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自從肅憫太子逝世,玉璃又處置了淑媛柳氏,東宮裡的主子便只剩下了太子妃一人,且因著太子逝世,又接連貶黜了茯若,蘇氏雖說一向與茯若不和,但眼看茯若被攆出皇宮,她心中或多或少還有有一份惴惴之氣。且說茯若的母家宋氏一族又遭逢了皇上的貶黜。太子妃更是憂心自家人的安危,每日隻身著樸素,也極少出戶,便是偶爾出了東宮的大門,也只是往延禧宮去和宜貴妃說話,亦或是往長樂宮去向昭惠太后問安罷了。昭惠太后倒是時常寬慰她幾分,又時常讓洪尚儀往東宮送些賞賜來。
過了新年,到了宣和十七年的二月初,因著詢對玉璃的恩寵,張炯又升遷了大司空的官職。便是張炯的夫人高氏也晉封為了正一品貞順誥命夫人。
這聖旨一下,朝中便多有大臣反對。為首便是蘇元昊。第二日的早朝,他只上奏勸誡道:「皇上,微臣私下以為晉封禧皇貴妃的伯母高氏為貞順夫人大為不妥,還望皇上收回旨意。」
朝中頓時嘩然,詢倒是愣了愣,才語氣微有不悅道:「當今是胡來,朕的聖旨已經下了,倘若再隨意收回,豈不要讓天下人都來恥笑朕。且說禧皇貴妃統領六宮,又兒女雙全。她的父兄也皆是朝中的肱骨之臣,為何高氏不得封與貞順夫人。」
張泰安只是出身冷冷道:「想必是蘇大人見不得張大人一家飛黃騰達,如今瞧著眼熱了,自然是要來生事的,否則皇上聖恩浩蕩,獎賞有功之臣的家眷,怎的會惹得蘇大人不快。」
有些許人聽了這話,只是冷笑不止,鄙夷的瞧著蘇元昊半晌。隨後只見上官安太傅沉聲道:「方才張大人言語未免有些過了,蘇大人憂國憂民之心竟被你等說的這般不堪,當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且不說貞順夫人乃是正一品的誥命夫人之職,自開國以來,貞順夫人便歷來只封賞給皇后或是太後娘家的女眷,如今雖說禧皇貴妃位極後宮,但這大夏的皇后仍舊是宋氏。倘若皇上冊立了禧皇貴妃的伯母為貞順夫人,豈非等於宣告天下說禧皇貴妃乃是皇后了,試問,天下焉能有兩個皇后。蘇大人一片忠心勸解,還望皇上明鑒。」
詢聞了上官安大人的一篇宏論,只是笑了笑,淡淡道:「太傅多慮了,朕暫時倒是沒有這個心思,朕只是想著太子之位空懸已久,而三皇子溶聰明仁孝。倒是可堪繼承帝業的人選,朕想著冊立三皇子溶為太子,因此才先行晉封了禧皇貴妃的伯母為貞順夫人。」
詢的言語還未說完,只見蘇元昊及安惠長公主的公公傅棠,二人只跪下,振聲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張炯起先聞了詢的立太子之言大喜,隨後見了傅棠與蘇元昊的舉止,只是臉色大為不悅,隨後只是冷冷的立在朝臣中,權且看著他們如何陳情上奏。詢只是冷冷道:「溶乃是朕最最鍾愛的兒子,且他又是極是聰穎,為何你們兩位臣子敢來與朕相左。」
傅棠只是陳懇道:「還望陛下明鑒,三皇子溶如今年歲尚且還只有七歲,到底年幼,且她的生母禧皇貴妃乃是嬪妃,東宮太子之位非同小可,豈可讓非嫡非長的幼子做得,還望皇上明鑒。」
詢只是冷冷笑道:「朕膝下的皇子原本便只有三位,除了過世的肅憫太子乃是懿仁皇后所出外,二皇子澄乃是敬和皇貴妃所出,三皇子溶禧皇貴妃所出。都是庶出,難道還能分出尊卑么?」
蘇元昊此時介面道:「皇上,臨海王雖說並非皇后所出,乃他自幼便是皇后所撫養,與嫡出無異,且他已娶親封王,倘若冊立太子,微臣私下以為,臨海王最為妥當。」
御史大夫上官謙此時出言上奏道:「皇上,老臣以為蘇大人言之有理。立太子,不過立嫡立長立賢而已。倘若是皇上因為偏愛三皇子殿下而在這等大事上有失偏頗,老臣以為於國祚不利啊。」
此言一出,只見張泰安的二弟尚書左丞張仁安便哂笑道:「上官大人此言當真是荒謬至極,大人口口聲聲說立臨海王為太子更為妥當,但滿朝文武誰人不知,臨海王的王妃便是上官大人的侄孫女,若是來日臨海王登基,只怕你們上官氏又能再出一位皇后了吧。」隨後張仁安只向詢上奏道:「還望皇上不要信了旁人的妄言。」
上官謙聞言大怒,但又不屑與張仁安爭辯,只是使了使顏色給一旁的大臣蘇元任,那蘇元任見了,只是對著張仁安笑道:「本官聽聞張大人因著眼見張炯大人得皇上器重,便攀附過來,與他家連了宗,如此算來,那三皇子殿下還算的張大人的堂外甥了,若是如此說來,張大人的居心更為可鄙,張大人又有何種理由去指責上官大人呢?」
詢在上頭聽著他們爭辯,只是不耐煩的吼了句:「都給朕閉嘴,朕乃是一國之君,朕說要立誰為太子,誰便是太子,朕告訴你們只不過叫你們知情罷了,接連上奏勸誡是何居心。」
隨後詢又呵斥了上奏的蘇,傅二人幾句,便勒令退朝了。
當晚,詢沒有去任何嬪妃的寢宮,只是在乾元宮獨自一人待著,玉璃命人去問了數次,乾元宮的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只見玉璃一人以手支頤,靜靜聽著如兒向她彙報今日朝堂所發生之事。聽到蘇元昊與傅棠上奏反對詢三皇子溶為太子的細節時,玉璃登時大怒,只將不遠處的一盞瓷杯摔了出去,只是不悅道:「這起子大臣當真是要與本宮處處過不去,本宮費盡了心思才讓那宋氏被逐出皇宮,便是為的本宮兒子的太子之位,眼下這般緊要關頭了,他等竟有上奏反對。」
雁兒只是上前勸解道:「皇貴妃莫要生氣,雖說那些大臣反對,但好在皇上乃是一心向著皇貴妃和三皇子殿下的。」
玉璃只是蹙眉道:「單單是這樣沒用,眼下本宮在朝中的人到底勢微,而上官氏家族,連著先前宋氏家族的殘黨,並著太子妃與宜貴妃的羅州蘇氏。都是一心要扶持臨海王做太子的。且說後宮還有昭惠太后,她乃是母后皇太后,便是皇上也要忌諱她三分。上回倘若不是昭惠太后一力勸解,那宋氏的后位早就被皇上廢了。焉能由得她與本宮今日嫡庶難分的局面。」
如兒說道:「那蘇元昊到底不過是太子妃的堂叔罷了,竟也肯為了臨海王的太子之位這般拚命勸解。而且奴婢還聽聞,他今早還上奏皇上說皇貴妃的伯母不足以封為貞順夫人。只說貞順夫人乃是皇后亦或是太後母家的女眷才可擔任。」
言語未完,玉璃只是冷冷道:「說到底,無非是他們心裡頭還是只認著那宋氏為皇后罷了,也怨不得旁人,本宮如今的宮殿乃是永安宮非鳳儀宮,而本宮便是有了鳳印,但那最最要緊的立后冊文,鳳冠,本宮還是未能得到。便是本宮統攝六宮,旁人眼裡本宮終究也只是皇貴妃罷了。」
雁兒只是無奈道:「莫非皇貴妃便由著那些大臣來反對您和三皇子殿下么?」
玉璃眼裡閃過一絲狠意,只是沉吟道:「怎會?一個個來慢慢收拾,便如同當年剷除了薛氏一族那般。昔日本宮人微言輕,那薛氏位居中宮,又心機叵測還不是被本宮斗垮。如今看來,那太子妃蘇氏,本宮是該尋思個法子叫她離開東宮了,只要她還在東宮住著,前朝的大臣便一日不平。」
後宮的夜色便如同輕紗揚起,四散瀰漫。倏爾有涼風吹過,只聽得往來蕭蕭之聲。洪尚儀側身點亮一盞盞油燈,只顯得整個長樂宮更是落蕊芳郁,沉靜熠熠。
昭惠太后輕哂,對著洪尚儀道:「今日之事你可曾聽說了?」
洪尚儀只是輕聲道:「奴婢聽著乾元宮的太監們略說了幾句。那張氏的父兄當真是野心蓬勃啊。」
昭惠太后勉強一笑,道:「那張氏一家子便是極有野心的,景宗朝年間便在當時的庄獻太子幕下做事,原本不過是一介皇商罷了。隨後庄獻太子賜了他們一個戶部的官職,而後明宗皇帝登位,明聖太后只一力肅清了當時庄獻太子的殘黨,她張氏家族也沒抄家流放,而那張氏便是如此才被充入後宮做了宮女,只是不知後來怎的那仁惠太后竟讓她成了皇帝的常在。如今若是仁惠太后還在世,只怕是要悔不當初了。」
洪尚儀只是靜靜道:「但是今日聽皇上的口氣,彷彿是要鐵了心立那張氏的兒子做太子。便是今日傅大人與蘇大人都被訓斥了,這可從未有過的事啊。」
昭惠太后只是無奈嘆息道:「如今便有了,傅棠乃是安惠的公公,皇帝都可這般不留情面,且說如今張炯那賊子在朝中做大,便是哀家的兩位兄長也覺得在朝中難做了。只怕長此以往,哀家往後只怕是要仰人鼻息了。」
洪尚儀連忙寬慰道:「太後娘娘切勿憂心,好在咱們宮裡的清漪倒是極好,若是她能順了太後娘娘的意,那也不枉太后提拔她了。」
昭惠太后這才沉吟道:「且讓華穗去將清漪叫到哀家跟前來。」
洪尚儀只是諾諾下去辦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那清漪便到了,只見她唯唯諾諾的給昭惠太后問了安,只是喃喃道:「不知太後娘娘如此深夜喚奴婢前來,有何事要吩咐。」
昭惠太后只是和藹笑道:「也沒有旁的事,只是哀家尋思著,打今兒起你且在哀家身邊伺候吧,長樂宮的那些個雜活你且不必做了。哀家隨後只讓洪尚儀吩咐下去便是了。」
清漪只是歡喜道:「奴婢多謝太后的恩德,只是奴婢人笨手拙的,若是什麼事做的不好了惹得太後娘娘生氣,還望太后寬恕奴婢。」
昭惠太后和顏道:「這個自然,你來這長樂宮的時日也不少了,你瞧著哀家是那等容易動怒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