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古今如夢,有舊歡新怨——蘇軾詞(一)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蘇軾,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兄弟三人皆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博學多才,詩、詞、文章、書法都是時代翹楚,更是學術宗師,是宋代蜀學的掌門人。對於詞,蘇軾走出了以詩為詞、以文章為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意境和風格,開豪放一派。
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據詞前小序,已可略知端倪,是一首記夢詞。作者在題記中聲稱自己夜宿江蘇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裡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關盼盼。據傳燕子樓是唐朝的張尚書為名妓關盼盼所建的。盼盼面貌姣好,能歌善舞,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後,盼盼思念故人,於是獨居在小樓上十餘年不嫁。
蘇軾曾經做過一段徐州市長。任期雖然不長,做的事卻不少:大到領導抗洪救災。小到發明東坡肉,讓人受惠至今。
蘇軾寫這首詞是在抗洪救災之後,災難過去了,人心平復了,徐州人民正忙著對蘇市長、趙宋政府感恩戴德,蘇軾卻動極而靜,到徐州一處叫做燕子樓的名勝里住了一晚。
這一晚,蘇軾夢到了燕子樓里的一位古人,她是一位唐朝的歌女,姓關名盼盼,曾經在這座樓里住了很多很多年。夢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蘇軾並沒有講,但暗示了一句「暗暗夢雲驚斷」。「夢雲」是說男女兩情相悅,出處在宋玉《高唐賦》。晏幾道詞里有「樓上燈深欲閉門,夢雲散處不留痕」,就是這個用法。納蘭容若在這裡特意點出蘇軾的「夢雲」是虛實兩用,一語雙關,既說自己真在做夢,又暗示著這個夢與男女情事有關。
夢雲被驚斷之後,轉入實筆,說自己醒后心情黯然,深更半夜就起來在院子里亂轉,好像在尋找著什麼往事。
徐州古稱彭城,其地為南北樞紐,故事自然很多。流傳最廣的就是在這座燕子樓里發生的一段愛情。
故事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張建封管轄徐州。這位張大人風雅得緊,既樂於結交文人雅士,又對文藝界情有獨鍾,喜歡把其中出色當行的人物都收到自己家裡。張建封的收羅有一個嚴格的標準:無論歌伎還是舞女,都得有相當程度的文化水平才行。
徐州當時最紅的演藝明星就是關盼盼,她順理成章地成了張大人的禁臠。張建封把燕子樓給盼盼住,盼盼從此便由演藝明星變成了豪華別墅里的二奶,從服務眾人變成了服務專人。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名歌伎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歸宿了,同行們羨慕還來不及。
這一天,張家來了一位客人,賓主相談甚歡,張建封趁著酒興拿出了自家的鎮宅之寶——關盼盼。盼盼的一番歌舞,讓這位客人看得心蕩神馳,寫詩來形容盼盼如同微風中的一朵牡丹,裊娜多姿。關盼盼一經品題,身價百倍,因為這位客人就是大詩人白居易。
白家與張家素有淵源,白居易的父親也曾在徐州做官,張建封就是白父的老部下。白居易離開徐州后,張建封很快就去世了,盼盼也不知下落。直到十年之後,一位叫張仲素的朋友帶來了三首詩: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詩中是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小樓獨居,雙人床上如今只有一個人睡,自從男人死後已經十年,人鬼殊途而相思不絕。詩寫得情真意摯、蒼涼感人。白居易看到詩中有「燕子樓」三字,恍惚間記起十年前在徐州的那段經歷。張建封、關盼盼,這久違的名字再上心頭。
白居易問起這詩的來歷,才知道正是盼盼所作。在張建封死後,張家人扶著靈柩歸葬北邙山,盼盼從此便把自己封閉在燕子樓里,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一轉眼就是十年。這十年間,慕盼盼之才名、艷名而來的人著實不少,但盼盼始終惦記著張建封的情義,再不肯與人一見,偶有作答,也只是以詩名志而已。這些詩累積起來已經有三百多首了,白居易看到的這三首隻是其中的隻言片語。
十年前的那場歡宴再現眼前,張建封的儒雅和關盼盼的美麗曾是那麼地珠聯璧合,徐州的日子曾經是那麼地美滿快樂,誰知道轉眼之間便物是人非,而關盼盼死守著當年的一段情義。十年三千六百日,要多麼堅強才能夠捱得過來呀。
白居易感慨萬千,步盼盼的原韻和了三首: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尤其是第三首的最後兩句:「見說白楊堪作柱,爭叫紅粉不成灰」,張建封墳墓上的楊樹已經從當初的小樹苗長成柱子一般高大了,在這無情歲月的沖刷下,當年的絕色又如何?
彈指間白楊作柱,紅粉成灰,時間過得那樣快,除了滄桑,什麼都是留不住的。
事情到此並未結束。白居易的三首詩傳到了盼盼手裡,讓盼盼唏噓萬千,當她把三首詩看完后,卻發現後邊還附著一首七絕: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盼盼看后容顏大變。這首詩是說,當年張建封不惜重金買得絕色女子,盡心儘力地教她們歌舞技藝,但身死之後,那些受張公大恩的歌舞伎卻沒有一人追隨張公而去。人情世態,可為一嘆。
這首詩,盼盼邊看邊哭,邊哭邊看,最後說道:「我並不是不肯追隨張公,只是生怕在我以死殉情之後,世人會因此而批評張公重色。張公若有從死之妾,恐怕清譽受損。」繼而步韻一首,作答白居易: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詩中說十年來自己獨守空房,愁眉緊鎖,當年白居易寫詩形容自己如若風中牡丹,而今春去也,牡丹早已凋零,只是心中深意無人會得,不免嘆息。又寫一聯:「兒童不識衝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此悲哀不食,十多天後便當真追隨張建封而去了。
燕子樓前緣後事,說來令人無限嘆惋。