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71,設立西廠

371,設立西廠

  1464年——


  ??1464年,明英宗病死。兒子朱見深即位,即明憲宗。


  ??明英宗死時38歲。別看隻活了38年,明英宗一生也夠傳奇的。幼年登基,由太後垂簾聽政,自己不過是傀儡皇帝。親政後寵用宦官王振釀成“土木之變”,做了外族的俘虜、人質。好不容易回來又被弟弟關了起來,做了七年的囚徒。“奪門”政變後,明英宗梅開二度,第二次登基為帝。因為寵用“奪門”功臣,釀成“曹石之亂”。身背傀儡、俘虜、囚徒、篡位、庸君諸多標簽的皇帝,僅此一個。


  ??明英宗死後,明憲宗朱見深繼位。


  ??明憲宗在兩歲時被立為太子,五歲時被景泰帝廢掉,十歲時又被複辟的明英宗重新立為太子。一係列變故使明憲宗自幼處於精神重壓的狀態下,造成朱見深膽小懦弱的心理毛病和結巴嘴子的生理毛病。明英宗雖然重新立他為太子,但見他懦弱而口吃,擔心他的智力也有問題,一度想改立太子。這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也加重了他的各種毛病。好在大臣李賢勸明英宗不要輕易改立太子以保持政局穩定。最終明憲宗還是順利坐上了皇位。


  ??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冊封太後、皇後和太子。明憲宗當時虛歲18,還沒有孩子,立太子的事暫時不用考慮。


  ??明憲宗尊生母周貴妃為太後。明英宗的皇後按理也應該被尊為太後。但是周貴妃不幹,非要獨享太後尊號。明憲宗孝順,答應了。但是以李賢為首的大臣們不幹,認為不合禮法。拒絕起草聖旨。周貴妃最終妥協,同意兩宮並稱太後。


  ??立完太後立皇後。明憲宗想封保姆萬貞兒為皇後。周太後堅決不同意。


  ??萬貞兒本是服侍周太後的宮女,因為成熟穩重被周太後派來照顧明憲宗的起居。明憲宗打小就和萬貞兒在一起,可以說是萬貞兒將他一手帶大。景泰帝廢立太子,把還是小孩的明憲宗趕出宮。明憲宗他媽都不敢去照顧明憲宗,怕招致不測。萬貞兒一個人跟著明憲宗出宮。廢太子命不保夕。萬貞兒對他不離不棄,一直安慰、嗬護著他。明憲宗把她視為知己朋友、患難夫妻,甚至是母親。


  ??萬貴妃比他大17歲,跟他媽歲數一般大。


  ??周太後不接受一個身份卑賤、年齡跟她一般大的宮女做自己的兒媳。明憲宗隻得妥協,改封萬貞兒為貴妃。貴妃再貴也不過是皇帝的妾。周太後勉強同意。於是後宮多了一個媽媽級的萬貴妃。


  ??萬貴妃年老貌醜卻是明憲宗的最愛。皇後以及其他嬪妃年輕貌美卻不入明憲宗的法眼。


  ??皇後對明憲宗專寵萬貴妃非常不滿。她不敢跟憲宗叫板,找茬痛打了萬貴妃一頓出氣。憲宗知道後立即廢了皇後,將她全家充軍發配。此後宮中無人敢招惹萬貴妃,包括後來的皇後。


  ??萬貴妃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明憲宗非常高興,放話要立這個孩子為太子。誰成想這孩子命薄,不到一歲就夭折了。萬貴妃因為年事已高此後沒有再生育。明憲宗非常遺憾。


  ??太後、貴妃都立完了,憲宗開始集中精力幹工作。


  ??憲宗執政初期,天災人禍不斷。


  ??天災來了誰也攔不住,隻能設法救災,減免賦稅,撫恤百姓。雖然憲宗對救災還是比較上心的,但還是不能阻止大量流民的產生。大批流民湧向荊襄一帶謀生。當地政府擔心流民大批湧入影響當地的社會治安,派兵強力驅散,結果引發流民的武力反抗。流民一呼百應,星火燎原。造反隊伍由萬人至十萬至百萬,聲勢浩大。


  ??憲宗不得不調兵遣將去鎮壓。


  ??四川的彝族、苗族,廣西的瑤族、壯族也跟著起哄聚眾鬧事。蒙古的韃靼人趁機渾水摸魚。憲宗忙得焦頭爛額。


  ??瓦剌崩潰後,韃靼重新崛起。韃靼不斷騷擾明朝邊境。憲宗派兵去剿。韃靼撒腿就跑。憲宗撤回軍隊。韃靼跟踵而至。憲宗煩不勝煩。


  ??戰爭打得還算順利。明憲宗平定了內亂,決定休兵養民。雖然韃靼仍然不斷犯邊,憲宗也不想打了。他讓邊關加強防禦,修了一千七百多裏“邊牆”加固防禦工事。他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內政上麵。


  ??憲宗作為皇帝說不得好也說不得差,有做得好的方麵也有做得不好的方麵,大明王朝沒有因他而中興也沒有因他而衰落,總體來說馬馬虎虎還算說得過去。有人說他“恍若明君”,看起來像個明君,但也幹了很多昏君的事。


  ??他最讓人詬病的是皇莊、傳奉官和西廠三件事。


  ??皇莊就是皇家莊園。憲宗把沒收充公的土地劃撥到自己名下,建立私人莊園。群臣覺得匪夷所思,搞不懂富有天下的皇帝給自己另設一份私產有什麽必要。有人勸諫明憲宗:“天子以四海為家,何必與民爭利?”明憲宗不理。


  ??皇帝見便宜就占,帶動下麵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益發貪婪。他們霸占民田為莊田。土地兼並風由此興盛。


  ??傳奉官就是皇帝繞過吏部自行任命的官。按規定,官員任命由吏部負責。吏部通過考核、選拔、合議,擬定任命候選名單,報批皇帝核準,然後下達委任狀。明憲宗帶頭違反規定,隨意任命官員,把官爵當做賞賜。


  ??隻要能討皇帝的歡心,不管能力高低,都能獲得官職。攀不上皇帝,通過賄賂皇帝寵幸的嬪妃、太監也能獲得皇帝的批條。明憲宗簽批的傳奉官多達數千人,其中跑宦官梁芳門路的人就多達千人。有一個毫無功名的人一躍成為太常卿(負責祭祀禮樂之事,正三品)。如此一來,想做官的人不再把功夫下在科舉上麵,想升官的人不再把功夫放在政績上麵,都熱衷跑官買官,靠諂媚和賄賂上位。朝內佞幸小人越來越多,吏治越來越差。


  ??明憲宗最遭人詬病的是建立西廠,把明朝的特務政治、酷吏政治推上高峰。


  ??西廠跟東廠一樣是一個由宦官領導的特務組織,但比東廠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它可以不經請示皇帝直接抓大臣下獄審訊,集公檢法於一體。


  ??當初明太祖建立錦衣衛監視朝野。明成祖建立東廠監視錦衣衛。明憲宗尤嫌不足,又建立了不受任何監督、擁有無限權力的西廠跟錦衣衛、東廠並立。


  ??明憲宗之所以要加強特務工作跟他長期沉溺後宮有關。


  ??明憲宗剛即位的頭幾年還象那麽回事,按時上下班,和群臣一起討論朝政並做出批示。可沒過多久就躲進深宮裏不再見人,隻靠書麵批示或者太監傳話來遙控指揮。


  ??出了什麽事呢?是他沉溺後宮酒色嗎?不是。


  ??前麵提到過,明憲宗是個結巴嘴子,說話結……結…….結、結、結….結巴。


  ??這毛病實在有損皇帝的光輝形象。


  ??因為皇上有口吃這毛病,所以在朝堂上很少說話。大臣們為什麽事爭得臉紅脖子粗,明憲宗隻是瞪著倆大眼珠子看著,也不插話。雙方爭執不下請皇帝裁決,明憲宗也隻是簡單回答知道了。明憲宗不僅嘴慢,腦子也慢,需要較長時間思考。


  ??明憲宗視上朝為苦差,後來索性不去上朝。誰有事上奏折。語言交流存在障礙,那咱就文字交流。明憲宗雖然不去上朝但工作並沒有耽誤。大臣的奏折他還是看的,該準的準,該駁的駁。


  ??但是皇帝宅在家裏不出來,依靠宦官上通下達,就給了宦官擅權亂政的機會。


  ??當時宦官的權勢已經很大了。宦官不僅代表皇帝出使國內外,充當監軍、鎮守,還深入到各級黨政機關監視官民的一舉一動。


  ??明憲宗不見外人,更加依賴太監。他不僅需要借太監的嘴去傳達聖旨,還要借太監的眼去監視群臣。他極度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宮外陰謀重重,於是增設西廠,擴大特務組織的規模和職能。


  ??明憲宗派貼身太監汪直負責西廠。


  ??汪直秉承寧可錯抓一千,不能錯放一個的辦案理念上任後辦了一係列大案要案。但凡有人告發或得到什麽線索,不管有影沒影,先抓後審,羅織株連,不惜大興冤獄。


  ??大批朝臣、官吏、百姓被投入監獄。即使是三品以上,相當於現在中央國級高幹,汪直也是說抓就抓。一般官民更是不在話下。一件小事,一句牢騷話,對汪直等宦官不敬,都可能被上綱上線為圖謀不軌的大案。是殺是剮是抄家,都是汪直一句話的事。朝野對汪直畏之如虎。


  ??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朝廷內外騷動不安。“百司……不安於職,商賈不安於市,行旅不安於途,士卒不安於伍,庶民不安於業”。大臣們紛紛向明憲宗進諫,要求撤銷西廠。肅反擴大化傷及太多的無辜,沒有造反也會讓西廠給逼反了。這樣搞不但不利於社稷,反倒會危及社稷。


  ??明憲宗不太情願地撤銷了西廠。但是他固有的不安全感使他不久後又恢複了西廠。按他的想法,肅反擴大化即使製造了一半冤案,不是還有一半是真的麽?

  ??明憲宗“複開西廠,……直焰愈熾”。明憲宗重開西廠後,汪直氣焰更加囂張。所有說他和西廠壞話的人都遭到他的嚴厲報複。從此,士大夫“益俯首事直,無敢與抗者”。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