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奪門之變
1449年——1657年 土木之變後,大臣於謙擁景泰帝為帝,領導抗擊瓦剌入侵。明英宗回歸後一度被囚禁。大臣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發動政變擁明英宗複辟。
??土木堡兵敗,明英宗被擒,消息傳回京城,朝野震驚。
??朝廷亂作一團,主逃的聲音喧囂塵上。明朝五十萬精銳喪失,朝廷已無兵可戰。京城守軍老弱病殘加起來也不到十萬,士氣渙散,毫無鬥誌。即使全國總動員招來勤王之師,皇帝在人家手裏,這仗也沒法打,投鼠忌器。萬一激怒了瓦剌,人家要是撕票怎麽辦?戰無可戰,那隻能跑。很多人主張遷都南京,然後跟也先講和。
??時任兵部左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於謙堅決主戰。他說:跑是絕對不行。宋朝南渡是什麽後果,大家不是不清楚。“國為重,君為輕”。皇上被逮去了,我們再立一個不就結了。這樣他們就再也沒有辦法要挾得到我們。
??於謙取得了皇太後的支持,擁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yù]為新皇帝,即景泰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
??景泰帝任命於謙為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總攬軍務,備戰瓦剌。
??景泰帝登基後通告各地守軍:明英宗已經不再是皇帝,不得再按明英宗的命令行事。全力抵抗瓦剌的進攻。
??他發此令是針對也先利用明英宗來招降明朝守軍。
??在此之前,也先挾持著明英宗去招降宣府城。宣城守將楊洪拒絕開城,讓城上守卒謊稱自己不在城內無人做主。也先無奈,隻得轉向大同。
??來到大同,也先讓明英宗去叫開城門。這時大同已經接到朝廷命令,拒絕聽命。明英宗親自來到城下,對守將郭登說:咱倆也算是兒女親家。你怎麽忍心將我拒之門外呢?郭登說:我奉令守城,不敢擅開城門。英宗的手下擔心英宗完不成招降任務會被瓦剌人殺了,以頭撞門,連哭帶喊。但郭登不為所動,最終也沒有打開城門。
??瓦剌不敢強攻太原,隻得離去。
??跟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監喜寧,對英宗忠心耿耿,投降瓦剌後對瓦剌人也忠心耿耿。他把明朝的虛實一五一十告訴給也先,向也先獻計以送回英宗為名入侵明朝。喜寧料定明軍投鼠忌器不敢與瓦剌軍對戰,明朝隻能遷都躲避。瓦剌占領北京後跟明朝南北對峙,分庭抗禮。
??也先於是再次率兵南下。瓦剌兵臨太原城下,以英宗名義要求借路。郭登拒絕,說:我們已經有新君了。言外之意,英宗現在已經不是皇上了,說話不好使了。
??不過這也難不住瓦剌。瓦剌已經洞悉明軍防線的薄弱之處,繞過太原尋隙而入,長途奔襲北京。
??於謙派兵在紫荊關(在河北保定易縣境內)阻擊瓦剌軍。喜寧親自帶路,從明軍防守薄弱之處殺入,夾擊明軍。明軍大敗。紫荊關失陷。
??瓦剌很快便殺到北京城下。
??北京城下這時已經集結了二十多萬勤王之師。於謙親自指揮勤王軍隊迎戰瓦剌軍。他下令關閉北京所有城門,以示破釜沉舟,不勝不歸。將士們明白無路可退,隻有拚死一戰才有活命的機會。
??也先指揮瓦剌軍進攻北京城。城外明軍奮勇殺敵死戰不退。城上明軍居高臨下以箭炮猛轟瓦剌軍。瓦剌軍死傷無數。
??瓦剌善野戰不善攻城,久攻不下。
??這時宣城、遼東的勤王之師趕到,對瓦剌形成夾擊之勢。
??也先畢竟是孤軍深入,最害怕的就是攻城不下受到裏外夾擊。也先趁後路未斷,匆匆撤兵而去。
??郭登等邊將趁機出城襲擊瓦剌軍,令瓦剌軍再次損兵折將。
??瓦剌大敗而回,士氣嚴重受挫。明軍則士氣重振,一掃土木堡之敗的陰霾。
??也先知道明朝又立了一個皇帝,留著明英宗也沒有什麽利用價值,想以明英宗為籌碼跟明朝議和。
??群臣大多歡迎議和。於謙不同意。他認為如果同意議和就得接受瓦剌的苛刻條件。我們不能做危害江山社稷的事。“社稷為重,君為輕”。我們不能犧牲社稷去交換明英宗。何況明英宗已經不是君了。
??也先頻頻派人來議和,條件越降越低,最後揮淚大甩賣,隻求恢複朝貢貿易。明英宗也派人送信回國,希望朝廷接他回去。
??群臣不斷給景泰帝施壓,要求接回明英宗。
??景泰帝不樂意了,說:不是我貪戀皇位。當初是你們死勸活勸要我做皇帝,現在你們又要迎我皇兄回來。
??景泰帝不希望明英宗回來,擔心明英宗回來會跟他索要皇位。他登基時向群臣表示自己隻是在兄長不能履行皇帝職責期間代理皇位,但真正坐穩皇位後就不想再下來了。
??於謙說:皇位歸屬已定。這個事實不會改變。瓦剌無條件講和,結束戰爭狀態,這對社稷有利。
??景泰帝得到群臣不會支持明英宗複位的承諾後同意與瓦剌講和,派特使北上談判。
??特使將景泰帝同意議和的親筆信交給也先,然後去拜見明英宗。明英宗托特使給景泰帝帶個話,說自己絕沒有複位的打算,隻求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身份回去頤養天年。他給太後、景泰帝以及群臣寫了三封信,書麵保證決不謀求複位。
??和議達成後,也先把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進京後跟景泰帝和群臣見了一麵,之後就被景泰帝軟禁起來。群臣多次請求拜見太上皇都不獲得批準。
??景泰帝擔心明英宗跟群臣串通複辟,派兵把守明英宗居住的南宮,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大門上鎖,並且用鉛灌注鎖芯。食物通過一個小洞送進去。
??明英宗在裏麵被關了七年。
??景泰帝廢立太子,讓自己的兒子代替明英宗的兒子做太子。
??明英宗年紀尚青,在位期間沒有立太子。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剌抓走了。太後讓景泰帝監國暫時代理朝政,等明英宗回來。她搜羅宮內的金銀財寶去贖明英宗。結果也先收了財寶卻不肯放人。太後絕望了,以為明英宗再也回不來了。於謙率領群臣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勸太後同意立景泰帝為帝。太後別無選擇,隻得答應。不過她提出一個條件,要求景泰帝立明英宗的兒子為太子,等景泰帝百年之後再將皇位交還自己兒子一脈。景泰帝一口答應。太後於是下旨立景泰帝為帝。天真的老太後以為皇位跟自行車一樣,借走騎兩天還能送回來。沒想到景泰帝坐穩皇位後就宣布廢太子。太後欲哭無淚,無可奈何。
??群臣對此頗有微詞。明英宗回來,你不說主動還位也就罷了,還把人家兒子的太子之位也廢了,這有點太不厚道了。朝廷百官大都是明英宗提拔起來的,內心還是偏向明英宗。
??景泰帝的兒子當上太子沒多久便死了。景泰帝也就這麽一個兒子。群臣趁機勸他恢複前太子的太子之位。景泰帝斷然拒絕。他打算加把勁再生一個。
??有個大臣冒死進諫,說你廢了太子強立自己的兒子,結果兒子不久夭折,說明太子才是天命所在。你應該讓太子趕緊複位才好。
??景泰帝氣壞了,令錦衣衛將其抓去亂棍打死。
??景泰帝在後宮辛勤耕耘,但苦幹三年顆粒無收,還把自己的身子累垮了。
??1457年,景泰帝得了重病,臥床不起。於謙等人勸皇帝早立太子,說你要不樂意恢複前太子可以在其他侄子裏挑一個。景泰帝答應了,說等我想好了告訴你們。
??團營總兵官(相當於北京軍區司令)石亨進宮拜見景泰帝,看到景泰帝病得不輕,出來後對人說皇帝可能活不了幾天了。他跟親近的幾位將領和太監曹吉祥、禦史徐有貞密謀搶在景泰帝宣布太子人選之前讓明英宗複位。他們密報太後得到了太後的全力支持。
??這幫人說幹就幹,連夜帶兵直奔南宮。南宮守衛不知所措不敢攔阻。這幫人砸開宮門衝進明英宗的寢殿,架起明英宗就走。來到皇宮,衛士上前阻攔。明英宗斷喝:我是太上皇!衛士一看果真是太上皇,趕緊讓開。明英宗來到金鑾殿,命人擊鼓鳴鍾,召喚文武百官上朝。
??臥病的景泰帝在後宮聽到鍾響,問手下:是於謙嗎?他認為於謙手握兵權最可能發動政變。手下告訴他:是太上皇複位了。景泰帝沉默片刻,說:好,好。
??百官有日子沒上朝了,忽聽得宮中鍾鼓齊鳴,以為景泰帝病好了,急忙入宮朝見,進宮才發現是明英宗坐在龍椅之上。
??麵對既成事實,群臣也隻能接受。
??明英宗複辟後立即把景泰帝降為王,遷出皇宮。沒幾天,景泰帝死了。有人懷疑是明英宗害死了景泰帝。
??明英宗以普通親王的規格安葬了景泰帝,給景泰帝一個惡諡“戾”。在古代諡法中,不悔前過,不思順受,知過不改稱為戾。明英宗對景泰帝見他回來不說讓位還把他關起來滿懷怨憤,指責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明英宗命令景泰帝的妃嬪殉葬。“妃嬪唐氏等賜帛自盡,以徇葬。”
??景泰帝的皇後,一個死了,一個被廢。明英宗命令廢後殉葬。大臣勸他放過廢後。她之所以被廢是因為勸景泰帝不要廢立太子惹惱景泰帝。她帶著兩個女兒幽居冷宮已經夠可憐了。如果讓她殉葬,兩個孩子就成了孤兒。明英宗動了惻隱之心,放過廢後。
??於謙等景泰帝重用的大臣被逮捕下獄。於謙主張“社稷為重,君為輕”擁立景泰帝為帝。明英宗將其處死抄家。郭登守大同時拒絕明英宗的招降。明英宗將其流放甘肅。
??明英宗展開瘋狂的報複。
??他重新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明英宗死後,有人給景泰帝抱屈,認為給景泰帝“戾”的惡諡有失公允。景泰帝對江山社稷是有功的。沒有景泰帝,大明王朝可能在土木之變後土崩瓦解。是景泰帝和於謙等人使大明王朝轉危為安。景泰帝在位期間,國內災害頻頻,尤其是黃河決堤,造成國內饑民遍地,社會動蕩。是景泰帝組織抗災救災,賑濟災民,減免賦稅,保持了社會穩定。
??也有人為於謙喊冤。於謙在大明王朝搖搖欲墜的時候挺身而出,保住了北京也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可最終卻落得棄屍街頭的下場。
??朱見深也知道父親做事有些過分,下令給景泰帝恢複皇帝的身份和待遇。景泰帝的諡號被改為“景”,有布義行剛,致誌大圖,德行可仰等意。這是一個好諡號。
??於謙等人被平反。郭登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
??朱見深順應民意給南宮之變畫上一個句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