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46,解散國會

446,解散國會

  1913年——1914年 袁世凱待國會選舉他為正式總統後,解散國會,開始獨裁統治。


  袁世凱平定了二次革命後抓緊時間選舉總統。他得趕緊把自己這個臨時大總統轉了正。他要求國會先不要管憲法,先把總統選出來再說。


  他在二次革命爆發後並沒有立即對國民黨議員實施報複,隻抓了幾個平時鬧喚得凶的以儆效尤,留下了其他人。因為留著他們還有用,他需要國會幫他摘掉“臨時”的帽子,需要走個法律形式。如果清洗了國民黨議員,國會少了45%的議員,達不到四分之三的參會人數,選舉就沒法進行了。


  國民黨議員跑了幾個去投孫中山,但多數人還是留下了。前麵說過,國民黨的成分複雜並且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榮華富貴而入黨。他們主動跟叛亂的國民黨劃清界限或脫黨,希望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國會選舉毫無意外地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


  袁世凱即日發表《大總統聲明》:“所有前清國政府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各外國政府間所訂之一切條約、協約、公約,必當恪守”。


  英俄德日等列強隨即宣布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美國早在民國正式參議院成立之日就已經宣布承認中華民國,此時發來賀電“電賀袁世凱就任總統”。


  不久後,憲法草案也出台了。袁世凱看過後不滿意,還是孫中山的《臨時約法》那一套,搞大內閣小總統。袁世凱讓憲法起草委員會修改,要求擴大總統職權。憲法起草委員會多是國民黨人,拒絕了袁世凱的要求,認為憲法既然已經脫稿就應該由國會投票來決定是否需要修改,堅持進入投票程序。


  結果在國會投票前夕,袁世凱突然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的議員資格。理由是國民黨參與叛亂,也就是二次革命。已經宣布脫黨或早已轉投其他黨的議員也被收繳了議員證。也就是說但凡曾加入過國民黨的議員一律清除出國會。此令一下,國會超過一半的議員不能進入國會開會。


  國會達不到法定開會人數,陷入癱瘓。新鮮出爐的憲法草案也成了廢紙。


  殘存議員強烈抗議袁世凱非法罷免議員。按照臨時約法,隻有國會才有資格罷免議員,總統和內閣都沒有這個權力。


  袁世凱辯解說,臨時約法沒有考慮到議員所屬黨派參與叛亂的特殊情況。別說臨時約法沒有相關規定,世界各國都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我這是特事特辦,算不得違法。我總不能讓亂黨、叛黨決定國家大事吧?


  但是議員少了一半,國會名存實亡,共和製也名存實亡。


  袁世凱說那沒關係啊,你可以補選啊。選舉非國民黨員進入國會。


  殘存議員堅決不同意,要求恢複國民黨議員資格。接受補選就等於默認罷免議員合法,承認你們罷免議員的權力。你罷免了我補選。我補選完你再罷免。你看誰不順眼就罷免誰。那國會不就成了你的下屬部門了嗎?


  雙方互不退讓,陷入僵局。


  內閣打算搞政治體製改革,召開行政會議討論改革措施。與會代表包括中央代表和各省選派的代表。


  袁世凱靈機一動,把行政會議改名為ZZ會議,取代國會,並且以ZZ會議的名義解散國會。


  ZZ會議搞出一個袁氏版的《中華民國約法》代替《臨時約法》,正式恢複了總統製。


  新約法授予總統至高無上的權力。總統總攬統治權,即便是宣戰、媾和也無需國會批準,發布命令也不再需要內閣副署。內閣就是總統的直轄部門。


  《大總統選舉法》隨後公布。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任,並且可以無限連任。總統繼任人由前總統推薦。總統選舉變成了變相世襲。


  袁世凱實際上成了名為總統的皇帝。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的本意是限製、索性總統的權力,沒想到反倒給了袁世凱獨裁的機會。


  袁世凱下令通緝孫中山、黃興等國民黨骨幹分子。國民黨骨幹大多跑去日本避難。蔣介石在刺殺陶成章後潛逃日本躲避風頭,在那裏投到孫中山麾下。


  參加鬧事的省份被袁世凱更換了都督。蔡鍔在“二次革命”期間站在袁世凱一邊。但是袁世凱對也他不放心,調他進京做官。


  這下子,國內朝內都清靜了。再沒人敢煩他,更沒人敢跟他對著幹。現在的袁世凱是金口玉言,說什麽是什麽,想怎麽著怎麽著。袁世凱感到還是獨裁好啊。


  此後,袁世凱開始加緊準備恢複帝製。他想再上一層樓,過過做皇帝的癮。


  原來的那個皇帝,也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依然健在。小皇帝溥儀按照袁世凱承諾的優待條例宣布退位後依然保留著皇帝的稱號,隻不過是在紫禁城裏關上門做皇帝。


  溥儀退位時才6歲。他還不明白退位對於他意味著什麽,也不明白他名義上的媽隆裕太後為什麽天天躲在屋裏抹眼淚。


  隆裕哭自己命苦、哭自己無能,把祖宗的江山搞丟了。整整哭了一年,隆裕太後鬱鬱而終。


  隆裕真是是個苦命的女人,從入宮那一天起就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光緒不喜歡她,理都懶得理她,讓她一直守活寡。光緒死了,慈禧也死了,按說她終於媳婦熬成婆可以揚眉吐氣了。但是慈禧臨死讓醇親王做攝政王,把她晾在一邊。醇親王心力交瘁提出辭職,她貪圖垂簾聽政的機會立刻照準。但她哪有婆婆慈禧的本事,膽又小,人又傻,被袁世凱連唬帶嚇簽了退位詔書,等明白過味來,木已成舟, 無可挽回了。


  當時輿論對隆裕太後之死頗為惋惜。《中國日報》說:“抑鬱深宮二十餘年,既無可譽,亦無可譏。惟清廷退位,後立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亞細亞日報》也說:“隆裕太後……力主共和,實為有造民國”。


  隆裕死後,袁世凱下令降半旗致哀,為隆裕太後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率政府官員向隆裕遺體三鞠躬。隆裕的靈柩被送入清東陵。滿清王朝的遺老遺少全套朝服叩頭,向隆裕做最後的告別,同時也是向逝去的滿清王朝做最後的告別。隆裕是空前絕後唯一一個享受中西合璧葬禮的太後。


  溥儀此時已經8歲,還在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


  國會解散後,中華民國處於模糊狀態,既非共和製也非帝製。中國應該走向共和還是恢複帝製眾說紛紜。


  袁世凱認為民主共和是個不成功的實驗。用現在的話講,西方那一套不適合中國。他想恢複帝製,認為帝製才符合中國國情。


  他手下有兩大謀士,梁啟超和楊度。


  梁啟超在清朝時候是通緝犯,流亡日本,但在清朝滅亡以後沒事了,回到了中國。他以前宣傳君主立憲製。現在君主沒了,改大總統了,他又開始宣傳總統製。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後重新組閣,請他擔任司法總長。


  梁啟超認為民主共和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因為“民智未開”。老百姓現在的素質達不到實現民主的水平,“則人雖假我以權利,亦不能守也”。你就是給他權利,他也不會使。不如先實行“開明專製”,也就是類似於民主集中製的製度,慢慢向民主過渡。等國民總體素質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再提民主共和的事。他支持袁世凱加強中央權力、抑製地方權力的努力,支持大總統小內閣,但反對複辟帝製。即便是他曾鼓吹的君主立憲製,他也不再支持。


  袁世凱則希望永久保留權力,做沒有選舉和任期限製的國家YS。能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隻有君主製,隻有稱帝。因此他不再待見梁啟超,轉而依靠楊度。


  楊度是個奇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哪朝哪代都吃得開。在清朝做舉人時參加康有為、梁啟超的公車上書。去日本留學時跟孫中山、黃興、蔡鍔交往甚密。回國後宣傳君主立憲,被吸收進皇族內閣。辛亥革命後投靠了袁世凱。袁世凱死後加入國民黨。北伐時跟共產黨共事,認為將來得天下的必定是共產黨,於是通過周恩來介紹,加入了共產黨。


  此時此刻的楊度作為袁世凱的師爺極力鼓吹君主立憲製,竄唆袁世凱稱帝。他認為現在中央軟弱無力不能集中力量對付虎視眈眈的列強,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加強中央集權才能救中國。而君主製最能體現中央集權。他希望袁世凱做中國的拿破侖。


  楊度在他的《君憲救國論》文章內寫道:“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製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辟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


  袁世凱對楊度的觀點讚賞有加,讓他負責恢複帝製的輿論準備工作。楊度組織了一個籌安會,積極鼓吹君主立憲。


  袁世凱自己也在向君主製悄悄靠攏。他把國務院改名政事堂,把總理改名國務卿,請他在清朝時期的謀士徐世昌擔任國務卿執掌政事堂。


  政事堂這個名字來自唐宋對宰相辦公室的稱呼。國務卿是個新詞。卿是皇帝對大臣的稱呼。徐世昌做過清朝的軍機大臣、太傅等職。


  同時袁世凱開始大力推崇孔子,舉行祭天大典,親率內閣跪拜上天。


  他力邀康有為入閣,主持尊孔複古。


  康有為在“百日維新”後流亡國外。辛亥革命後,他回到國內。這時他已經由維新派領袖變成保守派領袖,鼓吹保皇尊孔。但他拒絕袁世凱的邀請,對袁世凱出賣光緒、出賣大清依然懷恨在心。


  袁世凱尊孔複古讓外界有些看不懂,不知道他這是要複古呢,還是要複辟。


  清朝的遺老遺少錯會了意,以為袁世凱要恢複大清的江山社稷。以康有為為首的保皇派開始上躥下跳,為宣統皇帝複辟製造輿論。他們把革命黨人口中的“共和”解釋為西周時期的周召共和。現在皇帝還小,袁世凱代為攝政,實行共和。等皇帝年歲大了,袁世凱會還政於君,恢複帝製。有些人跑到北京遊說袁世凱盡早還政於君。


  袁世凱大怒,以妖言惑眾罪將遊說的人趕出北京。


  大家這才明白,袁世凱複辟不是複大清的辟,他是想恢複帝製,自己做皇帝。


  革命黨人首先行動起來,一麵揭露袁世凱複辟的陰謀,一麵設法阻止。有革命黨人發表文章《袁世凱皇帝之夢》,揭發袁世凱想複辟稱帝。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準備發動第三次革命。國內的革命黨人計劃發動暴動或刺殺袁世凱。


  袁世凱請求日本政府驅逐孫中山和他的中華革命黨。日本趁機提條件,要求在華的特殊權利。袁世凱不肯答應,這事於是作罷。


  楊度和革命黨人一吵吵,大家都知道袁世凱有了稱帝的想法。


  民間對於袁世凱稱帝意見不一。大家都是從帝製過來的人。有的人對帝製深惡痛絕。有的人對帝製還很懷念。多數人對帝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於底層人沒有感受到共和製給他們帶來什麽翻天覆地的變化,該交租交租,該交稅交稅,沒有因為共和了生活就變得好過了,愛誰誰吧。各省政府對帝製堅決反對,因為中央集權意味著地方自治權將被削弱。他們當然不樂意了。相反,有些人出於對地方離心傾向的擔心擁護帝製。總之,大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各有各的想法。


  袁世凱聽到的多是擁護的聲音,所以積極向帝製努力。但世界大戰的爆發擾亂了他稱帝的步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