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清疆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北戰場的清算

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北戰場的清算

  就在阮元力行保甲,整頓海防,準備應戰海盜之際,嘉慶給那彥成的詔令,也已經送到了西安。依嘉慶詔書之意,那彥成勞師無功,致使高二、馬五竄入四川,已是嚴重失職,著那彥成即刻解職,歸京留用。那彥成自也清楚四川戰事,前幾日魁倫賜了自盡,阿迪斯流放新疆,都讓他為先前彈劾松筠,與恆瑞等人竄通一氣之舉大為懊悔。這日也特意在北上之前到了陸有仁的布政使司,向陸有仁說明自己未能盡職之過,將自己所謀划的興修堡寨、堅壁清野之策悉數告知了陸有仁,並向嘉慶上疏力薦,由陸有仁出任陝西巡撫,繼續整頓陝西防務。

  不一日那彥成已回到了京城,妻子云仙見了他征塵未散,神色中既是憂愁,也是疲倦,忙迎了他入府。先前阿迪斯被剝奪爵位,章佳一門長房盡數被發遣伊犁,雲仙都看在眼裡,自然清楚那彥成在前線發生了什麼事,便也安慰那彥成道:「東甫,你在陝甘之事,我……我這裡也有些耳聞,我不相信你這般才幹,竟然連幾個蟊賊都捉拿不下,定是我那阿瑪在西安難為你了,是也不是?若是如此,你……你見了皇上,就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都說出來,或許皇上看你也算勤勉,就能免了你的罪過呢?」

  那彥成自然知道,妻子這般言語,便是要他危難之時把責任都推給恆瑞,這些時日過來,恆瑞陷害松筠之事,他雖然未能盡數查明,可通過尋訪西安將軍府的下人,總也有了一些端倪。回頭想想,松筠本無有意遲延不進之事,自己卻同恆瑞一起傾陷於他,如此行徑,心中又怎能全無自責之念?而雲仙此語,也是看清了恆瑞奸險之狀,不惜與父親恩斷義絕了。一時聽著,更是羞愧難當,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來。

  事到如今,那彥成也清楚,就算依妻子所言,將事情真相一一說出,自己先被白蓮教夜襲,又輕信恆瑞,錯害忠良,最後更是未能及時剿捕高二、馬五,放縱他們進入四川,這些過錯即便是恆瑞陰謀使自己入彀,自己又怎能全無失察之責?如果自己真的聲稱全無過錯,嘉慶必然斥責自己怯懦怕事,到了那一步,自己罪上加罪,只怕恆瑞救不回來,章佳一門也就徹底敗落了,只好自行承擔過錯,以求嘉慶寬恕。便對雲仙道:「夫人這樣說,我……我也實在是羞愧,前線之事,多少我也是有失職之處的。今日見了皇上,我那邊自有分寸,夫人就不要擔心了。」說罷入內匆匆用了午飯,到了下午,便即入宮到了嘉慶面前。

  嘉慶看著那彥成,心中也是說不出的惱怒,但一時間還是強忍怒火,拿出一份身邊的奏摺,道:「你也來看看吧,就在月前,德楞泰發回來的奏報,德楞泰與賊首冉天元對陣,賊人設下伏兵,八路相攻,德楞泰兀自堅守死戰,最終反敗為勝,力斬冉天元於馬下。那彥成,你也是統兵之人,如此奏摺,你有何話說?」

  那彥成清楚,嘉慶告訴自己這份奏摺,就是想讓他承認前線戰事的失誤之處。可一旦自己承認,勢必說出恆瑞之事,到時候一樣會被譴責推脫責任,無奈之下,只得答道:「回皇上,這……臣素知德楞泰將軍吉人天相,從來以福將著稱,此次擊斬賊首,自也是大清之福……」

  「那彥成!朕派你去前線統軍,就是為了你一句吉人天相嗎?」嘉慶聽著那彥成對奏之言,登時勃然大怒,道:「你也是兩榜進士出身,熟讀聖人之言,又是阿文成公嫡孫,朕從來以為你文武雙全,可堪大用,所以派了你去前線統兵,可如今呢?你在陝甘耗費了大半年時間,就給朕帶來一句吉人天相?!依你所言,這戰事勝敗,不在人而在天,是嗎?那朕要你有何用!朕問你,你在甘肅追擊賊人高二、馬五之時,為何遷延不進,致使賊人逃入四川,折我大清兩員提鎮?!如此失察之罪,你擔待得起嗎?!」

  「皇上,這……」那彥成想著當時在甘肅追擊白蓮教,只要阿迪斯在四川策應,擊敗高馬二人似乎不是難事,但阿迪斯庸懦如此,卻又怎是自己所能預料?可話說回來,阿迪斯平日如何,自己似乎本就應該做好最壞的準備,總之還是自己過於自信,只得支吾道:「回皇上,這……臣當時也是以為賊人分崩離析,故而……」

  「那就是朕瞎了眼了!」嘉慶繼續大怒道:「額勒登保前日也給朕發來了奏摺,上面說本來他和你一起在甘肅剿匪,賊人已經被打得大敗,你說前往追擊不成問題,額勒登保才沒有繼續南下。你且說說,額勒登保之言,是真是假?!」

  那彥成聽著額勒登保這個名字,也不禁背脊發涼,要知道,額勒登保一直跟隨松筠在甘肅領兵,而松筠又被自己誤認為遷延而彈劾,這樣說來,額勒登保又如何會放過自己?這時只需將自己追擊不前之事對嘉慶詳加稟明,這個仇他自然也就報了。這樣想想,也是無言以對,只得道:「回皇上,額勒登保大人所言,俱是真話,是臣一時糊塗,輕視了他們……」

  「就憑你失職之過,你這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就都不要做了!」嘉慶怒道:「額勒登保還有一事在奏摺中向朕說明,去年十一月之時,彼時的陝甘總督松筠不慎染病,這你應該知道吧?那個時候,張漢潮剛被明亮擒拿不過半月,賊人正是群龍無首,無所適從之際,你為何不立即和額勒登保合兵,一併南下速速剿賊?朕看了你當時的奏疏,你獨自帶兵南下了漢南老林,卻又是為何?記得彈劾松筠,你也有一份吧?那難道是你故意藉機坑害松筠,延誤戰機不成?」原來,額勒登保不僅將松筠染病之事告知嘉慶,也在奏摺中詳細說明彼時松筠並未收到陝西的出兵請求。嘉慶看了,方才清楚松筠之所以未能和陝西各部合兵,乃是別有隱情,當即恢復了松筠官品,隨即,嘉慶便想到恆瑞等人彈劾松筠,或許其中另有相互傾軋之事,既然那彥成也一度彈劾松筠,那他多半也參與了其中陰謀。

  那彥成聽到這裡,也不禁汗透衣衫,若是說不知松筠生病,那嘉慶必然說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否則還是會扯出恆瑞,自己就又成了推卸責任之人,如此嘉慶只會更加失望。思前想後,只得推脫道:「皇上,這……其實是臣在西安,偶得一望氣之人為臣出謀劃策。他說……說眼下國朝正值天劫之際,只有南下漢南,方可應天星之變,從而破去劫難。若天劫不破,則前線戰事,終究勞而無功……」

  「那彥成,你有何顏面口出如此妄誕之語!」嘉慶聽著那彥成言語含糊,已是怒不可遏,對那彥成大罵道:「你讀聖賢書也有三十年了,子不語怪力亂神,遇鬼神敬而遠之,盡人事而後聽天命,你遇到個胡說八道的江湖術士,就把這些話都忘了嗎?你瑪法在世之際,朕每次問他你才幹如何,他都說雖然你是他嫡孫,可你才幹他信得過,是故可以內舉不避親。這樣看來,朕和阿文成公都看走了眼!你自己說,若是你瑪法在天有靈,聽你這般無恥言語,你讓他如何自處?!朕現在想著你瑪法那一番功業,都恨不得替他打死你這不肖子孫!」

  「皇上,臣……臣勞師無功,防務疏忽,實是百死難辭其咎!臣……奴才絕無半分辯駁之語,唯有請皇上重重責罰於奴才,奴才絕不敢違抗皇上聖命。若是……若是皇上開恩,願意饒奴才一命,奴才亦當結草銜環,以報皇上再造之德!」那彥成清楚辯駁終歸無用,索性全盤認錯,以求嘉慶寬恕。按清朝定製,他這時身為工部尚書,奏對稱臣即可,但彼時亦有不少滿人大臣為求自媚於上,雖身為文臣,卻也以「奴才」自稱。那彥成平日亦不願如此,但這日為了全身而退,也只得自貶了。果然嘉慶看著那彥成連連叩首,主動認錯,怒氣也漸漸消去了不少。

  「那彥成,你當朕不清楚嗎?朕素來知道那恆瑞奸詐無常,是個十足的小人,是以早就派了探子,前往西安將軍府打探消息。松筠之事,雖然其中隱情朕不能全然查明,但恆瑞居中挑撥離間,朕已經一清二楚。你怎得還在這裡主動攬責,將這前後失當之處,都攬於一身呢?」嘉慶心中暗暗念道。

  「更何況,陸有仁在陝西為人如何,朕一樣清楚,他能舉薦陸有仁去做陝西巡撫,足見良心未泯。既然如此,留他一條生路,也未嘗不可……」

  又回想那彥成之前奏對,只覺他雖然被恆瑞蒙在鼓裡,卻也算盡職盡責,南下用兵,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時斥責一頓,讓他長長記性,也就罷了。便道:「那彥成,這次你西進用兵,拒不聯繫松筠,獨自進軍,此一大過。不知甘肅實情,貿然彈劾松筠,此二大過。追擊不慎,致使賊人逃入四川,折損朝廷多名大將,此三大過。有此三過,朕判你長流伊犁,亦不為過!但你畢竟是第一次帶兵,甘南追擊賊寇,也是立了功的,如此將功折罪,你牢獄之災可免,但如此大過,足見你難當卿貳之重任!從明日起,你以翰林院侍講留用京城,其餘官職差遣,一律褫奪!每日無事之際,就回家閉門思過!你是阿文成公的孫子,就要對得起你祖父對你的栽培之恩!」

  「皇上聖恩,奴才不勝感念之至!」那彥成聽到嘉慶只是對自己貶官,並無流放入獄之重罪,心中的一塊大石也終於卸了下來,向嘉慶一連三叩,以謝嘉慶「開恩」之舉。

  嘉慶擺了擺手,那彥成便即退下。早就候在殿外的張進忠看嘉慶公事處理完畢,才走上前來對嘉慶道:「皇上,戴侍郎在殿外也候了許久了,今日皇上對西北之事,可還有其他旨意?」

  「叫他進來。」嘉慶道。很快,戴衢亨入殿行禮已畢,嘉慶便道:「戴衢亨,下去擬旨,那彥成辦事不力,致使賊寇由甘肅逃入四川,如此疏忽,足見他難當大任,著降為翰林院侍講,所有其餘官職差遣,一律褫奪!西安那邊,巡撫檯布,副都統福寧,皆是庸懦之輩,不宜在前線繼續主持戰事,著檯布調任西寧,福寧調往西藏效力。最後,再下一道旨,嚴飭西安將軍恆瑞!去年松筠患病之事,他為何不知?又為何不顧松筠病情,上疏彈劾其遷延不進?若是心中另有他意,就不要再隱瞞於朕!此次念他是宗室之身,暫時不予追究,若有下次,朕定當從重處置!陝西布政使陸有仁為人勤勉,深得士眾之心,著補任陝西巡撫,都記住了嗎?」

  戴衢亨領了嘉慶口諭,便即退下擬旨去了。就這樣,陝西前線庸懦無決的檯布、欺下瞞上的福寧,都被嘉慶調離了陝西,之後再未得到重用。恆瑞受到嘉慶嚴厲申飭,兼之年邁,很快驚懼成疾,到了次年,便即一命嗚呼。陸有仁做了巡撫之後,全力在漢南加修堡寨,勤練保甲團練,陝西政事,才算是漸漸穩定了下來。不久之後,額勒登保大敗高天升、馬學禮所部,將二人一舉擒獲。嘉慶念著那彥成甘南之戰,畢竟已經重創二人,既然二人已被擒拿,也無需過分苛責於他,才復了那彥成少詹事之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