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三教九流2
在三教之中,佛教是外來教。
佛教的創始人是印度的釋迦牟尼。
孔子和老子、釋迦牟尼都是同時代的人。
釋迦牟尼出家前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一個小國的王子,在現在的尼泊爾一帶。
他從小生活在王宮,受過良好的教育。長大跟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據說他有三個老婆。
29歲那年,他出宮旅行,見識到人間疾苦,生老病死。他意識到即使貴為王子也不能擺脫生老病死的痛苦,開始思考解脫人生苦痛的辦法。他為此出家修行,但試過很多修行的方法也不能解脫。
在35歲那年,他坐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七天七夜,終於大徹大悟。
人生各種痛苦,究其原因就是“貪嗔癡”。消滅了貪嗔癡就消滅了痛苦。簡單地說,人生眾多煩惱的根源是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痛苦。
欲望是因,煩惱是果。有了欲望這個因,就一定會產生煩惱這個果。如果要擺脫煩惱,就必須無欲無求。沒了欲望,也自然就沒有了煩惱。
人的喜怒哀樂都是受欲望的支配。有了欲望就會想方設法去達成,達成了就會喜就會樂,達不成就會怒就會哀。人們無窮無盡的欲望製造了無窮無盡的喜怒哀樂。喜樂不常有,而哀怒常有。所以七情六欲是人們煩惱的根源。
無欲無求和老子的思想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老子是追求長壽,而釋迦牟尼是追求死後進入極樂世界。“道講今生,佛說未來”。道教給人怎麽對待生,佛教給人怎麽看待死。
悉達多創立佛教後開始四處傳教,45年收徒無數。
悉達多收徒不設門檻,不收學費,不限男女。隻要肯遵守他訂的五條戒律就可以入得佛門。五條戒律包括不偷盜、不邪淫、不喝酒、不殺生、不妄語。
佛教“五戒”和基督教的“十誡”有相似地方。但不殺生是佛教獨有的。不允許殺生是因為釋迦牟尼認為“眾生平等”。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尊卑之分。這和孔子的“禮”相抵觸。但他的仁愛思想和孔子的“仁”還是有相似的地方。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病倒了。可能吃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一直跑肚拉稀。俗話說:好漢抵不住三泡稀。何況80歲高齡的老人。釋迦牟尼最終去了他夢寐以求的極樂世界。
他死後火化燒出一堆五彩斑斕的舍利。這個舍利成了佛門之寶。
他死後7年,孔子死了。再8年,老子死了。釋迦摩尼成了佛,孔子成了聖,老子成了仙,三人在一起天宮聚合。
佛的本意是覺悟了的人。但在神話裏佛是法力最高強的神仙。
佛教在東漢初期傳入中國。但是佛教無欲無求無痛苦的理論在中國沒有市場。除非萬念俱灰的人,否則不會有人願意皈依佛教。
禁欲的佛教為了能夠在多欲的土壤上生根發芽不得不自我進化。佛被誇大成擁有超自然力量的神,能夠保佑信徒趨福避禍發大財。輪回理論暗示人們能夠通過信佛實現永生,最不濟也能下輩子轉世為人再活一次,不至於轉世成畜生或下地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被解釋成你這輩子受苦是因為上輩子作孽,這輩子行善就可以下輩子享福。而最大的行善就是向佛捐獻財物。
佛教在東漢末年開始迅速發展起來。
佛教在發展過程中一是注意跟權貴搞好關係,一是注意跟本土文化搞好關係。跟權貴尤其是皇帝搞好關係能夠獲得較好的扶植政策。跟本土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搞好關係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佛教的一些教義,比如慈悲為懷、清心寡欲等都從儒家、道家經典中尋找依據。佛教的各種儀式也多是模仿儒教、道教。
佛教原本不忌酒肉。但是梁武帝蕭衍不沾酒肉。佛教隨即加入吃素的戒條。
觀世音菩薩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改名叫觀音菩薩。世俗傳說拜觀音能夠治療不孕不育。為了迎合世俗,佛家不惜讓觀音變性,由男兒身改為女兒身,稱之為送子娘娘。
總之,佛教極力本土化,以獲得在中國發展的機會。
但是有時候佛家發展太快了,官方也會加以限製甚至打擊。曆史上出現過三次大規模滅佛行動。
寺廟享受官方免稅免役的優惠政策。這個政策吸引了大批試圖逃稅逃役的人湧入寺廟,以至於國家沒了稅源兵源。並且毫無節製地建廟造塔耗費巨大,影響了社會再生產的投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先後下令禁佛。
佛教從宋朝開始逐漸沒落。
到了清朝,雖然滿清信奉佛教,但是滿清人信奉的是喇嘛教,藏傳佛教,跟漢化佛教還不是一碼事。喇嘛教是佛教傳入西藏後不斷本土化的結果。
到了當代,佛教又有複興之勢,但是因為過度商業化遭人詬病。
佛道儒三教鼎立,各領風騷一百年。西漢前期是黃老的道家吃香。之後是儒教一枝獨秀。佛教屬於後起之秀。到隋唐時,佛、儒、道基本上平分秋色。宋、明、清期間儒家開始占了絕對主導地位。
除了三教,春秋戰國期間還有其他流派,比如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它們和儒家、道家統稱“九流”。
九流裏最著名的法家。法家的創始人不知道是誰。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韓非子、李斯等。它們講究依法治國,比較重視法製的作用。與儒家以德服人的王道相比,他們主張以力服人的霸道,用法律維護君王的權威。
法家不僅僅重視法律,也擅長利用國家強製力達到目的。比如齊國的管仲利用行政壟斷手段管理經濟,為國庫積累財富。鄭國的子產核查貴族和農民的田產,按標準征稅。商鞅用連坐杜絕犯罪,用軍功換爵激勵士氣。
法家開始時並不排斥德治。管仲就講究德治與法製相結合。他輔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到了商鞅時開始強調法治,主張嚴刑峻法。商鞅也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但是進入秦朝,李斯片麵強調法治,以嚴刑酷法治國,結果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秦朝很快滅亡了。
西漢吸取了秦朝的教訓,“以霸王道雜之”,讓德治與法製相結合。漢武帝以後獨尊儒家。法家逐漸銷聲匿跡。
不過,法家消失隻是說法家作為獨立一個學派消失了。法治並沒有消失。皇帝重用儒生重視教化但也沒有因此拋棄法治。曆朝曆代多是“表儒內法”,嘴上說仁孝治天下,內心裏還是相信“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儒生也並不排斥法治,隻不過為暴力披上了一層道德的麵紗。
墨家的創始人是魯國的墨翟。他和魯班是同一時代的人。他早年學儒,但實在受不了儒家的繁瑣奢靡的禮樂製度和上下尊卑的等級觀念,脫離儒家自成一派。墨家是儒家的反對派。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兼愛就是博愛,跨越時空和血緣,把每個人都視為自己的親人。非攻就是反對戰爭,認為戰爭是造成百姓家破人亡的不義之舉。墨家不反對防禦型戰爭,並且願意幫助別人進行防禦戰爭,不惜犧牲自己阻止戰爭。尚賢就是打破等級觀念,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有個成語叫“墨守成規”,意思是守著老規矩不放,讓人誤以為墨家是保守派。其實成語的本意是墨家善於守城,有很多現成的辦法。
戰國時期,楚國要打宋國。魯班特地為楚國發明了雲梯。墨子(墨翟)知道後一麵派人去幫宋國守城,一麵去遊說楚王不要打仗。
墨子勸楚王不要開戰,說你不要以為有了雲梯就怎麽著,我有現成的破解方法。楚王不服,拿腰帶和筷子當做城牆和雲梯,和墨子比劃,結果輸了,於是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墨家在戰國時期很受歡迎。因為多數國家不希望戰爭。墨家在秦國一統天下後開始沒落。因為他們愛管閑事,到處幫人家守城,讓秦國恨之入骨。再說他們尚賢,主張讓賢能的人做君做官,這和當時“神授君權”和官位世襲的傳統不相符合。到了漢武帝時期,儒生上台,墨家徹底沒了容身之地。
縱橫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隱士高人鬼穀子。他的得意門生蘇秦、張儀是縱橫派的代表人物。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蘇秦和張儀等人遊說諸侯要麽聯合起來對抗強國,要麽投靠強國欺負弱國。總之,實力不濟就不要指望能夠獨立存身於江湖。
蘇秦說服韓魏趙燕等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一度讓秦國不敢出秦關。但張儀幫秦國拆散了諸侯聯盟,讓秦國各個擊破統一了中國。
縱橫家在中國統一之後失去了用武之地,跟著“戰國七雄”一起消失。但合縱連橫的外交理念還是保留了下來。
陰陽家是指研究陰陽五行的那些人。創始人是齊國的鄒衍。
他們類似於現在的算命先生,通過天象變化和陰陽五行的演算,預測朝政的興衰,判斷人或事的吉凶。
在他們眼裏,萬事萬物都有陰陽五行的屬性。比如上為陽,下為陰。德為陽,刑為陰。旱為陽盛,澇為陰盛。夏為土,秋為金。東方屬木,南方屬火。司徒屬金,司寇屬水。然後他們根據陰陽調和、相生相克的理論進行演算,最終得出結論,這件事該不該做或者有什麽注意事項。
古時候做什麽事都想問問老天爺,所以陰陽家在當時很吃香。但是在魏晉以後,人們越來越不相信天象、天命、天人合一。陰陽家也開始逐漸沒落。
據說現在還在用黃曆是當年陰陽家的研究成果。黃曆上每天適合做什麽不適合做什麽寫得非常細。但照做的人幾乎沒有,每天該幹什麽幹什麽。有人會翻翻黃曆挑個好日子,也不過圖個吉利而已,並非真的相信它能決定吉凶禍福。
名家實際上是不容易歸類的一些人,不知道該叫他們辯論家好還是哲學家好。他們喜歡把事情高度抽象後討論。他們擅長辯論。誰也辯論不過他們。比如著名的“白馬非馬”問題,名家“以白馬非馬辯贏稷下學者”。
但這樣的辯論有什麽意義?以現在的觀點看,所謂名家就是一群杠子頭。
名家以能言善辯而聞名。但他們的辯論成果沒什麽實際指導意義。很快名家就沒落了。
農家是推崇農業的人。他們認為理想的社會就像神農時代一樣,君王百姓一起下地幹活,一起討論國家大事,晚上收工回家自己動手做飯吃。但是他們的理想曲高和寡。
不過,農家都是種田高手。他們總結的田耕技藝還是很受人們歡迎。
小說家不同於現在寫小說的人。他們類似於記者,記錄街言巷語。但他們的作品沒有媒體可供發表,隻能作為野史流傳。
雜家跟小說家有相似的地方,也負責記錄。但他們記錄的是別人的政治觀點。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呂氏春秋》。
兵家是研究兵法的人,探討戰略戰術和軍事哲學方麵問題。著名的兵家有孫武、孫臏、吳起等。
其他還有醫家、史家、方技家、玄學等。
春秋戰國學術流派眾多,無論是“九流”還是“諸子百家”都不是實指,隻是形容數量很多而已。有些流派在當時影響很大。有些流派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計。
“三教九流”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個縮影。
秦朝焚書坑儒、漢朝獨尊儒術之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不再。思想大一統使得百家漸盡百花殘。之後兩千年幾乎再無本土的思想家、原創的思想成果。即便是取代儒家的三民主義、社會主義也都是舶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