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漢軍威誅敢犯
第二,把握戰機。
《孫子兵法?計篇》有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陳湯遠程突襲的最大勝算,就在於郅支單于不相信漢朝會萬里迢迢派軍來打他。
只要及時把握住這個時機,趁著對手心理上的猝不及防,兵鋒直指其城下,北匈奴游牧民族的機動性優勢就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郅支恐怕連逃跑都來不及。
第三,人和於戰。
陳湯矯詔發兵,所徵集的「多國部隊」或為屯田漢軍,或為西域諸國兵馬,他們對於遠征地理行程和北匈奴作戰特點的了解,都遠遠超過從中原地區調來的漢軍,利於行軍作戰。
同時,四萬之眾的漢胡合兵,不僅形成了對敵兵力數量優勢,還有利於形成「漢領諸國伐郅支不義」的政治優勢,師出有名,義正詞嚴。
在這項制勝因素的背後,是前漢時代成功的屯田制度和西域都護制度,它們為漢軍的遠征提供了最佳的兵員配置。
可以說,陳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己方的制度優勢:平戰結合,就近發兵,完全出乎郅支單于之預料。
公元前36年冬,在郅支殺害漢使、遠遁康居八年後,大漢王朝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統率四萬漢胡大軍向康居挺進。
大軍分成六路縱隊,其中三路縱隊沿南道越過蔥嶺,穿過大宛王國;
另三路縱隊,由北道經烏孫王國首都赤谷城,橫穿烏孫王國,進入康居王國邊界,挺進到闐池西岸。
沿途擊潰敵軍搶掠部隊,安撫受驚小國,探聽對手虛實。
進入康居國境東部后,陳湯表現出了非常成熟的戰時政工經驗:
下令嚴守紀律,不準燒殺搶掠,並與當地的康居首領飲酒為盟,諭以威信。
當地的康居人怨恨郅支單于的殘暴,把城內匈奴人的實情告知給陳湯。
在康居嚮導的指引下,漢胡聯軍勢如破竹,距單于城30裡外紮營。
當陳湯的「多國部隊」從天而降般地出現在眼皮底下時,郅支單于似乎仍蒙在鼓裡。
他所表現出的茫然、慌亂和無措,與先前的狡詐、強硬形成了鮮明對比。
面對大軍壓境,他遣使來問:「漢兵來這裡幹什麼?」
漢軍的回答十分有趣:「單于您曾上書言居困厄,願歸順強漢,身入朝覲。天子可憐您放棄大國,屈居康居,故使都護將軍來迎。」
雙方就這樣一問一答,交涉了好幾通外交辭令,最終漢方不耐煩了,下達最後通牒:
「我們兵來道遠,人困馬乏,糧食也不多了,叫貴單于和大臣快拿個主意罷。」
戰爭的火藥味終於瀰漫開來。
戰幕隨即正式拉開,聯軍挺進到都賴水畔,距敵城三里處扎陣。
只見單于城上五色旗幟迎風飄揚,數百人披甲戒備城上,百餘騎在城下來往馳騁,城門口還有百餘步兵擺成魚鱗陣,操練演習,以耀兵威。
城上守軍向聯軍大聲挑戰:「有種的過來!」
面對郅支單于的疑兵架勢,甘延壽、陳湯指揮下的漢胡聯軍嚴陣以待,沉著應對。
當百餘名匈奴騎兵直衝漢軍營壘而來時,漢營軍士「皆張弩持滿指之」,敵騎迅速引退。
隨後,漢軍強弓部隊出營,射擊城門外操練的匈奴步、騎兵,被攻擊者立時喪膽,撤回城內,緊閉城門。
見敵膽怯,甘延壽、陳湯下達了總攻命令。
在陣陣令大地都震顫的戰鼓聲中,聯軍開始攻擊,弓箭如瓢潑大雨般射向城樓。
單于城是一座土城,其外另有兩層堅固的木城。
匈奴人頑強抵抗,從木城柵格里向外放箭,同聯軍展開激烈對射。
此刻,郅支單于作困獸猶鬥狀,全身披甲親自在城樓上指揮作戰。他的數十位妻妾也都用弓箭反擊,遏阻聯軍攻勢。
四萬對三千的戰場優勢十分明顯,即便單于親臨戰場,也並未給戰鬥帶來任何轉折。
在聯軍矢發如雨中,匈奴守軍漸被壓制,不能立足,郅支單于也被一箭正中鼻子,受創甚巨,被迫撤回城內。
其妻妾多人中箭死亡,木城上的匈奴守軍潰敗,聯軍趁機縱火焚燒。
入夜,數百騎匈奴禁不住大火灼燒,趁黑夜突圍,遭到迎頭射殺,箭如雨下,全部被殲。
午夜過後,木城全毀,匈奴守軍退入土城死守,聯軍破城在望,雙方進入戰爭的關鍵時刻。
正當此時,一萬多名康居騎兵突然出現在戰場上。
他們分成十餘隊,每隊一千餘人,賓士號叫,跟城上的匈奴守軍互相呼應,對漢軍作反包圍態勢,並趁天黑向聯軍陣地進攻。
陷入兩面作戰的聯軍攻防有序,面對康居騎兵多次衝擊,陣地巋然不動。
黎明時分,單于城四面火起,聯軍士氣大振,大喊登城,鑼聲、鼓聲、喊殺聲驚天動地。
漢軍舉盾堆土,破城而入,城外康居兵見勢不好,迅速逃遁。
郅支單于抵擋不住,率領百餘人且戰且退,到王宮中負隅頑抗。
漢軍藉助火攻勇猛進擊,一舉格殺郅支單于,斬首成功。
此戰共斬單于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人,生俘一百四二五人,投降者一百多人。這投降的一百多人,就是所謂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餘部隊。
公元前35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贏得似乎太過容易了。
簡簡單單的一個遠程奔襲,不到兩天的攻防戰,輕輕鬆鬆就斬首奪城,幾乎是完全一邊倒的戰役,沒有一點懸念感。
但看似輕鬆的勝利,並不是偶然的。除去陳湯遠程奔襲達成的軍事突然性因素外,更是漢匈雙方實力對比的較量所致。
首先,戰略態勢天翻地覆。
想當年,冒頓單于在位時,大破東胡,西逐月氏,南並樓煩、白洋,北服混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統一大漠南北,屬下控弦三十萬,雄極一時,久經戰亂、剛剛立國的漢朝自然難擢其鋒。
從漢高祖劉邦到文景二帝,大漢王朝隱忍數十年,蓄力數十年,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國力資源,在一代雄才漢武帝手中全面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