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睡起惺忪強自支①,綠傾蟬鬢下簾時②。夜來愁損小腰肢③。
遠信不歸空佇望,幽期細數卻參差④。更兼何事耐尋思?
【註解】
①惺忪:形容才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
②蟬鬢:一種古代婦女的髮式,蟬身黑而光潤,故稱。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瓊樹(莫瓊樹)始製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③愁損:愁煞。
④幽期:指男女之間的幽會。細數:認真計數。參差:差池,錯誤。
【典評】
才睡醒,雙眼尚惺忪,勉強支撐起瘦弱的身子起來梳妝。一頭秀髮烏黑髮亮,垂下來如同瀑布。昨晚整夜悲愁,這無限的愁苦使得單薄身體更見消瘦了。許久沒有來自遠方的消息了,又是一場獨倚高樓望成空的落寞。追憶從前的約會,恍若隔世,再加上心緒不寧,回憶已經不甚分明了。這般心緒煩亂,什麼事還能使人認真思索一番呢?
在這首《浣溪沙》里,上片中的時間轉換表現在「睡起」、「夜來」等詞語;空間的變化比較明顯,首先是睡眼惺忪,是躺在床上,接著「綠傾蟬鬢」,坐在梳妝台整理妝容,然後「遠信不歸空佇望」是在高樓臨窗處。這麼處理是否有什麼藝術效果呢?有利於渲染時間的「長」與空間的「大」,從側面表現了感情的「閑」與「空虛」。因為這種方法比「一個時間加一個場景」的「點狀」模式更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感,可以充分地在較簡短的篇幅中表現出較深厚的詩詞蘊藉。
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傷蘋之作」,比如《納蘭性德新釋輯評》里說的「寫女子思念丈夫的幽獨孤凄的苦況。上片寫她的形貌,下片寫她的心理。『幽期細數卻參差』,一個細節的捕捉和捕畫,便將她思念過度而致痴的情態和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