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烏江戰紀> 第043章 《詠秋》

第043章 《詠秋》

  鄧路進虎安宮中,見過夫人,說了一席話,但夫人並未表什麼態。


  有宮中密探向相善報說鄧路專程進宮見夫人,但不知到底說了些什麼。


  人是個怪物,越不知說的什麼,越是生疑,相善更加忌諱鄧路。


  內戰危機解除不久,已是秋末。樊氏部族首領樊參有事進草原,面見瞫伯,併當面感謝提拔兒子。


  說完正事,瞫伯道:「前次與郁侯之爭,打個平手,外人有何議論? 」


  「本是同為白虎神族人,大動干戈,實為不當。好在及時停止。」


  「郁侯自以為掌了鹽泉,又是巴氏宗族,從來小看虎安山,因此不服他的氣。」


  樊參笑道:「邑君知氏雄祖瞫武子之事否?」


  「請講。」


  「當年,雄祖爺為搶奪盤口、三苗寨,其中一步高棋,就是與共氏聯合,在共灘、盤口同時下手。」


  瞫伯恍然大悟,道:「是我不精細。虎安宮與大酉宮從雄祖開始,向來交情深厚,最近十幾年卻少有來往,生疏了不少。」


  樊參道:「常言說:親戚是越走才越親。何況,邑君你看各國之間,上午打起來,下午又聯盟起來,讓人看不懂。其中卻有個道理:當今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更何況,我部與郁水侯,終究還算不上是最大的敵人。」


  「言之成理。你樊氏與荼氏之仇也當如此去化解。」


  樊參搖頭道:「我何嘗不想鑄劍為鍾,可是劍在荼氏的劍囊里。」


  瞫伯笑道:「這我曉得。」


  留吃了酒,樊參返寨。


  不知疲倦的太陽再一次準時出山,瞫伯召一班人議事,道:「我部與大酉宮共氏,有多少年沒有來往了?」


  相善道:「不知邑君今日為何突然想起這件事來?我記得,大約是在老邑君升神之後,就少有往來了。」


  瞫伯道:「我部與共氏,先前常相來去,十分親近,近年交往疏了。十幾年來,夢龍、夢語出生、鄭中卿去逝、先父升神等,共君都曾派人來過,我卻只派人去過兩次。我雖不讀書,也曉得來而不往非禮也。」


  若春沛道:「邑君所言極是。巴楚戰事,拖了十來年,楚人眼紅鹽水,必將再來。楚人來攻,最受刖憋的就是丹涪水各部族。常言說:遠親不如近鄰,遠水不救近火,正宜密加聯絡,共拒楚兵。」


  瞫伯道:「這些道理,我自然是懂的。」


  相善道:「春沛之言,甚為有理。」


  瞫伯道:「既是諸位均以為包括郁侯部也當通好,那就快辦。常言說:爭氣不養家,此前,我也是賭一時之氣。請春沛去做使節。」春沛答了聲「遵命!」


  相善道:「虎安山與郁水結怨,也是從雄祖爺就開始,後世雖有時有所緩和,但總是貌合神離,砂石子做粑粑,捏不到一塊去,最近又結新怨,茂然去使,他未必接洽,若他以為我們是去告矮,有失氣象。不如去書枳都一封,請六公子出面調停。」


  春沛道:「相大夫之言自然是有理,不過,我以為,若求六公子出面,郁侯倒以為我們誠心不足。兩口子吵嘴,哪個先開口不是一樣?事成之後,還能計較誰先開的口?楚人來,郁水首當其衝,郁侯自然是最需要掂量掂量,我料他也是老人公見了守寡的兒媳,又想又要臉面。請邑君、相大夫放心。」


  瞫鳶道:「既然仲父認為可行,便無二話。春沛,有言在先,你若在郁水失了面子,休怪我劍不認人!」


  春沛道:「我此行若失了虎安山面子,一頭栽到鹽桶裡頭去做腌肉!」


  瞫伯忍不住發笑,道:「好!」見夢龍在側侍立多時,一動未動,一言未發,便道:「夢龍年已十八,武功、法術都進步不小,唯是嘴皮兒厚,不多言多語,好像舌頭兒長來不是說話的,鄧先生說是個土性人,就請春沛帶去見見世面,淘些見識。」


  相善剛回府中,相夫人道:「猴子才來見你。」


  「他好些日不落家,現在何處?」


  夫人道:「我看醉醺醺的,說是昨晚有兄弟生日喝多了,讓人給他煮了醒酒湯,此時應在食廳。」相善令侍從找相厚來。


  相厚知道相善有一個習慣,在府里不論是見誰,都在一個正規的地方,穿戴整齊,於是尚有幾分醉意進了會客室,見相善站在窗前沉思,道:「我正有事稟報二哥。」


  相善緩緩轉身,道:「這幾晚在那家女人房中歇腳?」


  相厚打了個酒嗝,笑道:「二哥說笑了。這幾日,我幹得一件大事。」


  「何事,快快說,不要再說那些偷雞摸狗的事。」


  相厚笑道:「這件事,卻正是件偷雞摸狗的事。不過先說一件正事:去楚國的人已回來,查到鄧某的起根發毛,他不僅是楚國人,且曾擔任過楚國王宮的大官,原名鄧琦,他的常兄正是楚國大夫鄧魯。」


  相善詫異道:「原來這人來歷果然還不小。還有何事?」


  「二哥,你先看看這首詩歌兒。」相厚邊說邊從衣袖裡取出一張破麻布,上面有字。


  相善道:「我沒這雅興」。


  「二哥自然對這類事不感興趣,可是這件東西與眾不同。」


  相善語氣平靜道:「拿來看看。」


  相善接過一看,果然是一首歌兒,只見字跡歪歪倒倒,並不全認識。


  相厚道:「聽扯巴眼說題名為《詠秋》。」


  相善輕輕笑了一下,相厚經常見到他這種有些獨特的笑容,感覺與流浪者扯巴眼的笑容有幾分相近,表示這位中卿不以為然。


  「這是何人所寫?」相善問。


  「除了那個琴棋書畫皆通的風流夫子,還有誰愛弄這玩意。」


  「不對,華夏文字,我雖不通,但鄧某的字,我見過不止一次,看上去就像繡的花兒一樣美,這定非出自他手。」


  「這個自然不是。妹妹不會扎鞋,嫂嫂有個樣子,這是依葫蘆畫瓢來的。有財能使鬼挑水,我既然搞得來這個,也就搞得來原樣。我對華夏文一竅也不通,但一聽這名頭,便發覺其中有些玄妙,就曉得大有文章」。


  相善道:「不可造次,上次倉促行事,打蛇不成,差點反被蛇咬。」


  「武人好淫,文人好情。而且還打探到:鄧某在楚國本就是為一件風流案殺的角。狗改不了吃屎。」


  相厚近身低聲對相善說了一句話,相善打了好大一驚張,臉一黑,道:「你不想活了!此事到此為止!風言風言豈能相信,切不可亂傳,自取其禍!再有,將這詩送與苴懷,令其不得外傳。」


  相善不全明白《詠秋》到底寫的是何內容,怕扯巴眼亂傳,又因他識得些顓頊文字,有些自以為是,眾人都不喜歡他,不久,尋了個過錯,將流浪者扯巴眼殺了——在虎安山上,認識華夏文字就等於惹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