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玄宗封禪
720年——727年 唐玄宗降服吐蕃、突厥等諸胡,安定邊境,封禪泰山。
??文治成功的唐玄宗在武功方麵也不甘落後。
??他上台伊始便舉行了一次大型的軍事演習。來自全國各地的20萬軍隊在驪山下接受唐玄宗的檢閱。
??但是唐玄宗對這次演習非常不滿意。軍容不整亂七八糟說明主帥治軍不嚴訓練不足。這樣的軍隊如何打勝仗?唐玄宗一氣之下下令斬了兵部尚書祭旗。當時的兵部尚書是郭元振。在大臣的勸說下,唐玄宗將兵部尚書流放,斬了他的副手。唐玄宗任命姚崇接替郭元振。
??唐玄宗殺一儆百威懾眾將。眾將從此對治軍訓練不敢再怠慢。
??突厥人南下侵擾受到唐朝在黃河北岸新築三城的羈絆,轉向西邊侵擾西域。
??後突厥可汗默啜派兒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石阿失畢率領精銳騎兵進攻唐朝的北庭都護府(治所在新疆結木薩爾)。
??北庭都護郭虔瓘指揮TJ據城抵抗,擊退了突厥人的進攻。
??同俄特勤單槍匹馬靠近TJ的城池偵察。郭虔瓘派軍出城悄悄埋伏在道旁。同俄特勤掉進TJ的伏擊圈後被TJ亂刀砍翻在馬下。
??突厥人失去主帥,隻得大哭而去。石阿失畢怕默啜遷怒於己,率部投降了唐朝。
??TJ擊退突厥為唐玄宗重振軍威贏得一個好的開始。唐玄宗傳令嘉獎,封郭虔瓘為冠軍大將軍,後來又任命他為河西節度使,負責西北地區的防務。
??節度使就是擁有皇帝親賜旌[jīng]節的軍隊統帥。旌節有點尚方寶劍的意思,代表皇帝的權威。節度使比一般的總管、都督更有權力,不僅掌握軍權也掌握政權、財權,相當於土皇上。
??契丹夥同奚人劫掠幽州。時任幽州都督的宋璟無力應戰,隻能閉關不出。唐玄宗派薛仁貴之子薛訥率兵討伐契丹。
??薛訥率軍兩萬北上。他急於立功,疏於防範。部隊行至灤水穀(河北承德隆化縣灤河山峽穀地)時遭到契丹人的伏擊,全軍覆沒。薛訥和數十個騎兵僥幸逃脫。
??唐玄宗將薛訥削職為民。
??吐蕃得到河西九曲之地後便以九曲之地為據點,不斷進犯唐朝,蠶食唐朝的地盤,搶奪唐玄宗在青海飼養的戰馬。
??唐玄宗重新啟用薛訥,讓他戴罪立功,以平民的身份代理將軍,率領十幾萬軍隊、四萬匹戰馬討伐吐蕃。
??隴右(青海樂都)群牧使(負責養馬的官)王晙率部參戰。他帶著2000人去跟薛訥會合,行至大來穀(甘肅定西岷縣境內)時發現吐蕃大部隊。十萬吐蕃人在大來穀安營紮寨,準備次日偷襲薛訥。當時薛訥正駐紮在武街(甘肅定西臨洮縣東),離大來穀隻有二十裏。
??王晙被擋住去路,無法給薛訥報警。王晙發現吐蕃人沒有布置崗哨,決定發動夜襲打他一下子。他讓700騎兵穿上吐蕃人的衣服在天黑之後衝進吐蕃營地,自己率兵在營地外擊鼓呐喊。700敢死隊衝進吐蕃營地見人就殺。吐蕃人以為TJ跟自己內部的叛軍裏應外合攻破營地,開始胡亂攻擊,直到天亮後才發現自己在自相殘殺。吐蕃白白損失了上萬人馬。
??吐蕃潰敗而去。王晙趁機去與薛訥會合。兩人合兵一處追殺吐蕃,“前後殺獲數萬人”。
??薛訥在戰後被唐玄宗封為羽林軍將軍兼涼州總管。王晙也晉升為原州(寧夏固原)都督。
??吐蕃不甘心失敗卷土重來圍攻鬆州(四川阿壩自治區)。
??鬆州守軍在固守城池的同時抓住機會發動突襲,擊退了吐蕃人。
??吐蕃發現TJ今非昔比,主動向唐朝請和。因為有金城公主居中調和,唐玄宗給堂妹一個麵子,同意講和。雙方盟誓,互不侵犯。
??西北邊境從此安靜下來。
??北部邊境因為後突厥可汗默啜之死也安靜下來。
??默啜一直想征服整個大漠,恢複突厥汗國。他率軍進攻鐵勒的拔曳固部落,獲得大勝。得勝回營的默啜疏於防範,脫離隊伍去追逐獵物,結果被拔曳固的潰兵伏擊殺死。
??默啜死後,突厥陷入奪位內亂。大批突厥人南下投降了唐朝。之前被征服的部落也趁機脫離突厥自立門戶。突厥勢力大衰。唐朝北部邊境的壓力減輕不少。
??契丹人和奚人沒了突厥人做靠山,勢單力孤,也向唐朝投降。唐朝趁機恢複了營州(遼寧朝陽)
??唐朝四境烽煙漸歇。國內百姓得以安心生產。
??但是好景不長,突厥左賢王在奪位混戰中勝出,被擁立為毗伽[pí jiā]可汗。唐朝邊境又出現變數。突厥內戰中投降唐朝的突厥人開始蠢蠢欲動。
??王晙在大來穀一戰成名後屢獲提拔,官至朔方節度使。
??他上書唐玄宗要求把歸降的突厥人內遷到河南或淮南地區,與北方突厥脫離接觸。否則突厥人內外勾結必生禍亂。
??他的上書還沒批複,河曲地區(山西忻州河曲縣)的突厥已經反了。這些突厥人分為兩路去投奔毗伽。王晙率軍追擊,追上並殲滅了其中一路。
??王晙聯絡降唐的突厥拔悉密部落和契丹人、奚人,準備東西夾擊消滅毗伽。
??毗伽可汗知道後先發製人,率軍進攻拔悉密部落,一戰將其降服。隨後他又回軍進攻涼州,搶了涼州的羊和馬。TJ出城追擊被突厥人殺得大敗。
??毗伽可汗打敗TJ聲名大振。原默啜可汗的部眾都投奔毗伽。後突厥東山再起。
??不過毗伽可汗認為“唐主英武,民和年豐,不可為敵”,在大勝之後主動向唐求和,“請父事天子”,願意把唐玄宗當父親一樣對待。
??唐玄宗也不願輕啟戰端,答應既往不咎,希望跟後突厥和平共處。
??但是之前投降唐朝的突厥人依然不肯安分。
??河套地區的突厥人聚眾造反進攻夏州(陝西榆林靖邊縣)。
??夏州離長安不遠。唐玄宗擔心長安的安全,調隴右節度使郭知運率軍增援王晙,希望能夠盡快平定河套地區。
??王晙不願郭知運搶功,聲稱朔方的兵力對付突厥人綽綽有餘,不需要增援,要唐玄宗把郭知運調走。唐玄宗沒有同意。
??郭知運率軍到達河套地區。他聽說王晙不願自己插手戰事想獨享戰功,非常不快,暗中給王晙拆台。
??已經向王晙投降的突厥人遭到郭知運的攻擊,以為王晙出賣了他們,再次聚眾反叛。王晙前腳平定了叛亂,後腳又死灰複燃。
??唐玄宗見河套地區叛亂遲遲不能平息,以為王晙作戰不利,將其貶職。
??天兵軍(負責鎮撫降唐突厥人的部隊)節度使張說[yuè]率軍擊敗了叛軍,平定了河套地區,將殘餘五萬多人遷往黃淮地區。
??唐玄宗任命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讓他接任了當年姚崇的職務。
??張說向唐玄宗建議裁軍,一則邊境無事不需要那麽多軍隊,不如解散部分軍隊回去務農,支援國內生產建設;二則兵貴精而不貴多,打仗不單純以軍隊的數量取勝。他將邊防軍的數量由60萬縮減到40萬,把老弱病殘打發回家,留下精兵加強訓練。
??隨後張說又向唐玄宗建議招募能夠長期服役的誌願兵代替義務兵。
??當時唐朝的軍隊是由府兵組成,也就是由官府征召的服兵役的農民,屬於義務兵。義務兵服兵役都是有期限的。府兵服完兵役就回家種地。這些兵因為服役時間短通常缺乏訓練,戰鬥經驗少,戰鬥力一般。
??張說建議招募職業軍人,也就是脫離生產的專職軍人,當時不叫誌願兵而叫募兵。募兵一輩子服役,什麽也不幹就負責打仗,打到老,打到死。
??募兵的戰鬥力比府兵強。但招募兵花銷也大。府兵是義務兵,來盡義務的,沒有工資一說。募兵是以當兵為職業,需要工資養家糊口。ZF養募兵不但要管吃管住還得發工資,軍費開支比府兵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唐朝處於開元盛世之時國力雄厚,兵餉根本不成問題。兵餉不成問題,募兵的忠誠度就不成問題。後來唐朝窮了,兵餉發放不到位,募兵開始鬧事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張說首創募兵製,高薪招募職業軍人。此後TJ的戰鬥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唐玄宗在青海建立了一個戰馬基地,專門馴養戰馬。十幾年功夫馬匹的數量翻了一番,達40多萬匹。騎兵的戰力得到加強。
??張說做宰相做了五年。唐玄宗的宰相幾年一換,跟換屆一樣。姚崇做了三年。宋璟做了不到四年。
??張說做的時間長,不是因為他做得比姚崇、宋璟好,而是他有眼力價,擅長討皇上喜歡。
??唐玄宗好文學,設立書院,重金延請一群有名的文人墨客為他編篡書籍。
??一位大臣認為花那麽些錢搞書院沒有意義。張說不同意。他說古代帝王在和平時期都是熱衷修宮殿選美女,而咱們的皇帝卻熱衷整理古代的經典著作,相比之下高低立現。你這麽說咱們皇帝太不合適了!唐玄宗聽說後,對張說更加高看一眼。
??張說知道唐玄宗圖虛名,建議唐玄宗封禪泰山。
??唐玄宗欣然同意,讓張說負責封禪的各項準備工作。
??725年,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去泰山祭祀上帝,回來路上拐到曲阜祭祀了孔子。
??封禪大典讓張說出盡風頭,也招來眾怒。
??張說挑選自己的親信和下屬跟隨唐玄宗登上泰山祭天,讓其他人在山下祭祀五帝。這些跟隨唐玄宗上山的人都得到封賞。待在山下的人什麽都沒得到,於是遷怒於張說。
??張說這個人也是渾身毛病,貪財,傲氣,媚上欺下。別人要抓他小辮子也並非難事。
??禦史中丞(相當於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宇文融、李林甫等聯名指控張說收受巨額賄賂。
??唐玄宗派人去審,坐實了張說的受賄罪。唐玄宗隻得將其免官。
??唐玄宗提拔王晙接替張說。王晙足智多謀精通懂軍務。唐玄宗任命他做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