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詞(二)
在秦觀的詞當中,長調應推《滿庭芳》(山抹微雲)為冠,小令則以此詞《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壓卷。全篇音律諧婉,詩意濃郁,畫筆清幽,構成了一個凄清婉美、輕靈杳渺的藝術境界。其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屬對工穩,精緻絕美。常人寫夢寫愁,多以有形寫無形,而此句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夢喻花,以愁喻雨,花、夢、雨、愁交織在一起,飄渺空靈、嫻雅隧遠,極有意境。結尾之單句則情韻搖曳,恬靜幽回,與上闕對句妙合無痕,餘味無窮。難怪後人稱其精研之處,「奪南唐席」。陳廷焯更稱之曰:「婉轉幽怨,溫、韋嫡派。」
宋代臨濟宗楊岐派的圓悟克勤大師的悟道詩這樣寫過: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帳里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如果僅從字面上看,這是一首赤裸裸的情詩,但正是這首詩里點明了公眾話語與私人話語的分別,以「佳人獨自知」的私密無言而頓悟禪心。理解文藝作品有兩種方式:一是把自己代入作者之內,二是把作品抽離作者之外。我們從《南歌子》里讀出《綢繆》的隱喻,讀出陶心兒的名字,這便是第一種方式;讀出禪意,讀出公眾話語與私人話語之別,這便是第二種方式。以情證禪,以禪證情,也是一種禪意。
《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也是秦觀詞作里非常有名的一首: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情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是院落,紅成陣、飛鴛甃。
五佩丁東別後,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關於這首《水龍吟》,有過一則很著名的故事:一次蘇軾和秦觀會面,閑談之間蘇軾問起秦觀近來可有新的詞作,秦觀便舉了這個「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蘇軾笑道:「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從樓前過。」秦觀問蘇軾的新作,蘇軾說道:「我也有一首說樓上之事的,即『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旁邊的晁無咎感嘆道:「三句話說盡張建封燕子樓一段故事,奇哉!」
這則詞話常被人用來闡釋詩詞語言的優劣:自然是簡約為優、繁複為劣,初學者也往往人云亦云。其實遠不是那麼回事。簡約與繁複各有所長,對於蘇軾的那三句話,如果讀者根本不知道張建封燕子樓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能讀得一頭霧水,如果真如晁無咎所言,那麼《長恨歌》顯然就是最低劣的作品了,我也可以用」馬嵬坡上雨霖鈴「一句話說盡唐明皇、楊貴妃一段故事,奇哉!宗白華先生講美學,說豪放與婉約一個是」駿馬秋風冀北「,一個是」杏花春雨江南「,各擅勝場,於優劣沒有可比性,這道理用在這裡也一樣的。再說,事情還有另外一面,即蘇軾對秦觀這首《水龍吟》根本就是不明就裡的,而這首詞也同那首《南歌子》一樣,記述著一段戀情,隱藏著一位女子的名字。
詞的上闋首句」小樓連苑橫空「,下闕首句「玉佩丁東別後」,分別藏了樓、東、玉三個字,這是秦觀在蔡州的另外一段艷遇。那女子姓樓名婉、字東玉,是蔡州的一名營伎。
《南歌子》《水龍吟》和《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三首詞都寫於元祐年間,很可能也同是在蔡州的作品,三首詞中藝術水平最高的無疑當屬《浣溪沙》,歷代詩詞大家對此詞多有推崇。
這首《浣溪沙》似乎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撕心裂肺的感情,反而平平淡淡,像是想要說些什麼,終於又懶得說了。也許這就是煙花熄滅的時候吧。正如有人說的,愛情原來是很像我們去觀望的一場煙花。它綻放的瞬間,充滿勇氣的灼熱和即將幻滅的絢爛,我們看著它,想著自己的心裡原來有這麼多的激情。後來煙花熄滅了,夜空沉寂了,我們也就回家了。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上闕只寫了她一個上樓的動作,其餘筆墨卻完全寫些不相干的東西:輕寒、曉陰、畫屏,僅僅羅列了一些意象,作者到底要說什麼,卻不清楚。藝術之妙處,往往正在這有無之間。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下闕的前兩句是宋詞里第一等的名句,這是一聯對仗句:落花是自在的,輕輕地飛,像夢一樣輕;雨是細細的,綿長的,如同愁緒。這分明顛覆了傳統語言,因為一般的比喻可以說夢似飛花、愁如細雨,秦觀卻反過來說,把兩則平常的比喻化為神奇。這兩句之後,鏡頭又轉到了寫實,窗帘被掛鉤掛了起來,這本來只是個很平常的場景,但一個「閑」字卻再化平常為神奇——窗帘也好,掛鉤也好,任憑怎麼掛也不可能「閑」的,秦觀卻從這個意象捕捉到了一種意態,也許是詞人自己的意態,也許是窗子裡邊那位女子的意態:似乎慵懶而寂寞,有些輕輕的傷感,有些淡淡的倦意。到了怎樣的程度呢?輕輕的夢,輕如飛花;淡淡的愁,淡如絲雨。
前人評秦觀的詞,說他的一大特色是平易近人而不著力,這首《浣溪沙》恰是一個典型。好像就是輕輕鬆鬆、隨隨便便說出來的而已,沒有慷慨高歌,沒有沉鬱頓挫,沒有綺麗濃艷,沒有超然脫俗,總之,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種寫作感覺,而意境自然而然、悠長而有無限的餘味。這便是一種禪境了,淡淡寫來,毫不著力,一著力便會落入下乘。
這首詞,不寫誰在夢、誰在愁,不寫為何而夢、為何而愁,不寫她如何夢、如何愁,只是以一些意象的巧妙堆積,含蓄地傳達出了一種意態。這便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