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內庭禦事閣
內庭禦事閣,雖然用了不一樣的名字,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都知道,這就是大周王朝的內閣機構了,畢竟這機構的簡稱就是內閣,不會有什麽人瞎搞事直接把普通機構直接稱呼為內閣的。
然而讓諸多人意外,甚至覺得難以理解的是,這內庭禦事閣除了一個名字外,竟然啥也沒有。
沒有辦公點,沒有經費,沒有固定人員,甚至它連明確的規章製度都沒有……
就隻有一個孤零零的名字,這以至於讓正式入值內閣的大臣們,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去那裏報到入值……
這並不是郭東岩忘記了,而是郭東岩就沒搞這些東西,甚至內庭禦事閣這個名字,也隻是為了稱呼方便而已,要不然的話,他連內廳禦事閣的名字都不準備起一個。
至於辦公地點,要啥子辦公地點啊,直接在他郭東岩的辦公室外頭的大廳裏搭幾張桌子直接辦公就行了。
要啥人員編製啊,郭東岩覺得需要人的時候,直接從其他部門抽調人員入值就是了,就連負責普通文書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員,郭東岩都是臨時從翰林院或其他部門裏抽調過來兼職的……
事情多就抽調多一點的人,事情少就抽調少一點的人,根本用不著什麽固定人員。
而作為一個連辦公地點都沒有,也沒有任何明確職權,人員編製都沒有,也沒有任何經費,僅僅是隻有一個所謂內庭禦事閣名頭的機構,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麽詳細的章程了。
嚴格上來說,大周王朝裏不存在著這麽一個正式的機構,郭東岩隻是把一些大臣找過來,讓他們在自己的辦公室外頭待著幫自己處理諸多政務而已!
撐死了就是郭東岩把自己辦公室外頭的大廳掛上了一個禦事閣的牌子而已!
這些大臣們,甚至都沒有法定的票擬權,他們雖然會對折子做出意見報告給郭東岩,但這隻是代表著他們的個人意見,是沒有任何法定權利的。
郭東岩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後,會另行擬旨下發。
整個辦事流程流程就是郭東岩把諸多折子讓他們負責初步的處理,讓他們起草基本的處理意見,再報告郭東岩,郭東岩同意後再交由文書草擬聖旨,不同意的話他們則是提出其他的意見。
這種處理方式也意味這些人需要隨時待在郭東岩身邊,這也是為啥會在郭東岩的辦公室外頭的大廳直接辦公的緣故,太遠的話跑來跑去累死他們不說,而且辦事效率太低。
這些蹊蹺,郭東岩既然都故意這麽做了,聰明人自然是能夠看的出來郭東岩為什麽要這麽做,不外乎是想要偷懶但是又不想要皇權旁落而已。
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所謂的‘入值內庭禦事閣’就是以前的內閣了。
哪怕是細節上有諸多不同,具體權限也不一樣,但是這依舊不重要,重要的是入值的大臣將會成為這個王朝裏最頂級的一批臣子。
一時間,入值內閣的七名大臣一個個都是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而很有意思的是,入值的七名大臣裏,除了軍方的參謀部部長以及軍政部部長兩人外,剩下的五個入值文官隻有三個是尚書,剩下兩個都是侍郎。
從這也是看的出來,其實入值內閣與否,和是不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沒啥關係,不管是尚書還是侍郎都可以,選誰入值完全看郭東岩自己的喜好。
畢竟安排各部尚書人選的時候,郭東岩還需要考慮資曆以及平衡等各種諸多問題,但是在選人入值內閣的時候,郭東岩是不會顧忌太多東西,而是完全按照直接的需求選人的。
如此才會出現選擇了三位侍郎入值的情況。
設立內閣並沒有引起太大整體局勢的過大動蕩,哪怕是這個內閣有些怪異,和很多人預料的內閣不太一樣,但是這畢竟是個內閣。
而設立內閣這是遲早的事,畢竟誰都知道郭東岩現在直接統轄各部以及其他若幹權重部門,這直接向他負責的中央機構就有足足三十幾個呢。
每天需要處理的政務數量龐大無比,之前的時候大周王朝統治的地盤還不大,再加上各種體係還不完善,所以政務還勉強能夠處理的過來。
但是隨著地盤的擴大,尤其是現在控製了一整個湖廣後,同時各種機構和章程逐步完善,並且按照郭東岩的收攏中央集權的要求,眾多事務開始不斷的向上集中,如此也就導致了郭東岩需要親自處理越來越多的事務。
這種情況誰都知道是不可能持久的,畢竟郭東岩隻有雙手雙腳,一天也隻有二十四個小時,他能夠親自處理事務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說真的一直親自處理全部事務的。
因此類似丞相府或內閣或者其他類似性質的機構遲早是會成立的。
現在內閣的出現是人們的預料之中。
隻是人們對入選的內閣閣臣的人員感到有些困惑而已。
七名內閣大臣裏,軍方兩人,分別是參謀部部長兼任第一步兵師參謀長黃樂明少將,軍政部部長何鵬濤。
黃樂明少將不用說了,此人擔任參謀部部長已經有些時日了,長期以來都是軍方的大管家,其入選是理所當然的。
而何鵬濤的話,此人名聲不顯,甚至哪怕是大周王朝內部其實都比較低調,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了。
而外界知道此人的就更少了,但實際上此人在大周王朝體係內一直都是位高權重的典型代表。
其人乃是大周王朝裏第一批的隨營學堂學生之一,在鳳鶴山時代裏就已經擔任過哨官,營官,後續很快被調往新成立的銓敘處擔任處長。
銓敘處,在早期的大周王朝裏是屬於唯一的一個負責軍方人事管理,敘功的機構,說白了就是軍方裏的吏部。
後續以銓敘處為基礎,並入了其他幾個部門成立了軍政部,這個軍政部依舊是掌管人事、敘功的權重機構。
而管人事的機構一向來都是屬於權重機構,其負責人一般也都是重臣。
在大周王朝裏也不例外,何鵬濤看似名聲不顯,但實際上在軍方內部的職權是非常高的。
畢竟此人是掌管這周軍陸海軍幾乎所有軍官的官帽子呢。
此人入值內閣是理所當然的。
除了兩位軍方代表外,另外五人都是屬於文官係統的人,有錢糧部尚書,大學士羅雲平,新任吏部尚書潘良義,此人實際上是上個月才擔任的吏部尚書,而且此人並不是鳳鶴山時期的老人,而是周軍殺出鳳鶴山,占據鄖陽後才投誠的。
而潘良義投誠之前乃是鄖陽府下屬鄖縣的主薄,因為和上官有仇,加上屬於寒門出身又是孤家寡人,僅有的幾個家眷也都待在身邊,所以在周軍殺到鄖陽的時候,這人直接投誠了。
不是投降,而是投誠反正的那種!
潘良義說起來,還是第一個正式主動投誠大周王朝的明王朝正式官員呢,雖然僅僅是一個正九品的主薄,但是依舊受到了郭東岩的重用。
投誠過來後,潘良義直接擔任鄖縣縣令,不過沒多久就調任京畿吏部,先後擔任過多個職務,其人能力還算是非常突出的,屬於人狠話不多的類型,性格不討好,加上屬於投誠官員,在原來的一票老鳳鶴山出身的官員裏算是異類了。
但是這正是因為潘良義和其他人關係不怎麽樣,同時人狠話不多,不給其他人麵子,所以郭東岩才會持續重用他啊,持續升遷到侍郎,上個月更是從吏部左侍郎升任尚書,開始接替趙老大正式掌管吏部,成為大周王朝吏部的第二任尚書。
此人誤打誤撞,倒是把自己變成了孤臣。
而吏部這樣管人事的重要機構裏,尚書具備一定的獨立性,隻站在皇帝這邊是非常重要的。
而和趙老大那樣,天天和羅雲平他們喝酒稱兄道弟的,郭東岩還不放心呢,所以趁著上個月趙老大生病臥床的機會,郭東岩直接給他來了個明升暗降,授予其大學士頭銜,但是尚書位置卻是摘了出來,給了時任吏部左侍郎的潘良義。
潘良義擔任吏部尚書,是符合郭東岩對朝局的調整以及掌控的,潘良義出任吏部尚書,可以讓郭東岩更好的掌控朝堂的人事變動。
雖然說郭東岩也能夠直接決定某個官職的人選,但是總是自己獨斷乾綱的話,並不會為君之道。
因為這樣就等於你親自下場參與了官場上的鬥爭,把自己從棋手變成了旗子。
郭東岩需要一個能夠自行領悟自己的意圖,然後貫徹下去的吏部尚書,而不是和趙老大那樣,什麽都要自己主動說,暗示有時候都還不行,非得和他明說。
最後一個入值的尚書乃是工部尚書趙衝亞,此人肩負國防生產等重大事務,入值內閣是必然的。
羅雲平和潘良義以及趙衝亞,這是入選內閣三個尚書了,而剩下的兩個文官都是屬於侍郎。
分別是宋邊林,此乃刑部侍郎,此人主要是負責司法事務的,選他入閣,那是因為刑部尚書是範恩。
範恩嘛,能力自然是不咋地的,但是人家現在身體好好的,平日裏也沒犯錯,郭東岩總不能把他無緣無故撤了啊,所以他是一直待在刑部尚書位置上廝混度日,刑部的日常事務,乃是宋邊林具體負責的,此人捕快出身,對於治安管理還是很有一套的。
再有就是戶部左侍郎周全新,這人之所以能入值內閣,理由和宋邊林差不多,是因為戶部現任尚書趙老秋不咋地。
上述七人,構成了大周王朝的第一批內閣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