聚集在寫意軒門口,除了為了一睹當朝名士的風采,便是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希望能佔得一分幸運,與名士結下萍緣。
因為每年都有實際的例子在。某某初出茅廬的小輩,或是某某苦熬多年無甚名氣之人,就是因為在集會時向某某名士投成了君子信,與其從萍水之交變成了知交好友,從此一躍翻身,一步踏入了一流名士的交往圈子,迅速躥升為文壇新星。
這一次集會,除去久負盛名,多數時間深居簡出鮮少出來走動交遊的雲邊老人,其他參加集會的成名之士也都非等閑之輩。有不同詩詞流派驚才絕艷的領軍人物,還有名動一時的文壇偶像。
隨便一個人單挑出來,都是極有分量的人物,因而想來此碰運氣的人也就格外多。不僅僅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很多久不得志之人也將這次視為一次改變命運的良機。
陸海發事先雖然預想到可能會有很多人來碰運氣,但是按照陸懷告知的地址,真的到達寫意軒的時候,還是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嚇到了。
還好唐正延早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早早就安排了一隊人,沿著入口處守住了一條長約一里的寬敞通道。而眾多人士為了給仰慕的名士留下一個好印象,也都自恃風度,心情再澎湃,也都表現得彬彬有禮,遵守秩序。
陸海發坐在輕紗為簾的馬車中緩緩沿著通道前行,一路上不斷聽到周遭響起的輕輕的議論聲。
「這是哪位前輩的車馬?」
「不知道,沒見過啊,看規制不像是有品級的大人。聽說此次也有被名士推薦來的與我們同齡的人,不知道這人是不是。」
「真是羨慕啊,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是啊!這機會要是給我多好!聽說雲邊老人也來,哎呀,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聽到一番羨慕之後,忽然又聽到有人哀嘆:「這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比我年輕那麼多,人家都和無數名士共聚一堂了,我還連看一眼名士都難如登天。」
周圍之人心有戚戚,不少人也紛紛跟著感嘆。
陸海發坐在車中,想到自己能躍過那般多的同齡人得到參加此次集會的資格,全是憑陸懷所賜,心中就不禁對陸懷更加感激,同時也更加珍惜這一次與心儀名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他前些日子踏查考場,也結識了幾位同科應試的士子,從他們口中頻頻聽到「寫意軒」這個地方,沒想到這次集會就辦在這裡,不免對它更加好奇。眼見距離入口處越來越近,正要好好觀摩一下四周環境,就聽周遭響起了一陣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