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珠穆朗瑪峰
17 珠穆朗瑪峰
紐約 1951年春
隨著哥倫比亞大學第二學期的開始,沃倫興奮地忙碌起來。他父親在第四次競選中剛剛再次獲勝進入國會,而且沃倫終於能見到他心目中的英雄了。
在回憶錄中,本傑明·格雷厄姆將自己描述為一個離群索居者,一個在高中之後就再沒有親密朋友的人:“我適合成為所有人的朋友,卻無法成為他們的密友或老朋友。”“沒人能打開他的殼,人們都很敬佩他,也都很喜歡他,全都想成為他的朋友,甚於他希望旁人成為自己朋友的意願。你接觸他以後會覺得他非常了不起,但你無法成為他的知心朋友。”巴菲特後來將這種“殼”稱為格雷厄姆的“保護衣”。即使是他的合夥人戴維·多德,和他的關係也從未非常親密。格雷厄姆在理解並與他人有所共鳴方麵存在非常大的困難。人們發現和他談話是件很難受的事——他思維太理智、知識太淵博、頭腦太聰明。在人前的時候,格雷厄姆很難令人感到輕鬆,在他的公司裏,人們必須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雖然他為人總是很和藹,但他很快就厭倦和他的朋友同事進行交談。他一生的“真正朋友和親密友人”是他最喜愛的作者——吉本、維吉爾、彌爾頓、萊辛,以及他們專注的領域。格雷厄姆說,對他自己而言,這些人和他們傾注的研究,比生活在他周圍的人更重要,讓他的記憶更深刻。
格雷厄姆出生時叫本傑明·格勞斯鮑姆。從他出生到25歲這段時期,美國經曆了4次金融恐慌和3次經濟衰退。格雷厄姆9歲的時候,他父親過世,此後,家裏的財產逐漸減少。在1907年的金融恐慌中,格雷厄姆那一心追逐名利、野心勃勃的母親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微薄家產,最後不得不當掉首飾珠寶維持生活。格雷厄姆最早的記憶是,自己站在銀行出納窗口那裏,想把母親的支票兌現,而出納員用清晰的聲音問他的同事,格勞斯鮑姆太太是否能夠兌現5美元。格雷厄姆回憶,在這段時期,親戚的好心“雖然無法令家裏免於羞辱,但把他們救離了悲慘的生活”。
不過,格雷厄姆在紐約公立學校讀書期間,表現非常優異。在學校裏,他用法語讀維克多·雨果,用德語讀歌德,用希臘語看荷馬,用拉丁文讀維吉爾。畢業後,他想去讀哥倫比亞大學,但需要經濟資助。當獎學金核查人拜訪格勞斯鮑姆家後,拒絕向本傑明提供獎學金。本傑明的母親堅信,核查人這麽做的原因是家裏仍然留有幾張路易十六時期的椅子,還有其他幾件精美的家具。不過,本傑明卻肯定是因為核查人發現了自己精神上存在的“秘密缺陷”:“很多年以來,我一直和被法國人稱為‘難以改正的壞習慣’(這是對手淫的委婉說法)的這個毛病進行鬥爭。我天生就具有的清教徒思想以及當時令人毛骨悚然的身體疾病加在一起,將我的這個壞習慣升級成為精神和生理上的大問題。”
格雷厄姆和他的壞習慣最終一起來到了免學費的紐約城市大學,無人理會他,他也身無分文,認定這所大學的文憑無法讓他在自己渴望的這個勢利而又有教養的世界裏飛黃騰達。兩本借來的書被人從格雷厄姆的櫃子裏偷走了,他必須出錢把書補回去,這成了壓倒格雷厄姆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他根本沒有零用錢。他退學了,找了一份裝配門鈴的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在心裏吟誦《埃涅伊德》(Aeneid)和《魯拜集》(Rubaiyat),甚至在檢查運貨單的時候,他都能在腦子裏自娛自樂地創作十四行詩。最後,他又申請了一次哥倫比亞大學,而這次他得到了之前被拒絕的獎學金——事後發現上次是因為一位職員搞錯了。在哥倫比亞大學,格雷厄姆成了學生明星。畢業的時候,他拒絕了法學院的獎學金,也沒有接受去哲學、數學或者英語院係當老師的工作,而是聽從院長的建議,進入了廣告業。
格雷厄姆的幽默感總有一種諷刺挖苦的傾向。他第一次寫韻律詩是給卡博納公司的洗衣液寫的,不過,結果是被棄而不用。因為對客戶來說,這首詩太過駭人:
威諾娜有一位年輕的姑娘,
她從未聽聞過卡博納,
她用一罐苯洗衣,
她可憐的雙親現在真為她遺憾。
過了這段時期之後,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推薦格雷厄姆去紐伯格·漢德森·洛比經紀公司工作。關於華爾街,格雷厄姆說:“我隻是道聽途說,以及從小說裏知道華爾街的,我覺得它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戲劇舞台。我非常急切地想參加它那些神秘的儀式和重大的事件。”
1914年,格雷厄姆從華爾街的最底層做起,周薪12美元,跑腿送消息。之後,他當上了助理信息員,在客戶室裏急速來回走動,改寫黑板上的股票報價。通過傳統的華爾街職業路線,格雷厄姆把這些工作提升為一項事業:他在一旁進行研究,然後某一天,一個場內經紀人把格雷厄姆寫的一份報告——調低密蘇裏太平洋鐵路債券的估值,給了巴切公司的一位合夥人,這人之後聘用格雷厄姆當了統計分析員。多年後,格雷厄姆以合夥人的身份回到紐伯格·漢德森·洛比公司,一直待到1923年。接著,一群出資人,其中包括羅森瓦德家族的成員(西爾斯的早期合夥人),用25萬美元的創業資本吸引他離開公司自己幹,這筆錢能讓格雷厄姆開創自己的事業。
格雷厄姆在1925年關閉了這家企業,因為他和出資人在他的薪金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1926年1月1日,他以45萬美元的資金創立了“本傑明·格雷厄姆聯合賬戶”,資金來自客戶和自有資產。不久之後,其中一個客戶的兄弟傑裏·紐曼願意投資公司,並成為格雷厄姆的合夥人。他不拿分文工資,一直到他學會公司業務,並給公司帶來了利潤。不過,格雷厄姆堅持付給紐曼工資。紐曼為合夥公司帶來了廣博的商業常識以及管理技巧。
1932年,格雷厄姆在《福布斯》上寫了一係列文章,其中有一篇是《難道美國企業更應關閉而非生存》。在這篇文章中,他批評公司管理層隻知道坐擁現金、坐等投資機會,而投資者卻無視這些股價無法反映的價值。格雷厄姆知道如何發現和提煉出公司的價值,但是他有資金方麵的麻煩。因為股票市場的損失,聯合賬戶的資金從250萬美元下跌到了37.5萬美元(已考慮了分紅、贖回和虧損),格雷厄姆認為自己有責任彌補合夥人的損失,但這意味著不得不讓現有資金增長兩倍多。要讓聯合賬戶繼續存活下去,就需要有人投入一些資金。傑裏·紐曼的嶽父投資了5萬美元,拯救了他們。1935年12月,格雷厄姆果真令資金增長了兩倍,把虧損都賺了回來。
因為稅務原因,1936年,格雷厄姆和紐曼將公司重組為兩家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和紐曼–格雷厄姆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收取固定費用,向公眾發行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紐曼–格雷厄姆公司則是一家對衝基金,一家私有的有限合夥公司,其合夥人個個經驗老到,按照管理人業績向格雷厄姆和紐曼支付酬勞。
雖然格雷厄姆在他的回憶錄裏指名道姓地說傑裏·紐曼缺乏“親和力”、要求苛刻、沒有耐性、吹毛求疵,在談判時總是過於強勢,但是,這兩人還是一直合作了30年。而紐曼認為格雷厄姆“非常不受人歡迎,即使是在他那數量眾多的朋友圈裏”,“經常和合作同伴發生爭吵”,而自己最後總能修複關係。他和格雷厄姆的長期相處相容得益於格雷厄姆的保護性外衣,其他人的行為似乎從來不能幹擾格雷厄姆的鎮定。
一次例外是格雷厄姆和一家知名公司的管理層發生爭執。在對州際貿易委員會公開發布的報告進行認真而勤勉的研究之後,他發現北方石油管道公司除了管道運輸資產外,還擁有價值95美元/股的鐵路債券,而這家石油運輸公司的股票價格是65美元/股。不過,控製該股票的洛克菲勒基金並沒有向股東透露有關該鐵路債券價值的消息。股票的價格低迷,並沒有反映出債券的價值,因此格雷厄姆開始悄悄買入股票,直到他的公司成為僅次於洛克菲勒基金的第二大股東。然後,他積極推動公司管理層向股東發售這些債券。北方石油管道公司是1911年破產後由標準石油公司接管的,其管理層均來自標準石油。他們和格雷厄姆兜圈子,表示公司需要留著這些債券,以便日後有能力更新老舊的石油管道。但是格雷厄姆對這些情況了解得比他們更透徹。最後,管理層幹脆就這麽回複:經營石油管道是一項既複雜又專業的事,你知之甚少,而我們已幹了一輩子。如果你不同意我們的公司經營策略,那何不賣掉你的股份?
不過,格雷厄姆認為自己服務於公司的全體投資者,而不是他自己。所以,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份,而是去賓夕法尼亞州的石油城參加股東大會,在會上,他是唯一一名公司職員以外的人。他提出了對鐵路債券的建議,但是管理層拒絕認可,因為沒有第二個人支持他的建議。在和格雷厄姆的交鋒中,管理層的做法也讓他感覺到有些反猶太氣息,這令他很難放棄這場戰鬥。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裏,格雷厄姆和其他投資者一起又額外購買了一些股份,準備以法律手段和管理層作戰——投票表決權之戰。到下一次股東大會召開的時候,格雷厄姆已經購買、積攢了足夠的投票權,讓另外兩人進入董事會,從而傾斜了董事會天平。公司同意了格雷厄姆的提案,最後向股東派發了相當於每股價值110美元的現金和股票。
此戰聞名華爾街,而格雷厄姆則繼續將他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打造成為雖非業內最大,但卻最知名的投資公司。
他令公司聲名鵲起,即使這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了負麵影響。他的教學直接取材於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案例。每次他在課堂上提到某隻股票,學生都會跑去購買這隻股票,從而推高股價,令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購買成本更高。這讓傑裏·紐曼有點兒抓狂。為什麽要讓其他人參與到公司正在做的買賣當中,從而增加公司業務的難度?要在華爾街上掙錢就意味著你得嚴守你的理念和想法。不過,正如巴菲特所說,“本傑明並不真的在意他所擁有的財富數量。他的確想要足夠多的錢,因為他經曆過1929—1933年這段艱苦的時期。不過,如果他認為他的錢已經滿足需要了,那麽,對他來說,其他任何事情就完全失去了物質意義”。
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20年的經營期裏,它的年收益率比股市的業績表現高出2.5%——在華爾街的曆史上,隻有少數人能打破這個紀錄。2.5%這個數字聽起來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經過20年的複利,這就意味著,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投資者,最後能比那些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人多賺65%。更重要的是,格雷厄姆獲得這些超高收益的同時所麵臨的風險還比那些隻投資股票市場的人低。
格雷厄姆主要通過他的數字分析技巧來獲得高收益率。在他之前,評估證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猜測。格雷厄姆首創了一套精密的係統方法來分析股票的價值,他喜歡隻分析公開信息——通常是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而即便是公司管理層的公開會議,他也很少參加。雖然他的助手沃爾特·施洛斯參加過馬歇爾·韋爾斯公司的股東大會,但這是施洛斯自己的想法,並不是格雷厄姆的授意。
每個周四下午收市之後,格雷厄姆的第三任太太埃斯蒂開車帶他離開華爾街55號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辦公室去哥倫比亞大學,給“普通股估值班”上課。這門課程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門頂級金融課,因此,隻有聲譽很高且正在從事資金管理工作的人才能教授此課。
當然,沃倫帶著崇拜和敬畏仰望著格雷厄姆。他在10歲的時候——早在他了解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投資界是何許人之前——就讀過北方石油管道公司的故事。如今,他希望能和他的老師互有往來。不過,在課堂之外,沃倫和格雷厄姆鮮有共同興趣。格雷厄姆涉獵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等領域。他寫詩,是個眾所周知的失敗的百老匯劇作家。他還在好幾本筆記本上寫滿了笨拙的發明想法。他還全身心地去舞廳跳舞,在亞瑟·默裏的工作室裏,他腳步笨重地舞動了數年,跳起舞來仍像肢體僵硬的士兵,還高聲數出舞步。在晚餐宴會上,他經常中途消失,跑去演算他的數學公式、讀普魯斯特(法文),或者獨自一人去聽歌劇。他寧願做這些事也不願和無趣的公司同事待在一塊兒受罪。“我記得我學過的東西,”他在回憶錄裏寫道,“卻記不住我生活裏的事。”一個例外是,他把約會看得比學習要重。
一個人如果要與一流作者競爭以吸引格雷厄姆的注意,那麽,唯一的途徑是這人是一名女性,而且主題是性。格雷厄姆個子矮小,也沒有堂堂儀表,不過人們告訴他,他那性感豐滿的嘴唇和具有穿透力的藍眼睛會讓他們想起愛德華·羅賓遜。他的五官有些部分使他像一隻小精靈,但他長相並不英俊。不過,對喜歡挑戰的女性來說,格雷厄姆似乎是珠穆朗瑪峰:她們遇到他,就想登頂。
就格雷厄姆的三任太太而言,他的偏好變化極大:從充滿熱情、意誌堅定的教師海茲爾·馬左,到百老匯的歌舞女郎卡羅爾·維德——比他小18歲——再到第三任妻子,他的前任秘書,聰明智慧、無憂無慮的埃斯特爾·埃斯蒂·梅辛。複雜的三段婚姻源於他對一夫一妻製的完全漠視。格雷厄姆後來在他的回憶錄裏這樣開頭:“讓我以最認真、最嚴肅、最清醒的方式來描述我的第一段出軌。”6句話之後,他開始用尖刻的語言說明這段關係,“一點兒也不漂亮的”珍妮隻有“20%的吸引力,80%的機會”。如果她的吸引力大一點兒,他在同他喜歡的女性發展性關係的時候,有失體麵、惱羞成怒的機會就會少一點兒。結合格雷厄姆的兩大嗜好看,他也許還為在地鐵上遇到的心儀女性匆忙寫過引誘性的小詩。不過,他太理性了,就算是他的愛慕者,要贏得他的目光也肯定是一大挑戰。回憶錄裏的隨後一段文字快速從婚外情轉向商業,這才是真正的格雷厄姆。
她有一艘汽船,在這艘船的船艙裏,我們度過了最後一小時,記憶令人感傷(我當時幾乎沒有想到過,我的公司之後會控股這家老式的汽船運輸公司)。
對格雷厄姆的太太們而言,他的花心簡直令人發狂。不過,沃倫當時對格雷厄姆的私生活一無所知,他一心一意地想著能從才華橫溢的老師那裏學到東西。1951年1月,在格雷厄姆課程的第一天,沃倫走進了一間擺放了一張長方桌的狹小教室。格雷厄姆坐在中間,周圍坐著十八九個人。大部分學生的年紀都比較大,還有一些是退伍老兵。有一半人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而是旁聽這門課的生意人。沃倫又一次成了最小的一個,不過也是知識最豐富的一個。沃倫的同學傑克·亞曆山大回憶說,當格雷厄姆發問的時候,沃倫必然是“第一個舉手,並立馬開口發言的人”。班級的其他人都變成了本傑明和沃倫的“二重奏”的聽眾。
1951年,很多美國企業仍然處於極不景氣的狀態。格雷厄姆鼓勵學生用股票市場的現實案例來解釋這類低迷、無人問津的公司,比如格瑞夫兄弟桶業公司,這是一家製桶公司,沃倫有它的股票。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正緩慢衰退,不過,如果賣掉其資產和庫存,並償付負債,相對於由此而得的現金而言,其股票的價格還是存在很大的折扣。最後,格雷厄姆得出結論,公司的內在價值會得到體現,正如隨河水漂流的木桶在冬天會被冰層覆蓋,而在春天解凍時,會突然露出水麵一樣。你隻能通過解讀資產負債表,解密這些證明冰層下藏著一桶財富的數字。
格雷厄姆說,企業和人沒有什麽不同,一個人會認為自己的淨資產是7000美元——價值50000美元的房子,減去45000美元的抵押貸款,加上其他儲蓄2000美元。和人一樣,企業有屬於自己的資產,比如它生產並銷售的產品,也有要支付的債務,即負債。賣掉所有資產並支付債務,剩下的就是公司的股東權益,或者叫淨資產。如果有人以某個價格購買了股票,這個價格所反映的公司價值比它的淨資產還要便宜,那麽格雷厄姆認為,最終——“最終”是個很狡猾的用詞——股票價格會上漲以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
這聽起來簡單,但是證券分析的藝術在於細節,要扮演偵探,偵測出資產的真正價值,發掘被隱藏的資產和負債,思考公司能掙到什麽或者不能掙到什麽,要拆解細則條款,發現股東的權利。格雷厄姆的學生都知道,股票並不是抽象的幾頁股票憑證,它們的價值可以被分析出來——先計算整個業務的價值,然後再分成幾小部分。
不過,最複雜的問題在於“最終”這個問題。股票交易價格通常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與其內在價值不一致。一名分析師可以對所有問題做出正確的計算,但從市場的角度,終其一生的投資生涯,他仍會出錯。這也就是為什麽要在扮演偵探的同時,你還得擁有格雷厄姆和多德所稱的安全邊際——也就是可供出錯的足夠空間。
格雷厄姆的方法或許能打動研究這種方法的人。有的人能立刻領會,將之作為一種非常巧妙的尋寶之法,而有的人則將其視為沉悶的作業而畏縮退避。沃倫的反應就如一個在山洞裏度過了一生的人,從山洞中出來第一次感知到現實時,在陽光下眨著眼睛。沃倫之前的“股票”概念來自股票憑證交易價格的波動。如今,他將這些股票憑證看作未必能反映公司真實狀況的簡單符號。他立即就明白,這些紙質憑證並不是一隻“股票”的象征,就像小時候一堆堆的瓶蓋並不代表那些冒著泡、有不同口味、人們很想喝的汽水一樣。他以前的想法瞬間消失,他一下被格雷厄姆的理念征服,並從格雷厄姆的教學方法中獲得了啟示。
格雷厄姆在課堂上采用各種很巧妙、很有效果的“詭計”,他會“埋伏”兩個問題,一次問一個。他的學生認為他們知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但當第二個問題隨後而來的時候,他們就意識到自己可能並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格雷厄姆會描述兩家公司,一家公司狀況很糟,差不多要破產了,而另一家狀況良好。在請全班分析這兩家公司之後,他會揭曉結果:這其實是不同時期的同一家公司。所有人都對此驚訝不已。這些都是關於獨立思考的教訓,令人記憶深刻,尤其是格雷厄姆的思維方式。
除了“公司A、B”的教學方法之外,格雷厄姆還常常討論兩類事實真相問題。事實1是絕對和肯定存在的,事實2是經證實和確認的。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為一家公司的股票值X元,那麽價格就會變成X元,除非有足夠多的人認為其股票值另外的價錢。然而,這並未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事實1。因此,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並不是簡單地購買便宜的股票。這一投資方法不折不扣地源於對心理學的了解,這種方式的使用者可以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影響決策。
在格雷厄姆的課堂上,沃倫學到了三大主要原則:
?一隻股票是擁有一家企業一小部分的權利,是你願意為整個企業所支付價格的某一部分。
?使用安全邊際。投資是建立在估計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之上的,大範圍的安全邊際保證了不會因為誤差而導致失敗。最重要的是,前進的方法首先是不要後退。
?“市場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格雷厄姆假設了一個喜怒無常的角色叫“市場先生”,他每天都會提供股票買賣的機會,而這些價格經常都是不合理的。“市場先生”的情緒不應該影響你對價格的看法。不過,他真的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低買高賣的機會。
在以上觀點中,安全邊際的觀點最重要。一股股票可能是一家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而你可以評估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有了安全邊際,你就可以高枕無憂。格雷厄姆用不同的方法構成他的安全邊際。在購買價格遠遠低於他所認為的價值的股票時,他也從來不會忘記債務風險。雖然20世紀50年代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繁華的時代之一,但是格雷厄姆早期的經曆讓他心有餘悸,並讓他養成了假設最壞可能的習慣。從他在1932年發表於《福布斯》的文章可以看出,格雷厄姆看待企業時更多考慮的是倒閉價值而不是存活價值,並多以公司已經倒閉,即關門並被清算時的價值來思考一隻股票的價值。格雷厄姆總是暗暗回顧20世紀30年代,當時有非常多的企業倒閉。他一直讓公司保持小規模運作,部分原因就在於他非常厭惡風險。他很少過多地購買任何公司的股票,無論公司經營得多完美。這表示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持有大批公司的股票,需要精心管理。這無數股票的售出價的確低於企業的破產清盤價值,令巴菲特成了格雷厄姆的狂熱追隨者。但是,他並不讚成格雷厄姆購買如此多企業的股票。巴菲特把自己的所有資金都投到一隻股票上:“本傑明總是告訴我,GEICO的價格太高了。以他的標準,GEICO並不是應該購買的股票。不過,到1951年底,我還是把自己75%左右的資產都投資到了GEICO。”無論如何,沃倫還是很崇拜他的老師,即使他並不非常讚同格雷厄姆的某一個理念。
隨著春季學期一天天過去,沃倫的同班同學逐漸接受了教室裏的“二重奏”常規劇目。傑克·亞曆山大說,沃倫“是個非常專心致誌的人,他可以專注得像一隻聚光燈,幾乎是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保持專注,我都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睡覺”。沃倫能夠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資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資案例。他常去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看以前的舊報紙,一讀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會查找1929年的報紙,不過,我找不到足夠的報紙。我什麽都看,不隻是關於商業和股票市場的。曆史很有趣,而報紙上就有關於曆史的東西,隻需讀一些段落、新聞,甚至是廣告。報紙把你帶進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曾目睹曆史的人會告訴你一切,而你如同真的生活在那個年代。
沃倫收集信息資料,剔除掉其他人的思維方式形成的偏見。他花很多時間閱讀穆迪和標準普爾的手冊,尋找股票。不過,格雷厄姆每周的課程是沃倫最為期盼的,甚於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他甚至說服信服自己的弗雷德·斯坦貝克加入進來,旁聽一兩堂課。
對班級裏的其他人來說,沃倫和他老師之間的“化學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有一個人特別留意到了沃倫。比爾·魯安是基德爾·皮博迪公司的一位股票經紀人,在讀了兩本重要而難忘的書——《消費者的遊艇在哪兒》和《證券分析》之後,他通過自己的母校哈佛商學院找到了格雷厄姆。魯安喜歡講關於他股票經紀工作的事情,雖然他總信誓旦旦地說他的第一職業選擇是在廣場酒店當電梯服務員,不過,一成不變的漫長等待讓這一未來預期偏了軌。他和沃倫一拍即合。但是,無論是魯安,還是格雷厄姆其他任何一個學生,包括沃倫在內,都不曾想過去看看格雷厄姆在課堂之外的樣子。不過,沃倫總是找理由去拜訪他剛剛認識的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新朋友沃爾特·施洛斯。沃倫對施洛斯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的妻子在婚後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患有抑鬱症,而他一直照顧著妻子。和戴維·多德一樣,施洛斯非常忠誠,而且意誌堅定,這都是巴菲特正在他人身上尋找的品質。他也羨慕施洛斯的工作。後者通過打掃廁所,能免費換取一件灰色的實驗室風格的細棉質夾克,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每個人都穿著這種衣服。在他們填寫表格(格雷厄姆需要用這些表格來驗證股票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標準)的時候,這件衣服可以防止自己的襯衣袖子被弄髒。最重要的一點是,沃倫想要為格雷厄姆工作。
隨著學期末的臨近,班裏的其他同學都忙著安排他們的未來。鮑勃·鄧恩前往美國鋼鐵公司,這可能是當時美國最有聲望的公司。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將努力在大工業公司裏麵向上爬作為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爾領導的戰後及大蕭條後期的美國,安穩的工作非常重要,而美國人都相信,從政府到大企業,這些機構在本質上都是樂善好施的。在機構的蜂房裏麵找到一間巢室,並學會如何適應,這是人們通常的預期。
我覺得,班裏沒有一個人在思考美國鋼鐵公司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家大公司,但是他們並沒有考慮過,他們正在登上哪一類“列車”。
沃倫腦子裏有一個目標。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用了他,他會勝過其他人。雖然沃倫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這個專業領域,他總是很有底氣。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薦,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即使是夢想到格雷厄姆這位大人物的公司工作,也需要膽識和勇氣,不過,沃倫就是這麽闖勁十足,畢竟,他是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明星學生,班裏唯一一個得“A+”的人。如果沃爾特·施洛斯可以在那裏工作,為什麽他不可以?為了抓住這個機會,他提出可以無薪工作。他前往格雷厄姆的公司,請求得到一份工作,心裏的自信遠遠勝過他乘車去芝加哥,接受哈佛商學院麵試的時候。
格雷厄姆拒絕了他。
他人很好,隻是說:“看,沃倫,在華爾街,‘白鞋’公司,即大型投資銀行,不雇用猶太人。我們這裏隻有能力聘用為數不多的員工。因此,我們隻用猶太人。”辦公室裏的兩位女性雇員的確是猶太人,公司所有人都是猶太人。這有點兒像是格雷厄姆版本的“反優先雇用行動” 注釋標題 1964年,約翰遜總統首次促使‘反優先雇用行動’成為聯邦法律,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社會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尤其是作為弱勢和貧困主體的美國黑人、西語裔、亞裔和婦女。——譯者注 。事實是,50年代真的存在對猶太人極大的歧視,對此,我很理解。
巴菲特發現,對格雷厄姆,自己無法說出任何表示不滿的話,即便在數年之後也是如此。當然,失望是難免的。格雷厄姆難道不能為他的得意門生破一次例雇用一個不花他一分錢的人嗎?
將老師奉為神明的沃倫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即格雷厄姆不認為與他存在個人交情,格雷厄姆認定了這點,因此他不會破例,即使沃倫是他的學生中最優秀的一位。沃倫並不稱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暫時還沒有。沃倫很灰心失望,一直到畢業時才再一次振作精神,踏上了列車。
不過沃倫還有兩件聊以自慰的事,他回到奧馬哈,感覺自己屬於那裏。在奧馬哈,他更容易追求他的愛情,因為他遇到了一位奧馬哈女孩,並愛上了她。和往常一樣,他所喜歡的這個女孩還沒喜歡上他。不過,這一次,沃倫下定決心要扭轉她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