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01,巫盅之禍

101,巫盅之禍

  公元前99年——前91年 李陵戰敗投降。司馬遷因言獲罪。民變頻發。巫盅始起。


  李廣的孫子李陵也參加了這次戰役。但不幸的是,李陵戰敗投降。


  李廣利出征前,漢武帝召見李陵,安排他給李廣利押運糧草。李陵不樂意幹,希望上陣殺敵立功。爺爺李廣對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最後一次出征因為迷路耽誤戰事,自殺謝罪。李陵非常希望能夠殺敵立功,為李家雪恥。他主動請纓率軍北上牽製匈奴,使匈奴不能集中兵力攻擊李廣利的西征部隊。


  漢武帝對李陵不服從分配有些不悅,但同時覺得李陵的作戰計劃可行。漢武帝說,我已經把部隊都派出去了,再沒有騎兵派給你了。


  李陵說我願領五千步兵出征,以少勝多,直搗匈奴王庭。


  漢武帝覺得李陵有股子李廣的豪氣,答應了。


  李陵於是帶著五千步兵北上尋敵。他直奔匈奴王庭而去,果然撞到匈奴單於。


  單於率領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


  李陵立即讓運糧車圍成營寨,讓長矛手和弓箭手依托營寨列陣迎敵。匈奴來攻,漢軍箭矛齊下與其搏殺,殲滅了數千匈奴人。


  單於見三萬騎兵竟然對付不了五千步兵,再調五萬匈奴騎兵過來助戰。


  五千對八萬,眾寡懸殊,李陵不得不邊戰邊退。不過步兵想擺脫騎兵太難了。李陵擊退追兵趕緊跑,很快就被追上。再擊退再跑,又被追上。雖然每次激戰都能擊殺匈奴幾千人,但架不住對方人多。李陵無法脫身。


  匈奴單於打著打著突然感覺不對勁,認為李陵這是誘兵之計,想把自己引到漢朝邊境,後麵肯定有伏兵。他下令別打了,趕緊撤吧。


  可就在這時,李陵軍中一個小官受到校尉的責罰,叛逃到匈奴那邊。他告訴匈奴人,李陵後麵根本沒有伏兵,這就是一支孤軍,而且漢軍的箭已經快用完了。


  單於大喜,揮軍輪番猛攻,不給漢軍任何喘息機會。李陵擊退匈奴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最終彈盡糧絕,帶來的5000兵卒死傷大半。李陵無法再戰,下令趁夜突圍逃走。


  士兵一聽讓他們突圍,一窩蜂跑了。李陵身邊隻剩下十幾名衛兵。李陵帶著這十幾人往外跑,被匈奴幾千騎兵追上。李陵知道跑不掉了,隻得投降。


  李陵的五千軍隊最終活著回到國內的隻有四百多人。


  李陵戰敗投降。消息傳回長安,漢武帝震怒。漢武帝覺得李陵沒有戰死沙場而是屈膝投降簡直丟盡了大漢王朝的臉。群臣同聲附和,一致聲討李陵。


  太史令(史官)司馬遷默不作聲。


  漢武帝問司馬遷你是什麽意思?

  司馬遷說:李陵以五千步兵抗擊八萬匈奴騎兵,並且殲敵上萬,功不可沒。至於說李陵投降讓我看來隻是權宜之計,詐降而已。


  漢武帝一聽勃然大怒,認為他蓄意為李陵開脫。並且司馬遷話裏話外好像在諷刺漢武帝:你那大舅子殲敵一萬自損兩萬,還不如人家李陵呢。漢武帝下令將司馬遷處以宮刑。


  司馬遷就是被稱為史家絕唱的《史記》的作者。


  匈奴收了李陵感覺漢軍再沒有值得畏懼之將,開始嚐試恢複舊時勢力。匈奴跟西域接壤,出兵控製車師(新疆吐魯番)截斷了絲綢之路,並且派兵襲擊了雁門關。


  漢武帝大怒,派李廣利去戰匈奴。李廣利率領十幾萬北上尋敵。


  匈奴單於得知漢軍殺至漠北,橫下心要跟漢軍決一死戰。他把將士的老婆孩子、財物輜重都遷到餘吾水(蒙古國的土拉河)北岸,在餘吾水南岸布陣應敵。


  單於這著比項羽的背水一戰還狠。你老婆孩子就在你身後眼巴巴地看著你呢。你要是打輸了,他們就完了。隻有打勝才能救他們。


  單於用這種損著也是出於無奈。匈奴被漢軍攆到漠北之後人心渙散,凝聚力下降,戰鬥力也下降。八萬對五千都打不贏就是一個例證。此戰再不勝,匈奴再無立足之地,所以隻許勝不許敗。


  兩軍交戰之後,匈奴人豁了命的打。十萬人竟把十幾萬人包圍。李廣利見勢不妙豁了命地往外衝,最終突圍而出。


  李廣利不善戰但善突圍,兩次被圍都有驚無險。損兵沒折將,漢武帝也沒怪罪,就算他打平了。漢武帝也是無人可用了,沒辦法。


  匈奴單於在戰後得病而死。匈奴內部因為爭位發生內亂,無暇發動戰爭。漢朝國內也不平靜,騷亂頻發。漢武帝也無暇顧及匈奴。漢朝邊境的戰火暫時平息。


  起先,漢朝因為連年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支撐龐大的軍費,漢武帝橫征暴斂,搞得天怒人怨。他又以酷吏峻法作為橫征暴斂的後盾,更加刺激得變亂頻發。百姓動輒受刑也就不再尊重法律。有些人認為左右都是死,索性揭竿而起,武力對抗暴政。


  各地民變此起彼伏。“大群至數千人,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兩千石;小群以百數掠鹵鄉裏者,不可勝數。道路不通”。這儼然是秦朝末年的景象。


  史書稱之為“盜賊”。其實他們跟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沒什麽區別,都是反抗暴政。當然“掠鹵鄉裏者”被稱為盜賊並不為過。


  漢武帝派兵鎮壓,壓下葫蘆漂起了瓢。變民逃進山裏跟官兵打遊擊。


  漢武帝殺人也是真能下得去手,不僅殺變民也殺跟變民有過來往的人,不管是提供過飲食還是提供其他方便都以通匪論斬。成千上萬地殺人,搞得全國血雨腥風。


  很多官員因為剿匪不力也被漢武帝殺了。其他官員擔心人頭不保,隻好隱匿不報。但是不報不等於沒有。變民越鬧越凶,官府想瞞也瞞不住。紙終究包不住火。漢武帝於是派“直指使者”(相當於欽差大臣)帶兵下去巡查,先斬地方官再剿變民。但民變頻發仍然不能根除。


  不僅百姓怨恨漢武帝,官宦貴族也怨恨漢武帝。朝中頻發巫盅[gǔ]案,也就是利用邪術詛咒漢武帝的案件。


  巫蠱是一種古代巫術,包括詛咒和下毒。下毒難度較大,巫盅多是詛咒。把仇家的形象刻成木偶,每天對著它詛咒,或用針紮或用箭射,詛咒仇家早日得病身亡。其實這玩意隻能供自己出氣,對仇家毫無作用,但古人迷信,相信能置人於死地。


  巫盅案有的可能是真的,有的很可能是誣陷。但漢武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最恨有人詛咒他早死,遇到巫盅案總是不能冷靜細查,恨不能把詛咒他的人千刀萬剮。巫盅案多是冤案。乃至皇後太子也因為巫盅案喪生。


  漢武帝越到老年越變得偏執而多疑。按理說漢武帝已過耳順之年,應該能聽進不同意見。但事實正相反,漢武帝耳逆得很,越老脾氣越大,容不得半點不合他心思的事,總把人往壞處想。用老百姓的話講他已經老糊塗了。


  有一次他坐在大殿裏,恍惚看到外麵有一個人提一把寶劍一閃而過,急叫侍衛抓刺客。門外站崗的侍衛誰也沒看到所謂的刺客,但誰也不敢說皇上你老眼昏花了,隻能無頭蒼蠅似地亂追亂搜一番。


  漢武帝見侍衛沒抓來刺客,認定是守宮門的侍衛放跑了刺客,一麵叫人去斬了門衛,一麵下令關閉城門全城搜捕。


  整個長安城被鬧得雞飛狗跳也一無所獲。漢武帝依然不依不饒,一口咬定是守城門的官兵放跑了刺客,又下令處斬了守城門的門衛。


  史書上說“巫盅始起”。在此之後,巫盅之風開始興起。


  公孫敖是抗匈名將,不久前跟隨李廣利北伐匈奴,因為作戰不利,傷亡士兵過多,被漢武帝下獄。妻子被人告發搞巫盅詛咒漢武帝。


  漢武帝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聽說有人對他下巫蠱,勃然大怒。我說我怎麽一直老鬧病,原來是有人詛咒我。漢武帝大怒,將公孫敖一家滅族。


  公孫賀在抗匈戰爭中也是屢次立功,因功封侯拜相。他的兒子公孫敬聲抓住一名皇帝督辦的江洋大盜。這家夥在獄中上書漢武帝,聲稱公孫敬聲私通陽石公主(衛皇後的女兒)並且巫盅皇帝。漢武帝馬上叫人去調查,果然在告狀人說的地方找到了木偶。漢武帝認為證據確鑿,將公孫賀一家滅族。


  這事還牽扯到陽石公主。陽石公主本是私通案,不知道怎麽審成了巫盅案,還牽扯到另一位公主和衛青的兒子。兩個公主都是衛皇後的女兒。衛青的兒子是衛皇後的侄子。衛皇後的女兒當然也是漢武帝的女兒。衛皇後的侄子也是漢武帝的侄子。但漢武帝仍然將他們處死。衛皇後也因此失寵。


  漢武帝任命的執法官都是酷吏出身。酷刑之下,酷吏想得到什麽樣的口供都能得到。受刑人不但全盤認罪還會按照酷吏的意思攀咬別人。


  有心術不正的人看到告人巫蠱有這麽大效果,貴如公主、尊如丞相的人都能輕易扳倒,開始用來報複仇家。但凡跟誰有仇就告他巫蠱,結果導致無數人無辜被殺。巫蠱之禍愈演愈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