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斬殺宋義 威震巨鹿
一轉眼,大軍在安陽停留了四十六天。
項羽對宋義說:「秦軍把趙王圍困在巨鹿,應率軍立刻渡過黃河,楚軍在外圍攻擊秦軍,趙軍在城內配合向外攻擊,一定能攻破秦軍。」
宋義不贊成項羽的意見,他說:「不是這樣,要去拍死牛背上的大虻蟲就不可能顧及到會可能殺死牛身上的蟣虱。如今秦軍攻打趙國,軍隊戰勝了就會疲憊不堪,我們的軍隊可以趁著它疲憊攻擊他們;倘若秦軍不勝,我們就可以聲勢浩大的率領軍隊向西進攻,一定能消滅秦軍。因此不如先讓秦、趙互相廝殺。若是身披堅固的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上陣殺敵,我宋義不如你,若是坐下來運籌謀划,你不如我宋義。」
他還在軍中下令說:「那些兇猛如虎、狠戾如羊、貪婪如狼、強悍而不能聽從差遣的人,都要把他們斬殺了!」
項羽肺都要氣炸了,宋義的軍令明顯就是針對他來的。項羽隱忍著,他在憋著。
宋義還派遣他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去做國相,親自送他去無鹽,還設宴飲酒、大會賓客。
天氣很寒冷,下著大雨,士兵們瑟瑟發抖,軍糧不足,他們還要忍飢挨餓。項羽一向愛護兵士,看到此情此景,他心裡積累的憤怒像排山倒海一樣爆發。
項羽對部下說:「在需要奮力進攻秦軍的時候,卻久留不前,白白消耗糧草,讓兵卒無辜受罪。今年,遇到災荒,百姓們都很貧困,士卒吃摻半的野菜和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卻飲酒宴會賓客,而不渡過黃河去依靠趙軍提供的軍糧,去和趙國合力攻打秦國,而在這裡夸夸其談——等秦軍疲憊了再打!以秦軍的強大,攻打新建立的趙國,如探囊取物,他們勢必會消滅趙國。趙國若被平滅,秦軍會更加強大。怎麼會有什麼疲乏的機會可以被利用?我國軍隊剛剛被攻破,楚王惴惴不安,傾盡國內的軍力全給將軍指揮,國家的安危,在此一舉。可宋義不撫恤士兵,急著徇私情,夸夸其談畏懼戰爭,卻搞得自己很有謀略一樣,他根本不能安定社稷,更不是賢良之臣!」
本來就對宋義不滿的士兵們自然對他更加不滿了。
晚上,項羽一直沉默,子期和虞姬坐在他的身邊一言不發。
子期告訴項羽,他收到的消息是宋義和楚懷王一直有聯繫。
項羽說:「宋義本來在叔父帳下默默無聞,一直名不見經傳,無戰功、無聲望,楚王僅憑几次交談就如此信任他?恐怕是為了搶奪叔父的權利,抓住實權,打壓自己!宋襄又何德何能能做國相?無非是他們政治交換的產物?叔父屍骨未寒,他們就給他扣了一頂驕兵的帽子,否定了叔父的一切?如果田榮那廝當時出兵,叔父怎麼會孤軍奮戰?這些人蛇鼠一窩,從開始就沒安好心!名義上,叔父是被秦軍所殺,事實上,是他們一步一步將叔父送上絕路。」
項羽把玩著茶杯,冷哼道:「小人得志揚其勢!一個牧羊人,一個偽君子、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他們管什麼大業,顧誰的死活?只會像猛獸一樣,拚命的維護自己擁有的東西,貪婪的搶奪別人的東西。」
子期看著項羽,問道:「你有什麼打算?」
項羽看著他,眼神逐漸兇狠:「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叔父戰死,算死得其所,我雖怨恨秦兵,卻也懂得這個道理。但是懷王和宋義、田榮之輩,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反秦大業,害我叔父,卻不能原諒。弟兄們追隨我們,不懼生死,是為了討伐暴秦,現在無故挨餓受凍,為這樣的王和主帥賣命,實在不值得!伐秦大業不能糟蹋在他們手裡!我們堅持不了多久了,我打算當機立斷,殺了宋義!」
虞姬的水杯一下子掉到了桌子上,項羽和子期都看著她。
項羽撿起水杯,握住了虞姬的手。繼續對子期說:「宋義不得人心,殺他是心之所向,為保萬無一失,你回去軍營聯絡我們塔石村的兄弟,明天一早在宋義帳外接應我。」
子期點點頭,問道:「我們殺了主帥,不是等同叛亂?」
項羽說道:「大軍駐軍四十六日不發,軍糧耗盡,他的那些濫調陳詞根本就站不住腳,他兒子沒有任何預兆就去齊國做國相,全軍皆知,就算是懷王和他事先有過商議,有意拉攏齊國,也是見不得光的,我們可以說宋義勾結齊國人反叛楚國!」
虞姬問項羽:「那我們怎麼和懷王交代?」
項羽冷哼一聲:「和他交代?不讓他回去放羊就不錯了,他一手炮製了叔父的死,他會是無心嗎?叔父死後他一系列的做法又作何解釋?人心不足蛇吞象,軍權在我們手裡,他能怎麼樣?」
項羽氣憤的站起來:「軍隊是我項家召集的,叔父是為楚國捐軀的!叔父剛死,他們就污衊、詆毀他,馬上遷都,重用呂臣、拉攏劉季、外聯田榮,他們誰無辜?」
項羽小聲對子期說:「你務必小心安排,千萬不能走漏風聲,明日去帳前,不要說我要做什麼,只悄悄的安排就好。」
子期會意,馬上出去安排了。
項羽看著虞姬,反而笑了,他一夜睡得特別好,虞姬卻怎麼也睡不著,她靜靜的看了項羽一夜。
項羽對她說過,很多事他自己別無選擇,出身無法選擇,出生之後背負的血海深仇也沒法選擇,叔父去世,誰又給他選擇的機會了?宋義用虎狼、狠羊比喻他,還威脅要斬殺不服差遣的人,如果不是項羽的威望,不是形勢所迫,也許早就被挫骨揚灰了。虎狼可怕,可人心更無情、更狠毒!
第二日一大早,項羽穿戴整齊之後,就準備去拜見宋義,虞姬幫他整理衣服,整理的出奇的慢。
項羽抓著她的手,微微一笑,虞姬也微微一笑。
項羽拜見宋義,宋義依舊很狂妄,他認為項羽報仇心切,這麼早來找他肯定是催促他發兵。
宋義微笑,前幾日就已經頒布了軍令,只要項羽開口,他就有理由懲治他。項羽在軍中威望很高,正好趁此機會打壓他。
他慢條斯理的說:「將軍何故這麼早來找我呀?」
項羽冷笑,拿起隨從呈上的茶,遲疑了一下,輕輕的放下了。
「我聽聞將軍當時在叔父帳下曾被派往齊國,不知將軍到了齊國沒有?」
宋義一愣,眼神躲閃了一下,說道:「我剛離開軍營,秦軍就偷襲了楚軍,聽聞我軍大敗,我便沒有再前行!」
項羽說:「叔父大意,錯看了他人,誤判了形勢,致使功敗垂成、死於非命,大業未成而身先死,壯志未酬而聲名毀,實在讓人心痛!」
宋義看著項羽,說道:「我深知你的心情,強秦暴戾,必遭天譴!將軍不要耿耿於懷了!」
項羽站起來,走近宋義,面帶微笑:「可惜,你我都不是最後陪著叔父的人,聽聞將軍當時勸過叔父,還湊巧被高陵君和懷王知道了!可憐將軍一番苦心!」
宋義呵呵笑著:「宋義無能!實在愧對項將軍……」
項羽走到他面前,突然抽出腰間的短劍,一劍就刺中他的心口,答道:「叔父一世英名,光明磊落、英勇善戰,你當然愧對!你辱沒他的威名,四處妖言惑眾,就到地下去領罪吧!」
說完,他利落的割下他的頭,大踏步、一臉鎮定的走出營帳。
士卒們看見宋義滴血的頭顱,都愣在原地。
項羽說:「宋義和齊國人陰謀叛楚,我接到楚王密令,命我斬殺他!」
子期看著呆愣的眾人,大聲說:「宋義這個賣國求榮的小人,我說他兒子怎麼忽然做了齊國國相?讓我們忍飢挨凍,原來是為了反叛?」
塔石村的兄弟個個呆若木雞,聽子期如此說,馬上跟著附和:「首先扶立楚王的是項家,現在將軍又誅殺了叛賊,挽救楚國於危難,我們願意誓死追隨!」
范增趕來,看見了宋義的人頭,聽見眾人的話,大吃一驚,他看著殺氣騰騰的項羽,連忙說道:「現在叛賊已除,軍不可以無帥,請將軍擔任代理將軍,統領全軍!」
項羽看著眾人,眾人齊聲呼喊:「請將軍擔任代理將軍,統領全軍!」
士兵們本來就對宋義頗為不滿,宋義死,無不歡欣鼓舞。項羽立刻派出一隊人馬追上了就快到齊國的宋襄,來了個斬草除根,將他斬殺在齊國境內。並同時派子期嚴密監視其他將領。最後他才派出心腹之將楚桓向楚懷王報告,說宋義遲遲按兵不動,想謀反,已經被項羽斬殺。
楚懷王收到宋義被殺的消息后,面如死灰。項梁戰死,他本以為楚國即將結束軍政分離的狀況,他趁著統帥初逝而軍心未穩的檔口迅速由幕後走向台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刀闊斧的著手整頓楚國內政,把項梁的軍權抓在自己手中。為了徹底剷除項氏在軍中的影響力,他苦心任命了宋義,還暗中安排他頓兵不前,駐兵齊楚邊界,以便和齊國聯盟。更希望借巨鹿之戰剷除項羽,清楚項氏在軍中的勢利。
宋義這一死,他所有的苦心都化為了泡影。
桓楚一直看著懷王,一言不發。
懷王忽然大笑:「項將軍真是英勇無雙,是我楚國的砥柱,我馬上擬旨,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和蒲將軍都屬項羽指揮!」
項羽得到楚王的任命之後,迅速的穩定了軍心。桓楚將懷王的反應彙報給項羽之後,他也更加確信他和懷王之間將是一場你死我亡的爭鬥,叔父的死是他一手運作的。
但眼下,他並不認為這些是最重要的,趙國還在秦軍的圍困之中。項羽深知,他和叔父屢屢被奸人所害,正是因為他們一心想著大業,而無暇顧及奸佞小人的算計,有人是天生的開創者,而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治陰謀者。
項羽仔細研究秦軍的設置,細細的研討、調整著作戰計劃。
叔父死在秦軍手裡,證明秦軍不是烏合之眾,秦軍大將王離是老將王翦的孫子,王翦曾大敗項燕,是一代名將。如今王離率領的部隊不同於章邯的部隊,是秦軍的中堅力量、十足的正規軍,不能輕視。
與此同時,巨鹿城內糧食空虛,士兵人數不足,張耳多次派人請陳餘前來援救。陳餘認為兵力不足,不能戰勝秦軍,不敢去救巨鹿。
隨著宋義的按兵不動,河北軍也按兵不動,這樣過了幾個月。張耳派張黶、陳澤前去責備陳餘說:「當初將軍和你結為生死之交,現在眼看趙王性命不保,而你掌握著士兵幾萬人,卻見死不救,當年同生共死的誓言哪去了?為什麼不與我同赴秦軍戰死?更何況我們還有十分之一二得以保全的機會,未必會死。」
陳餘有些慚愧,他說:「我不會忘記當初的誓言,但是我兵力有限,前往巨鹿不能拯救趙軍,還會白白犧牲所有的軍隊。現在一定要我共同赴死,就像把肉塊丟給餓虎一樣,有什麼好處呢?我之所以不與他一起赴死,是想留一個機會報仇。」
張黶、陳澤反覆請求陳餘出兵一起死戰,陳餘無奈,只好讓張黶、陳澤帶領五千人先試著進攻秦軍。
誰知與秦軍剛一交戰,五千人就全部戰死。
在這時,齊國的軍隊、燕國的軍隊都來援救趙國。張耳的兒子張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的兵卒,收得一萬多人。他們見此情景,均不敢攻擊秦軍。
項羽並沒有急於進攻,他率軍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並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不斷滋擾秦軍運糧通道,數次搶奪軍糧,切斷王離的供應。
他襲擾糧道的目的不止是切斷王離的供應那麼簡單,他還要引誘他主動出擊,佔據有利地形。同時為全軍順利渡河創造條件,不至於被敵軍半河狙擊。
項羽很快就渡江了,正面是秦軍,背後是大河,北面是大澤,絕境死地無疑。
王離看后哈哈大笑,認為項羽必敗。但他忽略了,兵聖孫子曾將戰爭中遇到的地理環境總結為六種: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不同地理環境下,面臨的情況不同,戰爭中想獲勝所採取的行動也不同,因而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而變和因勢而變。
當時巨鹿地利環境是:北有大湖,旁邊有大山大森林,東北處有險要的沙丘台。項羽的安排一方面是把全軍置於死地,另一方面王離忘了一件事,就是項羽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敵眾我寡!項羽置死地的同時也避免了被秦軍合圍。
《孫子兵法》曰:「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儘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這就是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當周圍環境陷入必死的絕境,人反而無所畏懼。熟讀兵書的項羽有著無與倫比的戰術嗅覺,他選擇的戰場看似對自己不利,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渡江之後,項羽下令:沉船,破釜甑,燒廬舍,只帶三日口糧。
多年來,項羽的英雄氣魄吸引大量的豪傑,勇士歸於他的麾下,他軍隊彙集的勇士,個個武藝高強,重信守義,以勇為榮,以怯為恥,勇往直前,視死如歸。所以,項羽身先士卒,並不擔心部將嘩變。楚軍兵鋒所到,天地失色,劍鋒所指,日月無光。之後與秦軍展開連續的殊死決戰,接連勝利,生存的需要讓極度恐懼的楚軍變得驍勇善戰、悍不畏死,大家團結一致。先是切斷了糧道,后又殺死蘇角、俘獲王離、涉間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