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每股盈利
《巴菲特之道》這本書明確了巴菲特選股的財務準則,即重視淨資產回報率ROE而非每股盈利。
其實關於巴菲特的書說財務指標的不少,但概念都很容易搞混,比如每股盈利、股東盈餘、透視盈餘和淨資產回報率,一堆堆的,除了淨資產回報率ROE上雪前文給大家普及過,其他都是些什麽鬼?
上雪也是納悶,每次提到財務指標很多書都淺嚐輒止,寥寥幾百字然後什麽都沒講清楚,可能是這些作者默認讀書的人財務都很好,不管原因是什麽,上雪知道你們中的很多人壓根搞不清楚這些財務指標有啥區別,到底哪個才是重要的,哪個是可以不用學甚至看都不用去看的。
今天上雪就自己來講一遍,講完之後再係統地給大家梳理你們最關心的估值究竟如何做,大家坐好了,跟著上雪啃一下硬骨頭,往後的內容原著裏通通沒有,上雪盡量把這些硬骨頭寫的讓你們學起來輕鬆一點。
1、每股盈利(EPS)
這個指標不用學,大致看看就行,輕鬆麽?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和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淨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淨虧損。
每股盈利/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公司當期淨利潤/股本總數。
會計學裏同一個東西為什麽要有三種不同的叫法,非常雞肋,上雪思考了一下,覺得正解就是:整個經濟學、金融學和會計學原本都是西方的科學,屬於舶來品,既然是舶來品,當初翻譯的時候不同的翻譯人員都用了自己覺得合適的詞語。
就一個英文表達:EPS(Earnings per Share),你翻成“每股盈利”,我翻成“每股稅後利潤”,他翻成“每股盈餘”,然後我們仨都出了翻譯書,我們是爽了,但是後麵學習的同學悲劇了……
所以如果大家總覺得會計學很雜很難,不要看中文書,去看英文書,用英文學,你們會覺得會計真的是又簡單又美,來來去去就那幾個英文字母,你們稍微複習複習查查字典就會了。
EPS這個指標總的來說大家知道是怎麽回事就行,不需要去關注,因為該指標容易被操控。
股本總數這玩意兒可以變的,比如公司今年盈利不好,賺不到什麽錢,但又想提高每股盈利,怎麽辦?
很簡單。
分子沒辦法提高我拉低分母還不行麽?
Earnings per share中的Earning上不去我就減少Share就可以了。
比如公司回購一堆股份直接注銷,這樣總股本不就少了?
其實公司回購股份直接注銷對於股價是利好,畢竟市場上很多小白看的就是EPS這個指標有沒有變大,畢竟人家公司都真金白銀砸錢進去看好自己,市場上的韭菜還能說啥?情況好的話大多數人都會跟買,情況差也至少會對止跌有幫助。
但大家注意了,一家公司看好它自己隻能表明公司高管們對公司有信心,但不代表公司的賺錢能力就真的變強了。
我們投資人買公司不就圖人家的賺錢能力麽?
我們既然圖的是這個大家就不要把每股盈利EPS這個數太當真,很多財務書上說的橫向比較EPS,選同行業中最高的,再縱向比較EPS,看看同一家公司是不是每年,每個季度都增長,這樣的比較有一個前提就是股本總數不能變,大家真要這麽比就多有留個心眼瞄一眼股本總數,別一上來就盯著EPS看看有沒有變大。
其實業內人分析股票值不值得買入有很多標準,比如我們在投資思維體係1.0版本裏給大家匯總的那些,但絕對不是用EPS去分析,這個指標在投資界存在的意義更多的是讓大家去刷考題用的。
正如我們大盤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地量指標,成交量是否縮小到一個極小的區間,專業機構和專業投資者看的都是最能代表大盤的滬深300指數,真的沒有人會去看上證50或者中證500……
所以每股盈利這個指標,就算大家不知道它是個什麽玩意兒也不影響我們判斷企業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