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送別
卯時,鬧了一整晚的華府終於沉寂了下來,隨之而來的是送別。
師鴻熙臨時要出發,府內外過完臘八就開始準備,楊嬤嬤跟忠伯恨不得把家當全部搬過去,還是甘雲夢再三叮囑下,把行囊的東西去了一半,隻留下了換洗的衣物,甚至書籍,都沒讓他帶,左右太子身邊,不愁書看。
衛卿的人馬已經在門口集結,就等師鴻熙。
“去了那邊,一定要聽太傅的話,有什麽不懂的,千萬別自己擅作主張。”甘雲夢穿著大氅,眼眸裏無不擔憂,這是第一次要與兒子分別那麽久,她有些擔心。
“兒子知道,娘也要小心身子。”
“家裏那麽多人,別擔心我,快走吧,莫耽誤了琰之。”
師鴻熙看著華清如,再看看華世宜,上前摸了一把她的腦門,“左相大人,記得來信。”
“放心吧。”
師鴻熙一把拉過她,走到石獅子旁睨了衛卿一眼道“我覺得琰之不錯,比喻承彥那小子強百倍。”
華世宜眨了眨眼睛,想起了他之前說的那句往後的臘八都陪她過,麵上一熱,總歸她要等他明明白白說出那句話,才肯放了心的,她莞爾垂首道“好了,你快上馬吧。”
衛卿靜靜看著她,大庭廣眾之下,想說些什麽也不好意思說,但他還是對她做了個口型,“等我回來。”
華世宜覺得,這好像是個承諾,又好像是個告別,她定定看著他,上前一步,“手伸出來。”
衛卿揚眉,小丫頭膽子大了,居然敢當著舅母的麵給自己東西?
他依言伸手,華世宜猛得往他手裏塞了個玄色的汗巾就粗聲道“快走吧。”
衛卿啞然失笑,霎時間容色傾城,幾乎晃花了華世宜的眼睛。
少年人意氣風發,長發高高豎起,一身錦衣勁袍,襯托得他俊美無儔,宛如天神下凡,他真想一把將她撈上馬背,親親她,然後告訴她,寫了我的字,再送我汗巾,你可知道是什麽意思?
見她一雙眼睛又是不舍,又是期待,他千言萬語都藏在了眸中,揮手道“出發。”
大隊人馬緩緩朝街口走去,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華世宜才轉身折回台階。
“快去換官服,馬上要上朝了。”
“噯。”
-
她已經是暫代左相,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過了年,就會正式升格為左相,除非這段時間裏,有什麽突然而來的變故,加上衛卿已經奉命離京,等同於華世宜如今要獨自麵對風雨。
不僅僅是整個華府,包括中書省各大在華世宜手底下的官員們,也都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放肆與華世宜爭論了。
衛卿不在,百官以華世宜為尊,她手持金朝笏,身穿朱紅色官服,列位正中央,大楚正式迎來了第一位女相。
朝堂之上,刑部尚書盛仇針對商盟商戶期滿天下臣民的行為列出了他們聯名蓋章簽署的罪證,多年來的不義之財也都一一羅列,全部充入國庫,數額幾乎可抵大楚八年來的全部收入,其不知名的罪狀更是令人咋舌,司馬淳聽著內宦一一列出,額上的青筋也隨之跳動。
言官們更是大氣也不敢出,盛仇刑獄出身,最善查案辦案,在商盟的罪證後,還放了二十幾名盛京官員與之勾結收受賄賂行方便的書信往來,還有幾十名地方官員的互通信件,若這些人都一一查辦,大楚的根基幾乎都要斷絕,所以盛仇事先已經去麵見過司馬淳,把大的罪證留下,隻留了一些算不得大的小事,不能留的革職查辦,還能暫緩的先在原位待著,克扣俸祿,再命其閉門思過以儆效尤。
如今除了華世宜,盛京城的官員都在惴惴不安,生怕她要辦什麽案子,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魏然倒是很滿意如今的現狀,華世宜的鋒芒越銳利,隻會讓人更加仇視,等她慢慢做大,不用等自己出手,自然多得是人想對付她。
光聽刑部的案子,就已經聽了一早上,匆匆用了午飯,華世宜才下令讓諸位大臣在中書省等候。
現在的華世宜,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女官出身敢下軍令狀的小丫頭了,三省六部的老臣隻能在這等她。
她手裏拿著文書,款步而入,徑自去了最上首。
“關於鹽鐵司,諸位這幾日可有了什麽方針?”華世宜開門見山,並不來虛的。
阮行起身,“這是之前我們做好的計劃。”
華世宜接過,細細看了起來,李文忠張了張嘴,好像有話要說,又很忌憚,但是這樣欲說不說的樣子,有些滑稽。
工部尚書邱高是個小心眼的,還記得李文忠當初彈劾他的事情,陰陽怪氣道“李文忠大人好像有話要說,不妨趁著左相大人在,一並說了吧。”
李文忠暗自咬牙,華世宜聞言將目光看了過來,平靜無波的大眼如深淵一般,明亮而深邃。
“李大人可有要問的?”她朗聲道,語氣中並無上位者的語氣。
李文忠擰眉,幹脆起身道“既然左相問了,那下官也有話不得不問,這鹽鐵司尚存弊端。”
“李大人想說的是,大批量的建造很可能數量上達標但質量不行,還有鐵司生產的鐵器,無論是鐮、刀、鑿、馬銜、矛頭之類的鐵器設立在郡縣,鄉野之地的百姓太遠了買不到,耽誤生產,是與不是?”
李文忠沒想到華世宜有考慮到這層,他張了張嘴,無奈承認,“是。”
“這就是我接下去要說的,這鹽鐵司我打算在各大郡縣所管轄的鄉鎮,縣城,都設鹽吏、鐵吏,務必讓每個百姓都能就近買到好的鐵器,至於質量問題,這就是監管不力,我對這些鹽鐵司的要求,就是出去的每一件鐵器,都不能是殘次品,所以每樣鐵器在哪個郡縣所管轄出產,就必須印上標簽,出了問題,我隻會找負責的,身在其位做不好其職,老百姓花錢養他們,還有必要麽?”
李文忠想了想,她這個法子的確能讓大楚徹底抑製商人做大,還能短時間內令國庫充盈和民間秩序統一管理,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