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太武滅佛
公元445年——450年p; 北魏滅仇池、北涼,統一北方。羯人蓋吳起義。太武滅佛。
此時北魏已經統一了北方。
拓跋燾在南侵受阻之後率軍北伐,大舉進攻北燕。北燕不敵,逃往高句麗。北燕舊地被他收入囊中。
北伐回來他馬不停蹄又發動西征,先後降服了仇池和北涼。
仇池是氐人楊氏建立的小國,一直默默無聞。後來楊難當做了國王,小小的仇池國突然像曇花一樣綻放起來。
楊難當趁胡夏西遷之機出兵占領了上邽[guī](甘肅天水西南),然後趁劉宋的漢中刺史離任回京之機出兵襲取了漢中。仇池國轉眼達到鼎盛,成為西北大國。
劉宋的新刺史率軍反擊,把楊難當打得抱頭鼠竄,上表請降。劉義隆念在仇池國一直向劉宋稱臣納貢的份上,放了他一馬。
劉宋放過他,北魏不肯放過他。上邽被認為是楊難當從北魏竊取的地方。北魏騰出手來便來攻打上邽。楊難當哪裏打得過北魏?主動獻出上邽,向北魏稱臣。仇池轉眼又縮成一個小國。
楊難當不甘心,再次出兵進攻蜀地。劉宋被激怒,派兵反擊楊難當,一直打到仇池國。楊難當領著殘兵敗將逃入上邽,投降了北魏。劉宋占領了仇池舊地。
仇池亡國了。
西北隻剩下一個北涼。拓跋燾本想就勢滅了北涼,怎奈柔然卷土重來,侵擾北魏邊境。拓跋燾隻得暫時放下北涼去打柔然。
拓跋燾在五原(山西忻州)集結軍隊,兵分幾路殺入漠南。但是魏軍幾路包夾一直追到漠北也沒能圍住柔然人,隻得退回。
魏軍回來後槍口一轉殺向北涼。北涼一麵抵抗,一麵派人向柔然求援。然而柔然人遲遲不到,北涼戰敗投降。
北涼剛投降,柔然人殺過來了。原來柔然人想圍魏救趙,沒來救北涼,而是長途奔襲北魏的都城平城(山西大同)。魏軍主力在外,後防空虛。柔然人順利殺至平城。
平城城內亂作一團。平城守將建議太子帶上太後逃命。太後斷然拒絕,罵他們是膽小鬼,親自出麵組織抵抗。將士們看到一個女流之輩都毫不懼敵畏戰,深感羞愧,鬥誌被激發起起來。魏軍主動出戰,以寡擊眾,打敗柔然。拓跋燾迅速率軍回援,截住柔然人一頓痛打,斬首萬餘。
平城有驚無險全仗太後臨危不懼。
太後姓竇,是漢人。竇太後不是拓跋燾的生母,隻是養母而已。拓跋燾生母早亡,拓跋燾是竇太後一手帶大。竇太後把拓跋燾當做親生兒子。拓跋燾把竇太後當做親娘。拓跋燾即位後把竇太後封為太後。養母成為太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北魏滅了北涼,中國北方就被北魏統一。
北魏和劉宋南北對峙。130年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此結束。150年的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了。
南朝和北朝就象罐子裏的兩隻蟋蟀,都把這個罐子認作自己領地,視對方為必除之而後快的異類。它們怒目而視,互相對峙,時不時撕咬在一起。但是勢均力敵,誰也無法徹底製服對方,隻得在打得精疲力竭之後重新回到對峙狀態,養精蓄銳,以利下戰。
黃河和長江之間的廣大區域是南北兩國的緩衝區、比武場。北朝南征時最遠打到長江,南朝北伐時最遠打到黃河。通常情況下則以淮河為界,互相對峙。
北魏統一了北方。高句麗、西域等外圍國家也向北魏朝貢稱臣。但柔然、吐穀渾不服北魏,跟北魏爭搶地盤。拓跋燾打敗了吐穀渾,把吐穀渾趕入西域。但柔然很難纏,跟北魏打遊擊戰。拓跋燾親自率兵遠征也不能擺平柔然。
445年,羯人蓋吳聚集關內的胡人起義。新征服地區的胡人飽受天災、兵禍、重稅、酷刑之苦,不願再接受北魏的統治,紛起響應蓋吳。漢人也加入蓋吳的隊伍。蓋吳的起義軍轉眼發展到十幾萬人。
蓋吳率軍進攻長安。拓跋燾調兵遣將圍剿蓋吳,連戰連勝打掉一半的起義軍。
蓋吳率領殘餘逃入深山,一麵招兵買馬,一麵派人向劉宋稱臣求援。劉宋命令雍州和梁州的駐軍向邊境集結,聲援蓋吳。蓋吳趁魏軍注意力轉移圍剿放鬆之機東山再起。
拓跋燾發覺事態嚴重,立即從關外調兵增援關內。他一方麵警戒劉宋,一方麵抓緊圍剿蓋吳。蓋吳被部下所殺。起義軍最終被魏軍剿滅。
劉宋當時也爆發民變。湖北地區的蠻人聚眾造反牽製了宋軍的兵力。劉宋失去一個聯手蓋吳拿下關中的機會。
拓跋燾親自率軍進剿蓋吳。他去長安附近的一個廟裏檢查寄養在那裏的戰馬。他的隨從借用廟裏的廁所,結果發現廁所裏藏有很多兵器。他馬上報告給了拓跋燾。
拓跋燾大怒。和尚哪裏用得到兵器?這肯定是蓋吳的人存在這裏的。這裏的和尚肯定跟蓋吳通謀造反。他下令有關部門立案偵查,將廟裏的和尚全部處決。在辦案過程中,有關部門起獲大量釀酒的工具、官員富豪寄存在這裏的財物,甚至發現一個專門用來跟女人淫樂的密室。
拓跋燾對和尚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做法非常厭惡。崔浩趁機提出滅佛的建議。
崔浩在拓跋燾繼位後得到重用和信任。拓跋燾在國家大事方麵經常請教崔浩的意見。
崔浩主張滅佛。國人信這種外來宗教一點好處沒有,“以為佛法虛誕,為世費害,宜悉除之”。
拓跋燾深以為然。
佛教在北魏時期日益興盛。因為和尚享受免稅免役待遇,所以很多人削尖腦袋往廟裏鑽。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正常納稅服兵役的人越來越少。
拓跋燾發現稅源兵源出現問題,“詔罷沙門年五十已下者”,勒令五十歲以下的和尚還俗。
拓跋燾滅北涼時發現三千僧人參與守城與魏軍作戰。破城之後,拓跋燾下令將三千僧人全部處死。多虧天師道的天師寇謙之為僧人求情,拓跋燾信道,尊重寇謙之,饒僧人不死。但他對僧人參與戰爭非常不滿。
僧人好裝神弄鬼,聲稱自己通鬼神有法術,“能使鬼治病,且有秘術”,並且喜歡編造讖語,製造輿論。蓋吳起事時就有民間流傳讖語“滅魏者吳”,以至於大家都相信蓋吳能成功,紛紛加入蓋吳的隊伍。拓跋燾懷疑這個讖語是僧人編造。如今在寺院發現兵器,拓跋燾更加相信僧人與蓋吳勾結。
總之,拓跋燾認為佛教是北魏江山穩定的隱患,決定鏟除禍根。
崔浩建議“悉誅天下沙門,毀諸經像”。
拓跋燾批準,下詔禁止信仰“胡神”(外來宗教,即佛教)及建造胡神的泥像銅像,違令者斬;胡教的經書、神像一律銷毀;“沙門無少長悉坑之”。誰敢藏匿僧人,滿門抄斬。
拓跋燾“先盡誅長安沙門,焚毀經像”。太子拓跋晃留守京城。他接到滅佛詔書後沒有立即執行而是上書反對。因為他信佛。但他上書三次都被駁回,不敢抗旨不尊,隻得傳達滅佛令。但這麽一耽誤,很多僧人得到消息都跑進深山避難,或隱姓埋名藏入民間。
拓跋燾史稱北魏太武帝。因此拓跋燾滅佛又被稱為“太武滅佛”。
這是史上第一次滅佛行動,也是最慘烈的一次。“一境之內,無複沙門”。
佛家痛恨拓跋燾,更痛恨崔浩,認為滅佛完全是崔浩挑唆所至。崔浩後來被拓跋燾處死,佛家幸災樂禍,稱之為報應。其實崔浩被殺跟滅佛沒一點關係。他是因為晚年修國史,據實記載北魏的黑曆史,被鮮卑貴族告到拓跋燾那裏。拓跋燾認為他有意醜化北魏的列祖列宗,下令將其處死。
南朝的劉宋沒有滅佛,但對佛教的發展多加限製。佛教搞偶像崇拜,到處建造佛像、佛塔、寺廟,極盡奢華,耗費巨大,對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巨大浪費。有大臣要求限製無節製地建造佛像塔寺。“自今欲鑄銅像及造塔寺者……須報乃得為之。”誰再搞這些東西必須上報官府批準後才能動工。劉義隆下旨要求各地遵照執行。
拓跋燾平定蓋吳之亂後繼續討伐柔然。他親自率軍遠征柔然,雖然未能將柔然徹底殲滅,但讓柔然逃拋棄牛羊輜重遠遁也基本達到遠征的目的。“自是柔然衰弱,屏跡不敢犯魏塞”。北魏基本沒有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