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名(中)
翌日開擂前,李生被革去功名一事,如春風一般,吹進每個角落。
楚璃到擂台時,有不少圍觀者指指點點,說狀元量小,今天跟來的是問棋,問棋聽到別人這樣說楚璃,都要氣壞了。
與楚璃道:“姑娘,我們回去吧。話都讓他們說盡了,姑娘不比,質疑姑娘才學。姑娘贏了,又說姑娘氣量小。姑娘怎麽做都是錯的,不如不理他們,我們回去吧。”
楚璃笑道:“早知道你這麽生氣,我還是帶詩羽來了。”
“姑娘!”問棋跺腳道。
楚璃斂色道:“問棋,不是我做什麽都錯,隻是我沒有輸,不符合他們的預期,他們不滿罷了。以後的路還長,我若是因此而退縮,當初又何必選擇踏上這路呢。”
楚璃見問棋實在是沮喪,又安慰道:“你一心為我,我是知道的,讓你看著眼前這些,你心裏比我更難受。換詩羽來吧,有臨畫在,你怕什麽。”
問棋堅持道:“今天還是我陪姑娘吧。”
楚璃見她堅持,不再多說,隻命人開擂台。
底下議論紛紛,有書生上台請教後,與楚璃道:“狀元雖才高八鬥,隻是還應注重品行才是。”
楚璃付之一笑:“兄台是指昨天的李生被革了功名一事?”
書生忍不住道:“革了功名也就罷了,還十年不能參加科舉。未免太過了。”
楚璃反問道:“君子之約,本不用契書。隻是為免大家不清,特意立下契書,尋了府衙公正。若是不想比,可以不簽。如今既然比了,願賭服輸才是君子所為,不是嗎?”
書生口不擇言道:“女子就是量小,若是君子,就該大度一些,撕了契書又如何?”
“若我撕了契書,免了懲罰,就是大度了?”楚璃冷笑道,“真是可笑,我若輸了,狀元之位就拱手他人。這便罷了,我想在場不少人還都會質疑起大瑞朝廷對文試的選拔。我若敗了,失的不僅僅是狀元之位,還有天下學子對科舉公平的向往。我若敗了,怕是朝廷自上而下都要問罪,擔的罪責,豈止是一人?”
書生無從辯駁,隻說:“詭辯,謬論。”匆匆下台。
楚璃特意提了嗓子說話,不少人聽後細細思量,不再議論。
這天並沒有什麽人上台挑戰,結束後,楚璃讓人打聽了淩霄所在,尋到了淩霄。
淩霄這天正在巡城,對皇城的護衛作出調整。聽人來報,楚璃尋她時,命人將楚璃請進來。
“難得你主動來尋我,是遇到什麽事情了?”淩霄命人上茶,坐下與楚璃說道,“聽說今天有人為李生之事質問你,你說的極好。”
楚璃苦笑了一下:“昨天大將軍有句話說的極是,雖說蚊蠅與人害處小,到底是嗡嗡之聲令人煩憂。今天來是想請大將軍幫個忙。”
“何事?”淩霄好奇道。
“三人言成虎,既然幕後之人要與我為難,還請將軍派人將我今天與那書生的對話,傳遍皇城。”楚璃堅定道。
“好,”淩霄一口答應道,“隻是這樣便夠了?”
“夠了,”楚璃冷笑,“他們若是有碾壓我的本事,又何必用‘人言可畏’來對付我。”
淩霄有些明白楚璃的意思,安排人做事後,留了楚璃吃飯。
擂台已經擺了十日,自李生後,並沒有多少再與楚璃挑戰的。畢竟考上功名不容易,多年寒窗苦讀,很多人一輩子也不定能得個功名。況且十年之後,誰知又是怎樣的光景。
看擂台的人越來越少了,多是些儒生留著看。
擂台設的第十一日,韓太傅卻當眾與楚璃道:“老夫早已致仕,這些日子看著眾人與狀元切磋,甚是羨慕。”
又命家仆遞上一個“戰書”,笑道:“後生可畏,老夫想領教一下。願與狀元約定,在擂台的最後一日,與狀元鬥文。不知狀元意下如何?”
楚璃十分訝異,韓太傅如今德高望重,沒有必要摻和進來。
底下議論紛紛,有讚韓太傅老驥伏櫪的,有讚狀元之才甚高連太傅都刮目相看的。更有人提及狀元入太學時,便是韓太傅舉薦的,或許太傅視狀元為接班人,給她更大的機會大展才華。
不論底下人如何議論,楚璃緩緩打開了“戰書”。韓太傅並不是心血來潮,依舊以楚璃是否為狀元為賭注,若是楚璃輸了狀元易位。若是楚璃贏了,太傅會舉薦楚璃任朝中五品職。賭注誘人,楚璃不為所動。
楚璃心中猶豫的是太傅為何要這樣做?畢竟從楚璃來看,太傅主動戰楚璃,隻要楚璃表現的不差,即便輸了,也不過失了個狀元之位罷了。若是她勝了,得的可能是五品實權。不論輸贏,此戰楚璃必定會名揚天下。
楚璃當下拒絕道:“下官才疏學淺,不敢在太傅麵前班門弄斧。若太傅想指點下官,下官隨時恭候。”
韓太傅笑道:“老夫觀狀元這幾日,所展之才並不全現。故而十分想知道,狀元若是使了全力,該是什麽光景。賭注不過是誘導狀元能出全力罷了,狀元不必驚慌。”
楚璃見韓太傅執意要比,底下人也紛紛蠢蠢欲動,嚷著“若是不比,又何必設擂台?”“之前上擂台的,是不是都是請來做戲的,其實根本沒有真才實學。”之類雲雲。
楚璃一時騎虎難下,望了望太傅,閉著眼盤算了好多遍,覺著此事於自己並無壞處。於是應下道:“下官不才,願意與太傅比試。隻是賭注中的舉薦,下官想置換成一個物件。聽聞太傅府上有一琴,名鳳凰。下官愛琴,若是下官僥幸勝了,請太傅贈與下官,如何?”
韓太傅見她應下,隻笑著應:“好。”
如此,楚璃才簽下名字,將戰書展示於眾人看。
因著這事,楚璃的名聲,已經傳出了皇城之外。擂台附近又擠滿了人,連清風齋裏,都臨時將書籍搬開不少,擺了些桌椅板凳,供人到時候觀看。
淩霄還偷偷與楚璃說,到了比試那日,陛下都會魚服出宮觀看,讓她好好發揮,揚名立萬,便在此時。
楚璃十分無奈,心知如今是卷進了渾水裏了,隻是不知到底是進了哪一波浪潮。本以為從小官做起,步步謹慎便是,如今怕是不能了。
到了第十五日,皇城中還另派了衛軍來維護治安。
韓太傅下場比試,另請了三位學者坐鎮,皆是大瑞德高望重的鴻儒,可見韓太傅待此事極為上心。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楚璃請韓太傅出題,場麵十分安靜。
韓太傅並沒有出題,而是請在場的五位鴻儒商議後出題。
五位鴻儒似乎早有決定,定下題目為“民”,請二人作文。
大瑞的百姓如何,楚璃的體會並不多,不過從前在南夏時,楚璃也曾關注過大瑞的治民之策。
楚璃看到題目,久久沒有提筆,實在不明白韓太傅這是要做什麽。底下人見她不動,議論之聲漸大。
楚璃看了看擂台下,又看了看旁邊揮毫的韓太傅。心裏歎了口氣,如今多想這些無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於是冥想了一番,提筆之後,筆若遊龍,寫下了草稿。
等楚璃交卷時,韓太傅笑著與楚璃道:“今天能與狀元比試,不論成敗,老夫此生無憾了。”
楚璃謙道:“太傅言重了。下官能得太傅賞識,是下官幸事。”
韓太傅不再多說,這次比試,文章並沒有傳閱給眾人看。隻是等比試之後,才會貼在外麵,供人鑒賞。
五位大儒閱覽後,商討了一番,眾人原以為要商討至傍晚的,卻不想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五位大儒已有決定。
擂台之下,都靜悄悄的。擂台上的兩人,卻顯得並不在意結果。
五位大儒推了一位出來宣布道:“太傅文章精妙,令人佩服。隻是狀元目光長遠,更甚一籌。狀元的文筆還有欠缺,然而立意新穎,觀察入微。若以文采論,今天太傅必然是勝的;隻是我等認為,既然題目是‘民’,那自然從民而論。狀元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