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114章 歌姬師師

第114章 歌姬師師

  劉東福領了賞錢,來到沈括所說京城樂師表演的酒樓福聚樓時,已經是午初三刻。此時福聚樓早已人滿為患,從底層大廳到三層包廂每張桌子都已被包下,在酒樓外麵遠遠地便聽到劃拳行令之聲。大周老百姓還是每日早晚各一餐,但杭州乃商旅雲集之地,官紳富豪早已養成中午加餐的習慣,也因此養活了不少酒樓,福聚樓便是杭州城內數得上名號的酒樓之一。


  劉東福一進入福聚樓,福聚樓的掌櫃便迎了上來。“劉管事,今日又是您老當差,頂層王府的包廂早為您預備好了。”


  每天王匠首安排信使前往杭州報信,時間長了,便包下了福聚樓三層的包廂做為信使歇腳,宴請官吏、商賈之所,今日劉東福約的客人乃是內監使司衙門裏的小黃門王處直和杭州通判鄭賓的管家鄭二。官府的第一手消息便是通過這種私下渠道源源不斷地傳到昌國。


  大約等了兩刻鍾,王處直和鄭二前後腳進了包廂,劉東福一邊招呼小二上酒席,一邊起身相迎,“王少監,鄭管家,幾日不見,一向可好?”


  “托劉管事的福,衙門裏的差使還辦得順利。”王處直不到二十歲,說起話來卻是老氣橫秋,顯是見慣了大場麵。


  “挺好,我家大人向王員外問好。”鄭二一本正經地說。


  劉東福引兩人落座,取過隨身攜帶的兩個錦盒分別遞到兩人麵前。


  劉處直、鄭二打開錦盒,隻見錦盒中各放著一塊特殊的圓形玻璃,這塊玻璃中間厚兩邊薄,外麵還包著精美的楠木邊,並有一個手柄可以持握。


  “這兩件是昌國沈氏送給監台大人和通判大人的薄禮,這裏還有一些小玩意兒,是送給兩位的。”劉東福從懷中取過兩個錦囊遞給兩人。


  王處直、鄭二兩人將手中的特殊玻璃戀戀不舍地放下,接過錦囊打開取出其中的物什。


  物件不大,卻讓兩人神色大變,王處直手持一麵小方鏡站了起來,“此是何物?好生奇妙!”


  鄭二也直勾勾地看著眼前的小方鏡,說不上話來。


  劉東福見二人的神色,沒有感到意外,略帶些得意地說道,“此乃沈家二公子近兩日的發明,過不了幾天杭州城裏的沈家店鋪便會有售賣,這兩麵手鏡卻是如今杭州城內的稀罕物。”


  “如此大禮,王某怎好消受?”王處直開口謙讓,但是手卻抓得更緊。


  “劉管事,敢問此物何時能購買,愚兄想購置幾塊。”


  “倒是在下考慮不周,忘了鄭管家有四位嫂夫人,兩日後讓李管事將五塊方鏡各送到兩位府上。”


  “這可如何使得?”王處直喜道。


  鄭二拈須微笑不語。


  王處直將小方鏡妥善收好,拿起錦盒中的特殊玻璃問道,“劉管事,這又是何物?”


  “此乃沈家二公子的又一發明,放大鏡,過幾日便會上市。”


  “沈家二公子果然是老天爺眷顧,有神仙相助,死而複生,聞所未聞,這前世的記憶如此強橫,實乃沈家之福,大周之福。”王處直讚歎道。


  “正是如此!”劉東福拍了拍手,一個小二應聲進來包廂,“去換杜掌櫃上來。”


  不一會兒,肥頭大耳的福聚樓杜掌櫃便小跑著過來,給三位杭州城的頭麵人物見過禮後,垂手聽命。


  “杜掌櫃,今日麵見昌國郡公時,聽聞福聚樓從京城請來了幾位樂師,不知今日可在貴店?”


  “原來昌國郡公也知道這個消息了,昌國郡公精通音律,本想親自前去通知,隻是昌國郡公還在守製,便-——”


  “杜掌櫃,若是樂師在貴店便請來相見吧!”劉東福打斷了杜掌櫃的攀談,直接說道。


  過了一會兒,進來一個妙齡少女,眉目清秀,目光靈動,活脫脫一個美人胚子。


  還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捧著一架古琴,一個三十餘歲的貌美婦人捧著一把琵琶跟在少女身後,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婦含笑走上前來,一張口便是漂亮的東京官話,“各位客官,老身乃是東京礬樓掌櫃李氏,昨日帶小女遊曆至錢塘,不想今日卻遇見內監使司、通判府和杭州王府的三位貴人。”


  “李掌櫃見笑了,京城礬樓之名,天下誰人不知,如今得見李掌櫃風采,果然名不虛傳。卻是不知因何事不遠千裏,遠來杭州?”


  “劉管事,待小女為眾客官獻歌一首,再做解說。”


  鄭二自打少女一進來,便象被奪了魂,此時隻是機械地點頭。


  劉東福撫掌笑道,“如此甚好!”


  伴隨著蒼桑的古琴、輕靈的琵琶聲,少女輕啟玉口,“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柳永的《望海潮》是每個杭州紅塵女子必唱的曲目,但此少女的聲線極其獨特,讓人過耳難忘。動人心魄的純淨歌聲飄蕩出來,直至每個人的心田深處,紮根發芽,就連對女人沒有綺念的王處直都情不自禁打了個哆嗦。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一曲罷了,少女微施一禮躲到李氏身後。


  過了好久,劉東福等人才從那絕美的意境中緩了過來,情不自禁鼓掌叫好,鄭二更是急切過問道,“李掌櫃,不知道這位小娘子如何稱呼,可曾婚配?”


  “鄭管家說笑了,小女師師年僅十歲,常年隨我居住獻藝,豈能指配於他人。”李氏一臉嗔怪的樣子,雖然已年過半百,但也看得出年輕時風華絕代的痕跡。


  鄭二老臉一紅,絕了贖買這位少女的心思。


  劉東福卻搖了搖頭,“李掌櫃,這兩位樂師的技藝在杭州無人能及,但與這位師師姑娘的絕美歌聲卻並不相合,實在有些可惜。”


  李氏眼睛一亮,讚道,“劉管事果然精通樂理,這便是老身來錢塘的原因。”


  “哦?這是為何?”劉東福奇道。


  “我有四個女兒,經年培養,精通琴箏蕭笛,號稱礬樓四絕,如今嫁至錢塘沈家,老身來錢塘便是想請這四位女兒為我礬樓培養繼任者。可惜錢塘沈家的門卻並不好進。”


  “好教李掌櫃知曉,這位劉管事的東家,便是杭州首富王員外,乃是沈家通家之好,前幾日剛結成姻親,有劉管事相幫,想見礬樓四絕卻也不難。”


  李氏一臉慶幸的神情,“那可真是太巧了,還望劉管事成全!”


  劉東福這才明白為何沈老爺提醒自己見一下京城來的樂師,原來沈老爺不方便出麵,讓自己將這一行人帶到昌國。至於這李氏,精明一世之人,估計早知道自己和沈家的關係,卻表現地如此做作,先用少女的絕美歌聲打動自己,再扮出一份可憐的表情。


  劉東福沒有回話,隻是漠然地看著眼前的酒杯。


  “劉管事,可有什麽難處?”王處直看到劉東福神色有異,便問道。


  “王少監有所不知,這礬樓四絕雖進了沈家的門,但沈家主母並不相容,如今卻已不在沈家。”


  李氏大驚,忙問道,“劉管事可知我那四個苦命的女兒現在何處?”


  “知道是知道,可是我人微言輕,卻不方便參與沈家的家事。”


  李氏見狀便從懷裏取出一錠十兩重的銀錠,放到劉東福的麵前。


  “還望劉管事告知,老身絕不會給劉管事惹麻煩。”


  劉書福對那銀錠看也不看一眼,冷聲道,“李掌櫃,這銀子你便收起,我們王家也不是缺錢之人,隻是你得答應我一件事。”


  “別說一件,十件百件也可以!”


  “你見了礬樓四絕,萬不可起帶走四女的心思,若是你有這個心思,今日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也省得我難做人。”


  李氏麵現難色,她此次前來,頗帶了些上下打點的銀兩,便謀著將礬樓四絕帶回京城,培養繼任者的想法,卻不料被劉東福一眼看透。


  “那便算了,就當我今日沒來過。”


  “劉管事且慢,老身答應便是。”


  “好吧,明日辰時杭州大通碼頭,我帶你去見她們。”


  從杭州至昌國縣,一路沿江而下,隻需四個多時辰,第二天酉時,劉東福便和李氏一行四人來到了昌國縣的碼頭。


  李氏一行四人一到碼頭,便發現昌國縣的情況與想象中的景象不符,眾所周知,昌國縣是去年沈括被抄家後才在九月立縣,立縣之前僅是一個小鄉鎮,而如今,這昌國縣遊人如織,街道寬闊整齊,所有的住房全是新建的製式統一的磚瓦房,街道幹淨明亮,在其它州縣非常昂貴的玻璃製品,在昌國卻成了家家戶戶的尋常之物,不少旅店酒肆的窗戶被換成一整塊的玻璃,恍若仙境。


  沿街全是生意興隆的商鋪,除了來普陀山的部分遊客,絕大多數都是昌國的百姓,一路上竟未看到一個人身穿破舊衣服,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而商鋪裏銷售著大周各地的物產,甚至還有來自朝鮮、日本、南洋等地的新鮮水果、工藝品,更有一些在大周難得一見的稀罕物件,最流行的便是各種尺寸大小的鏡子,幾乎所有商店都有銷售,而一麵可以清楚無比地照見臉上容貌的小方鏡僅賣一貫錢。


  師師姑娘和彈琵琶的樂師一見小方鏡便走不動了,反反複複觀看比較。


  劉東福見狀便笑道,“兩位小娘子,待我複了命,便送你們幾塊,這小鏡子每天出產怕不止上千塊。”


  一個少女,一個少婦立即喜笑顏開,感謝劉管事的話說個不停。


  李氏見昌國之繁華遠勝明州,僅比杭州略遜一籌,便好奇地問道,“劉管事,這昌國縣果真是這半年建起來的?”


  “那還有假?你看那邊隻有一個城樓,連城牆都還沒有建完,總得等年底農閑時才好組織人手。”劉東福有些自豪地說道。


  “這昌國縣難道家家住得起磚瓦房?戶戶都有餘錢?”


  “最普通的磚瓦房一套院子四十貫,如果租住,一個月隻需二百錢,但在昌國隻要肯幹活,一個月最低的工錢便有五貫,連佃戶都是靠領月錢生活。而且,不分男女,隻要幹同樣的工作,都領一樣的月錢。”


  “昌國的百姓都在給沈家工作嗎?”


  “一半一半,沈氏產業現在有一萬八千多工人,最近正在擴建工坊招收私兵,一兩個月後,便有兩萬工人、兩千私兵,和四千佃農。”


  “那每月隻月錢便要發十三萬貫?”


  “可不隻,沈氏產業實行利潤的兩成由坊工分配,算起來,一個月坊工、佃農和未來的私兵,一個月怎麽也得三十萬貫的開銷。”


  除了師師姑娘不懂經濟外,另外三個來自礬樓的客人麵麵相覷,實在無法想象昌國縣竟然富庶到如此地步,而沈家的財富隻怕還在預料之上。


  走了一陣子,李氏一行看得眼花繚亂的時候,隻見前麵過來一輛奇形怪狀的“馬車”,有四個輪子,卻並沒有馬來拉,而是由兩個下人並排騎車,這自行車,他們剛到杭州時便見一些紈絝子弟騎車招搖過市,但四個輪子的車卻沒見過。


  四輪車停到他們麵前,其中一名下人問道,“劉管事,可是剛從杭州回來?”


  “正是!你們這是去哪裏?”


  “剛送了吳管事他們去玻璃廠。”


  “那正好送我們一程,我回王府見老爺。”


  “老爺可不在家,老爺去沈家了。”


  “李管事呢?可和老爺在一起?”


  “在一起,看這時辰,取了信便得去杭州了。”


  劉東福張羅著四人坐上四輪車,兩名下人便調轉車頭向沈家駛去。


  師師姑娘和琵琶女子透過玻璃窗戶向外張望,驚喜不已。李氏讚道,“此物又快又穩,比馬車還實用,不知售價幾何?”


  “在昌國賣三十貫。”


  “倒也不貴。”這個數字比李氏想象的略高一些,不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這可最新潮的交通工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