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生命邀約> 二十八 ?一波才動萬波隨——黃庭堅詞(四)

二十八 ?一波才動萬波隨——黃庭堅詞(四)

  黃庭堅的這首《訴衷情》詞的背後是一個極有禪意的故事。

  這首詞的語句本自秀州華亭船子和尚德誠的《撥棹歌》,該題下有詩詞三十九首,其一云:「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顯然,黃庭堅的這首詞是由船子和尚《撥棹歌》增益而成。據《五燈會元》記載,一次有一官人問船子和尚:「如何是和尚日用事?」他答曰:「棹撥清波,金鱗罕遇。」這個比喻是說,皈依佛法之人,處世優遊而不涉虛名榮利,當如行船於水而槳不碰魚身。那麼這首《撥棹歌》的意思,也可分作二層解,前二句暗喻沽名釣譽,紛紛攘攘的世相,后二句是象徵功利心絕,頓然透脫的悟境。這樣看來,黃庭堅的借用船子和尚的《撥棹歌》,不也是他參破世相、捨棄榮利的心靈表白么?他將張志和那種志不在魚,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更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聖的精神境界。

  德誠和尚為何又稱為船子和尚呢?且容許我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德誠和尚找當時的禪宗大德葯山惟儼學法。一見面,惟儼問道:「你叫什麼呀?」德誠如實回答:「我叫德誠。」——禪師的問答里滿是打埋伏絆子,正常對話持續不了多久。果然,惟儼下一句就是:「德誠又成得個什麼?」這是利用諧音,開始考較對方了。德誠也換了口氣:「家園喪盡渾無論。」德誠的意思是說自己並無所求。

  惟儼得到了一個含糊的答案,該怎麼繼續問話呢?惟儼也避實就虛,喚了一聲:「德誠!」德誠正要答應,卻突然被惟儼把嘴掩住。德誠於是若有所悟。

  惟儼這一手叫截斷言路,使人從本心去悟。惟儼圓寂后,德誠、雲岩與道吾三位高徒隨即下山傳道,但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大家還得商量商量。三個人商量了一下,達成共識:找一處與世隔絕的荒山野嶺潛心修行。誰知到了半夜,道吾又改主意了。

  道吾顧慮的是,如果大家都去修行了,本宗恐怕會後繼無人。三個人重新商量后,道吾和雲岩去傳道,德誠獨自去修行。德誠因此開啟了他的擺渡生涯,當地人便把德誠稱為船子和尚。德誠也在渡頭接引到了學人夾山善會。他在接引善會的說辭中,有一句話至關重要,即「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這句話語帶雙關,一是德誠以釣魚人自比,要釣的就是善會這條資質佳、功底好的大魚;二是把善會比作釣魚人,把悟境比作魚,說善會垂絲千尺,工夫下得夠大了,只差最後三寸。

  船子德誠給我們留下的三十九首《撥棹歌》,寫得率性洒脫、天真爛漫,曆元、明、清三代都很流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寫接引善會這段事的這首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釣魚人是參禪者,魚兒便是禪境,魚線垂了千尺,可見禪境之難尋難覓。一波才動,便有千萬個念頭源源不斷,魚兒就更難上鉤了。魚兒不上鉤,也不必強求,夜靜心也靜,小船上雖然空空如也,卻有皎潔的月色照著大地,也照著我和船。月色下,我與船,船與天地,都融為一體,無掛無礙,無牽無絆。

  這是何等幽遠的禪境啊!黃庭堅大概很想把這首詩唱出來,於是把它打散之後重新組裝,就變成了這首《訴衷情》。並把「一波才動萬波隨」放在了全詞之首,凸顯這句話的獨特意境。

  它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樸素的生活哲理:幸福來自於內心,來自於內心的平和,當慾望帶來的煩惱在你的心中投下了一枚石子,一層水波泛起便會帶起無數重水波,久久不能停息。你的心被這些雜亂的水波纏繞,不能安靜。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很簡單,我們應該保持心靈的澄明淡定,不許一波生起,自然就不會有萬波相隨,就不會讓心靈被那無盡的思慮纏繞住、束縛住,就達到了禪宗自在解脫的狀態。內心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內心。

  黃庭堅深明個中真諦,還曾到船子和尚德誠擺渡的地方,填了一首《漁家傲》,闡述自己的嶄新悟境:

  蕩漾生涯身已老,短蓑箬笠扁舟小。深入水雲人不到。吟復笑。一輪明月長相照。

  誰謂阿師來問道,一橈直與傳心要。船子踏翻才是了。波渺渺。長鯨萬古無人釣。

  人在何處?深入水雲人不到。魚在哪裡?長鯨自古無人釣。鯉魚能釣,鯨魚是釣不起來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