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108章 明光殿君臣應對

第108章 明光殿君臣應對

  下午,南宮明光殿。


  「朕聽說,昨兒上午你沒見著張常侍?」馬騰一進殿,建寧皇上劉宏就問道。


  「是的。」馬騰說,「張常侍昨天身體不適,著監奴代見了臣下。」


  劉宏點點頭,說道:「張常侍這都是累的!朝庭上事情這麼多,哪一樣都離不得他,與朕最貼心。


  那些士大夫們滿口的仁義道德,整天價跟朕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辦,到底他們是皇上還是朕是皇上?」


  「當然陛下是皇上了。」馬騰附和道。


  「唉!要是天下有司能各負其責,不讓朕操那些閑心該有多好。」劉宏嘆道。


  馬騰說:「請皇上放心,等臣到任后,張掖的事情能不麻煩皇上的就不麻煩皇上。


  若有高興的事,臣就稟報皇上,讓皇上也高興高興;若是有那討厭煩心的,臣就自己想辦法料理了,不給皇上添一點麻煩。」


  劉宏道:「咱們不一樣,你有什麼辦不了的,盡可上報,朕來為你作主。對了,你回去后就要上任了,可有什麼打算沒有?」


  馬騰說:「自打接到皇上的詔命后,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高興的是臣從一介白身,一下子封侯拜將,還授了張掖太守,這可是自打祖上以來,我們這一枝從來沒有過的榮耀。


  這一切都來自聖上的恩賜。憂的是臣一直領兵打仗,從來沒有過治理地方的履歷,皇上一下子委以重任,若是其中有什麼閃失,臣則愧對皇上垂青之心。


  是以那幾天臣愁得睡不著覺。後來,臣的師父還有孟佗大人給予了許多指點,這才慢慢地有了一些門路。


  臣捋了捋,上任之後需要先做這麼幾件事,請皇上賜教。」


  劉宏高興地說:「朕下了詔書以後,你說你發愁,這也在情理之中。


  這起碼說明了兩點,一是你想把這個差使干好,怕干不好對不起朕,這說明你這個人有良心,是個真心想做事的人。


  不像有些人,拚了命的鑽著腦袋想當官,至於自己是不是那塊料,能不能成,根本不予考慮。


  二是你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因為沒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患得患失。


  其實這一點大可不必。你以前領過兵打過仗嗎?沒有吧?可是你立了那麼大的功勞,還是以少勝多,自身傷亡幾可忽略不計。


  想當年,衛霍等人也沒取得你這樣大的成就啊!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你本身有才能,不像是那些個二世祖,靠著祖上的福蔭,謀得個一官半職,領取俸祿混日子。


  朕覺得,像你這樣的人,將來歷練歷練,做什麼都是好樣的。


  你像朕,當年在冀州河間國做解瀆亭侯的時候,做夢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成了皇上。


  可這幾年下來,朕不也做得有模有樣嗎?你治理一個張掖,難道比朕治理天下還難?是以不要做如此想。


  現在你既然有想法了,那就說來讓朕聽聽。」


  馬騰稱諾,說:「一為任賢。


  臣琢磨著,經過在居延半年多的歷練,於領兵一節上沒有多大的問題。


  可這治理地方與領兵打仗大不相同,不能像在戰場上一樣快意恩仇。


  臣既然在這方面沒有經驗,那就應當效法高祖,請一些有這方面能耐的人來做這些事情,臣只是大體把握一個方向而已。


  故爾臣想到任后,請一些文人儒士,來郡里任職,由他們具體負責相關事宜。」


  劉宏點點頭,說道:「你這個思路是對的。


  這些個文人士大夫,在朝政上決策雖然有時候不大對朕的心意,但在這些繁文縟節的雜務上,還是有一套的。


  具體的治理工作,還是應該由他們來做。你想具體怎麼辦?」


  馬騰說:「臣想到任以後,先下一道招賢令,延請地方上有名望、有才能者到郡里。


  對其中一些可堪任職者,根據他們的特長安排相應的職務。對一些有名望、有才能但又不想出仕者,臣當卑躬折節,前往拜訪邀請。


  二是舉孝廉。根據朝庭的制度,在郡內各縣大舉孝廉,由他們出任地方治吏。


  這裡,臣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對那些少數民族,雖然人數上達不到朝庭規定的人數,但也宜網開一面,由他們舉出孝廉。


  之所以這樣做,倒不是因為少這麼一個兩個的官吏,主要是為了收附他們的心,讓他們對朝庭有一種歸附感,把自己真真切切地當成大漢子民。


  否則,今日名義上歸附,明天萬一有一個小事不對付,又舉兵反叛,則不勝其煩。」


  劉宏點頭稱許,道:「對那些賢人志士,如此卑躬下交,頗有上位者之姿態;對那些少數民族以及歸附者,你所提辦法甚當。


  情形不同,舉措宜應不一,自不可與中原之地同日而語。接著說。」


  馬騰說:「二為教化。教化之中第一要務即是興學。張掖之地,諸族雜居,尤以胡民為多。


  一些漢人,多為內地遷居過去的,豪門大族很少,大多是中原貧民。


  這些漢人,在中原時,雖說受過儒文化熏陶,但大多也是皮毛,至於其他的少數民族,則不需多說。


  漢家文化,是我朝立國之根本。若要長久維繫朝庭統治,除了多行仁政外,還需要在文化教育上多下功夫,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我意仿朝庭太學例,在張掖舉辦學院,招攬境內各族子弟,入學讀書,接受孔孟之道及道家文化。」


  劉宏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舉收效雖慢,卻是固本之策。


  不唯張掖應該如此,其他邊境地區都應當如此。光武帝在這方面給天下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他一向被人譽為最能打仗的皇帝和最有學問的皇帝,自中興以來,尤其是立國之後,在天下未大定之時,就在城南修建太學。


  據記載,光武帝『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闕文,補綴漏逸』,后又立五經博士。所謂教立於上,俗成於下。光武帝對氣節的推崇和尊重是,使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後人贊之曰,自三代以降,光武、明、章,獎勵名節,為儒學最盛時代,收孔孟復甦良果,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


  我們現在還是吃光武帝的老本啊!壽成既有志於此,朕當不遺餘力,支持於你。說吧,有哪些朕可襄助的?」


  「多謝皇上!」馬騰高興地說,「臣欲仿太學例,在張掖建一書院,一者陳列天下圖書,供學子瀏覽;


  二者舉凡張掖郡內,有志於學習儒道文化者,皆可入院,尤其是少數民族子弟,鼓勵入院學習。


  臣私下還有一個考慮,中原內地儒學興盛,而張掖地荒蠻夷,教化不開,少數民族有語言而無文字,不知三綱五常為何物。


  因此,臣想將張掖書院辦成太學之外全國最大的一所書院,輻射西北地區。故爾確需朝庭支持,尤其是來自皇上的支持。」


  「列出綱目來,看朕能幫你做些什麼?」劉宏此時也來了興緻,興奮地問。


  馬騰道:「一是圖書。臣想,凡是太學中有的,張掖也要有,使西涼學子在教學上與內地相比,不致有疏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